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夫三件宝:丑妻近地破棉袄

 恬淡虚静 2014-05-05

农夫三件宝:

丑妻、近地、破棉袄

蒋玉清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闻名遐迩。东北农夫三件宝:丑妻、近地、破棉袄,鲜为人知。东北是全国最寒冷的地区,一些民谚都同地域自然条件相关。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人生三件宝:丑妻、近地、旧棉袄。对农夫来说,那一件宝也缺不了。这是当时贫苦农民单簿家庭对自我现状的满足,安祥自得。

丑妻”是件宝:说的是在旧社会穷人能娶上个媳妇是不容易的。娶媳妇得花很多钱,穷人不易操办。那时的穷人受苦遭罪、受剥削,富人看不起穷人。富贵人家的姑娘不会给穷小子做媳妇,俊俏的姑娘眼光高,盯看富家子弟,也不会找个穷家过日子。穷小子找个媳妇也很难,只要有人愿意跟穷人成婚,丑俊不挑剔。穷小子只要能娶上个媳妇,哪怕丑点也没关系。只要家里有了媳妇,丑俊都是宝贝。丑妻就是宝,丑媳妇有自知之明,自鄙感强,嫁给穷人知足,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能安分守己过日子。丑妻虽不能让男人觉得着眼,但是这样的女人往往温柔贤惠且善于持家,保证了男人居有安乐。这样的女人不会让男人后院起火,是男人最好的贤内助。男人娶了丑妻,心里踏实,绝对没有被炒的危险。用黄庭坚的话说这叫“薄酒可以忘忧,丑妻可以白头”,丑妻自古多贤德。娶个丑女做老婆,才是真正聪明的男人。反之说,有个漂亮老婆,反而不是宝了。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真有美娇妻金镶玉反而会坐立不安,担惊受怕唯恐失去,与其这样,还不如娶个丑老婆在家放着省心,家里穷就穷点,家有丑妻门前清净,没贼惦记。还有什么比平安重要呢,一个人如果能一辈子过太平日子,佛人可以说,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中国人一般相信,老婆丑的男人会比较长寿,正谓“老婆长得丑,活到九十九”。丑妻是宝,是男人对自家女人的爱称。找个脾气好、贤慧能干的丑妻,是一辈子的福气。家有丑妻,并不一定丑,而是自慰的谦虚的说法。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为那些俊秀靓女都被富贵人家娶去做媳妇,而穷人家的媳妇都是丑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女人的丑俊不能只从人的表面来确定,不同的女人穿着不同的服饰或化装将产生不同的丑俊形象。丑俊对女人来说没有一定标准。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对一个女人进行观察得出不同的丑俊标准。女人的美不能只注重于外观上美,女人的美更重要是内在心灵、内心感情的美。找媳妇不能只注重表面的美,要注重人品。

近地家中宝,地近干活方便,省时省力,庄稼莳弄得好,打粮多。农夫以种地为生,土地是农民生计的根本。贫苦农民很少有地,都是租种地主的地。近地好地地租高,小户农家租不起。力量单薄的贫困户就得到边远的地方租地种。地离家远,来回走路就得占去很多时间。能在家附近有块地种,省时省力也算是福气。种地,春天往地里送粪、扛犁杖、背种子;秋天往家运粮食,都得运力。小家农户没有畜力运输就得靠人背、肩扛、挑担,若是地在家门口就省很多力气。在原始开荒种地时都将家安在地边地头上,出门就是地,干活十分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地窨子、泥草房等民居,农户分散在东北大地和各沟沟岔岔里。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实行归屯拼户将分散的农户都集中起来建新村。现在的村镇大部分是那时形成的屯堡。地离家远,给农民带来很多麻烦,吃饭、干活都不方便,没有运力更困难。由此可见近地确实是农民家中之宝。

 “破棉袄”说的就是“衣食住行”的第一点 “衣”,棉袄虽破,但是总可以挡风遮雨,在每一个寒冷的日子里给人温暖,这怎么不说是一件宝贝呢!“破棉袄”是件宝:棉袄虽破,但可以御寒。旧社会穷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能有件破棉袄已经不错了,家有破棉袄能解决温暧。棉袄不新却能保暖,严冬腊月御寒冷,夏日来临不担心,可以随意放置不操心。破棉祆是农民的宝,一点也不过分。东北是寒冷地带,从立秋到立夏,早晚和中午暖差很大,初秋和初春,农民下地早晚都得披着棉袄。立冬之后,就得天天穿着棉袄干活,直到开春,穿棉袄时间长达8个多月。农民除了夏天,是离不开棉袄的,棉袄成为农民身上防寒保暖之物。旧社会,贫苦农民能穿上件新棉祆不是经常的事。一件棉祆要穿上几年,破了补、补了破,补丁摞补丁,是件春秋冬都不离身的破棉袄。破棉袄真正成为农民身上之宝。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再也不会把丑妻、近地、破棉袄当成宝贝。家有″三宝″,人生″三好″。有“三宝”即可得“三好”,安居乐业无烦恼,也能长命百岁活到老! 但这毕竟是古训,仔细想一想,确实是大有道理的。妻丑妻俊不重要,心底贤惠才是宝。一味地追求外表美好的东西,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土地是宝中之宝,有了近地更为宝,这道理无需多说。就是旧棉袄,虽然现在不流行了,但穿过的人总是不会忘记它的好处。它日挡风雨夜当被,有了它,什么风衣雨衣大衣,皆为多余,如此价廉物美,不能不说是穷人之一宝。 人生″三件宝″,丑妻、近地、破棉袄。这句民谚讲的不无道理,适用了几千年,现在却突然显得不怎么合时宜了。这是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的发展。<20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