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与生命的交融

 江山携手 2014-05-04

  梁恩明的散文集《人生逆旅》里收录的14篇作品,写作时间跨度比较大,最早的写成于2002年,晚的写成于2012年。10年间,题材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从洞悉身边的人情世故到体察异域风情,眼光确乎更加开阔了,文字也更为娴熟,但深层的精神气质却是一以贯之,这就是那种对语言的赤诚和对世事的敏锐感触,于外赏景观之际,内聚涓滴之思,从实用功利观之,徒劳心力,但是,从生命体验观之,情理有机统一,享受着审美与生命的交融。

  人为万物之灵,不像动物满足于自发性生存,因而无梦。人有向往,故皆有梦。不过世人之梦往往不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偶尔回忆,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是,有思想者,有追求者,不仅以文章为生命,而是以生命为文章。梁恩明坦言身为商人,于文学“无需任何功利,也不会粉饰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管别人怎么看……用商人的眼光去观照时代变革的个体真实”。自陈“商人的眼光”为文,这种坦然是难得的。但是,梁恩明如果仅仅有商业家之心,虽坦诚也可能陷于肤浅。梁恩明文章的可贵,更在于自觉意识到此诚“既敏感新时代的气息,身上又带有旧时代的烙印”。那就是说,这并不是一己之私念,乃一代人之体悟:身为“冰河解冻之后,摸着石头下水的商人”,所感所思不无新旧时代交替之甜酸苦辣,然而梁恩明又不以一代人之共性为满足。文章以“录一点自己原汁原味的感受”为旨,处处流露出一种“个体真实”的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梦并不限于感性的爱好,而且追求个性,具有难得的文学理论自觉。所有这一切,都使梁恩明不管走在世界哪个角落,其所视往往发自从苦难走出来的中国人之心,在历史大变动时代,有特殊的民族感受。如果作者只是满足于超越商人的功利眼光,以不乏文采的笔墨,抒写身在异域的情怀,那也许很难避免有附弄风雅之嫌。

  值得庆幸的是,作者不管身在异域何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带着历史沧桑的见证,其失落、其自得、其悲郁、其欢欣,莫不富于一代人当年革命空想遭到挫伤后的反思。在《莫斯科郊外的老人》中,写的是在少年时代理想中圣洁的红场,居然遇到妓女、流氓,但也遇到一位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在国家解体后,骄傲的坚守、郁结的愤懑和荒凉的孤独。这种反思中,更为令人注目的是,表现出民族自信的重建。在抒写欧洲之游的篇章中,白种人对黄种人在例行公事中潜藏的民族歧视,逃不过他敏锐的观察,而到了他们的红灯区,目睹其推销女性肉体的坦然。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有某种悲天悯人的感叹:这些白种女人“丝毫没有卖身的哀愁、凄怨,惟有的失望是我们的离去”。这一切都使我自然想起上世纪30年代朱自清的《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就因为多看了几眼一个可爱的白种孩子就受到鄙视:那小西洋人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然后不发一言——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

  文章几乎处处提示着一种民族自尊的底蕴,但是并不狭隘。《旅欧感叹(二题)》的行文有一股草莽气,作者把这种草莽气深入到了欧洲的金元社会及物欲社会,让不同的文明在冲撞和激荡中传达出某种忧思。而此文中另一篇《乡村晨记》,却原地翻转,试图在两种文明间作某种调和,从容不迫的笔墨渗透着批判意识。《贝加尔湖》则把被保护起来的最纯净最天然的湖水,与历史沧桑及家国情仇交织对比,在民族情结和清虚无为之间,暗示着对于既成历史的无奈和反讽。《朝鲜行》中,作者虽然描写了邻邦的贫穷、落后。好在没有肤浅的虚荣,在感叹于其盲从和自迷中传达出某种庆幸,更通过“我”以向导游打开潘多拉盒子的促狭方式,暗示着尊严和自由,在显而易见的荒诞中写出一个觉醒民族高雅的沉默。《游美小记》中,在叙写美国见闻的时候,虽也有批判和调侃,但更多的是对自身及国内的审视和反思;在反思中传递隽永的哲思和磅礴的关爱情怀。

  循此,作者的思考还向国人的精神领域穿透。《兄妹之间》通过记忆中一件毛衣及现实中上坟的话题,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顺”观念进行了审视,通过孝顺与不孝所获得的完全不同的人生际遇和社会评价,揭示了时代对传统美德的消解,社会价值尺度的失衡及人性扭曲的悲哀。《再相逢》把人类最纯净美好的师生感情放到算计欺诈和焦躁不安中蹂躏撕裂,折射出在后现代社会里人类基本情感的变异和人性的苍白无力。这一切显示出一种民族精神在审美和理性价值中的提升,超越了作者自谦的“商人”的眼光,其个性也不仅限于精神,而且渗透在语言之中。

  看得出来,作者拥有相当细致的感受力,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对一个地方一种生活进行多方面的体悟,常常能够一眼看清环境中那些具有独特性的标志和象征,甚至一眼看穿某种生活的内核,有时让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作者每每将这种长于体悟与善于思考融为一体,因而,在现实的场景中总是蕴含着作者丰富的阅历和精神的历程。

  作者在语言上是有追求的。身为过客,不免走马观花,虽目睹光怪陆离,并不以猎奇取胜,而且警惕着滥情。大体以叙述为主,在可以大笔浓墨的地方,显然有所控制,力求简洁流畅;在可以抒情之处,也表现出对滥情的警惕,把畅快淋漓的抒写放到最必要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