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字功過律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4-05-05
文昌惜字功過律
呂祖師諭
曾子勸敬惜字紙
季路夫子論敬惜字紙之功
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條
文昌帝君褻字罪律二十九條
宥悔遂報例
惜字懈災
字灰安瀾
敬字大牌袪匪
埋葬字灰子孫顯貴
裸體畫報
污褻字紙致遭兵燹
拾字愈病
倡牌變人
食物印字報遭絕嗣
徵驗錄
侵吞惜字公款致遭獄死
燃字紙吸煙致遭二目失明
悔悟惜字得子享年
褻字遭焚悛悔愈疾
一言阻善幸悔獲全
繡字污褻發疔斃命
淫褻佛典家敗亡
刻字褻字獲罹陰譴
教師穢褻雷擊亡身
污褻國寶慘遭雷擊
惜字三世出通儒
浴焚字紙老蚌生珠
江西俞縣長德政
保存經版獲福
印送善書享天年
惜字化劫增壽得子
惜字並印送善書善報
字灰保險
惜字享年昌後
裝運善事書巧博厚利
悔過惜字延生
惜字添子智慧
惜字會員整個免疫
惜字化劫
惜字於無形
溺江不死
廣惜字福壽康寧
拾字鈔復業
削皮糊窗割肉抹桌
褻字雷誅
手中印字兩目失明
鞋底印字惡疾夭之
惜字賜生貴子
毀淫書得寶換相
送子到兩口惜字家
惜字消災免劫
惜字延壽
工友惜字福報
註:本書乃文昌帝君惜字功過律 歡迎翻印 廣種福田


呂祖師諭
民國辛丑年十二月初三夜降于泰京宏德堂,近世以來關

於文字蹂躪特甚。雖屢降敬惜之訓。而日久玩忽視為具

文。能恒久遵行而不輟者能有幾人。遂致文字大遭其劫

。名為讀書之士,而亦用字紙裹物。名為作善之流,而

亦將文章踐踏。或者惜其紙之有用,而忘其字之可尊。

此無他,皆以為小善而不屑為。習然不察,而未明事理

者也。 上方瞋怒。頃已議出重罰之條。除惜字條例及

玉律所載各罰科外,又增極重極慘之條,加入此次疫劫

之內。凡家有糟踏字跡者,必罹疫劫毫無挽救。自茲以

後,我門下弟子,及修持之士。凡篤信吾言者。即從今

以後,永勿再用字紙裹物,或輕用字跡。如隨便開單寫

條等事。凡事已無須用文字者。概以言語處理之。庶可

少作此業,而招天譴也。此關重開太平之機兆。移風易

俗之先聲。望爾諸生,身體力行,切勿再事悠忽,視同

壁上觀也。知關重條,特以傳告。其各凜遵,勿違為要

。                       


 

曾子勸敬惜字紙
盍聞古聖人制成文字。卦畫龜形,而分鳥跡,是文字也

。深有益世道人心。固人人不可不知,亦人人不可不敬

也。士而無字,詩書奚可以學。農而無字,四時奚可以

耕。商而無字,貿易奚可以通。工而無字,藝術奚可以

精。字紙乃聖人之血脈。字紙可不惜乎。惜字紙之功大

矣哉。奈何今之世人,昏昏眛眛。以字紙裹物。任男女

之踐踏。擲下於污池。靡知後日將誰歸。以致子孫愚蠢

,而為無用之人。或雙眼失明,成為廢疾。斯時也,悔

之已晚矣。吾今臨堂,略舉世人弊端,以勸戒群生。願

至急回頭頓悟。是余之所深望也夫。


 

