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关心明天 2014-05-05

“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作者:赵自强

 

    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做好了接受新思想、新科学、新真理的思想准备吗?写这种开创性、革命性的超前论文,不仅需要中外各种知识,还要有探索和牺牲的勇气。同样,读这种论文,也需要知识和勇气。不然的话,人们就会用传统的过时谬论批判它是胡说八道,并把它当成垃圾而不顾。事实上,它正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一盏指路的明灯,一面引领学术进步的旗帜。因为博主用一系列非洲文物——昆仑天柱、轩辕之台、西王母石屋、纳尔迈调色板、纳尔迈权标头、战场调色板和杰尔国王战争岩板,证明了中国文明起源于非洲的事实,完成了北大和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攻关11年,末解决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寻找黄帝工程》。所以他是破解历史谜案的巨匠,引导人们通向上古历史的指南。下面,是他研究了22年的大历史学成果!博主恭侯你们阅读、讨论、支持和批评!

 

    接上文,《“不周山”的史料和地望》。

    我们从上文中看到,黄柏宁先生在《“山海经”考》中说: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即断裂开来的山。山峰或山脉断裂,必然形成一条狭谷,在这一地区恰恰有一裂谷——東非大裂谷。

    宫玉海先生在《“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一书中又反复说:

    “‘不周’本为‘不周负子’的简称;‘不周负子’就是今之莫桑比给,所以‘不周负子’实为東非大裂谷”。

    “《吕氏春秋·喻大》说:‘地大,则有常祥、不庭、歧母、群抵、天翟、不周’。前面曾提到,‘不周’,即《大荒西经》中的‘不周负子’,它在非洲”。

    “‘不周’……因为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山,只有到海外去找,那就是非洲了……《水经》、《禹本纪》都说,昆仑去嵩高(嵩山)五万里;大禹到过非洲,那里有‘禹攻共工之山’,所以不周应在非洲。《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这里的……‘不周负子’古读为莫桑比给,指的是東非大裂谷”。

    在这里,我要指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这就是,黄柏宁和宫玉海俩位先生都没有发现和指出,中国历史文献喋喋不休记载的“不周山”和“昆仑山”,其实,都是指同样一个东西,那就是东非高原上的火山和活火山。

    事实上,“不周山”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昆仑山”,即破了火山口圆环的“火山”。同时,“昆仑山”的本质也是“不周山”,只不过“昆仑山”是火山口圆环完整的“火山”。因为它们在火山口圆环上一个开裂了,一个却是完好无损的,就这么点明显的区别,所以中国古人就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名字称乎它们。可见,中国古人在用字命名上是何等的精准,何等的形象,何等的了不起!即使历史过去了几千年,他的后世子孙,也能“按图索骥”,即由古名追溯到祖先命名的含义!

    为什么说“不周山”是一种破了火山口圆环的“火山”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这里的“不”字,是表示否定;“”字,是表示周全,或完整;“”字,说明它是高出地平面的自然隆起。所以“不周山”,就是指有缺口的不完整的山。

    当我们了解了“不周山”的真实含意之后,现在,我们再来继续解释“昆仑山”的意义,也就好理解了。首先,我们来说这个“昆”字,其字的结构上部是个“日”字,下面是个“比”字。“日”字我们好理解,就是指天上挂的圆圆的太阳。而这个“比”字,在古代则是表示“两人”下跪踘躬的意思。所以,这个“昆”字的原始含意是:两人跪在地上祭拜“太阳”的意思。

 

                破译甲骨文字之八十三:人 <wbr><wbr>(夷)—→ 破译甲骨文字之八十三:人 <wbr><wbr>(夷)(此图取自一个理工科的思考。谢了!)

 

         五:“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现在,我们再来说“仑”字,其实,它就是“轮”字的同音假字。这就是说,“仑”、“轮”两字在古代是可以替代换用的关系。而“仑”又是指什么东西呢?其实,这里的“仑”就是指“日轮”或“车轮”。因为“日轮”和“车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五:“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展厅内部(图片由三星堆博物馆提供,那个“轮”,就是表示一个太阳)

 

五:“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三星堆出土的日轮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 

             四:鈥湶恢苌解澋氖妨虾偷赝

               这是非洲一座精典的火山,你看火山口圆环多圆,象个车轮吗?)

