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月,我受邀请参与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和新加坡的纺织专家一起,到云南永宁的瓦拉壁村,历时一个月,扶植摩挲人手工艺的改进。贴些我们工作中的图片给大家看,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发展。
![]() ![]() ![]() ![]() ![]() ![]() ![]()
一个月艰苦的工作是因为摩挲族的民间手工织布,原来都拿到丽江批发,在古城区旅游点卖,但是由于机器制造的商品的竞争和各种仿造,,她们逐渐失去市场,村里大部分妇女都没读过书,更加没有品牌意识,所以一个行业很快就衰退了,村里不再有人愿意织布了,织出来也卖不掉,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她们开发一些有手工特色的围巾和披肩,不同于机器织出来的效果,使它重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村里建立行业协会,让大家协同生产,一致对外,不在内部低价竞争。从而打出摩挲人的品牌。
![]() ![]() ![]() ![]() ![]() ![]() 海南黎族的龙被,清朝供品,我还未见过真品,希望2013年有机会去海南黎族能有幸得见 ![]() 细节 壮族的银饰女装 ![]() 汉族 刺绣戏服,我在云南省博物馆拍的,看看过去我们老祖宗的手艺,就知道现在的传统手工艺是如何没落了,这个博物馆还是日本人投资建立的,汗那,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要靠别的国家支持建设。 ![]()
参加这次培训的摩挲族妇女,我们一起拍合影,我当然也要穿我们的民族服装拉,还好我本人就是从事这个行业,有储备,否则还要丢人了,偌大个汉族,可千万别只知道旗袍啊,!我这件手工真丝中上衣加上一条摩挲族的裙子,就成了民国风格了,
![]() 民国时期的服装很有代表性,既抛弃了晚清的复杂拖沓,又没有完全被西方牵着走,加上当时民主思想盛行,解放缠足等活动的兴起,服装款式也百花齐放,那时侯产生了很多各种式样的中式服装,有些昙花一现,有些却流传下来,我们对那个时候的国服有多少了解呢,可不是电视剧中的样子哦!我明年的计划就是要复原民国时期部分手工服装款式,从植物染纱开始,手工织布,手工缝纫,手工刺绣和盘扣。 ![]() ![]() ![]() ![]() ![]() 这是女土司的服装,显然是受汉族影响很大,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汉族地区采购的,因为当时只有土司这种身份的人,才可以跟汉族有更多接触,云南本地劳动妇女,都是自己织布使用土布的, ![]() ![]() ![]()
注意看细节,真的会觉得很骄傲,怎么样的聪明才智和耐心,和审美才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它不再仅仅是摆放在博物馆中只能参观的珍品,希望每个有兴趣的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去掌握我们国家手工的技艺
![]() ![]() ![]() ![]() ![]() ![]() ![]() ![]() ![]() ![]()
我文笔不好,不善表达,当我结束了30天的工作行程 北京培训--云南奔波,终于到了昆明的省博物馆看到这些的时候,作为一个服装行业的从业者,我心里是很震撼,很自豪的,并且暗暗下决心,要用后半生用心经营手工艺文化作为我事业的中心,之前一直在做一个商业品牌,内心一直有点焦虑,总希望能做跟传统文化沾边的事情,只是没有契机,通过这次的项目,我觉得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 和各个民族的手工艺者在北京一起参加培训关于技术,是国家民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起合作主办的,邀请了很多各方面专家,讨论国际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的情况,以及现在中国各民族手工艺者面临的问题,我们又如何通过能力建设来帮助他们 ![]() 手工作物里的精致淳朴和绵密情意,远非批量生产的车间机器作物所能取代。价值决定价格,手工因故价高。本来挺好一件事,被无孔不入的商家们当做卖点一炒作,于是凤凰、丽江、乌镇……凡有景点处,言必称手工。这样一个“快”时代,真正手工的生产效率怎么可能满足对回报时间迫不及待的大批商贩?于是作工粗劣的伪手工制品大量充斥各旅游商区,真正的民族工艺落得门庭冷落鞍马稀,伴生的另一恶果是市场对“手工”标签的整体审美疲劳。 想起没落的湘绣。一位做湘绣的朋友不无痛惜地告诉我,湖南的湘绣连一个正经八百的协会都没有,政府建的湘绣馆里,大把大把的苏绣。与此同时,保护民族传统工艺的呼声不绝于耳,“湘绣小镇”作为项目、作为政绩的宣传力度,远甚于湘绣本身。似乎连“保护者”们自己都忘了,湘绣首先是作为一种文化,然后才是产业,才是效益,才是GDP。文化的价值尚不曾被真正挖掘和深化,作为产业又何从发展? 能被联合国垂青的永宁手工织布是幸运的。也许瓦拉壁村的手工纺织因此得以传承,然而,那些尚未得到NGO关注的民族传统工艺,就注定只能默默消亡吗?
