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雨润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05

2012年7月14日下午,背上相机包,其实没什么拍摄的欲望,只是出门就背着吧万一有想拍的呢!今天的去向是到北京后海朋友家做客聊天,顺便体会一下这老北京核心地带的胡同生活。说实话,这后海里的胡同还真是闹中取静的地方,任凭后海岸边人声鼎沸,进入到这胡同里,却是安静了许多。尽管如此,这里常住的老街坊们却对现在这后海的经济风暴颇有微词,虽然人流带来了繁荣,毕竟,人来的太多,卫生会差些,而且,到了夜晚这酒吧的大喇叭也恼人的很,以前那种天黑就宁静的生活再也没了踪影。朋友家住在南官房胡同的一个小院子里,不大的院子,被几家住户搭出的厨房分割占领,显得十分拥挤。就是这样,老北京们还是很热爱生活的,在院子里见缝插针的种上石榴树、月季花、蔬菜等,让这小院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浓厚起来。由于从家出来的时候已经是2点多,换了3趟车,到朋友家已经是快4点了,热聊了一阵,朋友去准备晚饭了,我拿着蒲扇向院子外走去,刚刚来到院子的门廊,听到上面一阵叽叽喳喳,抬头一看,哈。。原来是一对家燕在这里定居生儿育女了,窝里有四个小家伙在张着大嘴等待亲鸟的哺育。我赶紧回到朋友家,拿上那本来没打算动的相机,拍摄燕子一家的生活。开始还怕打扰到他们,但是一会儿我就发现其实我多虑了,这家燕已经和人们相处的十分熟络,我躲在门廊的一角,给它们让出飞行的路线,夫妻俩个就忙活着在胡同里高低纷飞的捉小虫,哺育后代。这小鸟们看上去呆呆的,但那眼神实在是好,我还没看清,它们就一阵叽叽喳喳,原来是亲鸟又打猎归来了,它们都张着那张不成比例的大嘴要食。真是长身体的孩子吃死爹娘,亲鸟们不停的飞来飞去扑食,却好像那四张嘴永远是在张着的。废话不多说了,发几张图吧。相机的高感不行,ISO最高只用到400,所以,快门的速度还是跟不上,就看个情趣吧。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四兄弟合唱团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才知道这小家伙还很爱卫生的,拉屎都拉到窝外面。这从下面通过的时候,就要小心中弹了!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亲鸟这次出去时间长了点,四兄弟都憋着嘴,好像有点生气。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一眨眼,没看清,就听见一阵叽叽喳喳,亲鸟回来了。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给我也吃点吧,小鸟们都张着大嘴要食儿。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不知道是妈刚走还是爸刚来,反正,夫妻两个忙活死了。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放声高歌
北京后海南官房胡同观家燕
把我的画面都给唱虚了,哈。。可爱的一家!

 

家燕(学名:Hirundo rustica)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

家燕是中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夏候鸟,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认为家燕来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因而不仅保护家燕,还常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从而使家燕得到繁衍、种群不断壮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些人怕弄脏屋子不让家燕在房上营巢,有的甚至捕食家燕,从煮烤麻雀转而煮烤家燕,从而使家燕的种群数量受到很大影响,历史上家燕分布较多的地区,也很少见到家燕了。有的地区已将家燕列入了地区保护动物名单。我们大家都要爱护这和我们人类最亲近的小鸟哦!

  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