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眼菩提

 富一生 2014-05-06
千眼菩提:走进菜市场的“文玩”
 

    近期,有读者反映自家小区周边的一些大小市场一下子出现了不少贩卖“千眼菩提”的地摊。读者赵先生就提到:“这些地摊逢出摊必然引起一番小小的轰动,周围总是围着一大群人,而且久久不肯散去。我感到很好奇,不知道这个‘千眼菩提’到底有什么意义,价值如何?”

  针对读者的疑问,记者专门来到各大文玩市场寻找“千眼菩提”的踪迹,也发现了不少人头攒动的摊位。经过向文玩圈里的“菩提子”行家请教,本期就为您揭开“千眼菩提”的神秘面纱。

 围观:这是啥玩意儿?

  如果说现如今正值全民收藏盛世,那么“千眼菩提”目前应该算是与寻常百姓生活走得最近的文玩器物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在海淀区交大东路附近一个便民菜市场发现了“千眼菩提”的身影,而且这一出现就是两三个地摊,周围围着一大群人,蹲着的、站着的,热闹非凡。

  走进一看才发现,原来引起围观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大家都想问,“这是啥玩意儿?”围观的大部分都是附近到这里买菜的居民,看见没见过的东西就忍不住上前凑个热闹。

  看着铺在地上的一块2米见方的塑料布上堆着一大堆橄榄大小、土地颜色、椭圆形、皱皱巴巴的东西,有的说:“这是橄榄果干吧?”有的问:“这是迷你地瓜么?”有的又说:“这像小土豆啊?”……别说,大小、样子还真都有点像,可猜来猜去谁都没离开菜市场里卖的“菜”,一个也没猜对。摊主说:“来看看,原籽10元一个,现开20元一个,30元一对。”有位“观众”调侃道:“嚯!这根赌石和开青皮核桃一个意思啊。”

  再看摊主蹲在地上忙活不停,时而拿着两个个头纹理差不多的给买主对比,时而把“千眼菩提”放进一个装满水的小塑料盆里用锉子用力挫着,不一会儿,皱皱巴巴的外皮就被磨掉了,出现了一颗光滑匀亮的“千眼菩提”。

  原来,千眼菩提又称“千手千眼菩提”, 因表面有很多天然斑点,看上去像是很多眼睛而得名,有人把它誉为“菩提子中的王者”。如果说“千眼菩提”是艺名,那它的本名就叫做“鳄鱼果”,地上摆的那些未经打磨的“千眼菩提”的原籽就是鳄鱼果,表皮酷似鳄鱼皮。鳄鱼果的树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四十年才开花结果,结果之后又极易枯萎,数量十分稀少。

  打磨:菩提子也“开青皮”

  大家或许都见过,文玩市场里那些开青皮核桃的摊子总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围观“千眼菩提”的第二个原因就和开青皮核桃是一样的,大家都想看看一个个不起眼的表皮下面到底能开出什么样的宝贝。

  “千眼菩提”的最外层表皮就像树皮或是鳄鱼皮一样,有褶皱、有沟纹、颜色是土色且深浅不一。看上去是薄薄的一层,可您要是觉得徒手就能像剥果仁一样打开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就是这薄薄的一层外皮打磨起来也是十分费力的。千眼菩提很结实,拿在手上“很压手”,两个在一起把玩时,互相撞击会发出石头一样的清脆声。听到清脆的声音,您或许担心它会撞碎,其实不然,即使用锤子打,它只会列开,不会碎。

  据说,佩带把玩“千眼菩提”有增运驱邪之功效,是极具难得的佛教圣品,经过漫长的生长和耐心的打磨,极富收藏价值。在用板锉打磨“千眼菩提”外皮时,外皮呈细、红色粉末脱落。打磨掉最外层的皮保留自然的沟纹时,有白色、灰色、褐色、青色、花色、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而且一颗果子上并不只有一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不同搭配。刚打磨掉外皮之后,最好是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几天,因为刚磨掉外皮的果子表面还没有干透,静置后颜色会由深变浅,可以形成一层氧化保护层,有助于今后上手盘玩。

