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体育播音与人文关怀的结合(2013年第四期)

 风虎神韵114 2014-05-05

  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赛事的报道和解说也在飞速进步,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体育在媒体中被关注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可以说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与此同时,如此之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激励体育媒体工作者有更高的要求,日趋成熟的媒体在进行体育解说方面也逐渐超越了旧有的思维定势,将更多的人文关怀注入其中。个人认为,人文关怀应作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自始自终得到贯彻。为此,我仅通过对最近几年体育报道和解说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浅析当前体育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现状,表达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什么是“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的定义:

  简单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二)“人文关怀”在媒体中的体现

  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宣传途径和最常见的文化载体之一,应当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人文精神的关注又将深化新闻主题、扩充新闻内涵、提升报道品味、引发受众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完成新闻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构建,使新闻报道赢得更多的观众,为自身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体育节目中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充分尊重报道对象,关注他们作为当事人在事件中的尊严和体验,设身处地地考虑报道后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且充分考虑受众对事件内容的需求、对事件的个人观点以及承受能力,还应充分权衡体育事件报道或解说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体育报道或解说中对事件价值的错误理解掩盖人文关怀

  (一)主持人忽视运动员作为“人”的重要感受

  在媒体中,“人”性关怀和人格尊严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体育解说与报道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报道”比比皆是。当然,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报道里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报道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体育解说也是如此,体育解说由于更多地关注赛场上的局势变化,更多地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更多地分析、推断比赛成绩,这样的解说虽不能说它不重视“人”,也不能说它不关心“人”,但是也的的确确又是在漠视人的感受,伤害人的情感。

  2010年2月4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了国家女子体操队的训练状况以及对内选拔年轻运动员的教学赛,其中突遇年轻队员在选拔赛中掉下器械受伤的情况,为了能第一时间完整报道队员受伤的新闻,现场出镜的主持人立刻跑到受伤队员身边进行报道和拍摄,但是镜头更多的是对准队员的伤处和受伤的痛苦表情,记者也生硬地把话筒伸向受伤队员。很显然画面中这位受伤队员并不愿接受采访和拍摄,极力回避镜头和记者。值得注意的是拍摄过程甚至影响到了队医对队员的治疗。在现场记者出镜报道中也只字未提伤势严重程度和运动员名字,完全漠视了“人”在报道中的感受,同时还伤害了运动员的尊严。作为出镜记者和主持人应该设身处地地为被访者着想,感同身受,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更会误导受众,带给受众错误的信息,同时也败坏了媒体自身的形象,断送了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主持人解说折射狭隘的地域性思想

  体育解说的地域性思想是指体育解说员完全站在自己所代表和支持的地区或城市参赛队的立场上去解说和评论。

  比如在2008—2009年全国女排联赛决赛的转播中,进入冠亚军之争的队伍分别是夺冠呼声最高的天津女排和上海女排,担任本场比赛解说的是上海五星一位体育解说员,他在解说该场比赛时就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由于解说员本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最终进入决赛的一方也是上海队,而且他个人也和上海女排的队员、教练员很熟悉,于是解说中就出现了感情完全倾向于自己家乡队,而忽略了另一支队伍存在的情况。在解说中,他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介绍上海队的队员和比赛技战术安排,不停地为上海队的得分而欢呼,为上海队的失分而遗憾,全然无视对手天津女排,甚至当天津队打出精彩配合时也草草带过。这样的解说,不客观、不公正。从表面上看是帮助主队助威鼓劲,但实际上没有客观地解说和点评是对体育拼搏精神的亵渎,是对球员场下付出努力的不尊重和对比赛解说工作的不负责。

