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上著名的性別爭議人士ㄧ法國18世紀外交官騎士CharlesD''EondeBeaumont(查爾斯-迪昂-德-波蒙)。

 興趣廣泛的私藏 2014-05-05

迪昂·德·鮑蒙

Le Chevalier D'Eon通称骑士迪昂(1728-1810),生涯的前49年以男性身份活着,而后33年则以女性身份活着,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性别争议人士,同时也是法国的外交官、间谍、神一般的剑术大师、共济会成员(P.S:共济会是投身社会改革,热衷慈善活动的神秘政治团体。孟德斯鸠、伏尔泰、歌德、海顿、萨德侯爵、莫扎特、菲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等等都是共济会成员)。

洗礼名Charles-Geneviève-Louis-Auguste-André-Timothée éon de Beaumont。为了便于记忆,一般采用简写的Charles d'Eon de Beaumont,译作查尔斯·迪昂·德·博蒙。1728年10月5日出生于法国中东部的特纳,这座城市距离盛产葡萄酒的勃艮地首府第戎不远。

迪昂的父亲路易(Louis d'Eon de Beaumont)是一位驻巴黎督察团的代表律师,而他的母亲则是来自古老且富甲一方的贵族家庭千金小姐弗兰索瓦兹(Francoise de Chavanson)。这位母亲拥有世界上一切初为人母的女性的恶趣味,即喜欢将自己的正太儿子打扮成萝莉,于是先天就生得面白身矮的迪昂直到8岁为止都过着女装的生活。由于母亲大人的调教深入人心,同时也因为迪昂本人实在太适合女装,周遭的人们已习惯将他看成女孩,他自己也显然沉浸在“少女情怀总似诗”的个人世界观之中无法自拔……
日后迪昂本人曾用一种阴谋论说法否定自己的男性身份,称生来即为女性,只因父亲欠下大笔债务急需得到女方家族的遗产填补,才谎称他是家中唯一拥有继承权的儿子。

不要简单的将迪昂看成只会骚首弄姿的低层次女性,人家很早就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在语言学和文学上造诣极深。同学们还在学写拉丁文的时候他就能直接研读拉丁文版法学著作,还和巴黎各大作家、诗人交好,热衷写作。据迪昂留下的回忆录所言,他曾与罗什福尔(Rochefort) 伯爵夫人关系亲密并从她那里获得了大量豪华礼服的友情赞助,愉快的参加了多场宫廷舞会。所以年少的他一度完全将自己视作女性,身着华美盛装频繁出入巴黎社交界,且以此为乐。

迪昂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从巴黎马萨琳学院(College Mazarin) 毕业后的1749年,开始在巴黎财长身边担任秘书,负责处理政府金融报告,工作性质类似皇家审查员。24岁时发表了一篇关于法国金融财政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很大震动,从而受到国王路易十五的关注,起初是打算重用他为财政大臣。

迪昂算得上难得一见的尽忠职守的模范青年,在那个讲究“情圣主义”的法兰西,迪昂有着异常的洁癖。当他的同龄人围绕于高级娼妇和宫廷交际花身边招蜂引蝶时,他反倒致力于文学和剑术的研究——当然,此类事实后来无一不成为了他女性说的有力证据。总之看到这样一位拥有女性般秀丽风貌又文武双全的貌美青年,路易十五深感如果只让他统筹国库,未免太大材小用。

1755年,路易十五设立了完全效忠于他个人的秘密外交机关「国王机密局」(The King's Psalms),网罗了一批秘使、间谍、心腹。迪昂当即被拉入了伙。当时的法国国内债台高筑,在外交上也倍受英国压制,英王已在策划同俄罗斯结成联盟。路易十五决定先发制人,遏制英俄同盟,便命令迪昂携带一封秘函到圣彼得堡,交给当时的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以重建法兰西帝国同沙皇俄国间的外交关系。与迪昂同行的是假扮英格兰皮草商的骑士道格拉斯(Chevalier Douglas),迪昂放弃了伪装成道格拉斯仆人的计划而化妆成他的侄女,化名莉亚·德·博蒙(Lia de Beaumont),借遵从医嘱外出旅行为幌子向圣彼得堡进发。出发前,路易十五交给迪昂一本特别装订版的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squieu)《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s),其中就有夹层藏着给女皇的亲笔秘函。

