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涯头条〗轻松学中医系列22

 木立 2014-05-03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7 11:03:13
  @hyb200218 1904楼 2014-04-22 14:15:34
  你好老师 因为以前住的地方潮湿加上坐姿不正确,现在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轻微突出 骨质增生 睡眠不是很好 现在天天枸杞泡水喝 老师我该怎么锻炼吃点什么中药不肾 谢谢
  -----------------------------
  腰椎间盘突出,你可以取一个象,就像骨头里,长垢长锈了。
  这里要教大家如何连续问三个为什么来见病知源。
  第一个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为何会突出?
  你看到的是长期住的地方,阴暗潮湿,加上坐姿不正。
  没错,湿性下注,所以铁器放在低洼处容易生锈潮湿,木头在近水处容易腐烂。
  人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容易腰酸腿重,这都是外湿引动内湿所致。
  你仅仅知道第一个为什么,就像剥洋葱一样,只剥开表皮。
  大家要进一步问下去,所以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你在潮湿地方就容易湿气重,一些年轻小伙子,身体壮实的,湿气在他身体就呆不住?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总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不是年轻小伙子?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湿气重,而年轻人一般一般有湿气,都很轻?
  因为阳微则湿盛,你阳气不足,才会导致湿邪弥漫,就像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青苔就沿着墙角,肆无忌惮地生长,周围都是一派陈腐之气。
  同样你的身体阳气不足,阳气亏虚,水湿不能炼化运化,所以才会留着在腰肾腿脚,成为湿阻气机,令骨头长垢的温床。
  所以张仲景说,病痰饮水湿者,非用温化阳气之药,不能去也。
  我们问到第二个为什么,就懂得用药思路了,不外乎就是升阳除湿,顺应人体脏腑之性,以这个为大法,然后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去遣方用药。
  有个老人,自己腰椎间盘突出,五六年了,没有少看过医生,没有少吃过药物。
  后来实在没办法,自己就买医书看,琢磨食疗方子,听说薏苡仁可以除湿,止痹痛,但单味薏仁除湿之力又余,而升阳通气机之力不足。
  于是再煲薏仁汤的同时,放些大葱进去,大家都知道《药性赋》里头讲到,葱有通中发汗,升阳散寒之力。
  结果他用这办法吃了半个多月,当食品服用,越吃腰腿越轻松,越吃白腻的舌苔退得越干净。
  以前白天睡醒,必定腰沉腿重,活动不利的,懒在床上都不想起来,现在湿去一身轻,老腰都没那么僵直了。
  上下床都轻松利索些,他既高兴又得意地把这方法告诉大家。
  真是误打误撞,撞出了个升阳除湿的大法。
  葱能升阳通阳,薏苡仁能除湿健脾,两者之间一搭配,正好解决湿阻气机,湿伤阳气,舌苔白腻的病机病症。
  你如果脚力好,可以继续再问为什么,问第三个为什么时,你就能够进入养生保健的层次。
  这很重要,问到第二个为什么,医生能帮你,问到第三个为什么,自己能帮自己,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去问。
  为什么阳气虚,导致湿邪留滞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简单地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长期熬夜,阳气得不到封藏,就像煤矿石油被采挖光了,这样阴损及阳,你熬夜看似表面先伤阴液阴精,但实质上阴能够承载阳,你阴精减少了,阳气的承载量自然就不足了,这叫阴阳互根互用。
  第二久坐不动,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人体最大的补阳是白天适当晒晒太阳,运运动,出出汗,你一方面躲空调房不晒太阳,一方面坐小车,以车代步不运动,不出汗,这样阳气日减,阴湿日重,所以人体越不运动,身体就越困重,越不灵活,老化得越快,没有一个长寿健康者,是一个懒汉。
  第三饱食过度。
  大家看,你锅里的米谷,如果很多,要彻底煮熟,锅下就要很多的火力,如果你火力不够,又想煮熟饭,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米谷。
  所以人体阳气不够时,又像彻底消化食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饮食,你吃得少消化好,反而胜过你吃得多消化不好。
  大家可以看为何很多人下一次馆子,大饱餐一顿,就容易腹痛拉稀,大便通而不畅。
  食物残渣黏在长皮,也黏在肛门,费了很多纸巾都擦不干净,这已经反映你饮食过量,身体的阳气不能彻底把食物炼化。
  所以加重饮食的摄入,不过就是在加重阳气的消耗付出。
  所以暴饮暴食,是最伤人体消化道阳气的表现。
  病人吃到上吐下泻,完谷不化,就是阳气大亏的表现。
  你如果听不懂身体这自救反应发出的声音,那么你每天在残害身体都不知道。
  所以养生有句良药叫,唯虚而能容,饱食非所宜。
  第四说话太多,言多伤中气,也伤阳气。
  男子话多前列腺容易出问题,女子话多白带容易出现异常。
  以前我们对这句话领悟不够,现在临床多了,越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你中气一伤,湿气就运化不过来,湿气运化不过来,纷纷都掉到下焦去,掉到腰腿则沉重,掉到子宫则白带异常,盆腔积液,掉到前列腺,生殖系统,则尿频急,这就是古人在《黄帝内经》上说的,中气不足,溲尿为之变。
  你不管是哪种方式损伤了中气,或言多,或饱食,或思虑过度,最后通通都会影响到大小便,都会导致湿浊下注,所以言语要以减少为直接。
  健康的人一般都是语言从容,当讲则讲,而不会道说是非,议论人物,滔滔不绝。
  你一整天哪有那么多气在嘴巴上耗掉呢?
