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练站桩

 LM0318 2014-05-04

站桩蕴含于所有健身气功功法中,如每套功法的预备势、收势等动作,就是桩功的一个式子。倘若能从功法中将这些式子抽出来强化练习,必能对功法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点与作用

简单易学,延年益寿

站桩不仅是练功者走向健身气功圣殿的云梯,也是提高健身效果的关键环节。站桩最大特点就是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无副作用,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不受别人影响。中正站立,犹如树桩,外静内动,自然呼吸,说练就练、要停便停。通过站桩的强化锻炼,练功者更易进入静定的状态,使紧张的中枢神经系统迅速、深广地抑制下来,以使精气充盈,血液流通畅旺,起到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培本固元,净心明志

站桩有一系列的姿势要领,如虚领顶劲、竖项、沉肩坠肘、松腰胯等,容易让气机调动起来。此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效果却很大,究其原因:站桩是练意(表层意识)、练气、练心(深层意识或潜意识)的重要手段,以静站的方法,并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练养气息,进入身心相对静止的状态,从而畅通经络,宣导气血,补养元气,实现人体阴阳平衡,培本固元的目的。站桩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同时,入静还会引发巨大的深层意识活跃,因此,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培养人体内在意识觉醒的过程。

上虚下实,气沉丹田

站桩在意识及形体上要求:“上虚下实、气沉丹田”。上虚是指上肢及躯干放松的状态下,心胸的虚静与开阔;下实不但指下肢肌体稳牢,其内涵在于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并非真的有气沉入丹田,而是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在身心处于深层次松静状态下,便能够调动丹田气机。此时,心胸有清明虚空之感,而下腹部则充实鼓荡,给人的感觉好似上部之气沉入了小腹,故气沉丹田只是劲力松沉引发下腹部内气充畅,而产生的一种感觉。站桩是意识和体能同步进行的一种锻炼,既可增强内功又可增长腿部力量。在练习过程中下肢肌体和膝关节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肌体血液也比较充盈并会加速血流量,使周身气血活跃起来。通过长期练习,可加强腰腿功夫,增强浑身力量,提高健身气功练习时肢体的稳固性。

动作说明

自然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约与肩同宽,成11字形,手指松开,两手自然垂于大腿两侧,两膝似屈非屈,先绷紧膝关节再放松就对了。头正身直,百会虚领,含胸拔背,腹部放松,胯关节松开,裆要虚圆,气沉丹田。舌抵上腭,两目垂帘或目视前下方,口唇轻闭,上下牙齿相合,呼吸自然。身体放松后意想自身与大自然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的入静状态。

抱球势:在自然势的基础上,同时双手慢慢运行到小腹前,手心对肚脐,双手指尖相距十厘米,双掌离小腹约三十厘米,意想肩井与涌泉上下沟通,成一条线,然后意念转换至下丹田,似守非守。

叠掌势:双腿缓缓伸直成预备势,同时两掌徐徐收回,双手相叠,轻贴脐上,引气归元,意守丹田。静静待一分钟,眼睛慢慢睁开,两手垂于身体两侧。

初学站桩,练习时间要因人而异,两分钟不嫌少,五分钟不算多。随着功力的增加,可适当加长站桩时间。若出现身体不适、心情烦乱,即刻收功。

注意事项

身体松柔,勿站死桩

对于初练者来说,放松与意想的过程就是练站桩的过程,随着练功的深入,在观想过程中,自然而然调整着身型,故站的是活桩,而非死桩、傻桩、枯桩。站桩的时候,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是愈松愈好,如果能觉得脚底下松软,跟地板融为一体,就算对了。初学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放松与意想上,心自然就静下来了,呼吸随之平稳顺畅,身体才会松柔有度,身心便可轻松愉悦。

勤学苦练,精进修习

站桩不做任何过渡动作,在练习中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虽然在动作方面简单易学,但站桩的内涵要领,在短时间内不易领会,其内动的气势,也不是练习几次,就能够生发的。初练站桩时会感到迷茫,很难进入状态,需反复勤学苦练,不断精进修习,逐步体会,才能获得收益。

静中求动,如如不动

站桩要求静中求动,也就是内练精气神,其中的“动”是指:气势的动,意念的动,气血的动,这是由意来控制的。若心思外驰,神就不能与气相守于内,所以,意要专,心要静,同时身体要松柔,呼吸还要匀细深长,从而达到内气畅通,心平气和。

止息妄念,精神内守

意识是气功练习中的君主,因此,站桩时意识的运用很重要。但切不可假想有气运行,即只动念不运气,“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初练者不可有意感觉内劲,因为大脑无法办到,必由清净宁和之心来感知。在练功的过程中,须止息妄念,精神内守,专注于意识的运用、转换等状态。随着长期坚持不懈地将站桩从功法中抽出强化练习,全身经络会更加畅通,逐渐进入身心合一的健康状态。(责任编辑:保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