季路夫子論敬惜字紙之功
溯為上古,世無文字,文明未肇,人皆穴居。文字者乃

古聖倉頡夫子奉 黃帝之命,而廣集禽鳥獸類之足跡與

龜文等,苦心孤詣,研究而制成者也。俾使萬世免結繩

之苦,其功莫大也。古昔之記事今觀書典而可悉知。河

山遠隔之遙,以文字可通彼我之情。而今之世,胸羅萬

卷,博學高才之士,隨意任筆揮毫成章成詞,或編法律

以治世,或印標誌以宣傳,士農工商無不藉字以宏揚而

收其效也。唐太宗親駕遠征過海,忽起波浪滔天。帝即

御書『免朝』大字焚落於海中而告浪平。文字之用者,

廣而大也。奈何於此三期末運,文明昌盛,反而道德衰

微。視文字不知敬惜,任意散撒路上,由人踐踏,而無

人撿拾。或以包貨,或以裹鞋,或以拭糞瀆聖蹟,其罪

重而大矣。屢見文人學士,既讀聖賢之書,而偏背聖賢

之訓。不惜敬字紙,罪加一等。根據金科玉律記載,不

敬惜字紙者,重者盲目折壽。輕則削福減祿。願爾世人

,當思 古聖制字之苦心。路見字紙,隨即撿拾。如字

紙染污者洗而曝之,焚而藏之。聚集一箱敬送海中,則

獲福無窮。家道昌盛。蘭桂騰芳。敬而惜之,珍而重之

,功莫大焉。                  


 

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條
⊙平生以銀錢買字紙至家,香湯浴焚者。萬功。增壽一

 紀。得享富貴。子孫賢孝。

⊙平生偏拾字紙至家,香水浴焚者。萬功。增壽一紀。

 長享富貴。子孫榮貴。

⊙多收字紙,字灰深埋淨地者。一千功。安樂不流離。

 子孫昌盛。

⊙刊刻惜字書文,偏傳世人者。五百功。永無是非。多

 生貴子。

⊙抄寫敬重字紙書訓,闔門令其珍惜者。三百功。子孫

 發達。

⊙見惜字文留示子孫,及己身敬信供禮者。百功。安樂

 無禍。

⊙化人銀錢,買字紙浴焚者。百功。壽增一紀。施財人

 永遠富貴。

⊙勸世人惜字。並焚怪異淫亂等書者。百功。本身增壽

 。子孫昌盛。

⊙僧道不以有字之幡幕作囊雜用。能自戒勸人者。五十

 功。德名光顯。

⊙見人作踐字紙。能以素紙換焚。或以他物換焚者。五

 十功。百病不生。轉禍為福。

⊙禁人不以字紙拭穢者。五十功。其人昌盛。

⊙凡人有難。或急或緩。見字紙必焚浴者,萬字十功。

 即得平安。

⊙勸人不以字紙及錢,放床褥下者。十功。一生永得平 

 安。

⊙偶遇穢處,見字紙即收起,不輕忽者。十功。一生平

 安。

⊙禁人馬上有文字及錢不騎者。十功。永得安樂。

⊙不以字紙及書,夾鞋樣。自戒內眷及勸人者。六十功

 。子孫智慧。不忤逆。

⊙勸人不以書字。置濕處霉爛。並扯碎毀踐者。十功。

 必得名壽。

⊙生平不輕筆亂寫,塗抹好書者。十功。永無凶事。

⊙刮洗器物門壁上字者。十功。眼目光明。

⊙讚揚敬字文為功德者。十功。獲福必多。

⊙見人以字紙封蓋葷臭器皿。換取浴焚者。十功。無惡

 事相遇。

⊙遇字紙污穢,漂淨水中。百字一功。免諸疾障。

⊙以字紙焚香爐中者。五功。得享吉祥。

⊙代人收採浴焚字。萬字一功。得享清福。勸人多惜報

 應如例。


 

