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的苏北凤凰古城】

 凡是的港湾 2014-05-04
      我是不自由的,所以我知道自己几乎去不了那些大美之地,我甚至都不如一个真正卖香油的,可以挑着挑子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我就是小默乡游,一个多数时间里只能默默在小地方游的人。我不是一个文艺青年,我倒是一个爱编故事的人,每到一处,我总喜欢编一个从来没发生过的故事,让自己也沉浸其中,以为自己也曾经在这里梦过一场。岁月荏苒,繁华洗尽,闲暇的日子里,总喜欢寻一个能藏得住光阴的地方,拿着长焦,像拿着放大镜的老头子一样,在街角巷尾,在砖缝瓦沿,在人们的笑容里,在猫咪的绒毛里,去找岁月沉淀下来的东西,找一片能使心情能像苔藓那样慢慢生长的地方。年龄在长,越来越怀旧了,越来越喜欢拍有烟火味的地方了,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奶奶的模样了,但每每看到老房子里升起的炊烟,就总莫名地想起小时候帮奶奶卷纸烟的画面,那个画面是任何一个摄影师也拍不出来的,它永远也只能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总认为怀旧的人是幸福的,而不是悲观的,那是一种如同思念一样的滋味,想起来会有甜,也会笑,偶尔也会流泪。身边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像一个走不出的林子了,现在的每次出行都像逃亡,因为不自由,也就逃不远,借用马伊琍的话,那就且行且珍惜吧。
      我爱往古镇老街跑,我觉得古镇老街石板路上是最能让我内心安静的地方。我喜欢呆呆地立在哪里,想象着千百年来石板路上曾经有过的脚印,走来又走远,走出自己的故事,又走进别人的故事,也走进了我的故事。我喜欢看街边门口悠闲坐着的人们,我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孤独、快乐或者思念。喜欢古镇老街,还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因为简单而真实,日子在这里得到还原,浮躁会因此而褪去,每次的古镇老街之旅,其实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知道,简单就是幸福,活着就是幸福。老去的时候,有一个爱人,有几间小屋,守一块菜地,养一只猫,养一只狗,每天看天空浮云飘过,数着自己手里的时间,从眼前到远处,就都是幸福了。
      公元某年初夏,此行为苏北凤凰古城。只是,此凤凰非彼凤凰,这里没有名气,没有繁华,没有灯红酒绿......这里有的只有简单和真实,如果喜欢,那就顺着那条石板路走一走吧......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江苏连云港南城古镇因东有凤凰东山,西游凤凰西山,得名凤凰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始建于六朝时期,唐贞观年间中兴,明清获得发展,民国时期设镇。古镇城门后有1500米长、4米宽的古街,称“六朝一条街”,即南城东大街。古街用1339块青石铺砌而成,俗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说,中间约一市尺宽为竖条石块直铺两头,称之为龙脊,为古时独轮车的行道。古街上不时还能看到当年富户门前的上马石。
      古街上凡临街的住户,每家都有三四道院落,每一院落至少有一眼水井,又叫三四道天井,即三四个既相通又相隔的小院子,院落之间用配房相隔。相通的地方叫穿堂,临街的开商店用的叫店堂,进入过道通往内宅,一出过道就面对一道隐壁,上写一个大的“福”字,拐过隐壁进入内宅各院。第一道天井厢房为仓库及伙计居住,主屋为临时客厅,第二道天井主屋为供祖和家长居住,厢房为客厅、书房等,第三道天井为家中子女居住,第四道天井为厨房、花园、菜园等。大户人家还有五道、六道天井,但大体格局如此。
      老街上的古老房屋,绝大多数为小瓦(弓形瓦)碎石墙。每间房子均为碎石墙到顶,要用几万甚至几十万块小碎石砌成。古街两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约有30余处,年代大约距今100多年到400多年不等。古民居的代表登州侯府三进四院、小瓦碎石墙,与其他几处碎石屋相比,侯府的碎石屋保存完整,位于古街106号。侯府主人为南城人武迎吉,武迎吉字耀东,行伍出身,清嘉庆年间统管山东水师,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被封为登州侯。
      据当地老人介绍,碎石墙的砌法有两种,一种是全部由半寸厚、二至五寸长的碎石片砌成;一种是由一尺多直径的大石垒成,在大石之间的缝隙中以不同大小的小石片塞得严严实实,哪怕是小手指宽的缝隙,也塞上一般大小的石片,牢固得很。这些小石片只要砌到墙上,哪怕是千年之后,也难以拔出墙体。这种碎石墙外面的碎石整齐裸露,不扣缝不抹泥,千年不歪不倒,冬暖夏凉。




1、走过幽深的城门,沿石板路走进古凤凰城。





2、古镇里破而不脏,工人们正在清淤下水道,路边的老人独自安静地坐着。





3、石板路上走过的人和车,走过的是历史。




      
4、藤类植物掩映的古城门,古凤凰城四个字藏在枝叶里。





5、古镇小巷。




6、古镇村头的古井,至今仍在使用。





7、院落里做针线活的老人。


    




8、另一处古井,井台是一整块石头凿成的。





9、古镇里蜿蜒的石板路。





10、街边墙根不时可见类似辘轳的东西,估计也是有年月的东西了。





11、走进院门,就像走进了生活。






12、这器皿怀疑它是不是古董?






13、斑驳的花墙。






14、大树上飘落的毛毛条,大概是杨树的吧?






15、小院里的油菜花。






16、推开虚掩的木门,窥视这个真实而简单的世界。






17、墙上伸出的木椽子,80岁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的年岁了,如今成了晾衣服的工具。





18、精致的铁挂钩,不知是否是古时挂灯笼只用?






19、古木门槛。





20、古镇小巷。






21、门膀子的石柱上,青苔已经发黑了。






22、小院里包粽子的主妇,端午节不远了,又可以有三天的自由了。






23、巧手包甜棕。






24、翠绿可爱的粽子。





25、对!右边棕色的那一坨的确是一只狗,粘在地上不起来的癞皮狗。






26、我的镜头里怎么能少了猫?猫咪不要怕,你眼前的是爱猫人。






27、墙角的青瓦上有小生命在生长。





28、石板路上的匆匆步履。





29、替大人扔垃圾的小姑娘,我问他几岁了,她说,五税(岁)了。






30、屋顶上的草儿枯了又绿。






31、不知为何,这间屋子的瓦是反着贴的。






32、晾晒的鞋子透着青春气息。





33、晒花生的簸箕。





34、小院,小花。






35、老伴和狗狗,幸福的画面。






36、街角的商店。






37、街头唠嗑的居民。





38、细细层层石片砌成的院墙,都是有历史的东西。





39、青葱,岁月。






40、好久没在城市的天空里见过燕子了...






41、街头的木连椅子虽已老去,但质感犹在。





42、时光爬满屋顶枪头。






43、木架子,小时候经常用来夹小伙伴的耳朵。






44、小院子,家。





45、屋里的老人在包混沌,勾起了食欲。






46、木柴,脸盆。






47、长在铝锅里的小葱。




 
48、烧过的煤球也像有生命的精灵,在和菊花对话。





 
49、淘气的小花。






50、小院里的仙人球。






51、望过去,那是家的门。






52、小巷里,斑驳的墙壁。






53、槐花清香,槐米茶好喝又利身,记得坚持喝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