  我们治过几例推销员,还有办公室里接电话的,他们每天由于说太多话,说到整个人都不想动了,甚至有些人严重伤及中气,导致心慌心悸,尿频遗精。
  这都是阳气主固密功能减退,所以一旦给他鼓足中气,湿邪自去,这是临床上验证出来的心得,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启发。
  当然每个人的病因病机都不同,大家要懂得查探来龙去脉,我们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分析的思维。
  普及中医应该普及这种见病知源,辨证论治的精髓,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搜集偏方,对号入座。
  以圈子去套玩具,这样套来套去,套不着,还伤了身体,让人误解了中医。
  所以你如果懂得多问为什么,必定不会盲目网上求医问药,你如果懂得多问为什么,你既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医,成能够成为一个善于养生的高手。
  因为问题的实质,往往就只隔一层窗纸,靠你多问一下,就把这重窗纸捅破了。
  你如果掌握了这种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那么你读起古书,再看起这些文章来,就如推门入桕,得心应手。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7 20:43:06

@肥栀子 1916楼 2014-04-22 23:01:00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学中医的学生,一路走来也有很多困惑。个人认为还是对中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为了考试的记忆毕竟也不长久,想必也未能做到融会贯通的境界。随着对医疗圈的深入了解,也更多感受到了医生的无奈。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不知道等我毕业的时候会不会更加严峻。想到这点,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更多了。现在心仍然很浮躁,沉不下心做学问。看了老师的帖子,获益良多,每天看一两味中药,总能拓宽思路。之前找过几个老师治青春痘,一个老师开的凉膈散,对我丝毫不起作用,还有个老师开的尽是些清热之品的堆砌,痤疮未去,反倒伤了人体正气。我本是个阳气偏盛的人,冬天不用穿羽绒服,比别人稍稍不怕冷一些,自从喝药以后,冬天就添置了羽绒服和棉袄。这几次经历让我感到受挫失望感,良医难觅。我还患有痛经,自初潮起便一直伴随着我,疼痛难忍,偶有安宁之时,甚者吐酸反胃整夜不得眠,红糖热水袋都不能缓解,曾服用过乌鸡白凤丸无效,月月舒断药则痛,月经量较常人略多,有血块。近些年情况略有好转,疼痛或仅持续两小时即可解。生活作息上,生冷辛辣均较少食用。老师可否帮我分析下病因病机,可否是气滞血瘀。我们还在学基础,对临床了解较少,有机会希望能跟着老师学习,谢谢老师~希望老师的帖子能在普及中医知识的同时,让大众也能接触到真正的中医,改变中医妖魔化的现状。
  -----------------------------
  真正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的中医越来越少了,难怪有人说中国真正的传统中医比大熊猫还珍贵。
  因为真正传统中意的培养,都是要数十年的功夫,而且还未必能够培养出几个来。
  所以中医的普及尤为关键。
  关于痤疮,我们想跟大大家 讲一下中医整体观,跟上病下取的思路。
  特别是女娃子的痤疮,月经期间加重的,有两个案例,一个女的二十来岁,脸上痤疮最大的像绿豆那么大,她也吃了不少泻火药,但还没把火泻下来,吃到手脚冰凉吃到痛经。
  后来有个中医给她用了少腹逐瘀汤,加了红藤30克,月经期间服用,顺其性,连服三剂,不单痛经消失,而且痤疮鼓起来的包也消下去,第二个月就没再起来了。
  奇怪为什么用治疗少腹瘀血的少腹逐瘀汤,去治疗痛经,反而把脸上的痤疮治好了。
  中医认为,上病下取。
  特别是妇人宫寒,月经排泄不畅的,经期有血块,脚部容易凉,你即使头面长痤疮,那也是上热下寒。
  下面经脉堵得严严实实,上面的浊热不能降本流末,导致浊火反弹,就像江河倒灌一样。
  所以这类女的,要么月经期间头痛,要么月经期间湿疹外发,要么月经期间痤疮加重。
  张锡纯曾经治疗过一例月经期间头脑作痛的病人,重用牛膝一两,直接顺经下行,药后脑中清爽异常,不再疼痛矣。
  所以中医不要看到表面的头痛痤疮湿疹,要看到气机的升降。
  中医认为,浊阴随着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气往上亢者,痰浊发上来,浊阴降不下去,就可能由咽炎食道炎,有鼻炎有头痛,有头面痤疮。
  你通过理顺气机,降本流末,找到妇人最佳的降气血时机,月经期间正好因势利导,降气下血,使百川归海,浊去新生。
  但是现在很多女孩子,都不知道养生,月经期间,照样吃冰激凌,穿短裙,尽干些塞烟囱,堵下水道的傻事儿。
  你一旦皮毛胃肠受冻,子宫肯定收缩,这不是在堵自己下水道吗?
  小水道一堵,整个代谢产物,浊气都不能顺流而下,反而往上弹回,就像乒乓球丢到硬板上,反而弹回来。
  这叫浊火反弹现象。
  同时很多女的又不爱运动,很多身体的汗酸都不能通过毛孔彻底排出来,瘀积在皮下,特别是空调房一呆,那些皮下浊阴更被牢牢束缚住。
  我们每天都巴不得出些汗,给邪以出路,这叫开窗户。
  但现在很多人都畏惧出汗,不想出汗,尽干些关闭自家窗户的傻事。
  这样浊气不能外泄,鼓在皮下,都会成为包或湿疹。
  所以中医治疗痤疮的大思路,总离不开开腠理,畅达血脉,降浊阴。
  特别是女的,《阴符经》上说,动其机,万化安。
  你如果看到她长痤疮,月经又不好,别急着治痤疮,先把她月经调好,说不定疮毒随着下顺的经血,就被带出体外。
  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个老师,也是二十多岁,脸上长痤疮有一年多了,她经常跟学生发脾气,跟家人关系也紧张,反正无事心也烦,有事心更烦。
  她很苦闷,说自己性格自己也知道,但就是控制不了。
  她的手脚也没有冰凉之象,也没有过量服食泻火药,唯独左关弦硬如豆,这是郁结之象。
  大家看,脸上长的痤疮,像不像郁结的一团垃圾一团气呢?
