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朗,女,1983年出生,江西金溪县人,2000年(17岁)从金溪一中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直读研究生,念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成绩均为年级全系第一名。2006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攻读交通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全额奖学金。TOEFL613分,作文4分。GRE1330分,作文3.5分。是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会职业发展共同主席】. l
我是在本科的时候就有这个出国想法,本科大二的时候我就一点点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本科的时候没有出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考托福和GRE的时候,我有一点犹豫,所以最终没有考成;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那时候我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对我来说,出国的挑战过大,所以当时我选择了在系里推研。这个方向我一直很喜欢,所以我就继续上研究生了。 从个人来说,本科毕业时我的年纪偏小,才21岁,我还不太成熟,我的父母不太放心让我那么小就出去。在研究生阶段,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做项目可以跟社会接触,也跟老师接触,而且我很珍惜所有很多跟国外交流的机会,包括一些国际会议的组织机会,我的组织和交流能力提高了很多。我觉得自己读两年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很多,所以现在我觉得要是出国的话,我已经准备好了,出去之后也不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不管是专业方面还是个人方面,一出去我就可以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所以我选择这个时候出国。 出国也有一个机遇的问题,在我的本科阶段,那个时候正好碰到“911”,我的师兄师姐也有出国的,他们也很优秀,但是当时的录取情况跟今年相差很远,他们去的学校也就是美国排名十几或者二十几的学校,没有人能去到好的学校。而且那年MIT的交通方向正好在重组,所以招生名额特别有限,而今年正好是它的重组结束,所以在录取的机会方面我占到了优势。在别人看起来我白白在清华多呆了两年,但是我觉得机遇反而被我遇上了。假如当时本科毕业出去,一方面是自己觉得仓促,另一方面,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我可能很难适应,而且也不可能申请到现在这么好的学校,所以我觉得当时选择在系里读研,应该是一个挺好的选择。 杨朗回答:“对,都是美国的,一共申请了十七八所学校,最后来了十几个offer,除了MIT,还有伯克利、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等。”r V0 h 我问:“是在国内外的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吗?” 杨朗回答:“对,包括一些比较高级的EI检索的刊物。研究项目我也做了很多,我的研究经验比较丰富,我做了十几个大的研究项目,所以我觉得我的研究经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足够吸引他们的。其他的,比如GRE和托福,我觉得都不是很重要的,因为我的GRE和托福考得都不是很好,而且我听说很多去很好学校的学生,GRE和托福都考得很差,但是也没有什么影响。” 我说:“你的申请材料是怎么准备的?” 杨朗说:“我觉得现在出国留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就拿今年来说,今年申请的人是去年的两倍甚至更多,到明年,这种趋势还会越来越明显。整体来说,我觉得出国留学其实还是一个好现象,因为现在出国留学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出国留学也是顺应这个潮流吧。我觉得做出一个决定,是出国也好,是读研也好,是工作也好,一定要自己想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要有自己的理由。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自己周围的人都出国,有些人没有想清楚,就是因为自己周围的人都出国,所以自己也出国,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适不适合出国,自己是不是喜欢国外的生活?是不是适应国外的生活?在这些方面他们并没有考虑得很清楚,所以我觉得在顺应这个潮流的同时一定要分析清楚自己的出国原因。” t5 o 我问:“你也是这样的吗?” 杨朗回答:“我有一点这样。因为去年我男朋友申请的时候,他也是说这段时间,谁跟他说话他都想骂人。我有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说,别人拿到了一个很想去的学校的offer了,自己还没有拿到,心里就会想:是不是自己拿不到这个offer了?是不是自己没有指望了?就会想很多事情。因为申请完了之后,在等待的那段时间里能够做的事情很少,或许只能套套瓷什么的,基本上就是处在干等的状态,所以一点风吹草动可能就会让自己想很多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这是申请人都会经历的阶段。” 杨朗回答:“有过犹豫,但是没有想过放弃。有一点点犹豫,但是没有坚决地想到过放弃。大四推研的时候就犹豫过:到底还要不要出去?因为出国是一个很漫长又需要很多准备的过程。比如说我打算出去,就要从大四开始准备GRE和托福。当时有一段时间我犹豫了,那个状态属于比较懒散的,有时候犹豫一下,又不想准备。我考托福和GRE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就相当于我要在读研究生两年之内既要完成GRE和托福的考试,还要完成申请,而且我们研究很多的项目,还有论文,所以我的压力很大。可能由于我前一段时间的犹豫,造成我这两年的压力很大。” 我问:“MIT是你最想去的学校吗?” 相关链接:http://www./thread-2798-1-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