  (三)错误引导舆论热点

  国际象棋棋后诸宸,曾是中国国际象棋的领军人物,她的美貌和沉稳的棋风以及骄人的战绩,都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功成名就的诸宸,嫁给了卡塔尔棋手穆罕默德,并育有一女。2006年,由于家庭的原因,诸宸加入了卡塔尔国籍,这就意味着她成为了中国队的对手。2006年12月1日,第15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首次代表卡塔尔参加亚运会的诸宸,自然吸引了众多目光。此前各大媒体对诸宸的选择抱有怀疑,更有甚者公开责骂诸宸的“叛国”,赛前各大媒体也都回避这样一个敏感话题。面对这样一个焦点人物,广东卫视体育频道一位主持人在当天的节目中就给以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诸宸对国籍的选择上,他一方面表示中国失去一位优秀选手的遗憾,一方面也提出了对诸宸爱国情怀的质疑,整期节目中并没有对当天诸宸比赛的过程给出点评,而是大篇幅地评述当时的舆论热点和赛场外的新闻。由此主持人错误地引导舆论致使报道脱离赛事本身,上升为对队员个人的指责。我想只有宽容地引导舆论,诸宸才可以在《天方夜谭》的故乡绽放东方的笑容。诸宸离开了中国,但她并没有离开国际象棋,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诸宸的加盟,西亚国际象棋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推动了这项运动在西亚的发展。而主持人的这番评价,没有尊重人的发展,没有体现人的价值。主持人在评价中的宽容之心与爱国之情,要尊重运动员个人的选择,这是从运动的本质出发,为运动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才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

  三、如何让人文关怀重新回归节目中心

  (一)关注体育事件中的人为因素,不一味看重结果

  2004年8月14日,奥运会开始之初,每个中国人都对金牌充满了期待,对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充满了关注。但是张斌出现在“斯坦尼康”的镜头前,对观众说了这样一番话:“大家看到金牌的时候,更多的是观察每一个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对他们来讲能够去奥运会是实现了人生当中很高的理想了,这一点必须让大家知道。奥运会不仅意味着金牌,第一天金牌无论是五枚还是一枚都没有,都要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奥运会是一个持续半个月的世界大赛,大家应该静观其变,不可能拿五块金牌就欢欣鼓舞,拿一块就冷若冰霜。这是一个过程,对媒体来讲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其实很多鲜活的、人本的东西可能被放弃了。”在一开始,张斌就冷静地注意到国人的“金牌情结”,于是他提醒观众要“更多的是观察每一个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不要在“金牌”问题上涂抹浓重的功利色彩,这强烈体现出他对更多普通运动员的关注。他让我们意识到,金牌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被金牌过多地左右了我们的情绪,毕竟,还有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由“人”来参与、组织、进行的,这其中必然包含丰富的人的因素:情感、思考、意义、价值等等,因此,更多的“人文关怀”应该融入到体育报道中。张斌注意到了体育中这些人文的内涵,并坚决地予以张扬,凸显了体育报道中缺乏的人文关怀品质,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奥运会中的激烈竞争,也会使一些运动员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张斌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8月16日,男子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夺冠,吴美锦获得亚军。次日早晨,张斌说:“中国男子举重队这次来雅典前信心十足,其实金牌对他们来讲并不是意外之喜,看来应该是很有把握,这也包括吴美锦。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从石智勇他们两个人身上没有感觉到兄弟加战友的感觉,就好象两个人形同陌路,也许这个是我判断错误,可能他们两个在下面亲如兄弟。两个中国人站在领奖台上,我希望像朱启南他们那样携起手来共同享受这种荣誉。”这一评论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一,作为主持人,他的视线再一次超越了常规的比赛视野,进入了体育竞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进行深入思考。第二,作为主持人,他忧虑:由于对金牌争夺的激烈,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也会丧失“奥林匹克”精神: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作为内心充满人文关怀的体育主持人,张斌充分运用媒体的“发言”功能,借助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引导受众去留意更深层面的问题:关乎人的问题。

  (二)公平评价运动员,抛弃民族、地域有色眼镜

  第15届亚运会男子体操的比赛,可以说是中国运动员同日本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冠军也主要在这两个国家之间产生。在男子体操单杠的决赛中,担任解说的是前体操世界冠军杨云。比赛中,第一个出场的中国运动员杨威并没有取得较高的分数。在他之后出场的日本选手富田洋之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失误,解说员杨云就抛弃了狭隘的民族情绪,客观地分析富田洋之失误的原因以及观众不知道的一些影响富田洋之发挥的情况。杨云说道:“富田洋之在参加这届亚运会之前一直受伤病的困扰,他本来不打算参加这届亚运会的,但在最后一刻还是参加了。富田洋之是个很全面的选手,他参加了每个小项的比赛并都进入了决赛,所以他的运动量是很大的,再加上之前的伤病,才导致了今天动作的变形。虽然他今天的这套动作失误了,但他仍是实力很强的一名选手。”杨云作为一个解说员,能够站在纯运动的角度评价选手,是对选手的尊重,也表现出我们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应有的气度。另外,在男子体操跳马比赛中,由于中国队放弃了这个项目,所以进入决赛的选手当中,并没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但央视体育频道还是直播了这场比赛。解说员对待每个外国选手的点评也非常到位,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让观众欣赏到了一场高水平的比赛。虽然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但仍旧是亚洲最高水平选手的较量,同样值得我们为他们欢呼喝彩。抛弃了狭隘的民族情绪,从单纯的技术角度去对待每一个运动员,这是对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每一个热爱体育的观众的尊重。

