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之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梳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考点整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1 经线和纬线
点击名题 1.(2007年,济宁模拟)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2010年,徐州中考)已知甲地(30°N,120°E)和乙地为对跖点(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据此回答2~3题。
2.乙地位于右图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3.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度相差120° B.季节相反
C.地方时相同 D.处于同一个热量带内
考点2 经度和纬度
1.经度和纬度
2.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
(1)赤道把地球分成了南北两个半球,所有北纬度的范围都在北半球,所有南纬度的范围都在南半球。
(2)以180经线为分界,把地球表面展开,沿赤道画一条线,标注上经度。在这条展开的赤道上,找出 ⑤ 两条经线,其中黑粗线部分为东半球范围,其余的则为西半球。
考点3 经纬网及其作用
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地球的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点击名题 1.读经纬网图,乙、丙两地分别位于 (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南半球 ④北半球 ⑤热带 ⑥温带 ⑦寒带
A.乙①③⑤丙①③⑥ B.乙①③⑥丙②③⑥
C.乙②④⑥丙②④⑥ D.乙②④⑤丙①③⑦
2.关于甲地的说法,有可能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位于中纬度
C.当甲地正午阳光接近直射时,我们学校正在下雪
D.甲在乙的东北方 3.(2010年黄冈市中考)读图,甲、乙、丙、丁四点中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中纬度等条件的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4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二分二至(以北半球为例)
点击名题
1.(2007 福建泉州中考)贝贝到泉州旅游,看见宾馆大厅的四个时钟,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B.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C.泉州纬度低
D.宾馆时钟坏了 2.(2009 江苏徐州中考)参照“图8”,回答问题。
(1)通过图示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
(2)此时,徐州市(多选)(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C.盛行西北风,气温较低
D.生活用煤量增加,污染加重
3.(2010年黄冈市中考)读太阳光照图,完成(1)~(2)题。 (1)这一天,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昼夜状况为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无法确定
(2)关于此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
B.关于A、B、C三点的方位:B在C的西北方,A在B的东北方
C.此时,意大利的罗马温和多雨
D.此时,黄冈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考点5 温度带的形成和分布
1.五带的划分及名称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分界线)
2.五带的特点
热带:一年两次阳光直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无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南、北回归线:一年一次阳光直射。
点击名题
(2006年,江苏扬州)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热量带是 (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