其实,这种民间织锦与刺绣都面临失传的危险,海南的黎锦也是一样,我觉得不能只指望在发源地拯救这门传统技术或者说传统艺术,楼主不妨将各种技法织法,织布机的制作方法拍成视频广为传播,让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学,参与的人多了,不但可以保留承传这门技艺,还可以发扬光大,喜欢做手工的人大有人在,像十字绣什麽的多么普及。
@小丁丁小当当 4楼
一个月艰苦的工作是因为摩挲族的民间手工织布,原来都拿到丽江批发,在古城区旅游点卖,但是由于机器制造的商品的竞争和各种仿造,,她们逐渐失去市场,村里大部分妇女都没读过书,更加没有品牌意识,所以一个行业很快就衰退了,村里不再有人愿意织布了,织出来也卖不掉,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她们开发一些有手工特色的围巾和披肩,不同于机器织出来的效果,使它重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村里建立行...... ----------------------------- 希望手工的不要失传
作者:xgs83434352
时间:2013-01-02 21:32:33
美丽的东西,喜欢。
作者:shenghuowunai1
时间:2013-01-03 12:50:29
支持
@小丁丁小当当 13楼
汉族的民族服装,现在留下来多少呢? ![]() ![]() ![]() ![]() ----------------------------- 这是满清遗毒、楼主环没有真正走进汉文化、不管哪个专业最后还是个人综合素养决定层次、所以以楼主目前的水平称你为"手工匠”已经是高抬了
@凭海观澜之求恒 30楼
我妈妈会神农架民间刺绣,若下次有这些活动,如何才能参加? ----------------------------- 并非他们是单纯的幸运,也是他们本族有人不断的争取,通过很多渠道宣传自己,政府和社会组织才注意到他们,很多东西需要保护,所以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容易的,加上资金有限,肯定要在某一个区域内选取几个点来重点实施,并且能看到效果,不是很多人想的那种有联合国保护就是有钱,不是的,我们是请专家从技术上帮助他们,并且在其他的关于手工艺品营销或者策划等领域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培训,我也是机缘巧合可以加入到这个行列。如果你家人也是手工业从业者,可以通过当地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府部门咨询,看能否通过审核,可以申请非遗。现在国家对这个保护还是很重视的, 每个地区都有,从县级到市级。
@东莞领冠LED电源 39楼
还不错,只是汉族的服饰,应该多以清以前的为主才好吧 ----------------------------- 这位朋友说的很对,我发图的时候只是想到清朝时候我们中国人在穿什么,并非单纯是汉族,或是满族。跟少数民族朋友呆久了,总把汉族挂嘴上呵呵,引起误会,但是汉族在清朝也是穿着类似的服饰了,我只是想研究清末明初的服装特性以及一些工艺,因为那是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并无任何民族情节的含义在我的帖子中,谢谢提醒。
@衙役style 33楼
手工作物里的精致淳朴和绵密情意,远非批量生产的车间机器作物所能取代。价值决定价格,手工因故价高。本来挺好一件事,被无孔不入的商家们当做卖点一炒作,于是凤凰、丽江、乌镇……凡有景点处,言必称手工。这样一个“快”时代,真正手工的生产效率怎么可能满足对回报时间迫不及待的大批商贩?于是作工粗劣的伪手工制品大量充斥各旅游商区,真正的民族工艺落得门庭冷落鞍马稀,伴生的另一恶果是市场对“手工”标签的...... ----------------------------- 这位朋友说到我心里去了,我表达不了这么清楚,但是不管这种民族手艺或者是手工业的遗产保护情况多么恶劣,我还是愿意为手工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具体的事情,再难的事也是一天一天开始做的,。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些情况。 现状是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愿意出钱出力来帮助手工艺文化,使它逐渐衍生出健康的手工艺产业,自己造血生存,而非只能生产廉价的旅游纪念品。政府也支持,手工业从业者本人或村落也很想让自己得到健康的发展,重要的是缺乏中间环节,缺少胳膊腿,要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去协助他们走上正确的方向,资金,并非核心问题。牢骚和口号也不能解决问题 , 所以50楼的朋友说我是手工匠人,确实高抬,我还不是,我只知道我不是愤青,没有任何狭隘的民族情节。我只是有幸能有机缘参与,很多朋友想支持可能都没机会。
牛就在我们院子外面,我们培训的场地就在村委,我第一次近距离目睹危房。房间贴着重度危险啥的,但是大家似乎如同没发现,照常出入哈
拉姆在绕线,她是家里的新的当家人,长女。绕线是第一个准备工作,把细细的线按设计要求组合几股绕成线团,这个倒是电动的了哈,因为实在太费时间了, ![]()
作者:kingmaxwell
时间:2013-01-03 17:56:12
美,欣赏!
