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猖

 面似满月 2014-05-05
放猖
拼音:fàng  chāng

作品原文

  《放猖
  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比例,则五猖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来“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那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不但自愿而已,还有拿出诚敬来许愿,愿做三年猖兵,即接连要扮三年。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我当时跟着已报名而尚未入伍的猖兵沿家逐户借裤,因为是红裤,故必借之于青年女子,我略略知道他和她在那里说笑话了,近于讲爱情了,不避我小孩子。装束好了以后,即是黄背心,红裤,扎裹腿,草鞋,然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在乡各村,在城各门,各有其所祀之神)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嘻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了。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里的一个高坡上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的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其实是心里羡慕,这时是羡慕天地间唯一的自由似的。羡慕他们跑,羡慕他们的花脸,羡慕他们的响叉。不觉之间仿佛又替他们寂寞——他们不说话!其实我何尝说一句话呢?然而我的世界热闹极了,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是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时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

作者简介

废名
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人,冯文炳出生于小康之家,幼时在家乡读私塾,十五岁到武昌上师范,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因成绩优秀留校任国文系讲师。

  自1922年起,冯文炳开始发表《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等短篇小说。1924年语丝社成立后,成为语丝社的成员。1926年8月开始用笔名“废名”。 1928年至1931年,与冯至、梁遇春合办杂志《骆驼草》。他和周作人交谊甚厚,出版的著作几乎都由周作人包写序文。
 
  主要作品:小说集《竹林的故事》,短篇小说集《桃园》、《》,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等。散文《芭茅》、《菱荡》、《今年的暑假》、《打锣的日子》、《树与柴火》。诗歌《北平街上》、《海》、《宇宙的诗篇》等。

  废名的作品风格特异,不论小说散文诗歌都精致玲珑,情趣浓郁,禅意隽永,且多以其故乡黄梅为背景。

作品了解

   1、放猖,即“跳五猖”。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纳祥的性质。“五猖”为邪恶之神。他们在人间专做坏事,偷、抢、放火,无恶不作的瘟神。很喜欢恶作剧,常常把偷抢来的东西,放到别家里,看着某人顺眼就会把所有东西给他。因此,百姓便对"五猖"抱着畏敬的态度,把它们视为不正宗的“财神”, 既不敢怠慢,也不敢十分尊重,希望通过“跳五猖”的方式来“拉拢”他们,既不伤害自己,又能降福于自己;遇不吉之事,请五猖来以恶制邪。因此“五猖庙”一般都随意搭在路边,像个鸡窝,约一人高,从无高堂大屋。

  表演“跳五猖”的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跳五猖”人数很多,排场很大,最多时上场表演者达100余人。

  表演时,身着古装的村民按各自角色挑篮、扛旗、敲锣、打鼓,同时,燃放鞭炮。出场由5个手持华盖的壮汉入场站定,接着四名衣着袍服、头戴面具,步态不一的表演者排成一字上场。他们分别代表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等4位为民请命的地神。随后入场的则是五位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持双刀的“五猖者”。众多表演者在场上或行、或舞、或趴、或跃,跳着各种寓意的舞蹈,摆出各种寓意的阵式。

  2、以故乡黄梅的风俗世情为背景。黄梅地属楚地,自古以来巫祝祭神之风盛行,至今犹存。散文《放猖》先从“故乡到处有五猖庙”说起,然后细致地描述了“猖”的由来,与备猖、练猖、放猖、游猖,收猖的一系列过程,其中非常详细地描绘了备猖、练猖、放猖、游猖的精彩场景。

作品赏析

1、儿童的视角

  鬼神祭祀之事在成年人的眼中是郑重、严肃、不可亵渎;作者却将“放猖”习俗置于童真未泯、稚气天真的孩子的眼底,用儿童一样纯净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
 
(1)内心羡慕

  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

    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

  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

  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其实是心里羡慕,这时是羡慕天地间唯一的自由似的。
 
废名
废名
(2)快乐的“闹剧”

  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我当时跟着已报名而尚未入伍的猖兵沿家逐户借裤,因为是红裤,故必借之于青年女子,我略略知道他和她在那里说笑话了,近于讲爱情了,不避我小孩子。

  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嘻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

  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

(3)热闹后的寂寞

  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是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

(4)偶像的破灭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 作者非常善于捕捉儿童的情绪体验——羡慕/嬉戏、追随、玩闹/结束的寂寞/偶像的破灭,从而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温情、愉快的感觉,完全褪去了鬼神给人的崇敬、阴森、恐怖的情绪体验。

2、难以言说的悟道之境


  废名早年就生活在佛禅的氛围中,他的故乡黄梅是禅宗史上大名鼎鼎的禅宗五祖弘忍的故里,那里有五祖寺。废名1939年曾写过一篇散文即《五祖寺》:“五祖寺是我小时候所想去的地方,在大人从四祖,五祖带了喇叭,木鱼给我们的时候,幼稚的心灵,四祖寺,五祖寺真是心向往之,……”因此,他的很多散文都浸漫着佛学的精神。

  1)擅于“空白”,即句与句之间缺乏一座明显的桥,有一种跳跃的感觉,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其实是心里羡慕,这时是羡慕天地间唯一的自由似的。羡慕他们跑,羡慕他们的花脸,羡慕他们的响叉。不觉之间仿佛又替他们寂寞——他们不说话!其实我何尝说一句话呢?然而我的世界热闹极了,……
一种自由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时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远不如不说话。
现实与梦想的悖论。

  2)语言冲淡朴衲清简。

  严家炎:“正像江南人称为‘青果’的橄榄,初入口不免苦涩,慢慢的渐有一股清香从舌端升起,仿佛甘美无比,久而久之竟连它的硬核也舍不得吐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