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瓷器之十八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5-04

中国瓷器之十八

瓷器器型(二)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一.【杯】高度大于上端宽度的容器叫杯。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多为圆筒状或喇叭状。 
1.【高足杯】
    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朝鲜称为马上杯,成因不明。)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高足杯盛行于元代。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梵文高足杯】

        中国瓷器之十八

           【清乾隆黄地青花缠枝莲纹高足杯】

  2.【羽殇杯】羽殇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其形状像盾,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殇”。古人礼仪,以双手执耳杯饮酒,不似今人单手执杯。
  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曲水流觞”一词,其中“殇”即指羽殇杯。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瓷羽殇杯】两侧有耳。

       中国瓷器之十八

    【唐三彩羽殇角杯】胎呈白色。杯作回首衔尾状,施黄、白、绿、褐色釉,色调淡雅柔和。

  3.【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其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

中国瓷器之十八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中国瓷器之十八

   【粉彩压手杯】

  4.【高士杯】所谓“高士杯”,是明成化斗彩瓷酒杯之一。杯身描绘文人雅士行乐图。以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等三事为常见题材,除此之外,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等。凡此者,均可称之为高士杯。

        中国瓷器之十八

   【明成化窑青花点彩高士杯】
   【年代】 清代咸丰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瓷器,为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4.2公分  ,深:3.4公分 ,口径:18.4公分 ,足径:11.9公分。
   【文物简介】器口微撇,深壁,下腹硕圆,平底,浅圈足。杯外壁一面画陶渊明赏菊,一面绘周茂叔爱莲图,各有一童随侍,一撷黄菊呈献主人,另一则捧书侍侧。人物、坡石、松竹、栏栅、篱芭皆以青花描绘;菊花、荷花、荷叶、松藤则分别点饰红、绿、黄、橙等色。青花呈色灰蓝暗淡,白釉泛青黄色调。器外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方框。  

     中国瓷器之十八

    【明成化斗彩高士杯】斗彩高士杯为传世品,系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成窑酒杯。胎质细腻,轻薄,形如小碗状,高3.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2.7厘米,直口微敞,口以下渐收敛,矮圈足。器内光素无花纹,釉质洁白。杯身绘两组人物纹饰,一组为王羲之爱鹅,羲之对鹅出神,侍童捧书站立;一组为伯牙携琴访友,伯牙垂手徐行,一侍童腋下夹琴相随。侍童身后则以松、柳相衬。原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三秋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造型为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因杯身以秋菊、碟、草组成的画面,故名。以青花描绘菊花、草花和飞蝶轮廓,以蛾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雅洁。传世稀少,为明瓷中珍品。

         中国瓷器之十八

    【成化斗彩斗彩三秋杯】 现藏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差紫”。

   6.【爵杯】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因此又称三爵杯,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中国瓷器之十八

    【蓝釉爵杯】此杯1982年出土于安徽省歙县的一个元代窖藏中,乃元代景德镇窑制作的仿古瓷器精品。该爵高9厘米口径11.5—7厘米,敞口,口面呈叶形,流尾均较宽短,口沿有一对矮柱,半球形柱帽,爵腹较浅,圜底,三足外撇。胎质细腻而轻薄,通体施蓝釉,釉上描金。 
    蓝釉描金是景德镇窑在元代首创的新工艺之一,装饰方法有蓝釉白花和蓝釉金彩。安徽歙县出土的这件蓝釉爵杯,釉质腴润,呈色鲜艳,犹如蓝宝石,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之美感,堪称景德镇窑蓝釉金彩瓷器之代表。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瓷爵是元代瓷爵,因此,歙县爵杯应该是为数极少的几件早期瓷爵之一。该杯现收藏于安徽省歙县博物馆。 

中国瓷器之十八

    【明青花龙纹爵杯】宣德年制。

        中国瓷器之十八

   【清乾隆青花仙鹤纹带托爵杯】

              中国瓷器之十八

         【清乾隆斗彩爵杯】
    
   7.【鸡缸杯】古代瓷器名。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后世争相摹作。器形较矮,敞口,卧足。杯上画有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画面鲜明秀丽,柔和自然。万历《神宗实录》:“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清代各朝多有仿制,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 

中国瓷器之十八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饮酒用具。造型为敞口,浅腹,卧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绘线鸡啄早哺雏,姿态栩栩如生,辅以牡丹、兰花、柱石纹,故名。
   此杯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质莹洁而坚。鸡缸、上画牡丹,下有子母鸡,跃跃欲动。

8.【盏】浅而小的杯子。 

9.【将军杯】因其款式 大气、 稳重、 朴实、 大方像古代将军故名。

中国瓷器之十八

    【宜兴紫砂壶将军杯】

中国瓷器之十八

    【红官窑将军杯】

 10.【公道杯】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据说古时人们曾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斟酒如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中国瓷器之十八

