分享

视器掌握要点:

 共同成长888 2014-05-03

视器掌握要点:

1个乳头,2条轴线,3层膜壁,4个屈折光系统,5个眼附器,6条神经分布,7块眼肌。

答案:1

个乳头:视神经乳头(眶轴上);

2条轴线:眼轴,视轴(前后轴、矢状);

3层膜壁: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4个屈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5个眼附器:眼脸,结膜,泪器,眼肌,眶筋膜和眶脂体;

6条神经分布: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交感神经;7块眼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视器visual organ即眼eye,白眼球和眼副器共同构成,眼大部分位于眶内。眼球的功能是接受光刺激,将感受的光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觉传导通路至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分辨外界物体。眼副器位于眼球的周围或附近,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以及眶脂体和眶筋膜等,对眼球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第一节 眼球

眼球eyeball近似球形,为视器的主要部分,后部借视神经连于间脑的视交叉。眼球前面角膜正中点称前极,后面巩膜正中点称后极。前、后极连线称眼轴axis oculi。在眼球的表面,距前、后极相等的各点连线称眼球的中纬线或赤道。经眼球表面前、后极的连线称经线。经瞳孔中央至视网膜黄斑中央凹的连线与视线方向一致,称视轴axis optica。眼眶呈四棱锥形,两眼眶内侧壁几乎平行,外侧壁在视交叉处相交成90o角。眼眶内侧壁与外侧壁的夹角为45o,两眼视轴平行,各与眶轴成225o角。

A0193-1.JPG (337859 字节)

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组成。

一、 眼球壁

眼球壁 从外向内依次分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一)纤维膜或外膜

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分为角膜和巩膜。

1角膜cornea 占眼球外膜的前16,无色透明,无血管但富有感觉神经末梢,由三叉神经的眼支支配,发生病变时,疼痛剧烈。角膜曲度较大,外凸内凹,富有弹性,具有屈光作用。角膜实质炎或溃疡,可致角膜混浊,痊愈后形成瘢痕,失去透明性,影响视觉。角膜的营养物质有三个来源:角膜周围的毛细血管、泪液和前房水。

2巩膜sclera 占纤维膜的后56,质地厚而坚韧,呈乳白色,不透明。前缘接角膜,后方与视神经的硬膜鞘相延续。巩膜表面有许多小孔,为神经、血管的通路。在眼球后极内侧,因视神经纤维束穿行呈筛板状,称巩膜筛板、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外面稍内陷,称巩膜沟,靠近角膜缘处的巩膜实质内,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us sclerae,是房水流出的通道。巩膜厚薄不一,后极部最厚,向前逐渐变薄,中纬线附近最薄,在眼外肌附着处再次增厚。巩膜前部露于眼裂的部分,正常呈乳白色、黄色常是黄疸的重要体征,老年人的巩膜可因脂肪物质沉着略呈黄色,先天性薄巩膜呈蔚蓝色。

A0193-1.JPG (337859 字节)A0198-1.JPG (542762 字节)A0198-2.JPG (414792 字节)

(二)血管膜或中膜

血管膜在外膜的内面,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故又称葡萄膜、血管膜或色素膜。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虹膜iris 位于中膜的最前部,呈冠状位的圆盘形的薄膜。中央有圆形的瞳孔pupil。虹膜游离缘较肥厚,称瞳孔缘。另一缘接睫状体。虹膜将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间隙分隔为较大的前房和较小的后房。在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的环形区域,称虹膜角膜角(亦称前房角)。此角前外侧壁有小梁网trabecular reticulum,连于巩膜与虹膜之间,是房水循环的必经之路,具有滤帘作用。虹膜的基质内有两种平滑肌纤维,环绕瞳孔周缘的称瞳孔括约肌sphincter pupillae可缩小瞳孔,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呈放射状排列的,称瞳孔开大肌dilator pupillae,可开大瞳孔,由交感神经支配。在弱光下或视远物时,瞳孔开大;在强光下或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在活体上,透过角膜可见虹膜及瞳孔。虹膜的颜色取决于色素的多少,有种族差异,白色人种,因缺乏色素,虹膜呈浅黄色或浅蓝色;有色人种因色素多,虹膜色深,呈棕褐色。

