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恩师在三本经方专著《<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伤寒论类编补
遗>师承课堂实录》中的论述,以及恩师在亲传QQ群真心阁中讲课内容汇集而成。旨在方便经方中医师临床,或经方爱好者辨证施治用。
六纲主要症候群
一、太阳纲: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风寒束表
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
二、少阴纲:
脉微细,但欲寐——真阳不足
失眠、精神萎靡
无汗或有汗,无热,畏寒,
口渴喜热饮,咽痛。
项背紧张酸痛,或心前区刺痛。
四肢逆冷疼痛、腰腹冷痛如冰凉,
大便溏泻不爽、
尿频色白,夜尿频多、
脉象微细,或浮或沉,迟而无力。
三、阳明纲:
胃家实。热、烦、实、胃中干、大便难。——实热伤津
身热恶热,或潮热或时烘热汗出,头汗、掌心热,手足心出汗,
热盛伤津而懊恼、心烦,失眠,或烦躁谵语;
里热上涌作喘或胸中窒塞或头晕目眩
食欲旺盛,或能食易饥而泛酸,或气机阻滞不能食,口干口苦,燥渴引饮喜冷。
腹胀痛不通、拒按,
大便秘结数日不解,或干硬难解,或排便不净肛门灼热,或里热下利而舌红苔黄腻
尿频多色黄,或尿短赤,或尿道灼热痛感,
妇人带下色黄,
皮肤斑丘疹高突色鲜红,
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
脉象浮洪或沉实,滑数有力
四、太阴纲:
腹满而吐,食不下,腹时自痛,自利,胸下结坚,下之益甚——虚寒水饮
头晕头痛,
胸下结坚,胸闷短气,心悸
心下痞塞胀满、冷痛,噫气,呕恶,
胃中凉,食欲不振,口不干或口干饮水不多,喜温,
腹中凉,腹胀肠鸣,矢气得舒,
四肢烦疼,身体沉重
大便溏泻不爽舌淡齿痕苔水滑,食油腻及生冷之物加重。
妇人带下清稀
舌质淡有齿痕,苔水滑
脉象沉弱或浮弱,无力。
五、少阳纲
口苦,咽干,目眩——津亏热燥,表里阴阳不通(阳性)
头晕目眩,,项强头痛,
往来寒热,热时汗出,
心烦胸闷气短,心悸,
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饮食,呕恶。
耳鸣耳聋,目赤,睡眠不实
胃痛胸胁胀满
舌质红苔白。
脉弦或弦细,偏数不虚。
六、厥阴纲: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呕吐,下之利不止——三阴虚寒水饮,营血亏虚瘀滞为主,
厥热往复,周身畏寒,
口苦,口干口渴多饮或不欲饮,
口腔溃疡,咽喉溃疡疼痛,
心中烦热,饥而不欲食、
心下痞硬、压痛、胀满,连及两胁,呃逆,
胃腹冷痛,
四肢逆冷,甚则厥逆冷痛彻骨,
下利,厥利热止,或便秘数日一行,
脉弦短而迟,或沉细而迟,或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