            【公道杯及原理示意图】

       中国瓷器之十八

      【绿地粉彩公道杯】清光绪,通高6cm,口径12cm。
  此为宜兴窑作品。杯呈荷叶状,圜底,钉状三足。整器以宜兴紫砂为胎,内外施绿釉,外壁点缀团花。杯内心为一头梳双髻、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仙人,面对一施黄彩的圆柱而坐。圆柱中空,内有紫砂陶质细长浮柱,作寿星状,圆柱上围绕浮柱有5个红点。
  公道杯产生于宋代,在饮酒时用于行令,以助酒兴。此杯圆柱上的5个红点分别指向在座的饮酒之人。当酒慢慢倒入杯中时,圆柱中之浮柱缓缓上升,寿星面对哪个红点,便由相应之人饮酒。浮柱上有刻度,当刻度露出时若还继续斟酒,则被视为有失公允,酒会从仙人身下的小孔处流出杯底。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1.【套杯】
  杯式之一,多见于清代雍正至道光时期。撇口,敛腹,浅足。器倒置如同马蹄,大小10个为一组,依次套叠合成一体,故名。

中国瓷器之十八

   【清乾隆·粉彩套杯】
    高5厘米 口径9.5厘米
    撇口,敛腹,浅足,器倒置如马蹄形,大小十个为一套。器物口沿都饰以金彩,器内壁均施以松石绿釉,器外壁施不同粉彩的纹饰,依次套合而成为一体。此种套杯多见于清雍正至道光时期。
    该文物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12.【鸽形杯】直径约8公分 器形规整,口沿及鸽子头部有脱釉现象。内外均有开片现象。整体器形为仿当时金银器所作。

中国瓷器之十八

13.【方斗杯】故宫博物院藏。 高6.4厘米 口边长11.6厘米 足边长3.8厘米 。
  杯撇口,瘦底,方圈足。杯四壁菱形开光内绘四组主题人物画,衬以花草树木。开光间以折枝灵芝纹相隔,人物绘童子作各种游戏,活泼生动。杯心青花双方框内书一青花“寿”字,衬以口沿处青花加彩缠枝灵芝纹。外口沿与近底处均以红彩分别绘卷枝纹及水波纹各一周。
  方斗杯是明代嘉靖时期特有的器型之一。方形杯成型工艺较复杂,产品形制规整的较少。一般都有变形。此杯整体构图较为饱满,青花与红彩为主要色彩。这两种色彩反差较大,鲜丽明亮,为嘉靖时期独特的用彩方法。 
                中国瓷器之十八

 中国瓷器之十八

   14.【清乾隆珐琅彩月季双安高足盃】(bēi)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侈口,深壁,高足中空外撇。器內白釉無紋飾,外壁彩繪月季、鵪鶉及湖石花卉,象徵「四季平安」。足飾卷草、點紋及蕉葉紋。紋飾旁加飾題句︰「歲歲彩筵雕幾上,歡聞百勝報雙鵪」,及「仁和」、「清」、「晏」三枚閒章,足內以藍料書「乾隆年制」四字楷款。
    高8.4公分,口徑7.5公分。 

                          中国瓷器之十八

    15.   【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
          【制作年代】山东龙山文化,4500至4000年前。
          【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器型规格】高24公分,口径11公分,足径6公分。
          【介绍】山东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为直立式,粗柄高足,柄部镂空,质地为磨光黑陶,有轮制痕迹,系典型的山东龙山文化遗物。龙山文化时,发展轮制拉胚技术,可制作很薄的、甚至还可镂雕图案的陶器,又可称为“蛋壳陶”。在窑中用最后加碳或封闭空气入口等方法,让窑中产生渗碳作用而烧制出黑陶。



 


            中国瓷器之十八

  16.【明德化窑八角形白瓷杯】四足。

中国瓷器之十八

  17.【清雍正粉彩山水花卉纹六角杯】
 
二.【碗】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方形。

1.【高足碗】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高足碗,又称靶碗,有中空足封闭底印和不封底两种。造型为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造型与高足杯颇为相似,较之略大。这种纤巧的高足碗于元、明、清三代较为流行。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凤纹高足碗】

              中国瓷器之十八

    【清乾隆掐丝珐琅梵文高足碗】中国人习惯于将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
    器表浅蓝地绘饰缠枝番莲、梵文、宝相花、云纹及璎珞等,融入神秘的西藏边域色彩。梵文高足碗,器形仿自西藏地方铜、银制的酥油灯。可作为酥油灯使用、或做为盛供品的供具、或单纯地做陈设器。