2.睫状体ciliary body 是中膜的肥厚部分,位于巩膜的内面。其后部较为平坦,称睫状环。前部有向内突出呈辐射状排列的皱襞,称睫状突ciliary processes。在眼球矢状断面上,睫状体呈三角形。三角的尖端向后与脉络膜相续连;其底向前,附于角膜边缘的巩膜。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为睫状肌ciliary muscle,由副交感神经支配。该肌前端附于角膜巩膜交界处,后端达脉络膜前缘。睫状肌依肌纤维排列的方向分为环行纤维、纵行纤维和斜行纤维。与调节晶状体最为密切的是环行纤维,环行纤维收缩使睫状环缩小,睫状突向内,使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相接近,睫状小带松弛后对晶状体的牵拉力减弱;藉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的弹性,晶状体囊松弛,晶状体变厚。睫状体还有产生房水的作用。

3.脉络膜choroid占中膜的后23,其前部较薄,后部较厚,黄斑部厚达026mm。是一层柔软光滑含血管、色素而具一定弹性的棕色薄膜,在眼内压调节上起重要作用。后方有视神经穿过,外邻巩膜,二者间为淋巴间隙,内贴视网膜色素层。具有营养视网膜,吸收眼内分散光线避免扰乱视觉的功能。

A0193-2.JPG (187382 字节)A0193-1.JPG (337859 字节)A0198-1.JPG (542762 字节)A0198-2.JPG (414792 字节)

(三)视网膜或内膜

视网膜retina 在中膜内面,由神经外胚层形成的视杯发生而来,视杯分两层。外层发育为色素上皮层,由大量的单层色素上皮构成;内层为神经层,是视网膜的固有结构,两层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此间隙是造成视网膜的外层与内层容易脱离的解剖学基础,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内层与色素上皮分离而言。视网膜从后向前可分为三部分: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贴附于睫状体和虹膜的内面,无感光作用,故称为视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最大、最厚,附于脉络膜的内面,为视器接受光波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分。视部的后部最厚,愈向前愈薄。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盘optic disc,盘的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称视盘陷凹,其中央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视神经盘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稍偏下方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macula lutea,活体呈褐色或红褐色,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fovea centralis,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这些结构在活体上,可用眼底镜窥见。

视网膜视部主要由三层细胞组成。外层为视锥和视杆细胞,它们是感光细胞,紧邻色素上皮层;中层为双极细胞,将感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传导至最内层的神经节细胞;内层为神经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向眼球后极鼻侧35mm处汇集,穿过脉络膜和巩膜,构成视神经。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能感受强光和颜色,在白天或明亮处视物时起主要作用;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只能感受弱光,在夜间或暗处视物时起主要作用。其余的神经细胞均起连接传导作用。

A0194-2.JPG (314278 字节)A0193-1.JPG (337859 字节)A0181-1.jpg (352250 字节)A0198-2.JPG (414792 字节)

二、 眼球的内容物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些结构和角膜一样都是透明而无血管,具有屈光作用,它们和角膜合称为眼的屈光装置或屈光系统,使物象投射在视网膜上。

(一)眼房和房水

l.眼房chambers of eyeball眼房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睫状体之间的间隙,被虹膜分隔为眼前房和眼后房。前、后眼房借瞳孔相互交通。眼前房的前界为角膜,后界为虹膜的前面;后房的前界为虹膜后面的色素上皮,后界为晶状体、睫状体和睫状小带。

2.房水aqueous humor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眼房内。房水的生理功能是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维持正常的眼内压,还有折光作用。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填于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最后经虹膜角膜角隙进入巩膜静脉窦,借睫前静脉汇入眼静脉。通常房水通过瞳孔很少受到阻碍,故眼前房和眼后房的压力大致相等。在病理情况下,房水通过瞳孔受阻碍时,如虹膜后粘连或瞳孔闭锁,房水滞于眼后房内,导致眼内压增高,临床上称为继发性青光眼。

(二)晶状体

晶状体lens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小,后面曲度较大。晶状体外面包以具有高度弹性被膜,称为晶状体囊。晶状体实质由平行排列的晶状体纤维所组成,周围部,称晶状体皮质,较软;中央部称晶状体核。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借睫状小带(晶状体悬韧带)系于睫状体。睫状小带由透明、坚硬、无弹性的纤维交错构成。同一根纤维的粗细一致,不同的纤维间的粗细不同。晶状体的曲度随所视物体的远近不同而改变。当视近物时,睫状体内主要由环行排列的肌收缩,向前内牵引睫状突使之变厚,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则由于本身的弹性而变凸,特别是前部凸度增大,屈光力度加强,使进入眼球的光线恰能聚焦于视网膜上。当视远物时,与此相反。晶状体改变曲度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这是因晶状体核部逐渐变大、变硬、弹性减退及睫状肌逐渐萎缩之故。