  你不要以为乳腺增生是肝气郁结的产物,你就不能看到脸上长痤疮包块也是肝气郁结的产物。
  那该怎么办呢?
  结者散之,郁者达之。
  不要管她脸上的包,要看到她左关脉弦硬打结之象,同样上病下取,疏肝解郁,这时是调她中焦。
  我们给她宣郁通经汤,这是《傅青主女科》上的名方,这个方子跟逍遥散有得一拼,只不过这个方子更多了一些清热散结之品,更适合郁结化火的人群。
  她连续服了五剂,痤疮消退大半,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心态比以前好了,脾气也没那么焦急了。
  原来通过宽胸解郁,疏肝行气的药,把郁结疏散开,人都没有那么烦,肚量也会比以前大。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看交通堵塞你就急躁烦,交通顺畅你开车就很快意。
  人体也一样,肝气郁结,脉络涩滞,你肯定开心不了,肝气条达,脉络通畅,你自然比较包容,比较宽容。
  所以有时候人的一些不良脾气,是身体气机郁滞的反应。
  你如果通过中药来去疏解郁积,你居然发现脾气比以前都好了。
  这在我们临床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妇人自动会反映,吃了你的药,架都会少吵了,脾气也好了。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所以你摸到病人左关脉弦硬打结时,一定要问病人脾气怎么样,如果是爱生气,爱吵架的性子,你别的先不管,先帮她疏肝理气再说。
  正如《黄帝内经》上说,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
  这时所谓的痤疮、乳腺增生,或者头痛痛经,其实都是表象,都不是最重要的。
  你一旦把气机理顺,降本流末,这些症状都会随着减轻,甚至消失。
  告诉大家研究女科,一定要好好读《傅青主女科》,这本书吃透了,妇科杂病的治疗,应该不成问题。
  举这两个案例,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明白,不要见病治病,一定要看到整体,看到气机的升降。
  有时上病下取要温降瘀血,痤疮乃愈,有时外病内调,要疏肝理气,肌表痤疮自然瓦解冰消。
  中医的精华不在于病名,而在于病机治法。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07:15:16

  61、黄芩1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桔梗这味药。
  知道桔梗善于向上打开肺盖,治疗咽喉疾患,风邪束表,同时更善于宽畅胸膈,使气机疏利,咳嗽自消。
  当然这些都是桔梗的表面功效,我们要透过这表面功效看到这桔梗的实质。
  那就是桔梗善于升提气机。
  所以凡是气机内陷不能升举的疾患,我们都可以考虑到桔梗。
  如同张锡纯的升陷汤,还有古方治疗湿气下陷的参苓白术散,这里头都有桔梗。

  

  所以不管你是上半身的胸中大气不足,还是上半身肠腑湿邪下陷提不起来,桔梗都可以用,不要只以为桔梗是治咽喉开肺盖的药,这样还小瞧了桔梗。
  大家如果脚力好的话,要回归到《神农本草经》去,看看古人是如何讲桔梗的。
  《神农本草经》说,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大家看本草经上提到桔梗三大功用,这三大功用似乎跟治咽喉止咳化痰不太搭边,如果你能够从药物的本质升降去研究的话,你就完全可以跳出病名的枷锁,进入中医调气机的领域中去遨游。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07:18:01
  61、黄芩2
  首先第一点桔梗主胸肋痛如刀刺。
  这是什么意思?
  能够痛到像刀刺那样,中医认为这是身体有瘀血,不通则痛,所以不管你是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内因引起的,还是外面跌打损伤导致局部瘀血,只要像刀刺那样痛,这时我们有个名方,前面跟大家提到,就是《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里头就用到桔梗,用它来打开胸胁部瘀气,把肺盖打开,那么瘀血自然就掉下来。
  就像常有些病人,肝气郁结,刚开始乳房肋部胀痛,我们用几剂逍遥散就把她治好了。
  但是如果乳房肋痛日久,你逍遥散力量不够,我们就可以再上面加些桔梗,专门打开胸肋部气机,专门主胸胁痛如刀刺。
  为什么一味桔梗,它又不是活血化瘀的药,居然可以把瘀血刺痛治好。

  

  这就要大家去了解中医的气血辩证,中医认为气为血至帅,气滞则血瘀,气滞是因,血瘀是果,所以长期生气的病人,肝气郁结严重过后,瘀血就会堵塞加重。
  你表面上去活血化瘀,而不去疏肝理气,打开肺部郁闷的气机,那么你血瘀通开后,随后你瘀滞的气机又制造了新的血瘀,所以治血不要忘了治气。
  但是为什么治气单用柴胡、薄荷这逍遥散里头的药物来疏肝理气,还嫌力道不够,原来中医认为,你五脏都有郁,不单肝郁,肺也会郁。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调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就是说各类气机郁闭,你除了疏肝还要考虑打开肺盖,就像家里闷热,你除了开电风扇,最好把窗户也打开,开电风扇是里面气机升降,把窗户打开,是内外气机对流,所以我们中医治病,既要看到里面气机升降,同时更要看到内外气机对流出入。
  这样升降出入调好了,身体自然恢复得快。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08:07:42
  61、黄芩3
  所以说,你如果跟对手下棋,只考虑到升降,出入没有考虑到。只考虑到疏肝,没有考虑到宣肺打开肺盖。
  那么你治起病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用麻黄、桔梗来解郁,所以你临床疗效,始终还有一重窗纸没有捅破,还不够大开大合。
  所以古人说,麻黄、桔梗能够解郁,妙在宣肺。
  这句话把你理气的思路,最后那重窗纸都捅破了。
  所以现在我们用小理气的药时陈皮、佛手这些疏理脾胃之气的药。