文昌帝君褻字罪律二十九條
⊙將人錢買要浴焚之字紙,取用作踐者。一百罪。殀折

 。子孫貧賤。騙人買字紙錢,不買字紙焚者。一百罪

 。定然惡病夭折。

⊙己身不敬字紙經書。又不訓教子弟,遞相輕侮者。一

 百罪。惡瘡遍體。生癡聾暗啞。

⊙遇字紙焚處,踏踐撲滅收用者。八十罪。定生腫毒。

⊙家中破書廢紙,換碗換糖作踐者。八十罪。定生癡聾

 暗啞。

⊙家藏敬字書文,或拭穢並靡爛者。七十罪。多惡事無

 救。

⊙僧道以有字幡。作囊雜用者。六十罪。薄福受刑。

⊙以字紙包藥裹經書木魚器用者。五十罪。蒙蔽慧心。

⊙以字紙拭物拭几,及揉搓棄地者。四十罪。遭流離去

 智慧。

⊙勸善書惜字文,不信不傳者。三十罪。窮年窘迫。生

 不肖子。

⊙以經書字紙,放船艙底,並馬上騎坐者。十罪。生瘡

 受人欺侮。

⊙已身不敬字紙,反笑人者。十五罪。多遭橫非。

⊙以字紙漂污水,焚穢地者。十五罪。多目疾皆盲。

⊙以經書作枕頭,及以錢與字放床褥者。十五罪。窮苦

 受杖。

⊙以字紙引火打亮者。十罪。生瘡癬。

⊙見婦女剪字紙做鞋樣,為花墊盤盛盒,男子不禁止者

 。十罪。受官刑懲。

⊙字紙糊窗墊,褙屏表書者。定冤枉不明。

⊙以字紙嚼爛吐壁上,及扯碎作書撚者。十罪。爛唇。

 手生惡瘡。

⊙掩眛敬字紙功德者。十罪。不得吉祥。

⊙女眷以字紙書夾鞋樣,男子不禁止者。十罪。不得吉

 祥。

⊙婦女繡字於荷包,香袋、扇插、枕頭上,不行禁諭,

 及繫帶於腰間,枕臥褻污者。五罪。得暈眩拘孿疾。

⊙親筆亂寫。拋散不顧,及旋寫旋抹者。五罪。足生毒

 瘡。

⊙以字紙扇書啟插鞋襪者。五罪。足生毒瘡。

⊙以字號寫器物上,致人坐踐者。四罪。家店不祥。

⊙以不淨手檢閱經書者。三罪。生叉指瘡。

⊙以字磚墊路者。三罪。行事不順遂。

⊙於地上畫字者。三罪。多遇險阻。

⊙剜裁字跡者。一罪。多受驚。

⊙以字紙褙神像,拾納牆壁內者。一罪。雖有別功不錄

 。


 

宥悔遂報例
⊙無子者,如於灶神前,家堂前,文帝案前,申文發願

 。終身敬惜字紙。及印送惜字書籍。上富萬部。中富

 五千部。下富千部。貧者二百部。准於生子聰明富貴

 ,增福增壽。

⊙倡立惜字會。或獨立惜字社。或勸設惜字會。得有一

 項成立。而本身能令閤家敬惜不懈,或化及一方一邑

 者。准於求子得子,求富得富。求福得福。求官得官

 。以及病者求安得安。凡有所求無不遂願。

⊙購贈惜字篾簍百隻者。增壽三年。多者依此類推。永

 不患眼疾。

⊙購置木質字簍百隻,或洋鐵簏百隻。懸掛街頭巷內者

 。增壽五年。不遭惡事。多者依此類推。

⊙募印惜字書籍五千部以上者。賜福增壽。子孫賢達。

⊙獨立捐資印送惜字書籍千部以上,而不為求子者。准

 於閤家消災獲福。益壽延年。


 

惜字懈災
  榆王者香字筱蘭。青囊濟世。貧者施以藥,活人無

數。創立惜字社。砌造字紙庫,收買焚化,灰送長流。

一朝四鄰失慎。獨王宅未遭回祿。後匪過王宅數次,亦

無損失。有人告王曰:『火起之時,見火上有人執旗保

護君宅。又匪過時聽匪令曰。毋許損害。此乃先生惜字

之功。所以神欽人服。』其人欲入惜字社,王許之,並

曰:小善報近。大善報遠。施不望報。請勿多言。其後

王壽九十。子孫俱顯。同社之家,皆興盛焉。

  江蘇揚州甘泉縣。高明字厚夫。乏嗣。遂發心立惜

字會。收買字紙焚化。又牆上招貼,如有揭下之碎字紙

。提高收價。及每歲底春聯抱柱之碎字紙,格外提高價

值。並以收字紙多寡定節賞之輕重。僱工莫不爭收。境

內毫無遺棄。每年如此。生二子。賢孝發達。數世貴顯

。壽八十九無病而終。


 

字灰安瀾
  海舟載貨。南北運輸。每逢大風險及水面漩渦,則

驚濤駭浪。高可數丈餘,偶一遇此。其舟必覆。向無安

全之法。航海之船。危險萬分。往往罹此害者十之七八

。後蒙 慈音佛大慈大悲示航海船家。各宜發心向善,

懺悔前愆,敬惜字紙。如有風險。惟字灰多帶。用油簍

盛之。臨時放下。即平穩無礙。各船叩謝鴻恩。遂遵行

。果驗。嗣後凡航海各船。無字灰竟不開行。並倡惜字

社收買焚化。以為救命之寶。惜字功效。顧不大歟。


 