(三)玻璃体

玻璃体vitreous body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面覆被着玻璃体膜。它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约占眼球内脏的45。玻璃体前面因以晶状体及其悬韧带为界,故呈凹面状,称玻璃体凹;玻璃体的其它部分与睫状体和视网膜相邻,对视网膜起支撑作用,若支撑作用减弱,可导致视网膜剥离。若玻璃体混浊,可影响视力。

A0193-1.JPG (337859 字节)A0194-1.JPG (353416 字节)A0193-2.JPG (187382 字节)

第二节 眼副器

眼副器accessory organs of eye: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结构。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作用。

一、 眼睑

眼睑eyelids 分上睑和下睑,位于眼球的前方,是保护眼球的屏障。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两侧上、下眼睑结合处分别称为睑内侧、外侧连合。睑裂两端成锐角分别称内眦和外眦。睑的游离缘称睑缘。睑缘的前缘有睫毛,睫毛约有23行,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作用。如果睫毛长向角膜,则为倒睫;严重的可引起角膜溃疡、瘢痕、失明。内眦较圆钝,附近有微凹陷的空隙,称泪湖lacrimal lacus。泪湖的底部有蔷薇色隆起,称泪阜lacrimal caruncle。在上、下睑缘近内侧端各有一小隆起称泪乳头lacrimal papilla,其顶部有一小孔称泪点lacrimal punctum,是泪小管的开口。开口朝向后方,正对泪湖,便于吸入泪液。

眼睑由浅至深可分为5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睑的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缺乏脂肪组织。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睑部,该肌收缩闭合睑裂。在上睑还有上睑提肌,该肌以宽阔的腱膜止于上睑上部,可提起上睑。睑板及睑板腺tarsal glands:睑板为一半月形致密结缔组织板,上、下各一,上、下睑板的内、外两端借横位的睑内、外侧韧带与眶缘相连结。睑内侧韧带较强韧,其前面有内眦动、静脉越过,后面有泪囊,是施行泪囊手术时寻找泪囊的标志。睑板内有许多呈麦穗状分支的睑板腺,与睑缘垂直排列,其导管开口于睑后缘。睑板腺为特化的皮脂腺,分泌油脂样液体,富含脂肪、脂酸及胆固醇,有润滑睑缘和防止泪液外溢作用。若睑板腺导管阻塞,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当睑板腺化脓性感染时,临床上称为内麦粒肿;如感染位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称为外麦粒肿。在上睑板上缘和下睑板下缘处,各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膜连于眶上、下缘,称为眶隔orbital septum。它与眶骨膜相互延续,是眶筋膜的一部分。

A0196-1.JPG (378036 字节)A0195-2.JPG (365194 字节)

二、 结膜

结膜conjunctiva 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后面,富含血管。按所在部位,可分三部:睑结膜palpebral conjunctiva是衬覆于上、下睑内面的部分,与睑板结合紧密。在睑结膜内表面,可透视深层的小血管和平行排列并垂直于睑缘的睑板腺。球结膜bulbar conjunctiva为覆盖在眼球前面的部分。在近角膜缘处,移行为角膜上皮。在角膜缘处与巩膜结合紧密,而其余部分连结疏松易移动。结膜穹隆conjunctival fornix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互相移行处,其返折处分别构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结膜上穹较结膜下穹为深。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conjunctival sac。此囊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结膜各部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一般病变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沙眼易发于睑结膜、结膜穹;泡疹则多见于角膜缘部的结膜和球结膜。

A0196-1.JPG (378036 字节)

三、 泪器

泪器lacrimal apparatus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一)泪腺

泪腺lacrimal gland位于眶上壁前外侧部的泪腺窝内,分泌泪液,有1020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泪液借眨眼活动涂抹于眼球表面。实际上,角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表面具有微绒毛,经常保持角膜表面覆有一层泪液。泪液有防止角膜干燥和冲洗微尘作用,此外尚含溶菌酶,具有灭菌作用。多余的泪液流向泪湖,经泪点、泪小管进入泪囊,再经鼻泪管到鼻腔。

(二)泪小管

泪小管lacrimal ductule泪小管为连结泪点与泪囊的小管,分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它们分别垂直向上、下行,继而几乎成直角转向内侧汇合一起,开口于泪囊上部。泪点变位常引起泪溢症。

(三)泪囊

泪囊lacrimal sac位于眶内侧壁前部的泪囊窝中,为一膜性的盲囊。上端为盲端,高于内眦,下部移行为鼻泪管。泪囊和鼻泪管贴附于泪囊窝和骨性鼻泪管的骨膜。泪囊的前面有睑内侧韧带和眼轮匝肌睑部的纤维横过。眼轮匝肌还有少量的肌束跨过泪囊的深面。眼轮匝肌收缩时,牵引睑内侧韧带可扩大泪囊,使囊内产生负压,促使泪液流入泪囊。

