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一)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讲一下乳腺病的由来,乳腺病是怎么造成的。我们今天从太阴篇开始讲起,(把太阴篇的歌子放上来)人为什么要生病?人后天之本就是它(太阴),生死也是它,你体质好坏也是它,你有没有能力也是它,你工作的好坏也是它。
我们每一个医生,先不讲给别人看病,最起码你把你自己要了解,你不懂脏腑就不是个纯正的医生,你不懂经络,学一辈子你也走不上大道。我们学中医首先了解脏腑,首先了解自身。我们医生自古来都是这样讲:医生是患者的父母。可是当初我遇到一个病人连卷带骂,直接手指着脸骂我,那是我说错了一句话,其实也不算说错:我们医生心都是好的,都是善良的,前人讲“医生是患者的父母”。他说:你讲的屁话!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我换了几十个医生,我房子都卖了,我的病还瞧不好,我看你们这个称呼要改一改了。我说:怎么改法呢?他说:讲不好讲。我说:你讲就是了。他说:应该说“患者是你们医生的父母”。我的妈呀,这句话讲的我脸一红,我半天没有回答他。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为什么这样说?你们医生吃的穿的,住的洋楼,奔驰宝马,不都是患者给你们的吗?有几个看好病的?我换了几十个医生,房子也卖了到现在也没看好病。你们还是我们患者的父母吗?你们吃的、穿的、小洋楼、奔驰、宝马、老婆孩子旅游玩都是患者的钱呐!
我让这个病人讲的半天没有言语回答他。哎!想想就是这样,有的人到处求医无门,听这个医院搞,找这个专家看,找这个博士,找那个权威,上下都找,民间的医生也找,找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一个好医生没有找到,最后倾家荡产死路一条。很多病人结果都是这样的,其实病人让治,不是不让我们治,有的求医十年二十年没遇到一个好医生,终于这个病人死了。如果是暴病死了还有情可原,马上得病就死了,那就不怪我们医生了,换一个医生还这样,换一家医院还这样,跑到北京权威医院、上海权威医院,终于这个病人钱花光了人死了,现在是普遍现象,不仅仅是哪一个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不能说我们同道的不下功夫,你们下的功夫也很大,你们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晚上有时间还要背方剂、背条文,下功夫可大了,但是在临床上见了病就昏了,治不好,为什么?因为你的方向路线是错误的。怎么这样说呢?
其实治病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是你自己搞复杂了。人就是两个病:
表里、寒热。不是表就是里,不是寒就是热。
《伤寒论》张仲景写的什么?就是衣食保暖。《伤寒论》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
我今天谈皮毛两个字,何谓皮毛?就是着凉感冒,就这么简单。
人身上外边三层、里边三层,第一层太阳,二一层阳明,三一层少阳。三阳过后就到了太阴,
三阴--太阴是第一阴,少阴第二阴,厥阴第三阴,合在一起就是三阴三阳。人身上就这么多部件,三阴三阳与外感都有关。
太阳病第一证桂枝汤、麻黄汤不就是治着凉的吗?
二一证葛根汤、白虎汤;
三证小柴胡、大柴胡。
我们把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你就能见病知源,你不会治错病的。
太阳病第一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奥——这些症状你若记住了,病人来了你一问:你怕不怕冷?——我就是怕冷,我一见到风身上皮都麻。这就是太阳风出现了,什么方子?——桂枝汤。
有的人身上怕寒,见到寒气就想在炉子跟前凑一凑,这叫太阳伤寒。张仲景《伤寒论》就是顺着这两条路往下写的,写了三百九十八条。
二经阳明——胃感冒,这个阳明很多人对这个名称搞不懂,有的人讲:我胃怎么能感冒?当然能。《伤寒论》六经辩证张仲景的方剂都是表里兼证,他都是一阳一阴、一表一里,阳明主外,太阴主里,脾胃相连、肝胆相照,肾与膀胱为表里,人人记住这三句话。那阳明感冒第一证是什么呢?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你看你把这四句口诀记住了,胃感冒不就知道了吗?何必去用那个体温表在那里甩来甩去有什么用?有的发烧你知道,但是这种病就不发烧,就是难过。葛根浮长,右手脉一搭,脉是长的有力,这一句话“理、法、方、药”都有了——葛根代表葛根汤,浮长代表阳明脉是浮而长的,表就是表证,表证一摸就知道了,何谓表证?有的人搞不清楚了:什么叫表什么叫里?