  用中理气的药是柴胡、香附,这些梳理肝胆之气的药。
  用大理气的药时桔梗、杏仁、麻黄,这些沟通天地之气的药。
  所以纯粹的饮食积滞,你调它脾胃就行。
  带些肝郁努力,你就要疏利他肝胆。

  

  如果长期抑郁悲伤,像林黛玉那样忧愁不展,那人体肺叶不举,肺这伞盖没有打开,就像被绑得严严实实的雨伞一样,你这时不把肺盖打开,不要说胸肺不够气,导致瘀血刺痛,甚至周身气都不够,百病丛生。
  所以这时你把肺盖一打开,瘀血就下来。
  我们看有个滴水之器,它有个特点,就是你把上窍堵住,它下窍水就下不来,你把下窍一打开,它下窍水就纷纷往下滴。
  所以这桔梗就是专门开启上窍肺盖的,这肺盖一开提,气血就流通下行。
  这样一升一降,清气就发到肌表来,瘀血就排到下窍去。
  所以血府逐瘀汤方歌中提到,血化下行不作劳。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08:11:06
  61、黄芩4
  你通过升清气于上焦,不梗于胸肺,用了桔梗跟柴胡,那么瘀血就顺着脉道,被桃红四物汤加枳壳、牛膝顺带到下焦去。
  这样就达到欲降先升,升降回环,清升浊降的效果。
  大家利用桔梗这个作用,还可以推出几条推论,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的。
  书上说用桔梗通过开宣肺气,可以帮助通利二便,用于治疗尿闭或便秘。
  这真是非常好的思路,因为这是从中医基础理论里推出来的。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所以肺气开宣,大肠就动起来,肺气郁闭,大肠就艰涩难行。

  

  有个病人他有习惯性便秘,有一次感冒吃了开宣肺气,发表感冒的冲剂,感冒治好了不足为奇,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大便从来没有这么舒畅过。
  他自己体会用这开宣肺气的感冒冲剂,比单纯服用通便胶囊还管用,于是他就变通使用这感冒冲剂做通便之用,但不解何故,反正就有效。
  如果你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的话,你一看到这种情况,你会心一笑,不过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句秘诀嘛。
  所以以后看到一些大肠郁闭的,要懂得开宣肺气,打开你的毛窍,就等于打开你的肛门通道。
  人体毛巧跟肛门都是排泄的,所以说八万四千毛窍是小肛门,肛门是大毛窍。
  你这样来理解中医,那么你再去用方遣药,超出常规,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如何开宣肺气使小便通畅呢?
  这更有意思,中医有个五脏别通理论,中医认为肺与膀胱别通。
  你肺是水之上源,膀胱是水之下游,通过开宣肺气,有助于膀胱小便流出来。
  所以在治疗一些湿疹身体肥肿,尿不畅的病人,我们常用杏苏五皮饮。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11:37:45
  @389810104 1937楼 2014-04-23 22:39:52
  说到脚气,我想起了8-90年代的香港脚,那基本是香港人的专利,内陆很少有人得。那是和香港人穿鞋踏袜、西装革履、开冷冷的空调,导致湿气內盛下注造成的。近十年,随着内陆人生活方式和香港人趋同(宅在家里、不爱运动、喜冷饮、开冷冷的空调),香港脚也变成了大陆脚。
  -----------------------------
  说得好,香港脚不是香港的脚气传到大陆来了,而是大陆城市化速度快,与自然离得越来越远了,是现代的生活方式的相互承袭,所以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引起不同的疾病。
  特别是你有相同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爱运动爱坐轿车,不爱太阳,只爱空调。
  这样身体本来该排泄出去的浊气,通通被留在体内,那只能通过脚气狐臭口臭,阴囊潮湿,白带臭浊等途径来排出体外,这是给邪以出路。
  我们要看到身体是在自救,如果这些浊气不发在脚上,反而熏蒸冲上脏腑,那问题就大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以前轻松散步于丛林之间的景象,携手共同穿梭在田埂上的影子,以及脚踏着黄土地或青草绿地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现在出入必车马,升降必电梯,西装革领,皮鞋厚袜,把人包得严严实实,完全屏蔽了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就连脚踏的大地也都变成水泥地。
  身住的房宅也是钢筋水泥,悬空高架,所以接地气越来越少了。
  前两天初中的同学一起聚会,有几个同学特别感叹以前农村的风光,他们用切身的体会说,在城市里胃口呆板,食物不搞个各种调料来刺激食欲,根本吃不下。
  而在农村就点油烟炒出来的菜都胃口大开,在城市走几百米的水泥地人就容易累,在农村你走几公里的黄土地路山路,不单不累,反而越走越有劲,而且一接地气,不用消食化积药,胃口自然开。
  穿着拖鞋在田边走路,晚上回去,脚部没有半点臭杂味。
  确实为什么我们叫别人散步跑步都建议他在黄土地上干,因为土地可以让你关节缓冲,具有弹性柔韧性,而水泥地板,硬邦邦,都是力的对抗,缺乏力的柔和。
  身体的健康需要更多的柔和,而不需要太多的对抗。
  所以柔和的运动,是越做越有劲,越做越神清气爽,如太极。
  而对抗的运动,人越坚持越累,最后搞得脏腑亏虚。
  上次有个病人,他说他怎么越跑步越累,我们叫他把跑水泥路换为跑山间的田野泥土路,就一个转变。
  他说以前跑两三公里腿就痛,现在跑五六公里不单不痛,身体还越来越有劲。
  原来田间小道没有水泥地的硬邦邦,不容易损到关节,而且大地土壤可以帮你的浊气收降下来。
  所以大家平时在城市里有条件又时间的话,每周哪都不需要去度假,你只需要到城市里的森林公园,比如在广州的话,我们常去广州的白云山,番禺的大夫山,进山可以洗肺,可以涤除污垢,这远比你躲在健身房里拼命运动要强。
  而且人一旦在山林里头运动活动,胃口很快就开。
  为什么呢?