(四)鼻泪管

鼻泪管nasolacrimal duct为膜性管道。鼻泪管的上部包埋在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结合;下部在鼻腔外侧壁粘膜的深面,下部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的前部。开口处的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故感冒时,粘膜易充血和肿胀使鼻泪管下口闭塞,使泪液向鼻腔引流不通畅,故感冒时常有流泪的现象。

A0196-2.JPG (387973 字节)

四、 眼球外肌

眼球外肌 extraocular muscles 包括运动眼球的4块直肌、 2块斜肌和上提上眼睑的上睑提肌,都是骨骼肌,统称为视器的运动装置。各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孔周围和眶上裂内侧的总腱环,在中纬线的前方,分别止于巩膜的上、下、内侧面和外侧面。

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起自视神经管前上方眶壁,在上直肌上方向前走行。前端成为腱膜,止于上睑的皮肤、上睑板。此肌收缩可上提上睑,开大眼裂,由动眼神经支配。

Müller肌是一块很薄、很小的平滑肌,起于上睑提肌下面的横纹肌纤维间,在上睑提肌与上直肌、结膜穹隆之间向前下方走行,止于睑板上缘。Müller肌有帮助提上睑和维持上睑正常位置的作用,Müller肌收缩,可使睑裂开大约2mm。该肌受颈交感神经支配,故在Horner综合征可出现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变窄)及眼球内陷等。

上直肌rectus superior位于上睑提肌下方,眼球上方,与眼轴约呈23o角,止于眼球上方赤道之前的巩膜,收缩使瞳孔转向上内方。由动眼神经支配。

内直肌rectus medialis位于眼球内侧,止于眼球内侧部赤道以前之巩膜。该肌可使瞳孔转向内侧,由动眼神经支配。

下直肌rectus inferior在眼球下方,止于眼球下部赤道以前的巩膜。该肌可使瞳孔转向下内方。由动眼神经支配。

外直肌rectus lateralis位于眼球外侧,止于眼球外侧部赤道以前的巩膜。该肌收缩,使瞳孔转向外侧。由展神经支配。

上斜肌obliquus superior位于上直肌与内直肌之间,起于总腱环,以纤细的健通过附于眶内壁前上方的滑车,然后转向后外,在上直肌下方止于眼球赤道后方的巩膜。该肌收缩,使瞳孔转向下外方。由滑车神经支配。

下斜肌obliquus inferior起自眶下壁的内侧份近前缘处,向后外止于眼球下面中纬线后方的巩膜。该肌可使瞳孔转向上外方。由动眼神经支配。

眼球的正常运动,并非单一肌肉的收缩,而是两眼数条肌协同作用的结果。如眼向下俯视时,两眼的下直肌和上斜肌必须同时收缩;仰视时,两眼上直肌和下斜肌同时收缩;侧视时,一侧眼的外直肌和另一侧眼内直肌共同的作用;聚视中线则是两眼内直肌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某一肌麻痹时,可出现斜视和复视现象。

A0195-1.JPG (385625 字节)A0197-1.JPG (334218 字节)A0197-2.JPG (449923 字节)

五、眶脂体与眶筋膜

(一)眶脂体

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是填充于眼球、眼肌与眶骨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块。在眼球后方,视神经与眼球各肌之间含量较多,前部较少。眶脂体的功能是固定眶内各种软组织,对眼球、视神经、血管和泪器起弹性软垫样的保护作用,尤其是使眼球运动自如,眼球后方的脂肪组织与眼球之间类似关节窝与关节头的关系,允许眼球作多轴的运动;还可减少外来震动对眼球的影响。

(二)眶筋膜

眶筋膜orbital fasciae 包括眶骨膜、眼球筋膜鞘、肌筋膜鞘和眶隔。

1.眶骨膜 periorbita 是疏松地衬于眶壁内面的漏斗形的膜,包容除颧神经和眶下神经、血管以外的一切眶内结构。向后在视神经管和眶上裂内侧处续连于颅腔内骨膜,即硬脑膜外层;向前与面前部骨的骨膜相续连。

