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青年的肾病危机 解放周一17-问诊 生活-解放日报

 达成书藏 2014-05-06
公务员张先生平日喜爱吃海鲜、喝啤酒,每次体检尿酸都偏高;就在前不久,张先生发现自己的腿脚有点肿,到医院诊断,才发现自己患上了慢性肾脏病。以往多为中老年疾病的慢性肾炎,而今,正悄悄来到青年人群身边。像张先生这样正值而立之年,却查出慢性肾脏病者日渐增多。肾脏病如何会早发?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肾脏病?本期周刊,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丁小强教授、章晓燕副教授。

■本报记者  顾泳

“沉默杀手”诱因:不良生活

    丁小强解释,各种疾病都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肿瘤以及长期服药等慢性病患者,皆可能发生肾脏病变,继而发展成慢性肾脏病,甚至尿毒症。一般说来,老年人患慢性肾病的较多,但近年来,来医院就诊的肾病患者中,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专家说,这部分人罹患肾病,除了与急性扁桃腺炎等因素有关外,也和学习、工作压力较大,劳累过度、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造成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有关。另外,环境污染、滥用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肾脏出现问题。

    令人忧心的是,如今,青壮年被突然发现尿毒症的病例越来越常见,这对患者及家人的打击巨大。专家分析,此类尿毒症绝大多数是由肾小球肾炎发展而来,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直至发展到尿毒症,出现明显水肿、无力才来就诊。专家强调:我们必须走出误区,认识到年轻人也会得肾脏病,年轻人的肾脏健康更须引起重视。

    年轻人为何会患肾脏病?丁小强说,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常常忽视自身健康,为肾脏健康带来隐患。如,长期喝啤酒配海鲜,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导致肾脏疾病;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摄入大量咖啡,可能造成高血压,导致肾脏病;长期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胰岛功能紊乱,罹患糖尿病,造成肾脏损伤;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高糖饮料,导致营养过剩、肥胖,加重肾脏负担;长期大剂量服用止痛药、抗生素或减肥药不适当应用,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肾脏四查”是防治关键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 “信号”?专家表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小便带血、小便时泡沫较多且持续时间长,眼皮、腿脚水肿,夜尿次数增多,腰腹酸痛等,这很可能就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一旦出现肠胃不适、肠胃出血、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四肢、脸上、身上皮肤出现较多红点、四肢关节酸痛等,更应引起警觉。

    怎样给肾脏做体检?上海市肾脏病学会发布了 “肾脏病防治倡议书”,其中将“肾脏体检”简称为“肾脏四查”——

    1.查尿液。尿液是肾脏损伤最敏感最重要的窗口,尿常规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

    2.查血液。大家熟悉的血肌酐并不能敏感反映早期肾功能下降,而需要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这是反映肾功能的关键指标;

    3.测血压。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一对“难兄难弟”,肾脏是调节血压的主要器官,不但高血压可引起肾脏病,更重要的是肾脏病常常导致高血压,尤其是没有家族史的情况下,年纪轻轻就发现血压升高。因此有高血压时,一定要仔细查查肾脏,因为高血压可能是年轻人患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

    4.查超声,肾脏外形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提示。

    章晓燕建议,20岁以上的年轻人应每年到医院做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超声波检查,尤其是有肾脏病家族史、患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高危疾病者,心血管病患者,长期贫血者,反复感染后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这些检查项目简便易行,能初步帮助确认肾脏的健康情况。如有异常,则提示肾脏存在患病的可能,有的放矢开展治疗,可以避免肾脏疾病进一步恶化。

辨清西医肾病与中医“肾虚”

    章晓燕形象比喻:肾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调控中心,类似污水处理厂、下水道。一旦肾脏受损和堵塞,所有废物将堆积在身体内,人体将成为真正的“垃圾场”,各种疾病也将随之而来。呵护肾脏健康,生活方式有讲究:每天适当饮水;坚持清淡饮食、减少食盐摄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避免感冒;不憋尿;避免滥用药物 (如止痛剂、退热药、抗生素等);不吸烟、少喝酒;适当锻炼,维持合适体重;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喉部、扁桃体等有炎症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上述这些,都是保护肾脏功能的有效措施。

    专家澄清,许多人以为肾病就是肾虚,其实这是把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混为一谈。中医常说的 “肾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会表现出思维迟缓、性功能低下、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神疲健忘等症状。西医所说的“肾脏病”,则指肾脏组织或功能受损,与中医讲的“肾虚”并不完全相同,慢性肾脏病绝不等同肾虚,也绝不是 “补”和“养”就能解决的。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号称能“保肾”、“护肾”、“补肾”的保健品层出不穷,专家强调,迄今没有特效药或保健品,可以马上提高肾功能;相反,本来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非但不能补充营养物质,还给肾脏平添排毒负担。日常生活中不增加肾脏负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保肾”、“护肾”方法。

名医档案

    丁小强  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国际血液透析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委、血液净化组副组长,中国急性肾损伤协作网负责人,上海市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血液净化学组组长。主持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及重点项目10余项、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和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计划等。擅长透析、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防治等。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特需专家门诊)。

    章晓燕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副教授,擅长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高血压肾病防治等。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