                         四:鈥湶恢苌解澋氖妨虾偷赝

   

    (注:这是非洲最高山,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5963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山海经、大荒南经》称它:“去痓南极果山”。该山位于地球中间的赤道附近,即3°4′33″的位置上,是座有个椭圆形火山口的死火山。并且,它旁边的“小弟” ——马温西峰经强烈侵蚀,山势崎岖陡峭,并被东非大裂谷劈开同时,该山顶部终年积雪,还有冰川。山下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气温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称。自古至今,该山一直是座神秘之山,没几人相信赤道附近有座覆盖白雪的山,连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徳也不信。然而,该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所以,中国古人就用“日轮”和“车轮”来比喻火山口的圆环。故“昆仑山”的意思,就是指:“其口象日轮、又象车轮一样的圆形山”。然而,这样的“圆形山”是什么“山”呢?我猜想,在坐没有比我再傻的人,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出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死火山”或“活火山”。

 

        其实,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人早在《山海经》等古籍中作了明确的记

    载。如《西山经》云: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

   水。其中多蠃母。其上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

   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

   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山海经·大荒西经》又云: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

   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

   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搜神记》又云:

       昆仑之墟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处绝以溺水之渊,又环以

   炎火之山

       知北游注《艺文类聚》卷八十和《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括地

   图》又云:

           丘有火穴,光照千里。

       知北游注《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外国图》;《初学记》卷

   二十五引《括地图》又云:

           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去琅琊三万里。

 

    很明显,只要稍有点地理知识的人都能想到,“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这段文献是说,这个“昆仑山”是个“炎热”的“活火山”。并且下面的“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更为上面的“活火山”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这就是说,在这座“昆仑山”——“死火山”之外,还有正在熊熊燃烧的“活火山”,古人把东西抛到火山口里就会立即烧毁。显然,这里的“炎火之山”,就是“活火山”的古名!同时,古人还称这些“昆仑山”为“神丘”或“火穴”,它的火焰可以“光照千里”。这就把“活火山”记载得更加清楚了!

    这就是说,在《山海经》记载的中国人的故乡,“昆仑山”上的“轩辕之国”,那里既有黄帝的故都,并且在黄帝故都不远处,还有不少“死火山”和“活火山”。

    我们现在要问了:在汉武帝、司马迁认定的中国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上,有这种高大雄伟的“死火山”或“活火山”吗?

    相反,我们还要问:《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死火山”或“活火山”,究竟在那里呢?是不是在东非大裂谷”一带呢?那里有没有中国古人记载的“死火山”或“活火山”呢?

    关于这些问题,当我们翻开中国地理书和非洲地理书之后,很快就能看到,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上,是没有“死火山”或“活火山”的!相反,在东非高原上的两支大裂谷中都有“死火山”或“活火山”!

    例如,在东非西支大裂谷中有八十多座火山,其中还有三十多座是活火山。而在东非东支“大裂谷”中,也有几十座火山,还有十多座活火山。而这些活火山,远远看去,总是黑烟蒸腾,巨大的烟柱直升云霄。这与《山海经》记载的:“其光熊熊,其气魂魂”,何其相似啊!

    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吉布提的阿法尔地区有活火山,在坦桑尼亚有伦盖伊活火山、梅鲁活火山、基伍湖附近的尼腊贡戈活火山。在肯尼亚有活火山,在埃塞俄比亚有俄塔埃拉活火山。在莫桑比克也有活火山;在卢旺达、乌干达、扎伊尔边界上有卡里辛比活火山、鲁加兰比罗活火山。在刚果有尼拉贡戈活火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刚果尼拉贡戈活火山



五:“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五:“不周山”、“昆仑山”即东非大裂谷火山和活火山古名考

 

 


山海经》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又说:“昆仑之

   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而座落在非洲刚果维龙加国家公园里的尼拉贡戈活火山,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该火山上空终年笼罩着浓烟,方圆几十里都可闻到刺鼻的硫磺气味,它高达3470米。从远方眺望它,白天一缕缕白色的烟雾在山顶袅袅升起;晚上则像节日里的焰火,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山顶上有个长300米、宽100米的火山口,火山口内有一个充满高温熔岩的“岩浆湖”,湖中岩浆红如钢水,温度高达1000~1100℃,最高可达1500℃。在它平静的时候,湖面上相当安静,火红的岩浆表面渐渐冷却,结成一层薄薄的黑壳。过不多久,湖面上又喷涌出火红的岩浆,喷涌的范围越來越大,很快就掀开表面的全部硬壳。与此同时,岩浆湖上热浪翻滚,火光冲天,岩浆像钢水一样沸腾不息,有时还会出现几米高的“岩浆喷泉”,并腾起浓密的烟雾,响起隆隆的吼声,惊天动地,成为自然界一个少有的壮丽的奇观。

    再说,座落在坦桑尼亚东非大裂谷中的伦盖伊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它海拔2,878公尺。伦盖伊火山有个特点,它往往会在夜间喷射出炽热而火红的岩浆,把夜空照得鲜红,美丽极了。伦盖伊火山,还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喷发碳酸钠熔岩的活火山。炽热的岩浆像液态喷泉一样汩汩冒出,活象李白诗句所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面对中国和东非完全不同的山川地理特征,现在我们要问了:东非大裂谷一带的活火山在我国青藏高原上有吗?在现在中国境內有吗?《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能与中国地质地貌特征吻合吗?《西山经》和《大荒西经记载的“昆仑山”上的“活火山”能与“东非大裂谷”一带的“活火山”吻合吗?