人感冒了手一沾皮就摸到脉,沾皮即得这就是外感病,一搭手就知道了,表证有歌子: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你看这个浮脉几句口诀一背马上就知道了。还有,三个浮还不一样:寸浮头疼弦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脾虚肝气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浮,通常三脉都浮,那是三阳感冒脉浮,阳明的本脉他有第一关脉浮、二关脉浮、三关脉浮,前人也写出来了,叫:寸浮头疼弦生风,一号脉,第一关脉浮,就知道这个人头疼,头晕乎乎的,这是受风了,这是独有寸脉浮,或有风痰聚在胸,这个人头疼,胸中有痰,一咳嗽就大口痰往外吐。关上脾虚肝气旺,关脉浮,脾肯定虚、肝气旺。这种脉浮时方派叫知肝传脾,时方派是这样讲的,《伤寒论》不是这样讲的,关脉浮就是胃感冒了,阳明经感冒,肝气太旺,脾太虚了,出现这种脉。尺中溲便不流通,这个人尺脉一浮他肯定小便不好,尿尿尿不净,尿半天,甚至尿不下来,脉一搭就知道,浮脉就是表证,你们记住这几句歌子,手一搭脉,脉在上面就知道感冒了,不论发烧不发烧按感冒处理,不会错的。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缘缘面赤就是脸上欲红不红的,这种人多,他也不发烧,平常也不耽误吃也不耽误喝,难道就没有病了吗?额头这个地方闷闷的,不舒服,不是太红,额头疼——这个地方难过。发热恶寒而无汗,有时发烧有时不发烧,怕冷不淌汗。目痛鼻干卧不宁,感冒时间长了眼眶胀眼眶疼,见风流泪,有的好长时间治不好,早上起来不能见太阳,太阳一照害怕,怕电灯,这是胃感冒时间长了阳明经化热他就不能见太阳,太阳是紫外线,本身阳明经主热,紫外线一照眼就发胀发疼,你就知道这个病人就是胃感冒了。你看多么简单!我们治病连头都抓不住,你怎么诊断、怎么开方子?目痛鼻干卧不宁,何谓卧不宁?就是上床翻来覆去入睡难,睡不着,好容易睡着了,外面老猫跳一下马上又醒了,为什么?阳明是敏感之腑,经热烧时间长了,他就怕惊、怕响声、怕动,一惊就睡不着了,这是阳明经气化热造成的。我今天主要谈一谈太阴阳明的关系。
乳腺为什么要生病?乳腺病不是光女人得,男人也有。我治过几个男孩子的乳腺病,肿的这么大,那西医怎么讲?——也叫乳腺增生。有人讲:我们男人怎么能有乳腺增生呢?那西医就这样讲的。中医讲就是太阴脾虚、脾热,阳明经受寒化热时间长了,造成的胃气不下,脾气升而不降,热气归到乳房。
(大家看看,把太阴、阳明经图谱翻出来,看六经的图像)今天我把太阴、阳明这两经讲过了,你们临床就不糊涂了,病人来了怎么诊断就知道了。大家看六经图谱:太阴经从周荣往下胸乡、天溪、食窦、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同道的,我们生死就在这十穴,太阴21穴,升降全靠这十穴。乳中在这,太阴经气就在乳中的外侧两寸。我们看一看,你吃的东西到了胃里,在那里消化,消化之后营养往哪走?该送的往上送,送到周荣,送到胸乡、天溪,食窦西医是不是叫胃窦炎?大包、腹哀这个地方有病,太阴就坏了,坏到什么样?化寒有寒的症状,化热有热的症状,我今天讲太阴化寒证。
太阴寒化证: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痛。第一句,太阴阴邪沉迟脉,大家记住太阴寒化本性脉是沉迟的。为什么沉迟?太阴阴邪主寒,他不能受凉,一受凉脉必然沉迟,脾胃没有温度就不能升降,就开始痞下满、心下满,严重了就呕吐。能吐到什么样呢?吃一口也吐,不吃有时也吐,按理说吐过了应该舒服,不,太阴生病了吐过以后胃还照胀,医生不懂太阴这条路的,不懂寒化证的,看到胃胀就知道满了——泻,若用承气汤一泻,这就不是治病了,一泻就泻坏了。太阴病还有两句话,太阴兼表证已误下,大家可知道有个桂枝加芍汤?我昨天讲过,痞下痛,时痛时止。这个病是不该下的,吐食腹满是因为寒,本身他的功能就达不到,脾就虚,医生不知道,见痞下一满就用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一泻坏了,伤了太阴的津液了。伤了津液还能就算了吗?他不该下呀,他表证未解,感冒未解开,这一下就叫引邪入里、关门留寇,必然痞下痛。疼不是大疼,左边乳房左下侧隐隐痛,甚至疼几年几个月。这是医生误下治坏掉了,怎么办?张仲景不是有个补救方吗?桂枝加芍汤,何谓桂枝加芍汤?就是桂枝汤本身三两桂枝三两白芍,老祖爷张仲景把白芍加上一倍——六两白芍三两桂枝,为什么?津液被医生误下不够用了,开始脾虚,开始疼,时间再长再治不好,大肠一化热,引起肚脐下疼,疼起来嗷嗷叫要人命,为什么?大肠化热了。老祖爷有桂枝一加汤,还有个二加汤——加大黄,大家太阴篇上看一看。所以这个图谱非常重要,要想学好六经,每家挂上一幅图,有时间就看看,把这歌子背死,你临床就不得迷糊了,一个经上有的三段有的四段,很好背,背过了你走路就可以当歌子唱,背熟了你也就理解了······这就是寒化证,这就是脾寒,不见温度脾的寒气消不掉就会永远胀下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