1755年7月从巴黎出发的皮草商叔侄二人组(伪),在同年10月到达了间谍密布的圣彼得堡。道格拉斯当即造访了英国大使威廉姆斯(Williams) 希望获得宫廷觐见,却久未回音,求助于瑞典和奥地利大使也依然没有答复。与此同时,热衷英俄结盟的俄罗斯宰相别斯图热夫(Бестужев) 发现了道格拉斯假扮英格兰皮草商的真相,惊惶的道格拉斯只得火速逃往边境。而女版迪昂的莉亚·德·博蒙则神一般的拉拢到与别斯图热夫不共戴天的政敌,副宰相沃龙佐夫伯爵(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Воронцо·в)。在沃龙佐夫的协助下,后门洞开,别说是宫廷觐见,连女皇的私人房间都能进出。再加上巧舌如簧谈吐不凡,莉亚以女皇的侍读、法语教师和密友的身份往来穿梭于寝室之间,隐藏在书中的法俄同盟策划案也成功避开别斯图热夫的注意,送达到女皇手中。女皇被这位奇妙的美貌女特使迷得七荤八素,想都没想就塞过去一封给路易十五的亲笔回信。年末,迪昂手持夹带着女皇秘函的《论法的精神》,意气风发地回到凡尔赛宫。

此后为巩固盟约,迪昂又两次作为大使馆书记官来到俄国,并未女装的他称自己为莉亚·德·博蒙的弟弟,共计三次的对俄出访都大获成功。1757年,法俄正式重建了外交关系。

回国后,「剑术达人」的迪昂被任命为龙骑兵连队(The elite Dragoons) 队长,还得到3000法郎的年俸。
※龙骑兵在欧洲历史上泛指装备火枪的骑兵,因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作火龙而得名。法国龙骑兵则是一支独特的多用途精锐兵种,集步兵与骑兵的优势于一身,拥有压倒性的机动能力。

1756年,欧洲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 爆发,为争夺殖民领地,法国同俄国、奥地利结盟对抗英国和普鲁士。迪昂也参加了战争,主管军事情报,他剑术超群战功卓著,只有头部和腿部受过轻伤。

1762年,战争后期,俄国宫廷政变,新女皇叶卡捷琳娜登基后宣布先前的法俄同盟无效,失去后援的法军在战场上一败涂地,路易十五慌忙派出迪昂为全权公使出访英国调停战事。迪昂用驻英大使尼维奈尔(Nivernais) 公爵秘书的身份做掩护,暗地里窃取了英王乔治三世的军事机密,当作签署停战协议的筹码。

1763年,战争结束,因作战勇猛加上对法俄、法英间外交的贡献,虽然最后《巴黎和约》造成法国殖民领地大减,路易十五人望大跌,但时年35岁的迪昂还是获得了圣路易十字勋章的嘉奖,这枚勋章是他成为圣路易皇家骑士团骑士的委任状,也是被正式称作“骑士迪昂” 的开始。

迪昂的功绩引起了路易十五的情人,素有「影子女帝」之称的革新派贵族代表蓬帕杜尔侯爵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的强烈嫉妒。在路易十五赐予迪昂内阁大臣官位的同时,这种嫉妒几乎达到了憎恶的顶点,她不惜安排迪昂的死敌格瑞希(Gersii) 伯爵出任他的上司,打压之下再极尽中伤诽谤之能事。1763年2月迪昂以驻英大使代理的身份退出法国宫廷,接受了刺探英伦海峡防卫以便日后发动战争的隐秘任务。

英国之行是迪昂人生的颠峰,远离乌烟瘴气的法国朝政他身心愉悦,化身莉亚·德·博蒙多次出席名流聚会,轰动整个伦敦社交界。他在伦敦生活的奢华淫靡至今有证可考,他曾挥金如土,直接从自己的家乡勃艮地进口名贵的葡萄酒广为赠送,在品酒家中口碑极高;还购入豪宅日日歌舞升平,规模堪比宫廷国宴,无论政府还是皇家都不得不将其视作麻烦人物。然而迪昂多年外交乃至间谍生涯,拥有常人无法想像的大量国王署名的机密文件,纵然谁都拿他没有办法,他甚至还将机密文件抵押来得到高额的现金借贷……

1763年10月,迪昂受令必须返回法国,深知自己处境的他拒绝回国,迫不得已只能用国家机密要挟路易十五,为此也不得不处处提防路易十五派来暗杀他的各路间谍。1764年迪昂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Lettres, mémoires, et négociations particuliéres》。英国各界普遍对他非常欣赏。由于这本书中并未涉及对英进攻计划一事,姑且让内忧外患的法王松了口气。1766年,路易十五撑不下去决定暂时妥协,授予迪昂一笔每年12000法郎的退休金,作为对其外交、军事事业的肯定,并允许他留在英国。迪昂得以安心地在伦敦生活,除继续搜集任务情报外,还花费了大量时间满足自己对书的喜好,他在伦敦的私人图书馆共有6000本藏书和500份罕见的原稿。