   2.【玉璧底碗】碗式之一,始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唐中、晚期,因碗足呈玉璧形而得名,中心内凹,足圈较宽。唐代南北方瓷窑中普遍烧制,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实物或标本传世。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中也出土有中国出品的玉璧底碗。玉璧底碗的品种主要是白瓷和青瓷。口边有唇口和不带唇口的两种;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带弧度;足一般宽而浅,中心凹处有的施釉,有的无釉。这种碗与敞口斜壁玉璧底盘及撇口平底碟的造型风格相同,是一种新颖的饮食用具。

       中国瓷器之十八

     【唐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藏于故宫博物院藏。
    高4.7cm,口径15.6cm,足径6.7cm。
碗唇口,腹壁斜出与水平面呈45度角,玉璧形底。釉色洁白,不用化妆土,施釉到足墙,光素无纹饰。釉质莹润。

   3.【宫碗】明代宣德时创烧的瓷碗。多为皇宫所用,故称。器物造型精巧端正,口外撇,腹部深宽。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露胎宫碗】

中国瓷器之十八

    【黄地荷叶纹五彩宫碗】

   4.【注碗】碗的一种式样。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中国瓷器之十八

    5.【圹(kuàng)碗】即坑碗,因出土于棺外圹内而名。明代民间风行用瓷碗陪葬入圹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圹碗】

   6.【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中国瓷器之十八

        【宋代青釉斗笠碗】

   7.【折腰碗】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元代中期。因腰部曲折面得名。除“折腰”外,这种碗还具有足外撇、足壁厚、足内底有一凸起的乳钉等特点。另外,有部分碗壁内还印有“枢府”二字,故又称“枢府碗”。

        中国瓷器之十八

                【元代“枢府”折腰碗】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折腰碗】

中国瓷器之十八

      【折腰碗】

   8.【孔明碗】又叫诸葛碗,其最大的特点是由两只碗上下粘接而成,两碗中间留空,外面碗底心有一圆孔相通,人们便因这“孔”而将其美称为“孔明碗”。
   孔明碗产生于宋代,明代也有造制。是上层社会一种供奉祭祀用的器物,所以很少见到。孔明碗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外碗底之孔是让沸水进入夹层后,使碗内的食物保持温度,故亦称暖碗。

           中国瓷器之十八

                 这是一只残破的孔明碗,可以看出两碗中间。

   9.【鸡心碗】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碗底心外侧有鸡心状突起,故名。碗腹较深,足较小。常见有大小两种。

中国瓷器之十八

        碗底可看到 鸡心状突起 

中国瓷器之十八

    10.【净水碗】为碗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在明末清初时期最为流行用此类型的碗陈设于案桌,供奉神灵。
   在收藏界里,净水碗的鉴藏鲜为人知。大多为陶瓷制品,但所保留传下来的亦不多。一般以青花及单色釉瓷较为常见,粉彩则相对较少。

                   中国瓷器之十八

           【花口净水碗】腹上有棱纹,高圈足。

        中国瓷器之十八

              【宫廷用净水碗】

   11.【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样。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故称卧足碗。多见于明清两代。

中国瓷器之十八

    【清乾隆斗彩莲塘鸳鸯纹卧莲碗】
  【文物原属】 清宫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6.3cm,口径18.3cm,足径10.5cm。
碗敞口,深腹,直壁,腹下微内敛,卧足。内口沿书青花梵文一周,外口沿青花绘赶珠龙一周。碗内底青花双圈内与外壁均以斗彩绘莲池鸳鸯纹:池塘中涟漪微泛,荷花盛开,水草茂盛,鸳鸯或游弋其间,或于低空翱翔,彼此呼应,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足内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中国瓷器之十八

    12.【清雍正天蓝葡萄纹十楞大碗】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1.5cm,口径25.2cm,足径14.7cm。
碗十方形,敞口,圆唇,斜壁,下腹折收与平底相连,圈足,足底光凸呈泥鳅背状。通体施天蓝釉,外壁10面均用釉里红绘葡萄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釉里红出现于元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尚不能控制呈色的稳定,因此发色纯正的制品不多。至清代雍正时期,已经完全能够掌握釉里红的烧制技巧,故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其呈色。此碗在浓艳纯净的天蓝色釉衬托下,以釉里红绘画水灵灵的葡萄,颗粒饱满,鲜嫩欲滴,天蓝,紫红相互衬托,各臻其妙。

中国瓷器之十八

   13.【娇黄绿彩婴戏图碗】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瓷器之十八

     14.【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该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中国瓷器之十八

   15.【青花八骏图碗】八骏图,据《拾遗记。周穆王》记载,“八骏图”中的八匹马传为周穆王御驾坐骑,谓“王驭八龙之骏”。从毛色看,分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八骏。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瓷器之十八