敬字大牌袪匪
  清江金寶盛。開典當鋪於武定。一夜匪盜數十人,

劈門蜂擁而入。偏尋金典主不見。將家人盡捆縛,搜索

金銀珠寶。飽載數車,將欲起行。忽紅光滿屋。門外似

有兵數百人,喊聲震地。匪盜聞之驚惶逃竄。帶來之車

馬刀槍,盡棄而去。忽有一金甲神將出現。手持敬字大

牌。光華閃灼。人皆見之,不知其故。詢之典主。乃云

我無他長,不過收買舊書殘籍字紙焚化。歷年票根賑簿

不淮賣。檢收焚之灰送於河。故得天神護佑之感也。

埋葬字灰子孫顯貴
  湖南孫貴生。敬惜字紙。污穢者洗以柏水。焚後灰

埋淨土。廿餘年如一日。生二子,一團副,一將軍。親

友效之。均皆顯貴,子孫亦多。此係埋葬字灰之報也。


 


 

裸體畫報
  福建許百川。畫工筆人物。善彩色春宮,女子洗浴

,裸體跳舞,摩擬秘戲,最新小說風流白話。一時名重

價高。書坊爭聘。自詡其長。一日忽然雷雨交作,一雷

擊其兩手。妻妾媳女均不守婦道,日夜淫亂。許曰:我

作淫畫,雷擊我手,罪不能抵又令我妻女淫報。害人正

所以害己也。突來數十匪盜。姦死妻妾,殺許與子。劫

去財帛,擄去媳女放火將屋及淫畫稿板,都付焚如,誠

慘報也可不戒歟。


 

污褻字紙致遭兵燹
  上海市閘南北於光復後工廠工人,以及居民多不愛

惜字紙。或以之焚火,或以之拭穢。遍處飄揚,聽其踐

踏,狼戾字跡達於極點。在民國二十年戰禍未興之前。

忽有一童子於閘北市上歌曰:奇哉其災,赤烏飛來,斯

文有靈,閘北上海。言已。追之不見。未數月,果遭日

本兵燹之禍,慘不可言。


 

拾字愈病
  開封鄭廣才。家貧,患癆病,求醫無力。親鄰助資

延醫診治,無效。一日因過字紙爐。見人焚化,人並述

及果報迅速乃感悟。即發心帶病拾字,歸亦焚於字爐。

初拾精神尚疲憊。愈拾精神愈長。拾之半年,遂恢復原

狀。自思惜字半年居然卻病。可見惜字之功,感應如此

神速若。若終生行之福報更可想見。遂發願終身惜字。

後果壽而且康。


 

倡牌變人
  上海閘北某煙草公司。某某經理,首倡香煙牌,將

古書如三國志、封神榜、濟公傳、紅蓮寺、水滸傳、七

劍十三俠、岳傳、西廂記、紅樓夢諸書之古人為標題。

牌之背面,書寫蠅頭小楷,敘明事蹟。紙煙吸盡,煙牌

多半拋棄。作踐污穢莫此為甚。某經理死後,往美國變

一洋狗。腹上有某公司經理某姓名字樣。人呼其名則搖

尾擺首似應聲狀。旋以原名為狗名。事傳某經理兄弟子

姪之家。遂以重金買回。擊於一室顧全體面。民國廿一

年日本強佔上海,戰禍肇興公司竟焚。識者以為首倡香

煙牌之果報。奉勸其他公司迅改除。切勿尤而效之。功

莫大焉。


 

食物印字報遭絕嗣
  豫省西南鄉自治學員張永慶。畢業後,即充本縣科

長,因公外出夜宿文昌宮。夢見帝君訓曰。爾生好善,

專習字紙故有今日。但小業不知果報命爾勸之。傘扇刻

字,難免褻字之罪。既窮且夭。茶食店,點心店,糕饅

上印字。一入咽喉化為何物,其罪更大。不生啞子即絕

後嗣。應用器物上刻字,任人坐踐其上,家不能興。紙

紮店剪字,灰必飄揚。罪同褻字,終生窮困。夢醒而起

,歸告縣長,縣長不信。旋即暗查各小業有茶食店無後

,生一啞子。遂令糕饅不印字。該店並願敬惜字紙,印

書送人。以抵印糕之罪。不一年其子能言。科長將夢中

果報。忠告各業。以茶食店引為明證。各業俱改悔。而

後窮者轉富。夭者轉壽。病者轉愈。科長自此辭職。與

各業戶立一惜字會。專惜字紙。生子聰明,而家也富厚

也。


 