  现在很多人住高楼,很少接地气,中医认为,脾胃属土,多接地气,脾胃运化好。
  跟我们同学的一对夫妻,他们生了娃子,娃子放在城市养,经常没胃口,隔三差五就病,一丢到村里头来,让爷爷奶奶带,经常在地上爬爬跑跑,从来没见过胃口不开的。
  半年下来都很少生病,晚上也不闹。
  这就是环境影响到的健康,所以将来城市的发展一定是要跟自然交融,而不是跟自然对抗。
  在高度发展的城市,一定是自然风光很好的,而不仅仅是只看到钢筋水泥只看到高楼大厦,柏油公路。
  我们现在人之所以多病,是因为他们太城市化了,忽略了自然,是因为他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记住人既是社会城市的人,因为需要经济,需要物质,但人更是自然的儿子,山林的人,因为需要健康,需要安详,需要舒适,需要自由。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12:00:09
  @jiejiexiang023 1943楼 2014-04-24 16:50:17
  楼主这次我月经来后,左边风池穴痛,引起我左边太阳穴很痛
  -----------------------------
  月经期间很多女的会产生各种杂症,比如头痛痤疮湿疹加重或者痛经或者胸闷欲呕。
  我们还是要遵循《病因赋》上所说的这两句话,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都是郁生。
  这时顺其性,因势利导,使月经顺畅排出,诸症都容易减轻,就像江河水满的时候,这时正是清理垃圾之时。
  开闸放坝可以一举把浊阴排出下窍,所以我们经常会用到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
  但凡妇人有痛经,经期血块,冬天腿脚容易凉的,在月经来的第一天就服用少腹逐瘀汤,连服用三到五天,经血排泄淋漓尽致,非常畅顺,往往第二个月很多经期综合症都减轻或消失了。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甚至用此方来帮助妇人调经助孕,则会正符合中医浊降清升,瘀去新生的道理。
  所以掌握时机很重要,其中女子月经周期就是一个大时机。
  张锡纯在论牛膝时,提到治疗一个女教师,这女教师闭经,脑中经常痛,张锡纯知道这是血中瘀浊不能下行。
  于是重用牛膝一两,再加土鳖从五枚,连服数剂,经通血行,闹钟疼痛顿消,病人反映服完药物后,脑中清爽异常,分毫不觉再痛矣。
  张锡纯从中便分析,病人脑中作痛,乃血气不降,攻冲而上,现在用牛膝引气血下行,土鳖虫破瘀通经,这样浊阴出下窍,瘀去经开,疼痛自愈。
  所以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张锡纯治病的思路是多么清晰,我用牛膝把气血引下来,头立马就不因为气血并走于上而痛了,但月经它未必能够完全通开,所以用一味虫类药土鳖虫善于搜刮经络,破血化瘀,这样把气血引下来的同时,再通过这两味动物药破出去,这样一引一排,两个动作,堪称降本流末,顺人体月经排泄之性。
  张锡纯用药真是巧妙啊!
  大家除了读《药性赋》外还要参看中药学教材,以及张锡纯的药性解,这样就更能活学活用中药了。
  所以大家要掌握妇人特殊的生理规律,然后懂得因势利导,就可以治疗很多经期杂病,前面我们不是跟大家说了吗?
  居然用普通的顺经汤,配上重用红藤,居然能够把脸部的疮毒,纷纷借着月经来潮扯下来,排出体外。
  这就是以后我们讲藤类药时,要跟大家详谈的,凡藤类药都有一个特点,善于走窜,通达上下,而红藤更是特殊,不同凡响。
  它除了把触手伸到脸上去,把经脉打通,更重要的是红藤能够排痈脓,清热毒化浊瘀,它直接把脸部的浊瘀扯下来,顺着月经排出去。
  这就是藤类药善于伸展触手,畅通经络的表现。
  所以在治疗女人痤疮里头,我们经常少不了用红藤。
  当然痤疮在治疗上还要因人而异,在养生上更要注重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浊阴会不降?
  是你经常吃辛辣烧烤,还是经常熬夜,阴虚火旺,更或者经常心急口快,焦虑紧张呢?
  还是经常久坐不动,大便秘结?
  这都要审因论治,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大家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够体现中医的真正精髓。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15:42:51
  @傲慢与偏见1775 1942楼 2014-04-24 14:58:19
  看了楼主的普及的中医知识,受益匪浅,想请教一下有没有什么治疗慢性咽炎的好中药?
  -----------------------------
  咽部是人体气机清升浊降的要道。
  慢性咽炎,反复难愈,也要遵循这个升清降浊的大法。
  清气不升则说话乏力,疲倦,浊阴不降则咽喉容易发炎肿痛,甚至沙哑。
  严重的还表现为咽喉部长息肉,中医里头有某些药物专门引药到咽喉的,比如射干、马勃、山豆根。
  但这并不能作为专治慢性咽炎的药物,因为慢性咽炎这个病名背后的病机多种多样,我们前面都跟大家讲过了。
  如果长期熬夜,阴虚火旺,咽部疼痛,咽炎反复,你可能几瓶知柏地黄丸,就把它缓解了,通过滋阴降火,可以把咽炎治疗。
  还有产期便秘,大便秘结,腹气不通,口咽部必定浊气不降,炎症反复,这时你可能用几剂凉膈散,釜底抽薪,再保持大便通畅,咽炎就下来。
  还有一种,是肝气郁结导致的咽炎反复,两周前才有一个咽炎声音沙哑的妇女,一着急生气,咽喉部就肿痛,就憋气,甚至呼吸不利。
  我们只给她开了半夏厚朴汤,配合逍遥散,吃了三付药,气顺结散,到现在半个多月都没有再发过咽炎,连胸中的憋闷紧张感,都没了。
  大家看为何很多人一生气就脸红脖子粗,所以你要治疗脖子粗的问题,你得把他肝气郁结生气的状态疏散开,中医叫郁者达之,结者散之。
  还有一些商人,经常下馆子应酬,研究太过,舌红苔黄腻,尿赤,咽炎反复不去,你只要把他黄腻的舌苔退下去,咽部就清爽了。
  这方面的我们碰到最多,说第一句话你就能听出他有慢性咽炎,为什么呢?