这种对迪昂政治上的放逐维持了14年,其中在1770年,勃艮地谣言四起,说迪昂本是女人,一时间英法民间如炸开锅一般争论不休,还开了赌局……众人纷纷议论迪昂举止柔弱形同女性,迪昂只得穿上龙骑兵队长的男装制服以求平息事态。而自1765年起担当驻英大使的格瑞希伯爵又与他素来不合,故意释放流言彼此冲突不断,性别问题俨然已经上升为政治问题,对迪昂的工作越来越不利,让他非常苦恼。

1774年,路易十五得天花去世,机密局随之不复存在。新王路易十六对外交兴趣寡然,取消了进攻计划之余派遣剧作家博马舍(Pierre Beaumarchais) 前来伦敦斡旋,最后以既往不咎欢迎他回到法国和12万英镑的价格换来迪昂不公开国家机密,归还国家机密文件的许诺。急切盼望回国的迪昂此时正被社会传言纠缠得疲惫不堪,索性在那时做出了“我是女人”的回应,还找了一系列家庭原因为论据,初现其女性人格确立的雏形。只是这下更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引得博马舍坚信迪昂女性说,向他求婚……

事隔14年终于回到祖国的迪昂被路易十六算计,1777年8月29日,无聊又无耻的路易十六命令迪昂必须脱去龙骑兵制服终身女装,还在11月21日为他举办了永久女性的仪式……时年22岁的年轻王妃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主动要求提供女装,因为她听到好友勃利涅库伯爵夫人(Yolande Martine Gabrielle de Polastron) 谈论迪昂时称“哀伤的女骑士”,而将他当成女性起了同情心。

迪昂虽然受到王妃的礼遇,但仍对自己的境遇很不甘心。1778年,美国独立战争打响,法国抗英援美,迪昂主动要求去美国前线服役,却被大肆嘲笑一番并丢回家乡关了19天大狱。此后的他显然对自己的祖国失去了信心,在法国以女性身份居住了8年后,1785年11月17日回到了更欢迎他的英国。可那里政治环境虽宽松,性别八卦却有增无减。伦敦的赌局依然继续,对他男女比率的下注从1771年的3:2一直到1776年的4:7,赌金的总额逐年递增更是达到28W英镑。

因为机密局已成过去式,迪昂只有不断出入沙龙参加剑术比赛赚取外快。1787年4月,他与伦敦最强剑士圣·乔治(Saint Georges) 的公开决斗在世间传为佳话。圣·乔治当时是身心皆处于颠峰期的现役近卫骑兵,59岁的迪昂挑战年轻天才剑士这一举动普遍不为人们所看好。结果,坚持穿着女装的迪昂即便费力的提着裙子,也在最后以七连突刺大败圣·乔治……英国人民震惊了,一度称他为欧罗巴剑圣。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迪昂得到英国的政治庇护,在伦敦长期留守,时而男装时而女装的生活着。他烦闷于民众发疯一样的猎奇心理,一直躲在自己的小公寓里。1792年5月,64岁的迪昂曾致信立法议会请求复归军职,无人理睬。革命造成整个法国时局大变动,翌年路易十六被处死后,地方小贵族把同样贵族出身的迪昂在法国的所有财产没收了。失去了退休金保障又无法回到祖国的迪昂生活日益贫困,更因欠债被关了拘留所,幸好这段困苦期间他得到了女性友人克尔夫人及亚力卓神父的悉心照料。但仍旧穷困潦倒的他最后不得不卖掉圣路易十字勋章和路易十五的鼻烟壶,还有自己钟爱的藏书,这对爱书的迪昂来说无疑比死还要难受。到了最后,一切皆被变卖,唯有古罗马诗人荷拉斯(Quintus Horatius Elaccus) 的《颂歌集》(Odes) 实在舍不得才被留下。这一期间,大众舆论依旧针对他的性别冷嘲热讽……

1810年5月21日夜,因剑伤复发,82岁的迪昂在伦敦后街去世。他死后,对赌局仍心存疑虑的人们委托外科医生进行了遗体解剖,结论——真正的男性。

1810年5月28日,迪昂被葬在英格兰东南部密德塞克斯的圣潘克拉斯(St.Pancras)公墓。
他的墓碑上刻用着拉丁文写的四行诗:

不着寸缕  自天空降生
如今又身无一物  长眠墓碑之下……
总而言之  活在人世
我这一生既未曾得到 也未曾失去……

日本作者沖方丁以他作為主角,並詳盡考證18世紀歐洲的國際情勢與煉金術等所謂的神祕學,創造虛實交錯的世界觀並著成歷史奇幻小說;而日本動畫雙面騎士(Chevalier:Le Chevalier D'Eon),便是以沖方丁的歷史奇幻小說為基礎而改編的作品。

最有趣的是,簽名是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