徵驗錄
  蘇申張福昌紙坊。專賣字紙造還魂紙。以為營業。

得利頗厚。家遂饒裕。有三子皆聰慧。一日。有人來坊

買紙。見紙上有黑點。迎日照之。字形顯露。筆畫現出

。其人乃曰此字紙也。宜焚之。寶坊以此射利。其能久

乎。買紙者言已。拂袖而去。閱數月一日夜深。坊中人

盡熟睡。突然火起。店東店夥暨三子。俱宿坊中。適有

康泰典鋪兩夥友。來坊兜售積年舊賑簿。亦留歇坊裡。

詎被祝融一炬。閣家與兩客同罹火劫。爛耳焦頭。一堆

白骨。慘狀難堪。所有歷年餘資。及所置貨物。燒毀一

空。世之操此業者。應以為鑑。


 

侵吞惜字公款致遭獄死
  蘇州西鄉某鄉長。以勢力強入惜字社為經理。每歲

鯨吞惜字公款。有一子三孫。未幾鄉長改選。父子沿門

活動。請人聯選。民眾不但不選。且公呈訴控父子罪狀

。舉出證據到縣。一面另選公正人員充當鄉長。一面公

呈數起。嗣經縣長鞠訊。瀆職殃民情形屬實。按法坐罪

。於是前鄉長父子惱羞成疾。遂死於獄。其三孫一盲。

一啞。一夭死。觀此殊為凜然。


 

燃字紙吸煙致遭二目失明
  陳州陳一誠字上達。高小畢業。家貧不能升學。遂

立私塾訓蒙。一時束脩豐厚。桃李盈門。先生常燃字紙

吸煙。又不誡諭生徒。任其作踐忽於五月十五日下午一

點鐘風雨大作。有一人雄冠偑劍。武裝威嚴。突入館內

問曰。爾非文明人乎。何以不惜文字。須知明生於文。

不文何明。爾既不惜。特來取爾之明。為讀聖賢書依字

養生而不敬惜字紙者戒。言畢。取桌上紅筆點其二目。

立時昏仆。良久甦醒。二目遂失明矣。


 

悔悟惜字得子享年
  泰州錢駝子。開張雜貨店。素不信敬惜字紙。生意

淡薄。生一子聰明。遂入學堂。由高小而初中而大學。

亦不惜字。可為有其父必有其子矣。遇有經書典籍。隨

筆塗之以墨。日間墊坐。夜間枕頭。毫無忌憚。子未卒

業。身行江中遇風。舟覆而亡。駝子慟甚。哭子而昏。

見子在前曰。我父不惜字紙。又不以義方教子。我因不

惜字絕壽。望父改悔前非。否則無良好之結果也。言畢

不見。駝子醒後語於人曰。吾子不惜字紙絕壽。勸吾惜

字。云云。於是收買字紙。五六年復生一啞子。印送惜

字書萬卷。又敬惜三年。啞子忽然能言。遂發終身惜字

之願。家店復興。壽亦高大。


 

褻字遭焚悛悔愈疾
  青州西南有寺改為高小學堂。寺內藏經最多。有學

生四人宿其內。雪夜嚴寒。兩人用經燒炕。一人以經燒

水洗面。一人心非之。勸之不止。燒炕兩生回家共宿書

房。其家常以字紙拭几硯。擦垢污。舉家患瘡疾。復以

燃燈糊窗裱物包物。二生父母俱瞽目。夜半起火。所有

房舍財物都付焚如。燒炕之學生與其子。俱焚死。燒水

之生。後患滿面惡瘡。歷數年。非常痛苦。後誠心懺悔

。勉力惜字乃愈。心非之生。得小康之果報。終生惜字

而無間焉。


 

一言阻善幸悔獲全
  雍州邵秀才名全。法政畢業。有友人欲刻惜字書勸

世。向之募助。邵曰。我豈吝財耶。無如世界文明。非

但不敬。反而作踐。誰之過歟。莫如不刻送為佳。一月

之後。忽有一武人持春秋刀入室曰。吾奉 關玉皇之命

來問爾罪。爾既讀書。緣何阻人印送惜字書。使人相率

效尤。爾罪大矣。快速前來試吾一刀。邵懼甚。叩頭謝

罪。武人曰。爾為文明人。作迷信事耶。邵叩頭不已。

曰。敬惜字紙。並非迷信。字養千口。民生必需。無字

無文。國乃不昌。願抄傳刻印。立惜字會收買字紙焚化

。并畫 尊像朝夕叩拜。武人叱曰。姑照汝言復命。饒

汝初犯。再觀後效。遂出門而去。邵於是惜字十年。家

業富足。常對人曰。一言獲罪。莫甚於阻人為善也。尚

祈慎之。


 