妇女们和我开玩笑,说你看我们摩挲女人多苦,你们汉族男人干的活我们都得做,呵呵摩挲男人立刻反驳说我们要耕地的好吧,男耕女织还不正常 ![]()
@小丁丁小当当 8楼
![]() 海南黎族的龙被,清朝供品,我还未见过真品,希望2013年有机会去海南黎族能有幸得见 ![]() 细节 壮族的银饰女装 ![]() 汉族 刺绣戏服,我在云南省博物馆拍的,看看过去我们老祖宗的手艺,就知道现在的传统手工艺是如何没落了,这个博物馆还是日本人投资建立的,汗那...... ----------------------------- 海南的纺织比大陆早一千年,黎族的黎锦是我们海南的非物质文物保护遗产,当年黄道婆就是来海南学习了黎族的纺织回去改良发扬光大。如果黄道婆是纺织业的鼻祖而我们海南的黎锦就是鼻祖中的鼻祖咯!呵呵!现在年轻人也不会了,海南还有最后一代纹脸纹身阿婆致力于手工纺织,还是几千年以前的样子哦,完全没有涌改良过的纺织工具,龙被目前槟榔谷可以看到。
@小不点O 66楼
海南的纺织比大陆早一千年,黎族的黎锦是我们海南的非物质文物保护遗产,当年黄道婆就是来海南学习了黎族的纺织回去改良发扬光大。如果黄道婆是纺织业的鼻祖而我们海南的黎锦就是鼻祖中的鼻祖咯!呵呵!现在年轻人也不会了,海南还有最后一代纹脸纹身阿婆致力于手工纺织,还是几千年以前的样子哦,完全没有涌改良过的纺织工具,龙被目前槟榔谷可以看到。 ----------------------------- 谢谢朋友,我需要找很多这样的典型地方,比如你说的槟榔谷
作者:wwq3684862
时间:2013-01-03 19:56:20
好图
作者:寊辵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3-01-03 20:28:53
民族名是不是打错了,梭吧?
@小不点O 65楼
海南的纺织比大陆早一千年,黎族的黎锦是我们海南的非物质文物保护遗产,当年黄道婆就是来海南学习了黎族的纺织回去改良发扬光大。如果黄道婆是纺织业的鼻祖而我们海南的黎锦就是鼻祖中的鼻祖咯!呵呵!现在年轻人也不会了,海南还有最后一代纹脸纹身阿婆致力于手工纺织,还是几千年以前的样子哦,完全没有涌改良过的纺织工具,龙被目前槟榔谷可以看到。 ----------------------------- 支持楼主!
@岸芷TL 76楼
@小丁丁小当当 lz啊 我想问一下你们去的那地方旅游业有发展起来么? 在昆明读书的孩子表示很想去看看啊 就是不知道交通是不是方便 用旅游业挽救当地传统手工业也不错的吧 ----------------------------- 那里距离泸沽湖大约有1个多小时车程,距离丽江大约6-8小时车程。这个温泉村(瓦拉壁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到丽江古城和泸沽湖打工和做生意,但是到他们村子路很难走,颠簸,又是震区,政府也在修路。 我们是从丽江包车到那里的,也可以坐车到永宁乡,再转公交车到温泉,如果有朋友可以给予他们帮助或者想购买她们改良过的产品,可以联系那里的新成立的行业协会,会长叫翁冲高祖(音译),或者女村支书,很能干的一个女性,很有名气,阿七独支玛(村里都叫阿七妈妈)。网上能搜索到,中央台也有报道过她和儿子尼玛的事,一个节目主题好象叫尼玛的春天
一会太阳又出来了,云南的天,真是,一会冷,一会热,突然就下雨,突然又暴晒,赶紧继续
![]() 大家七手八脚的,一起讨论。 ![]() 云南特有的背孩子的工具 ![]() 天黑了,我们在客栈阳台上继续讨论,如何进行下一步,因为他们不仅仅面临的是技术问题,解决了产品的问题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环节,需要头脑的转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