  声音嘶哑,听起来毛毛糙糙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还不断地清嗓子。
  这样几剂甘露消毒丹下去,舌苔退得快,尿由黄转清,咽部那种沙哑感就减轻了,呼吸都比以前顺畅。
  但是医生也就只能帮病人帮到这里,你不可能代替病人去修心养性,病人还照样熬夜,照样吃辛辣烧烤,照样久坐不爱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差,容易便秘,照样遇到小事容易气急心浮,容易跟同事朋友较劲。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15:43:53
  @傲慢与偏见1775 1942楼 2014-04-24 14:58:19
  看了楼主的普及的中医知识,受益匪浅,想请教一下有没有什么治疗慢性咽炎的好中药?
  -----------------------------
  咽部是人体气机清升浊降的要道。
  慢性咽炎,反复难愈,也要遵循这个升清降浊的大法。
  清气不升则说话乏力,疲倦,浊阴不降则咽喉容易发炎肿痛,甚至沙哑。
  严重的还表现为咽喉部长息肉,中医里头有某些药物专门引药到咽喉的,比如射干、马勃、山豆根。
  但这并不能作为专治慢性咽炎的药物,因为慢性咽炎这个病名背后的病机多种多样,我们前面都跟大家讲过了。
  如果长期熬夜,阴虚火旺,咽部疼痛,咽炎反复,你可能几瓶知柏地黄丸,就把它缓解了,通过滋阴降火,可以把咽炎治疗。
  还有产期便秘,大便秘结,腹气不通,口咽部必定浊气不降,炎症反复,这时你可能用几剂凉膈散,釜底抽薪,再保持大便通畅,咽炎就下来。
  还有一种,是肝气郁结导致的咽炎反复,两周前才有一个咽炎声音沙哑的妇女,一着急生气,咽喉部就肿痛,就憋气,甚至呼吸不利。
  我们只给她开了半夏厚朴汤,配合逍遥散,吃了三付药,气顺结散,到现在半个多月都没有再发过咽炎,连胸中的憋闷紧张感,都没了。
  大家看为何很多人一生气就脸红脖子粗,所以你要治疗脖子粗的问题,你得把他肝气郁结生气的状态疏散开,中医叫郁者达之,结者散之。
  还有一些商人,经常下馆子应酬,研究太过,舌红苔黄腻,尿赤,咽炎反复不去,你只要把他黄腻的舌苔退下去,咽部就清爽了。
  这方面的我们碰到最多,说第一句话你就能听出他有慢性咽炎,为什么呢?
  声音嘶哑,听起来毛毛糙糙的,病人在看病过程中还不断地清嗓子。
  这样几剂甘露消毒丹下去,舌苔退得快,尿由黄转清,咽部那种沙哑感就减轻了,呼吸都比以前顺畅。
  但是医生也就只能帮病人帮到这里,你不可能代替病人去修心养性,病人还照样熬夜,照样吃辛辣烧烤,照样久坐不爱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差,容易便秘,照样遇到小事容易气急心浮,容易跟同事朋友较劲,照样经常下馆子,烟酒不断,那么咽炎就很难彻底根治。
  医生只能暂时帮你咽部浊阴降下去,但你随后又把五脏浊阴调上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病都会变得反反复复。
  正如口腔溃疡一样,有人治了好多年,看了不下数十个医生,还是没治根,西医院中医院都看个遍。
  他们问为什么呢?
  我们跟他说,当三个五个医生治不下你的病,那可能辩证不够精准,用药不够巧妙,如果十个二十个医生,还治不下你的病,这已经不全是用药层面上的问题了。
  三分治七分养,是你自己安七分养没有尽到,如果病人知道多问为什么,问懂啊养生层面上去,慢性咽炎的根治,并不是一件难事。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16:24:47
  @九死九生203 1965楼 2014-04-25 12:26:27
  大师帮帮忙 我弟弟从12岁开始就有小便淋漓涩痛的毛病 看了好多大夫都是于事无补 如今只能靠多喝水才能控制 只要不喝水小便就会涩痛 这该如何是好啊?
  -----------------------------
  如果看了好多大夫都难看好,就要多看看自己有没有违背人体使用手册,践踏养生误区。
  首先小便为什么涩痛?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
  为什么会不通呢?
  这是第二个问。
  首先先天的局部狭窄堵塞,它会不通。
  第二后天饮食,偏于肥腻,大家看为什么肥腻的东西,经常丢到洗水盆里,洗水盆的管道周围就容易产生垢积,管道变得狭窄,这样下水就会变缓慢,甚至涩滞不通。
  所以娃子要少吃鸡蛋牛奶,少吃煎炸烧烤,味道不要放那么重。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清清淡淡就可以,清淡的东西在身体排泄得快,不会涩滞阻塞在那里,不通则痛。
  第三中气不足,中医《黄帝内经》认为,中气不足,小便也容易出问题。
  为何呢?
  你气一不足,湿浊就举不起来,周身的管道就会变瘪,大家可以看自行车,为什么气打充足就骑得快,通畅无所住滞。
  气如果打不充足,骑起来就很费尽,很难行,就像人体气虚后,解大便解小便都会困难。
  我们前面跟大家讲,有好几例尿频尿急尿涩痛的病人,由于他们脉势下陷,经常操劳过度,小便排尿都排不畅,经常尿湿鞋子裤子,我们一叫他用黄芪泡水,连吃十天八天,脉势稍微提起来,小便就排得很畅。
  这就是让管道气机充满,就不容易涩滞堵塞。
  把气力补足,就像自行车充够气一样,行动起来就快速通畅。
  当然还有些是结石方面要考虑。
  这些都是医生要展开来的思维,对于病人自身,更要问到第三个为什么,把病根子问到自己的身上来。
  比如为什么气虚呢?