 
 16.【紫砂碗】紫泥碗、盖、盘三件套。

    中国瓷器之十八

  17.【六角形龙穿花碗】高8厘米,底10.4厘米。

          中国瓷器之十八

  18.【同治粉彩八角形虫草花卉纹杯】杯内和底部为松石绿釉,口沿施酱釉,外绘蚱蚂和花卉纹,工艺复杂,造型少见,品相完整无伤。

中国瓷器之十八

  19.【明万历青花八角形八仙碗】

  三.【盘】浅而小的食用器具,用来盛载食物或其他饮食器具,一般是圆形的。商周多用于盥洗,亦盛食物。

1.【敞口盘】盘口敞开。

中国瓷器之十八

2.【撇口盘】 盘弧壁,撇口,圈足内敛。

                    中国瓷器之十八

    3.【敛口盘】指器物口沿部为不外撇,顺腹壁直上到口沿微微内收的形态。

中国瓷器之十八

    4.【卷沿盘】盘口内敛。

中国瓷器之十八

    5.【折腰盘】腰部折起。

             中国瓷器之十八

    6.【攒盘】(cuán)“攒”是移动之意,对盘而言应是“能移动之盘”。《说文解字》曰:“攒,聚也。”所以,攒盘是以分割成数件的盘相攒组合为一个整体,是由多个盛装物品的盘子组合起来的礼器。先为大盘,后民间次以小盘,渐次而组合在一起,始成攒盘。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攒盘】有九片组成。

   7【板沿盘】宽板沿,略内斜,外沿浅凸棱一周,矮弧腹,大平底,圈足。

中国瓷器之十八

    8.【高足盘】高足盘最早见于隋代,古时候有人把它叫做浅盘圈足豆。

      中国瓷器之十八

    9.【荷叶式盘】盘口荷叶形,故名。

       中国瓷器之十八

      10.【葵瓣式盘】盘口葵花瓣形,开片。

         中国瓷器之十八

              11.【方形转角式盘】此盘少见。

          中国瓷器之十八

         12.【托盘】专为放置东西的盘。图为清代托盘套杯。

中国瓷器之十八


13.【粉彩雕镶荷叶香橼(yuán)盘】清乾隆,高3.8cm,长15.7cm,宽10.5cm。清宫旧藏
  盘呈荷叶形,叶面翻卷起伏,叶梗从叶后过枝而上,叶面边缘处贴塑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莲蓬中有可活动的莲籽,器底粘有田螺和菱角形足。底书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所谓“香橼盘”指古人书斋中陈设的一种小型果盘,其常置黄色香橼或佛手于其中,可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平添不少雅趣。此器造型、釉色均刻意摹仿自然界中的实物,色彩与质感都颇为真切,自然生动,体现出当时瓷器成型及烧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中国瓷器之十八

  中国瓷器之十八

   14.【明万历青花梵文莲花式盘】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青花梵文莲花式盘,该器物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盘形犹如一朵盛开的双层莲花,般内壁如花瓣状下凹,内绘双钩垂云纹,盘心平坦,在两周如意云纹内书梵文;外壁在上层莲瓣内,以花卉间隔梵文装饰,为万历朝较为特殊的典型品种之一。口沿冲、崩。
 
   中国瓷器之十八

  15.【紫砂盘】盘上绘梅花图案。

          中国瓷器之十八

  16.【绿釉八角形盘】

         中国瓷器之十八

  17.【八角形双耳骨瓷长盘】
    骨瓷:骨质瓷,学名骨灰瓷,是以动物的骨炭、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根据英国所设的骨瓷标准,含有百分之三十来自动物骨骼中的磷酸三钙,且成品具有透光性,方得称为骨瓷。而美国的标准则,最少要是设在百分二十五。
    骨质瓷最早产生于英国,大约于1800年左右发明。两百多年来,骨质瓷经过一代代名匠之手,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陶瓷珍品。
    骨质瓷因其造型独特、简洁明快,质地洁白而细腻,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贵族用瓷,是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

     中国瓷器之十八

    18.【清粉彩人物六角形盘】

         中国瓷器之十八

   19.【清粉彩云鹤纹六角形盘】

               中国瓷器之十八

   20.【刻花鱼纹折腰八角形大盘】

     中国瓷器之十八

    21.【磁州窑八角形酱釉色瓷盘】直径18厘米。

    四. 【碟】盛食物等的器具,比盘子小,扁而浅。手掌大的一般是碟子。

中国瓷器之十八

         【青花瓷碟】

         中国瓷器之十八

               【咖啡杯下的垫碟】

  中国瓷器之十八

   【五彩寿山福海小碟】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瓷器之十八

  【紫砂碟】顾景舟题诗紫砂碟。
    顾景舟:(1915-1996),江苏宜兴人,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中国瓷器之十八

     【景德镇六角形调味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