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O中“最终发票”的应用与理解

 五峰书院书斋 2014-05-06
     关于最终发票的使用原文中说到,最后的发票标识作为信息为应用程序服务;一是现金管理和预测二是现金预算管理三是基金管理。若设置了最后的发票标识,则重新设置采购订单承诺。然而,最后的发票标识不防止过帐更多发票。而且,它不在GR 数量和发票数量之间差异的事件里重置 GR/IR 科目维护。
   SAP中原文的例子如下:采购订单:$10/件的100件物料 A ,则系统自动设置 PO 承诺为$1000。收货:80件,60件的发票 = $600,-> 自动设置采购订单承诺为$400。15件的发票 = $150 - 最终发票标识设置。-> 自动设置采购订单承诺为0。因为最后的发票标识在 GR/IR  结算科目上没有任何效果,所以若没有过帐更多发票必须清除在 GR/IR  结算科目上的5件($50)的差异。

  

   图1-[1]中表示发票收据,指定一个发票收据是否链接到采购订单项目,若未设定标识,将免费交付货物。

   图1-[3]中是说发票校验(MIRO)是基于收货来进行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供应商主数据来完成这样的设置(XK01)。

   图1-[4]里面是我们设置的税码(FTXP)。

   我们重点的要讲讲“最终发票的内容”如果图1-[2]打上勾的话,那么则表示叫交货已完成,该采购单不再是未清采购订单,也就是说该采购行收货关闭,不再需要交货,也不再参与MRP运算。同时我们通过使用ME2L/ME2M/ME2N等去查看,发现“仍要交货“数为0。再次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PO里面为10个,我们来了8个的发票并且做了校验,那么系统也会自己把8个反填回去即对这个8个打上了最终发票的勾(系统自动执行的)。

 

    最终发票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有就是现金预测管理和基金管理(预算管理)。 在现金预测管理中, 有一个流动预测,以应收/应付模块中的客户/供应商帐户为基础,反映企业在相对较长期间的资金流入和支付交易情况, 很好理解,从企业长期资金状况来看,采购单可作为资金流出的一种类型, 如设置了最终发票,则流动预测将不再包括该采购单的剩余项。对于采购预算,同样,比如采购单数量1000个,采购价格10元,假设占用采购预算10000元,发票校验900个后设置最终发票标识,则该采购单将释放出剩余的1000元预算。其实,更简单点讲,就是系统在判断如果这个PO是最终发票的那么就不占预算了。或者说就不在做现金预测了。原来就在于既然已经打上了最终发票,那就证明这笔业务已经完成了。

转载自:SAP方丈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