  是因为天天打电子游戏,上网吗?
  为什么管道壅塞呢?
  是因为家里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吗?
  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为什么淡食胜灵丹呢?
  因为淡味入腑通经骨。
  现在春夏之际,越来越多小孩子尿赤尿涩痛,我们有时就叫他们搞点竹叶、通草、灯芯草,这些甘淡平和之品,只要小孩子排尿会赤的,一吃下去,尿就清了,也畅了。
  因为这些甘淡之品,入到身体后,直接到达下焦,让三焦通透,水湿容易下归膀胱,排出体外。
  所以为何经常肥甘厚腻,口味比较重的家庭,定时煲些薏仁或玉米须之类的汤水来服用。
  如果体虚气不足,可以配些淮山,这样不要放太多油盐,甚至甘甘淡淡最好,吃下去很容易把身体杂志带出来。
  现在很多小娃子都被大人养坏了,我们见过一个娃子,从小到大都喝糖水,因为淡开水没味,结果经常拉大便粘滞,小便也偏黄,经常容易口腔溃疡上火。
  我们一问他平时喝什么,当他父母告诉我们这个情况后,我们立马叫他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凉水饮料糖水。
  哪能够以这些糖水来代替温开水呢?
  人每天有多少代谢产物要排出体外,你如果不靠淡开水,淡渗排出,反而以糖水来取代饮水,以饮料来解渴,这怎么可能解得了,越喝身体血脉越粘滞,堵塞越重。
  大家可以看为何装糖水的碗,你用手去摸是粘的,而白开水洗涤过的碗,你用手去摸是光滑的。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湿性粘滞,唯淡渗可以利湿。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父母痛下决心,不给娃子再喝糖水,几个月下来,大小便都通畅多了,也很少口腔牙龈上火。
  以前经常一个月孩子要上火几次,原来都是吃了这些粘滞之品,拿牛奶来代替白开水解渴,这只会让自己血液更粘稠,排泄更不畅,用糖水来取代温开水来满足三寸不烂之舌,却让这些粘滞的糖水壅塞脏腑经脉,让脏腑经脉受苦,这不是找病受吗?
  所以现在很多家庭,冰箱一打开来,全是各类饮料,孩子当然不知道,他们只是欲望选择,怎么会拿起白开水来喝呢?
  试想一下,普遍缺乏饮温开水的娃子,他们的健康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这也是一个时代问题,大家要反思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去,可能你一直坚持的饮食习惯,恰恰就是你的养生误区。
  你肯能经常在暗中制造疾病,却都不知道自己出错在哪里。
  希望大家多从日常生活中找原因,然后正视它,纠正它,回归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重新找回健康的身心。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16:33:05

  @michael_xm 2478楼 2014-04-28 15:52:32
  呵呵,好文章. 楼主说的同步推的视频教程哪里有的看哪?
  不管如何说, 中医确实是好东西,大大的好东西.但中医难学,确实是难学.不像西医难以大规模普及.
  -----------------------------
  真正中医普及起来,生命力应该相当强,只是现在搞科研的集中于科研,搞临床的忙于诊务,搞教学的却只能带几个班,真正做民众中医普及工作的太少了。
  其实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跟中医的普及是一样重要。
  民众中医素养如水,中医的发展就像船,水涨才能船高,水足被搁浅的船才能被推动。
  所以最终不是中医成就自己,而是民众成就中医。
  故中医的普及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你懂得治理现在的病很重要,但你懂得防止将来不生更多的病同样很重要。
  由于我们在山里头,无限网卡流量有限,很多视频根本发不出去,只能网上发点文章,供大家共同研习参考。
  所以录制的很多视频,只能暂时封藏在抽屉里,现在整理出来的一些讲稿,都会发到天涯上。
  常有些网友问,能否发来《药性赋》的全本选讲,大家放心,全部内容都会在天涯上公开发出。
  我们现在也是有一说一,绝不留底,基本上是保持同步的。
  所以天天如果不能讲完一味药,我们挤都要挤时间来把它完成。
  所以现在《药性赋》我们都还只讲到温热药,还没有完全讲完,希望大家不要着急,耐心地看下去。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21:40:54

  @YJH纵横四海 1984楼 2014-04-25 23:45:53
  谢谢楼主回复,老实说,我去过的医院看过的医生没一个能有好建议的,都只知道是淋巴结肿大,没一个能对症下药和给出指点的。我会听您的教诲的,虽说年轻,但也觉得养生越来越重要了。再次拜谢楼主!还有,我姐姐才三十岁,每天说话有气无力,晚上九点就喊困,没一点精气神,这个麻烦楼主给点意见,谢谢!
  -----------------------------
  中医认为,两种情况下人最容易疲累困倦,打不起精神。
  一种是气虚,一种是湿重。
  中气不足说话都有气无力,湿邪偏重,一到晚上,阴寒就更重,两阴相叠,身体就会更加沉重不堪。
  所以医家大都懂得用补气除湿法治疗气虚湿重,疲倦不堪,但你姐姐的情况,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究竟是哪些原因引起气虚,是哪些原因引起湿重?
  如果不把来龙去脉理顺,不仅用药难以下手,就连养生都不知从何做起。
  现在很多女的闲在家里,没事就追连续剧,看电影,或者玩手机,其实这消耗精气神是最厉害的。
  以前我们老师曾经叫我们去参人体哪些地方消耗精气神最厉害。
  最后老师给出答案,就是人体的孔窍。
  所以道家养生,通过守窍来保养精气神,比如:
  视必垂帘,息必归田。
  食必淡节,卧必虚恬。
  为什么古人善养生的,眼睛都收视内敛?