  (三)给予弱势项目、弱势群体更多关注

  中国女子足球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媒体给予的报道少之又少,直到1999年国家队获得世界杯亚军,媒体才竞相报道。但是,媒体关注的角度只是女足能不能拿到金牌,对姑娘们的生存状况关注极少。女足姑娘们的训练条件、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等,跟同样从事足球运动的男人们相比,是弱势的群体。媒体在大力报道男足如何购物、豪华婚礼、别墅跑车时,却很少有人关注过女足姑娘们的基本生存状况。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建宏在《足球之夜》栏目中,对这些弱势的群体就给予了关注,不断地提醒足协要加大对女足的投入,改善女足的训练设施,同时也希望球迷多多支持。

  中国跳水队在世界上被称为“梦之队”,原因就是他们在世界各级赛事上拥有统治地位,跳水队的运动员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强势群体,但是却鲜有人关注强势群体背后的教练员团队,教练员成为了这个项目中的弱势群体。在第15届亚运会期间,中国跳水队获得了大满贯的骄人成绩,主持人于嘉评论跳水队时提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当林跃、火亮摘得男子双人十米跳台金牌后,有影摄记者提议他们和教练钟少珍合影,钟少珍却笑呵呵地摆手。行事低调是钟教练一贯的风格,比如,她从不炫耀是她将郭晶晶、胡佳和杨景辉调教成奥运冠军,再比如,她从不提及是她为中国跳水队夺得了亚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30多年间,钟少珍用不凡的运动生涯见证和书写着中国体育不老的传奇。”于嘉不仅能关注夺冠的英雄,更能关注英雄背后的英雄。他的评论带给读者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样的主持不仅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更能引导受众去关注那些幕后的无名英雄,这样深层次的评论值得每一个从事体育媒体的人去学习。(四)在主持中体现体育的“大爱”“仁爱”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说过:“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这句话不仅仅体现在竞技体育当中,更在于体育带给社会的影响当中,而直接向受众传达体育核心价值的就是体育主持人。体育主持人带给受众的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过程和结果,更重要的是展现体育的竞技魅力和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更加关注的不是运动员的肤色和代表的国籍,而是他们一次次刷新人类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体育是竞技交流,重在交流不是竞技结果。体育主持人要给予每一个参赛者同等的关注度,不一味追求赛事的所谓“夺冠热门”,勇于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掌声和鼓励,体现体育的大爱、仁爱、博爱。在2008北京奥运会田径赛场上,国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男子110米栏的“飞人”刘翔,因为这个上届奥运冠军获得者之前保持着不错的状态,而且这次又是主场作战,势必要全力冲击这枚金牌,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新闻价值人物,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极高的关注,但是BBC广播公司的评论员却更多地关注了来自伊拉克的一名选手,因为处于战争中的伊拉克不但没有一处完整的跑道、没有训练设施,就连运动员参赛都没有完整的装备,伊拉克运动员的跑步鞋都是由中国奥组委赛前临时捐赠的。就是这样的极端困难,他们依然追求着奥运梦想,不断挑战自我,依然拥有不断进取的奥运精神,这令所有的参赛国尊敬,令所有选手尊敬,该评论员同时表示伊拉克的这位运动员不单单是伊拉克的骄傲,还是全人类的骄傲。我们认识到,体育主持人的使命在于做历史的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更在于弘扬人文关怀,使平等、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观融入人心。主持人作为重要的媒体播出组成部分,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倡导社会先进文化,在赛事主持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体现出人文关怀,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出表率。

  (五)提高主持人自身修养,加强学习,增进学术交流

  首先,作为主持人,无论主持什么样的节目都要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因为媒体是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媒介,而主持人就是媒介中传递信息最直接的通道,想要达到通道的畅通无阻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以此促进对“人文”的认知,来符合传播要求和受众的需要。如果体育主持人自身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那么体现体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加强人文修养十分必要。一是要提高体育主持人的职业道德,消除不正之风,提高媒体形象,促进人文关怀。二是要加强体育主持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完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同时也要求主持人要坚持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针对播音员所遵循的正确创作道路,张颂教授将其表述为:要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地、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稿件的精神实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正确把握播音员这个“小我”和党的宣传员这个“大我”的有机统一。只有在深刻体会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作为合格的主持人传播信息。