繡字污褻發疔斃命
  揚州寶塔灣賈姓女。機巧異常。嫁於蘇州閶門顧繡

店王姓之子為妻。滿月後。日以鍼線為工。務喜繡正草

隸篆等字於荷包。香袋。扇插。枕頭等物。一時人爭買

之。繫帶腰間。枕臥床上。褻污字跡。日積月累。獲罪

匪淺。其婦常患頭暈。又兩手輪發疔瘡。雖醫罔效。一

夜夢祖母責之曰。爾繡字污褻。其罪甚大。爾夭壽矣。

醒即語眾。人不之信。未數日。果疔發而亡。


 

淫褻佛典家敗人亡
  南京世家某。博學多才。喜花柳。性豪侈。納娼妓

為小。星期日坐笙歌花酒之前。如在天空。瓊樓玉閣。

巧樣裝飾。窮奢極欲。以黃金一付。題曰。色即是空空

即色。卿須憐我我憐卿。自書自撰。自鳴得意。後因閒

事纏訟。家業日消。歌臺煙散。舞妓云亡。智者以為聯

字乃預讖云。且引佛經而為淫聯。褻污孰甚。家敗人亡

。固其宜也。


 

教師穢褻雷擊亡身
  湖北東南鄉于耀庭。初級師範卒業。充當小學教員

。生平不惜字蹟。或墨或鉛或粉筆。無論桌上地上板上

牆上。隨筆寫字。任意踐踏。並且便溺看書。又用字紙

燒茶拭穢。便溺後又不洗手。檢閱經典。甚至臥床看書

。睡塾書墊身底。學生作踐字紙。亦不之戒。忽患目疾

。左眼不明。仍不知悔。一日忽遭雷擊。未死。終日奔

走市井。以及學堂書房。自白其罪。條分縷晰。某罪應

如何果報。今我已犯不赦之罪。爾等不可效我之行。致

遭如此顯報。當以我為炯戒。不數日而亡。


 

污褻國寶慘遭雷擊
  有一女子騎驢。忽被雷擊死路旁。識者知係周村魏

家婦。秦家女也。細察雷擊之故。該婦平時多以字紙覆

瓶。塞瓶。糊窗。拭穢。此日正值經期。驢背有布袋。

內置銅元數百元枚。其女坐跨驢上。致遭污穢國寶之報

。國寶即銅元。上有字。此事屬曹州曹縣。光復後也。


 

惜字三世出通儒
  安南錢萬字選青。國籍。其家三世敬惜字紙。子名

化龍。碩學通儒。生兩孫榮貴榮華。均有才名。一任政

界。一任學界。當化龍未生以前。文昌帝君於北平善壇

寄來諭文一道。啟視之。訓曰。安南錢選青。乃祖乃父

敬惜字紙。共有三世。未敢蹉跎。丹桂籍上。註明非誣

。爾子爾孫。應出通儒。累代顯貴。張我版圖。如再敬

惜。福如江河。綿綿不絕。斯言允孚。欽此欽遵。毋違

特諭。民國元年三月十五日。選青讀畢。雖叩謝鴻恩。

然於心究未深信。後二子果貴顯。生孫五。俱聰慧過人

。始信訓諭之不虛。遂教子孫永遠敬惜字紙。並載之家

乘。垂示雲礽。以徵信也。


 

浴焚字紙老蚌生珠
  廣西某有才。敬重字蹟。收買焚化。污者浴以香水

或柏水淨水。晒乾後焚。行持二十年未敢少懈。某本無

子。晚年得一子名德生。天資聰顈。不僅過目成誦。而

下筆萬言應試無不高標。著書立說。韋草江花。英華錦

繡。人爭羡之。大有洛陽紙貴之慨。其父喜不自勝。乃

訓德生曰。汝所以得有今日者。未始非吾平日勤惜字紙

之報也。汝宜教後世子孫敬惜字紙。亦如吾之生平則世

世必出一鴻儒。亦如汝之博學也。德生唯唯遵命而行。

教子孫惜字。由是福壽益增。門楣丕振。豈不懿歟。


 