  而现在人们习惯浏览网页,眼珠子贼亮,都精光外散,这样几个小时下来,比挑水担柴,干体力活还累。
  干体力活,劳累身体过后,气力反而会增长上来,如果动脑动眼睛动嘴巴很多,这样消耗精气神后,就很难恢复。
  所以知道孔窍消耗比手脚更厉害,所以身体差的人,要多动手脚,少动心脑。
  这样你通过磨练手脚,可以增长力道,多干杂活可以锻炼身体。
  至于湿重的问题,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存在,她们有些脚部都容易肥肿沉重。
  今天一个病人天天吃水果,吃到脉非常沉微,双腿沉重不看,都还认定水果含有很多营养维生素。
  我们跟她说,你身体一派寒凉,湿邪偏盛,水果下去,就是雪上加霜,就是下雨又给庄稼浇水,这样岂不湿邪满天,排泄不利。
  她听后才恍然大悟。
  你即使营养也要分寒热阴阳,为什么很多心衰的老年人,一吃生冷瓜果,就心腹难受,难道这些瓜果营养价值不高吗?
  你身体阳气不够,再好的生冷瓜果,富含维生素你都消化不了,你又谈什么去吸收?
  所以很多老年人,你把生冷瓜果放在他面前,他都不吃,不是他不想吃,是他一吃就不舒服,所以他宁愿不吃。
  所以说,如果不懂阴阳寒热,开口动手便错。不要说是治病,就算是平常饮食,也经常践踏养生误区,伤着身体。
  找出养生误区很重要,理顺疾病的来龙去脉,往往比你表面上的对证论治要重要。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21:58:23
  @jiejiexiang023 1989楼 2014-04-26 13:38:37
  楼主,今天我宝宝被开水烫掉皮了,手臂大面积,去儿科医院处理了,宝宝1岁1个月,不知道会不会留疤和增生,很焦虑,儿科医生说,程度比较严重,要后天才看的出来是几度烫伤?
  -----------------------------
  大面积的烫伤要及时地送到医院处理,如果是一般局部小面积的烫伤,可以用一些家庭小窍门。
  比如芦荟敷贴,或者直接捣生姜如泥来贴敷,局部的伤痛都会很快地减轻,几天就容易愈合,而且不容易留下疤痕。
  以前我们在跟诊日记上谈到这个问题,大家如果懂得这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就不用惊慌了,一般的小烫伤,你在厨房里就皆可以找到最好的药物。
  我们来看跟诊日记上的这段描述:
  “水火烫伤怎么办?
  王蒋在药房里刚开始隔三差五就要被药汤烫到,先是用牙膏或芦荟敷,还有用过盐水、消炎药水,都不是太理想。后来,我们从1980年第2期的《新中医》得到一个秘方,就是生姜汁治疗水火烫伤有奇效。
  昨天王蒋手指头又被烫到了,立马捣碎了生姜,挤出汁来擦在伤口上,这回好得特快,今天伤口就不疼了,也不发炎。
  《新中医》报道,方法为将生姜洗净,捣烂揉汁,用药棉沾姜汁,敷于患处,能立即止痛。已起泡红肿者,能效验退肿,消去水泡。水泡已经破裂的,敷上去,无刺激,有助于修复。由于生姜能灭菌,所以伤口不至于会溃烂感染。灼伤轻的,敷药一次就好了,严重一点的,连续注入姜汁,保持一两天内伤口湿润,就可停药。
  那上面还提到用这方法,治疗水火烫伤有四五百例临床验证治疗水火烫伤有400多例临床验证,无一失误。
  这样王蒋亲试过后,我们心中就更加有底了。以前,还愁小孩子烫伤该怎么办呢?就一块生姜搞定了,谁家没有生姜呢?所以不必惊慌。”
楼主中医普及学堂 时间:2014-04-28 22:09:25

  @一只兔子不够吗 2013楼 2014-04-27 05:47:09
  我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大便糖稀,容易腹泻,中医也说我是脾虚,建议吃山药健脾.现在经常吃山药、红枣,确实改善很多。所以我相信楼主所言非虚
  -----------------------------
  用山药大枣来补脾,这对于脾虚泄泻患者的慢性调理是有帮助的,这是从里面来调。
  我们见过医理最顽固的脾虚腹泻,隔三岔五腹泻一次,有二十多年了。
  我们跟他用内服的汤药,附子理中丸,都调了将近半个月,但仍然病人偶有腹泻,舌苔白腻。
  我们就琢磨外治法,给他用吴茱萸打粉,用醋调成泥,然后晚上睡前,塞到肚脐,然后用丁桂儿脐贴封上去,第二天再取下来。
  这样搞了一周,病人来反馈说,怎么比吃药还管用,到现在半个月没有一次腹泻。
  这种恢复让他觉得惊讶,因为以前以腹泻为常的,现在没有腹泻反而觉得有点不自然。
  我们跟他说,慢慢下去,你就会感受到健康的快乐,以后不用再苦于腹痛冷泻了。
  病人反映,用吴茱萸打粉帖肚脐,把肚脐眼塞得满满的,这样腹中感到有一团暖洋洋之气,非常舒服。这就是阳主气化,阳气一气化,腹中的湿气就被蒸腾上来,湿不下注,肠子就不容易被泄泻。
  《黄帝内经》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
  现在我们用吴茱萸打粉外敷肚脐,直接温壮脾中阳气,脾主大腹,整个大腹阳化气功能加强,清气就能够上去,这样清浊分开,升降如常,腹泻自已。
  所以这也是一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
  通过内外兼修,应该更加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所以一般对于寒湿腹泻,出了一边服用附子理中丸,跟保健的山药粥外,大家还可以应用这种简验便廉的外治法,吴茱萸打粉,用醋调成泥敷肚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