  如玉:绿色更值钱

  李先生在十里河卖菩提子N年了,也算是行家一名。据他介绍,千眼千眼,“眼”是千眼菩提的灵魂,千眼菩提的好与坏全看一个“眼”字。

  “眼”要多,不多就不算好的千眼菩提;“眼”要黑,既然是眼睛,就要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所以千眼菩提的眼以黑亮为上品;“眼”要大,谁不喜欢大眼睛?菩提也是如此;“眼”要实,这一条十分重要,眼睛缺了一小块,呈棕色,这是不实,眼实不仅是美的要求,还在于长期盘玩之后,不会脱落而形成一个个空洞;“眼”要圆,这一条说的不是原籽的优劣,而要看制作工艺了,在打磨时,经常是珠子的表面与菩提的孔眼平行了,这样打磨出来“眼”就不圆了,往往呈锥型或是椭圆,甚至成了一道黑线,眼睛又大又圆才好看;“眼”要均匀,这种均匀不仅要体现在单颗珠子上,串配整串珠子也要尽量均匀,“眼”均匀密布在整个手串上,很是漂亮。

  另外,有的“千眼菩提”上还有一个芽眼,类似于星月菩提的“月”,是一个空的坑,比星月的大一些,位置也是位于正中为上品,有人称之为“正眼。如果是打磨成佛珠手串,就不存在所谓“正眼”的说法了,因为一颗原籽大概能磨出不止一颗珠,所以很多好看的千眼菩提手串是没有芽眼的。

  由于“千眼菩提”的爱好者不多,并没有形成如金刚菩提子、星月菩提子一样的鉴赏标准,目前并没有一致的审美标准。关于“眼”以外底色,就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均匀瓷白的好,盘完之后上色均匀;有人则认为绿色的“阴皮”较为稀有,包浆、上色的过程快。

  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目前“千眼菩提”中底色发绿的价格较高,卖家也常以“绿皮”叫价更高。李先生还说:“如果要做成绿皮的珠子,只要用湿毛巾在打磨好的果子上面捂上几天,就会稍微有部分变绿;如果要做成白色的珠子,可以晾晒或是用硫磺熏。现在变绿的珠子更值钱,不过干透后还是会白的。”据介绍,千眼菩提十分亲水,把玩时最好边玩边加少量水,会加快包浆,颜色也更均匀。

  偏门:价值众口不一

  “玩东西还是应该玩比较经典的,这个东西也就热乎几天吧,过了这几天扔大街上都没人捡。”资深玩家鲁先生说。在各大文玩市场,这类“不看好”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人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它的暴利,一两块钱进的,卖二三十块,一天能卖出几百个,像这种暴利的东西,大多人都是图便宜新潮几天,买东西还是想好看好再买,别跟着起哄,20块钱也是钱啊。” 

  记者在淘宝网也大致了解了一下“千眼菩提”的价格,一般打磨好的成品价格在10——100元左右,配好装饰的佛珠手串最高也卖不到1000元。而未打磨原籽的批发价格仅为1-2元。

  据十里河的卖家李先生介绍,佛经中说的菩提子原是指凤眼菩提,可以用于修炼,尤其对于藏传佛教来说,凤眼菩提是必备的,但由于凤眼菩提的产地只有佛教发源地印度尼泊尔,国内常用小酸枣核代替,但二者始终不是很相像,并且很难再找到相似的替代品,所以凤眼菩提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而近年来的趋势是,凡是硬度高一点的果实,都被命名为各种菩提子,其中不少都是商家推出的赚钱品。

  李先生还说,今年的菩提子特别贵,凤眼菩提的原产地今年正赶上欠产,供货紧张,所以以凤眼菩提为首的各种菩提子的价格今年都一涨再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