江西俞縣長德政
  陝西俞文宗字煥章。任江西某縣縣長。聞窯戶於磁

器上寫字。或蠅頭小楷。以壯美觀。因此射利亦厚。沿

成惡習。殊不知破碎必棄之糞土。俞公稔之此弊。下車

伊始。即出示嚴禁各窯其文曰。為出示嚴禁事。照得字

為國粹。關係文化殊深。昔倉聖造字以代結繩。而後世

人群記事始備。文明進步。於此肇基。教化大行。賴此

發展。任何人士俱應敬惜。國粹所關。文化所係。何彼

無知窯戶。竟敢於磁器上寫字炫美。希圖射利。可知磁

器破碎。棄之糞土。終古不滅。污褻殊甚。本縣長下車

伊始。不忍不教而殊。合亟佈告週知。從此一律嚴禁。

毋許窯戶於一切磁器上寫字炫耀。儻敢故違。立即提究

不貸。其各凜遵毋違。特示。遂終其任而市上無有字之

磁器。俞公少時。虔誦惜字寶訓。並敬惜字紙。在任時

。公餘逢人勸化。並印送各種惜字書萬部。公之子孫均

顯達。而公亦得壽考之徵。


 

保存經版獲福
  嘉興西鄉方子俊字秀夫。富而慳吝。中年得一子。

癡呆多病。妻董氏。甚賢淑。力勸其夫廣行善事。敬惜

字蹟。收買殘籍淫書。夫乃允。遂照行。好遊山水。偶

見古廟廂屋內存舊板數堆。殘缺不全。泥污朽爛。詢之

住持僧以無主答之。俊與住持說明將舊板運回。全者並

之一箱。箱外題明某經之板。爛者補之。造樓而藏。不

正之板盡行焚燬。後子疾無藥而瘥。不獨不呆。且極靈

敏。又生一子。得七孫。俱富厚顯達。人仰慕之。


 

印送善書享大年
  淮安柏敏字廣學。有才名暗行陰德。人莫知之。喜

收因果善書。抄錄分送。破舊則黏補整齊。惜字如寶。

並重印感應直解。惜字因果。八德善章送人。函索即寄

。面索必恭而贈之。並勸以敬惜勿穢。慎勿高擱。如不

閱則轉送他人。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壽登耄耋。子孫繁

盛。如此福壽。謂非惜字報乎。


 

惜字化劫增壽得子
  東臺縣郭福五字壽光。少讀書習字。動於字上加字

。路遇一人謂郭曰。汝字上加字。字跡不清。作踐殊甚

。壽派三九。又派無子。云云。其人頓杳。郭異之。後

改悔。並珍惜愛敬。廣傳文帝功罪律。一日販貨於外。

船泊小鎮歇宿。此時同泊之船甚多。郭見岸上字紙糜爛

。逐一檢收。因晚未檢得齊。擬天明再檢。舟亦逗留。

而同泊之舟開未多時。忽聞前船遇盜。郭舟獨免於難。

見該處宋姓行主家四壁糊以報紙。宋無子。勸以積善求

嗣。宋云無力。郭以不費錢不出戶。亦可積善。宋請詳

言。乃告敬惜字紙。將四壁報紙先用淨水潤濕。輕輕揭

下。俟乾焚灰。付之通流。時時如此存心。遇有字紙必

拾。積久即可得子。宋聽之。即奉行惜字功罪律。果生

一子。郭婦亦生子二。壽七十五歲。


 

惜字並印送善書善報
  海州曾純儒字席珍。任某縣保商團團長。一生廉潔

。最喜善書因果。陰騭文。功過格。戒殺放生文。印送

各業。並提倡惜字會。收買字紙殘書。以及淫畫淫書春

宮春方賭具墮胎諸書。盡付丙丁。並勸各號不用字紙。

回報紙包裹銅元貨物。商界於是奉行。轉化工業與學農

各界。俱實行敬惜字紙。凡遇鄰村荒歉。必設法公同賑

濟。一人仁愛。一鄉受惠。全活無算。曾公生五子。俱

發達品學兼優。公享壽九十一歲。甯非惜字之驗歟。


 

字灰保險
  近州康縉紳。出入帶大小布袋繫於腰間。拾取道路

牆縫字紙。納入袋內。污穢者另納入一袋。歸洗晒乾焚

灰。遇航江海船多託之帶下江海。聞其船遇暴風將覆呼

號無效。惟灑字灰則船穩風平。履險如夷。至今海船多

喜帶字灰保險。康壽九十四。子孫五世發達。惜字功效

誠非淺鮮。灑灰尚有救命之功。拾取亦有顯達之報。人

惡可不惜字紙哉。


 