2.眼球筋膜鞘fascial sheath of eyeball 是眶脂体与眼球之间的薄而致密的纤维膜,又称Tenon囊。此鞘包绕眼球大部,向前在角膜缘稍后方与巩膜融合在一起,向后与视神经硬膜鞘结合。鞘后部坚厚,被出入眼球的血管、神经穿过;前部较薄,在眼外肌的附着处,延续为肌的筋膜鞘。眼球筋膜鞘内面光滑,与眼球之间称巩膜外隙,隙内有一些松软而纤细的结缔组织,故眼球在鞘内较灵活地活动。手术时,将麻醉剂注入巩膜外隙。眼球摘除术,是在眼球筋膜鞘内进行。人工眼球术,是将眼球安置在鞘内。

3.眼肌筋膜鞘sheath of ocular muscles作鞘状包绕眶内各肌,包绕眼球外肌的筋膜鞘在前部与眼球鞘相延续。肌筋膜前部较厚,向后逐渐变薄弱。

4.眶隔orbital septum在上睑板的上缘和下睑板的下缘各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连于眶上缘和眶下缘,这层结缔组织称为眶隔。它与眶骨膜相互续连。

A0195-1.JPG (385625 字节)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一、 动脉

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 眼球和眶内结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当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后,在前床突内侧发出眼动脉。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先居视神经外侧,再经其上方而达眶内侧,前行于上斜肌和上直肌之间,终支出眶达鼻背。其主要的分支如下:

1.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artery of retina 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动脉。它自眼动脉发出后,行于视神经下方,在距眼球约1015mm处,在视神经的下方穿入视神经鞘内(走行长度为0925mm),继而行于神经内直至巩膜筛板后,从视神经盘穿出,先分为上、下二支,再分成视网膜鼻侧上、下和视网膜颞侧上、下小动脉,分布至视网膜周边部分,分别营养视网膜鼻侧上、下,颞侧上、下扇形区。临床上,用眼底镜可直接观察这些结构,它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黄斑中央凹05mm范围内无血管分布。

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同名静脉伴行。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终动脉,在视网膜内分支间不吻合,也不与脉络膜内的血管吻合,但在视神经鞘内和视神经内行于两段的分支有吻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可产生眼全盲。

2.脉络膜动脉 又称睫后短动脉,有很多支,在视神经周围穿入眼球,分布于脉络膜。

3.虹膜动脉 又称睫后长动脉,有两支,在视神经内、外侧穿入巩膜,在巩膜与脉络膜间前行至虹膜后缘,各分上、下二支,与睫前动脉的小支吻合,形成虹膜动脉大环,由此环再分支,呈辐射状走向瞳孔游离缘,在该处吻合成虹膜动脉小环。

4.睫前动脉 由眼动脉的各肌支发出,在巩膜前部穿入,与虹膜动脉吻合。未入巩膜前分出小支至球结膜。

A0194-2.JPG (314278 字节)

二、 静脉

眼球内的静脉主要有:

1.视网膜中央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收集视网膜回流的血液。

2.涡静脉 位于眼球中膜的外层,此静脉不与动脉伴行,而集中构成46条,在眼球中纬线附近穿出巩膜。收纳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静脉。

3.睫前静脉 收集眼球前份的虹膜等处的血液回流。这些静脉以及眶内其它静脉,最后汇入眼上、下静脉。

眼上静脉 起自眶内上角,向后经眶上裂注入海绵窦。因该静脉与面静脉有吻合,且无瓣膜,面部感染可经此侵袭颅内。

眼下静脉 细小,位于视神经下方,起自眶下壁及内侧壁的静脉网,收集附近眼肌、泪囊和睑的静脉血,行向后分为二支,一支注入眼上静脉,另一支经眶下裂汇入翼丛。

A0198-1.JPG (542762 字节)

三、 神经

视器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主要有:

(一)视神经

视神经optic nerve起于眼球后极内侧约3mm,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视神经被三层被膜包裹,这三层膜分别与脑的三层被膜直接延续,故蛛网膜下隙也沿视神经向眼球后部延伸,在眼球后部硬脑膜与巩膜相续。硬脑膜于视神经管处分为两层,外层与眶骨膜连续,内层延续为视神经的硬膜鞘,该鞘向前与眼球巩膜融合。蛛网膜位于硬膜鞘的内面,向前至眼球处分为内、外二层,分别与巩膜和软膜融合,视神经周围的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均与颅内的同名腔隙相互延续,但在眼球处形成盲端,若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脊液的压力增高,亦可使视神经周围的盲管样的蛛网膜下隙的压力增高,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盘水肿。

(二)支配辅助结构的神经

除视神经连于眼球外,其辅助结构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展神经支配外直肌。眼球内肌的瞳孔括约肌和睫状体肌由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感觉神经则来自三叉神经的眼支;泪腺分泌由面神经支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