    关于这些问题,其实,答案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用不着我再去说三道四的强调和重申了!很明显,《山海经》记载的熊熊燃烧的“昆仑山”,那应当就是我们今日看到的东非的“尼拉贡戈活火山”和“伦盖伊活火山”。

    经过上面的研究分析,我们现在已经从一系列资料上看到了,黄宫俩先生关于“不周山”在“东非大裂谷”的观点,虽已走近了事实真相,甚至快到了家门口。但是,他们就是没有把“事实真相”说清楚。

    犹其是宫玉海先生,既是思想界的奇才,又是史学界怪胎。他用单一的语言学中的音训方法研究上古历史地理问题,往往不能深入,就象蜻蜓点水一样点到为止。以致他的理论往往自相矛盾,否定之否定,甚至刚有所发现,紧接着又被他的另一个错误说法抵消了。其理论又只好打道回府,变了原样,一切发现又变得子虚乌有,就象变色龙一样,摇摆在发现和否定之间,叫人琢磨不定。

    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的博客中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文章题为:《“山海经”与“宫玉海的名单”》:另一篇文章题为:《宫玉海发现山海经记载金字塔的功勋和失误》。

    事实就是如此,他们的惊世之说,就象蜻蜓点水一样点了一下“不周山”即“东非大裂谷”。但问题是,“不周山”怎么就是头尾六千公里长的“东非大裂谷”呢?它们两者是一样的东西吗?能划等号吗?显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不周山”只是指“东非大裂谷”中的那些分裂成两半的合不拢的“死火山”。严格的说来,不明确指出这最关键的一点,其答案都不能算完全正确的观点。

    我们从黄宫俩人的研究成果中还可以看到,他们都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与“不周山”相关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就谈不上解决那些问题。

    犹其应当指出的是,他们竟然连“不周山”的名义,这一基本的问题,也没有进行阐释。我们看到,他们在这一点上连王红旗都不如。因为王红旗在《寻找不周山的启示》一文中,还专门讨论了“不周山”的名义问题。

    但不可否定的是,尽管他俩说“不周山”即“东非大裂谷”,尽管他俩在认识上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既便如此,事实上,他俩的观点却使问题一下跳出了几万里,并且已经接近了事实真相,接近了历史的本未面目,并使我们的研究和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甚至可以说,认识到“不周山”在“东非大裂谷”,这不仅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发现,同时,这也是中国人在思想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跨越。

    事实上,中国古人记载的“不周山”,与法国地理学家皮埃尔·古鲁在《非洲》一书,张子桢在《世界地理知识》一书中所论述的“东非大裂谷”一带的地形地貌有异曲同工之妙。据中外地理学家们说:

 

        東非大裂谷,是第三纪火山在东非大地上发生一连串的大爆发,

    使地壳张裂形成的。它从南到北贯穿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

    马里高原,并经红海向北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谷,全长六

    千公里。

        東非大裂谷的轮郭非常明显,同大西洋中脊很为相似。非洲的断

    裂谷往往还出现在火山隆起的顶部,(将整座火山一分为二)。例

    如,坦噶尼喀湖东西两侧的高山,海拔竟分別高达3000米和3200米,

    艾伯特湖两侧的高山分別为2000米和2330米,鲁文佐里山,是前寒武

    系基底,高高耸入更新世岩层中的一根‘刺’,又仿佛是東非地盾的

    一把大钳子(6)。

 

当我们读了这些东非地理资料之后,一下子就使我们明白了“不周山”名称的由来。同时,这也使我们忽然发现,原来中国古人取名是那么的英明,那么的正确,那么的切中地貌,那么的具有概括力,以至几千年之后,乃叫我们这些子孙,望名明意,称赞不矣。这就是中国汉语言简意明,具有伟大生命力和魅力之所在。

    所以说,“不周山”就是指“东非大裂谷”一带那些被火山伟力辦开成两半的中间开裂的圆形死火山。因为“周”在这里是“圈子”、“圆周”、“完整”、“周全等意。而“不周山”之意,就是指高大的火山圆环分裂了,开缺了之意。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人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明确的记载说:“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这就把一座火山分裂成两半的事实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然而,“不周山”,这种奇异而独特的地质地貌现象,难道世界上只有“东非大裂谷”一带才有吗?其它地方就没有呢?事实上,关于这样的“山”,不仅在我国找不到,既使在整个世界上,除了在埃塞俄比亚和东非一带才有之外,其它地方就是没有。故可称为:“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这也就是说,这种地质地貌现象是东非的“独特产品”,世界上唯一的,其它地方找不到第二个雷同的“兄弟”;自然,它就给我们的思考,断绝了选择的余地。这样一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就不会造成选择上的错误了。

    问题研究到此,现在我们可以断定,《山海经》记载的“不周山”,以及“共工”和“颛顼”的古战场,都不在现在的中国境内,而在中国人的故乡,非洲埃塞俄比亚一带。可以说,这就是历史地理研究上的重大突破,给上古历史研究带来的伟大机遇!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已经非常幸运的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最高机密和学术成果!我希望你们比我们更上一层楼,比我们这一代人更聪明!更有创造精神和开拓勇气!这样中国科学才能发展,民族才能昌盛,社会才能进步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