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的“四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 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 “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 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
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
艺名兰芳。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
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 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 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
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 梅兰芳1926年出演《贵妃醉酒》剧照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1 - 1958.3.9),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 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 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21日的《华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
“今晚不登台演戏——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
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昨日通知该园,
今晚决不出演云。”
尚小云
尚小云是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 ,尚派艺术的创始人。 尚小云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宫县。1900年1月7日出生, 他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 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尚小云天赋极佳。其嗓音宽亮,扮相俊美,身材适宜。尤以中气充沛、 调门高亢、久唱不衰为难能可贵。由于其声高劲圆亮,以刚为主,很适 宜传统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 《祭塔》及《玉堂》、《探母》等唱工剧青衣戏享名于时,故有“铁嗓钢喉”之誉。 1962年,尚小云赴山东讲学,这使他留下了一篇《我赴山东教学的讲稿》。 其中对京剧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颇多精辟之论。比如, 在四功五法的表述中,尚小云明确指出五法为“口、手、眼、身、步”, 将口法列于京剧表演五法之首。尚小云是程砚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确、 系统阐述的京剧艺术大师。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 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 荀慧生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 艺名白牡丹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 《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 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 四大须生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 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 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 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 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 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余叔岩与弟子孟小冬、李少春合影 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 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 言菊朋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 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 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以演《汾河湾》、 《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 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 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 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马连良(1901.2.28 - 1966.12.16),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 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 马连良是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 《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与著名京剧演员谭 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 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 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 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 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 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后四大须生 谭富英 杨宝森
奚啸伯 “四大名丑” 萧长华 萧长华是著名的京剧丑角,戏曲教育家。他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戏。
12岁登台,15岁专攻丑行。27岁应富连成科班之聘任总教习。 除主教丑行外,生、旦、净诸行戏也遍为教授。任职36年,
中间一度为了专心教学曾舍弃丰厚收入辍演8年。从第一科到
第七科经他开蒙指导的学生不计其数。京剧界杰出人才雷喜福、
马连良、李盛藻、小翠花、李世芳、侯喜瑞、刘连荣、袁世海、
马富禄、叶盛章、叶盛兰、艾世菊、曹世才等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在科班,萧长华主持编剧、整理和教排了大量传统剧目,计约400
余出。建国以后,曾经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为京剧
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十岁经刘喜益介绍转入“富连成”科班习艺。,先工老旦,后改丑行。 从师萧长华、郭春山。由于他天赋条件好,尊师好学,刻苦勤奋,在科班 里就小有名气,常与马连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出科后随杨小楼、 梅兰芳、于连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献艺。载誉归京后,他继续从萧长华、 王长林学艺深造。后又与诸多名家鼎立合作。并曾与老生张春彦、小生 金仲仁、旦角赵桐珊被誉为荀慧生剧团的四大金刚。长期为筱翠花、 马连良配戏,是“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 马富禄的嗓音响堂,天赋条件奇绝,他口齿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绝对 优势胜出,每每一个清脆响亮的闷帘“啊哈”,就能掌声四起,拢住 台下所有观众的神。他所演的角色,不论是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 还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他戏路宽广,念白流利,身手矫捷, 文武皆通,能戏颇多,除去文武丑角应工戏外,他还能兼演老旦应工 戏及花脸应工戏。
朱斌仙7岁入俞振庭创办的斌庆社学艺,与孙毓堃、徐碧云、徐斌寿、
杨斌昌、毛庆来、刘庆义、李庆才等为师兄弟。初习老生后改丑角, 15岁出科后拜郭春山为师。17岁即随梅兰芳剧团赴日演出。由于他嗓
音响亮又极擅刻画人物,所饰<孔雀东南飞>之焦母、《梅玉配》之黄
婆、<凤还巢>之程雪艳、《牧虎关》之高来、《李七长亭》之解子、
<钓金龟>之张义、<金玉奴>之金松等极负盛名。他演《逍遥津》之华歆,
把那为虎作张的阴险狡诈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次傍高庆奎演出此剧,
竟激怒观众要到后台揍他,他闻讯后忙从后门溜走。由于他戏路宽又有人缘,
各班社争相聘请,有时不得不数处赶场。在日寇侵华之时,演员处境艰难,
靠演戏已不能维持全家生活,便与东安市场雅美利珠宝工艺品商店订约,
绘制泥人头脸谱,极为畅销。后为人仿效流传至今,这就是泥人脸谱的来历,
首创人即朱斌仙。他一生曾与孟丽君、王玉蓉、新艳秋、雪艳琴、朱琴心、
赵啸澜、筱翠花、孟小冬、金少山、奚啸伯、李多奎、言慧珠、李玉茹、
童芷苓等诸多名家合作演出。1946年夏声戏校迁至上海,朱斌仙应聘到校执教,
直至1949年该校停办。1960年又执教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其母亲为梅兰芳堂姐,
妻室裘效兰为裘盛戎之姐,长子朱锦华,女婿毕英琦均为著名京剧演员。
萧、马、茹、朱,四大名丑的说法产生比较晚,又因为茹富蕙的早逝和 朱斌仙曾经常驻上海,所以没能很广泛的流传开来。
四大花脸 京剧四大花脸:是指裘派花脸裘盛戎,袁派花脸袁世海,金派花脸金少山,郝派花脸郝寿臣。 金少山 京剧净行演员。本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少山。满族。北京人。 清末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三子。诞辰: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 逝世:1948年8月13日,农历戊子年七月初九日 郝寿臣 郝寿臣(1886~1961),京剧演员,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河, 幼年随父迁京。7岁学艺,从师吕福善学铜锤花脸,艺名小奎禄。 曾从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熔铜锤、架子花脸于一炉, 唱念上自成一格,世称郝派。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 表演浑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数十年艺术生涯中, 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160多个主要和次要角色。 裘盛戎 裘盛戎,净角演员。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 岁未过花甲。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擅演剧目有 《姚期》、《将相和》、《杜鹃山》等 袁世海 袁世海,原名瑞麟,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成功地塑造了
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 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
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是第二届金唱片奖
获奖艺术家,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
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代表作:《盗御马》、《论英雄》、
《将相和》、《李逵探母》、《坐寨盗马》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