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头剪刀布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14-05-05

石头剪子布,是一种猜拳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

“石头、剪子、布”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它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石头、剪子、布”发源自中国人发明的猜拳游戏,中国从汉代就有猜拳游戏,而其他国家都没有产生这种游戏的土壤和相关历史。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根本就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明确说明这是一种亚洲游戏。

图片石头剪刀布相关图片漫画

“石头、剪刀、布”作为猜拳的一种,在中国早有文献记载。《全唐诗》录诗《招手令》,以用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类似的游戏。根据明人谢肇浙所撰的《五杂组》一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在明清小说中,记载更多。《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中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叫做“石头、剪刀、纸”,与美洲、欧洲的叫法相近。这个事实说明“石头、剪刀、纸”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然后由日本在19世纪传入欧美的。台湾人的台语式玩法,也是以纸代替布,与日本较近。

如同围棋和麻将,「石头、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淛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大陆:石头、剪子、布; 香港:包、剪、揼; 台湾:剪刀、石头、布;

有时使用其他的次序来表达,如“剪刀、石头、布”,各地经常有其独特称呼(见下文)。这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

很多情况下,如“飞盘争夺赛”运动中或“大学辩论赛”赛场上,规则规定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那一队伍先发。

“石头、剪子、布”还在实况角色扮演游戏中起到决定随机结果的作用,因为“石头、剪子、布”不需要任何道具。

先出剪刀

2007年底,科学家声称,已找到玩游戏“石头剪刀布”的必胜秘诀:先出“剪刀”。[1]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文章说,“剪刀先胜”策略具有心理学依据。文章说,众所周知,这一游戏的定律是:石头磕剪刀,剪刀裁布,布包石头。而科学家研究发现,玩游戏时人们最常出的第一招是“石头”。因此,稍微精明一些的游戏者第一招通常出“布”。而假如你出“剪刀”,就可出其不意获胜。

赢家保持现状输家做出改变

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预印网站上发表研究报告(PDF),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石头剪刀布的一个制胜策略。研究人员招募了360名学生,把他们分成六组,随机配对玩300轮石头剪刀布游戏,在每一轮中获胜的学生会获得少量人民币奖励。通过观察学生使用的策略,他们发现了获胜者或失利者习惯使用的游戏策略。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剪刀输给了对手的石头,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出能战胜石头的布;而如果你是获胜者,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沿用相同的出手。这就是研究人员总结的赢家保持现状输家做出改变的策略。

石头剪刀布的制胜策略就是:如果你是输家,下一轮换用能打败对手的出手;如果你是赢家,下一轮不要再使用原来的出手。也就是说,你用石头打败了对手的剪刀,那么下一轮你不能再出石头,而应该出剪刀,因为对方很有可能会出布。

各地经常有其独特称呼。如北京人说“猜-丁-壳!”天津人说“砸-剪子-包”或“锛-铰-裹!”;唐山人说“嘿一喽一喽!”。西安人说“猜(4声)-咚(2声)-嗤(轻声)!”;杭州人说“秦(2声)-宗(一声)-绑(4声)莆田人说:“沟叻推哟啵” 河北邯郸人(农村):"齐-布-齐"河南人说:“锤-包-锤”;东北人说:“钉(四声)钢(四声)锤(二声),还有“靠老头”!”安徽皖北说“赛-宝-跌(长音)-赛”山东胶东说“剪子-包袱-锤”。

使用汉语的人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口令。有时,人们利用口令来称呼“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

  

华北

“猜(Cei)-丁(Dīng)-(壳Ke)!”——北京附近

图片石头剪刀布相关图片

“砸-剪子-包!”——天津 

“锛-铰-裹!”

“恰(qia)-气(qi)-敲(qiāo)!”承德也有将“气(qi)”读成带er音的,即“气儿(qir)”

“嘿-喽-喽!”——唐山 

“Daī Qi Dāī " ——青岛 

“剪子-包袱-锤”——威海,也有说 丁(Ding)-杠(Gang)-锤(Chui)的)   

“ 猜(Cei)到 底!”——邯郸

“Jiáng-Jūn-bào!”——烟台莱州

华东

“包,剪,锤!”——南京 

“Qing-Zōng-Bāng!”——杭州

“Qǐng-Dong-Cei!”

“Hong-Leng-Bā!”——温州 

“Jiāng-Jūn-Bo!”

"猜-东-猜"——上海

华南

“包-剪-揼!”——珠江三角洲 

“程寻磨较叉烧包,老鼠唔食豆沙包!”广东“磨较”亦有作“糯米”,“豆沙包”亦有作“奶油包”或“汉堡包”,或只讲“叉烧-包!”或“汉堡-包!”

[程-寻-切].——广东版的简化版   

“锤子-剪刀-布!”——福建地区   

“ 气-宝-气!”

西南

“剪子-包袱-锤!”

“叮当铃子-响!”——四川地区 

“揍-揍-包!和“尻(kāo)—包—剪”——云南地区   

“石头-剪子-帕子是包!”

“Qing Zhong Shi Zai Se!”——自贡地区

西北

“猜(Cai)-包-吃(Chi)!”——兰州及其周边地区   

“猜(Cai)-咚-吃(Chi)!”或者“包剪锤”——西安

石头、剪刀、布的比赛偶尔在不同地方举行。在日本,这类比赛常常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明星之间的比赛。石头、剪刀、布也用来做广告来争取观众参与游戏。自2002年起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制定一系列用于国际比赛的规则,举行年度国际性世界冠军赛,还有常年举办很多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活动。

为了在比赛中胜出,游戏者总结出很多有趣的战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剪刀战略”,成功的案例:2005年,这种战略使得克里斯蒂拍卖行赢得了价值一千万英镑的交易。那一年,一名日本艺术收藏家想拍卖一幅印象派大师画作,克里斯蒂和竞争对手苏富比拍卖行都想获得这幅佳作的拍卖权。这让日本收藏家左右为难,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妙招——让这两家拍卖行以剪刀、石头、布游戏决出胜负。克里斯蒂拍卖行向员工寻求意见,后来,他们接受了公司一位主管11岁女儿的建议,选择出剪刀。这位小女孩平素十分喜爱这种游戏,她煞有介事地解释说:“因为每个人都以为你会出石头。”果不出小女孩所料,苏富比果然以为克里斯蒂想要出石头,结果选择出布,没想到克里斯蒂棋高一着,出的却是剪刀,苏富比就这样无奈地退出竞争。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石头剪刀布的游戏(3)石头剪刀布

还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喜欢出“石头”——适应能力强;具有攻击性

喜欢出“布”——控制欲比较强,擅于酬际,往往容易取得财富。

喜欢出“剪刀”——缺乏安全感

“石头剪刀布”其实是个心理游戏,尤其是第一次出拳的时候,和心理性格的关系很大。每个人都有出拳的偏好,喜欢出“石头”的人通常具有攻击性,做事情习惯有挑战性。出“布”的人则控制欲比较强,一般都是当领导的人。“剪刀”具有破坏力,说明这个人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另外,有些学心理的分析:出布的时候人心情最为放松,出石头的话人心情最为紧张,由于游戏带有竞争性,人心情往往紧张,所以出石头的概率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