  其次,针对体育节目方面,体育节目中比例最大的恐怕还是赛事的现场直播和转播。因而,这一直是最考验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形式,也是体现出体育节目主持人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体育主持人要有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的积累。这对一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它不只是决定一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合格与否的关键,并且也决定了一名体育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生涯长短,只有先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才能在体育道路上走得扎实走得长远。对于球迷来说,解说员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专业,一个是自然。专业就是将观众不懂的东西告诉观众。现代体育解说员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是导游,而超越某些早期体育解说员那样将场上的形势都告诉给观众,以浅层次的重复信息侵占了宝贵的信息传播渠道。现代电视体育节目,观众可以将场上的形势一览无遗,就像参观一样。观众可以看到景点,体育解说员的任务就是将深层的东西告诉给观众。现代体育解说光靠激情是不行的,还得要自然,就是和普通球迷一样,让体育迷彷佛到了现场。自然一定有激情,然而,有激情不一定就自然,自然是感情的流露。球迷需要你有一定的水准引领大家的激情与快乐,从体育节目主持人自身来说加强知识储备也是必须的业务素质和专业习惯。

  再有,“平常要做有心人”。作为一名体育节目主持人,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不但在专业上要长期地、主动地、积极地钻研,在平时生活中还要多留心观察、博学多才,加强对周围其他事物的认识理解,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解说更加专业、更加生动形象,富于变化。体育主持人要在日常工作中广泛搜集运动员、教练员的相关成长资料,以及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掌握了这些基础性的资源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寻求闪光点。同时在提高自己对体育运动悟性的时候,还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并且还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正是由于体育运动的参与比较容易,所以主持人也应该多多参加,使得自己在日常解说中有更多的个人心得体会。对于此行业而言,选择了体育主持这项事业,就必须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就象高尔基所说的:“弓既然举起就要射出有力的一箭,船一旦起锚就要冲过急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让说的和做的同样精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能力去满足广大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鉴赏水平,为精彩的比赛增添光芒!

  最后,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但是一个传播者,还要成为一个倾听者。作为传播者,体育主持人要了解体育媒体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体育节目的人文意义,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体育主持人应深入体育事件中,通过对事件或赛事的了解,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创作出具有人文价值的作品,在文化层面上对受众进行“关怀”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转变传播观念,突出“受众本位”,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体育节目中的人文关怀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这就要求主持人还要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体育解说中,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反映在与解说嘉宾的配合上,在和解说嘉宾的配合中时刻注意听取嘉宾发言的精髓,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找准话题切入点。主持人虽然应熟悉他所解说的体育项目,但相对于嘉宾——这些相关体育项目的专家来说,还是外行。所以体育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在体育解说中起到驾驭节目、把握节目进程、引导嘉宾和给节目润色的作用。这样才能使解说更加环环相扣、更加耐人寻味,同时也体现出嘉宾的重要价值。第二,收集受众的想法,这就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需求、心理是什么,作为倾听者,就要时刻收集受众的所感所想,了解受众关心的话题,只有做到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准确把握节目的进程,使节目效果上升一个台阶。了解受众、研究受众、重视受众的参与和反馈,是体育实施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目标受众的研究主要是其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方面,了解和研究目标受众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要经常性地对受众需求进行实际调查,听取受众的反馈,多多与传播媒体人和学术代表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播出状态和话语深度。

  结论

  随着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民对体育运动的逐渐升温,大众对健康生活的逐渐重视,我相信体育类节目在未来传播活动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育节目主持人将作为体育传播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人文精神,让人文关怀成为节目的核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传播规律和特征以及人性的光辉,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奥林匹克精神。

  后记

  体育本身的魅力在于不断的挑战和超越。这种形势下,如何将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体育发展观众日益提高的文化品味的需要,是每个电视体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而作为一位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在信息高度共享的现在,可以说是在和热心的体育迷们赛跑。普通观众对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素养的关注与期望值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到在报道和解说中“人”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住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栏目服务。中国的体育解说员们正在默默地努力着,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解说水平,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与时俱进”,与电视体育事业一同疾速地向前奔跑。

  (作者系天津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于 洋)

  责编:胡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