惜字享年昌後
  阜寧唐永善。珍重字蹟。收買字紙殘書廢籍。立會

建爐。僱工收拾。付以麻袋竹簍鐵鉗鐵鏟鐵鉤。污穢者

鉗之。遠者鉤之。另置洗曬。招貼牆壁者鏟之。收歸焚

化。灰送之河。遇破磁碎器或磚瓦有字者埋之淨土。凡

有惜字書文。功過因果。各種善書。捐資印送。其於風

流小說。淫書畫。邪詞曲。春宮方。遇有如此諸書。均

收而焚之。後入寺遊覽見字紙一箱。詢僧欲售。唐盡買

歸。送之字爐焚化。壽九十八而終。子孫蕃衍。富貴兩

全。惜字福報。有如此者。


 

裝運善事書巧博厚利
  毫州汪登科字連甲。與兄登第。弟登瀛。同居一室

。兄弟怡怡。創立惜字社。科第均販貨江南。祇瀛弟為

塾師。勤勸學生家長。捐資廣印惜字功罪果報。並感應

篇放生文各善書。請兄帶至江南施送。因守書遲延三日

。同業各船不守而去。嗣科船行至江南某處。滿戴貨物

。適該處兩日前火燒貨棧數十家。科貨到此脫當。其價

提高。獲利甚厚。貨甫售空。又到幾船。而該貨復賤。

同業不服。察科何緣。乃知係守善書。及平時惜字故耳

。所以得遇此機。而獲厚利。後同人均仿效。立社惜字

。俱富裕焉。


 

悔過惜字延生
  蘇申某某大學文科教員尤少卿。專尚時髦。翻文言

為白話。並作風流小說。不惜字紙。日伏案見父至。忘

其死。問何來。父曰。帶汝歸。遂與父同行。見一高房

。封固森嚴。二人監守其內。哀號哭泣。聲聞數里。遂

問之。守者曰。爾既讀書。應知不惜字。不尚文。及編

邪詞淫曲者。入此無閒地獄。永不超昇。斷絕香煙。尤

聞之。驚魂喪膽。毛骨悚然。父曰。速悔改。可轉禍為

福也。少卿醒後。則曰見鬼見鬼。細細思量。頓覺前非

。遂下筆留心。改其所為。著勸人勿踐字紙文。印送同

志。行之二年。生一子焉。


惜字添子智慧
  曹縣姚封翁。家饒裕。子入學肄業。天資魯鈍。有

一人突入曰。我奉命來。因汝存心惜字。勸化多人。故

添汝子智慧。袖出一丸。與汝子食之。遂不見。翁異其

事。視手中丸有光奪目。知非泛泛。令子食之。後果聰

慧異常。博通今古。學理精深。旋徵博士。生孫五。曾

孫十二。均顯達。


 

惜字會員整個免疫
  曲阜縣商人劉東雲字海曙。販貨至山西。路宿旅邸

。睡夢中見一官至。意謂查客棧也。又見左右隨從擁呼

入內。官乃正坐問曰。某學校之榜取來。左邊文書呈上

一榜。即點第一名某某。右邊文書對曰。此人孝友惜字

。廣行方便。多積陰功。點至五十一名。右邊人起立阻

之曰。此人慣逞強好訟。作愛情小說。遂鉤去。覺後詳

記以驗其事。遂住三日。閱該地日報。果然驗之。劉販

貨歸。即將此事傳出。提倡惜字會。建造字紙爐。收買

焚化。在會之人奉行不怠。或貴或富。有一年值溽暑。

時疫流行。非常猛烈。得之者一霎那即斃命。人之云亡

十之九焉。而在會者皆無恙。得非惜字之感歟。


 

惜字化劫
  江蘇鹽城縣西門外太平橋南。民二春閒捐釐局失慎

。門前所懸之旗。焚而飄之河北。落於竹廠竹梢之上。

遂延燒至八卦陣。孔家墩。竟達千餘家。自仁濟善堂成

立。第一敬惜字紙。收買殘書廢籍。廣贈字簏。僱工逐

日收羅焚化。灰用油簍裝盛。多由海舟運送於海。以及

濟人利物各種慈善事業二十餘項。歷年以來。不獨火災

由此減輕。而聯軍過境。及城池失陷。城內得未遭塗炭

者。雖云得端人正士維持其間。而積德感天。惜字獲報

。未嘗不與有功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