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壬辰年五运六气-------今冬为什么这样冷?

 johnney908 2014-05-06

今冬为什么这样冷?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湖南人说今天零下3度了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10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儿零下15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哎哟,我的妈也,我们这可是零下25度。湖南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室内。。。”我们这里室内真的是湿冷的让人很痛苦,那么,今年雨水多,冬天极其寒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远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能够预测了,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天地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自然界中物与物之间,都是相互的作用,相互的影响而产生变化的。换句话说,天地人是一体的。

 

《黄帝内经》强调了人与天地相应,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六微旨大论》:“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气交变大论》:“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天,就是六气的主气。地,就是六气所主的方位和时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则为气交,每年的二十四节气为气交的时间。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存。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首先是人,都是由天地间正常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其二是:天地变化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地理环境和季节气侯的变化对人体有息息相关的影响。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这些气候变化的特点直接与人体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人体的肚脐是天地之气气交的中心位置,脐以上为天为阳,脐以下为地为阴,阴阳之气上下交合有序,即可保持阴阳平衡而无病。而肚脐旁开2寸的胃经穴位天枢穴,就好像是划分天气和地气的枢纽。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

  

《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量论述了季节气候的变化,与人体的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五常政大论》中把季节的变化分为“平气”,“太过”“不及”三大类,分别介绍了不同气候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不同的影响及表现。由此可以说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对于气候的变化与人体的疾病的关系高度重视,并认为其中有其固有的规律可循。

 

壬辰年五运六气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壬辰年,丁壬合化木,壬为阳为太角,为木运太过年,主全年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风木过盛,气候风大。太阳寒水生木,气生运,气盛运衰,以气为主,运次之,气生运为顺化,气候变化平和。司天之气太阳寒水,主上半年气候偏寒冷,结合大运,风寒为主,易发流感、感冒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在泉之气太阴湿土,主下半年气候偏湿,结合大运,风湿为主,阴雨连绵,易发中暑、风湿、流感、感冒及脾胃疾病。

 

在壬年,因为气候变化是风气偏盛,“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素问·五运行大论篇》)那么,风气偏盛就去乘其所胜的气候,使湿气发生异常现象,风气偏盛也可反侮其所不胜的气候,使燥气发生异常现象;在人体,肝气偏盛就去乘其所胜的脏腑,使脾土发生病理变化,肝气偏盛也可反侮其所不胜的脏腑,使肺金发生病理变化。所以,当肝气偏亢时,患者可出现胁肋胀痛,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等症状;当肝气偏盛,便去乘脾时,使脾气受损,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指出那样,“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患者可出现脘腹疼痛,纳食减少,腹胀泄泻等症状;当肝气偏盛,反侮肺金时,患者可出现胸胁胀痛,咳嗽气喘,烦热咳血等症状。然而,在自然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偏盛之气称为胜气,“胜”指胜过之意。由于风气偏盛,克制其之燥气就来制约它,这种能制约风气偏盛之燥气称为复气,“复”指复原之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胜至则复……复巳而胜,不复则害。”即有胜气就有复气,如有胜气无复气就会造成灾害。因此,风气偏盛而可出现燥气偏盛的现象,在不同气候的影响下,脏腑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自调能力,当燥气偏盛又可影响人体的肺气而使之偏盛。从上述可归纳为:风气偏盛,其所胜被乘,其所不胜被反侮,其所不胜来复。在人体,当肝气偏盛脾气偏衰时,又可导致肺气偏盛或偏衰的病理变化。治疗则以泻肝(经)补脾(经)之法为主,当出现肺虚证则应兼以补肺(经),肺实证则应兼以泻肺(经)之法。如在丑时取肝经子穴行间针用泻法;在午时取脾经母穴大都针用补法;肺虚证在卯时取肺经母穴太渊针用补法;肺实证在寅时取肺经子穴尺泽针用泻法。

五运:每运历时73日5刻

运数  初运    二运    三运    四运    五运

主运  少角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客运  太角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六气:每气历时60日87刻半

气数  初气(在泉左间气)二(司天右间气)三(司天气)四(司天左间气)五(在泉右间气)六(在泉气)

主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客气  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其实,六十甲子每一年的五运六气对气候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早在北宋太医院所编纂的《圣济总录》运气篇里就讲得很清楚。

壬辰岁图

今冬为什么这样冷?

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角木运,岁木太过,气化营运先天,寒化在上,苍化司气左间,清化右间,故天政所布其气肃,甘化在下,明化左间,灼化居气右间,故地气静而其令徐,寒临太虚,其政大举,阳气不令,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鳞虫静,虫育,岁物之宜也。鳞虫不成,燥毒不生,地气制之也。

 

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是岁水为天气,土为地气,土胜水,天气虚,当资化源,以助天气之水,岁运木,天气生运,木能制土,地气反郁,其邪乃微,必折郁土,抑其运木,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玄之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之气,以安其正,运与寒湿异,宜以燥湿化,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岁半之前,太阳主之,若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诊在手神门脉,其法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岁半之后,太阴主之,若湿淫于内,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如结,如别,其法宜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气交之间,木运太过,发生之纪,是谓启敕,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化兼其所胜,其病怒,故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反胁痛而吐甚,冲阳脉绝者不治,其法治以酸和;

 

初之气,自辛卯岁大寒日寅初,至是年春分日子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岁木当位,相火居之,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之,岁谷宜玄,间谷宜豆,虽有火邪,不能为害。

初之气(大寒至春分前  121日至320日)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此为主生客,本应气温上升,然而由于太阳寒水司天,再加上岁运为木,因此这一阶段的气候特点是多风而寒,时冷时暖。于是就容易导致感冒、流感,还会引发肝风内动,出现眩晕、头痛,甚至造成高血压、中风、脑血栓、脑溢血等疾病。

 

二之气,自春分日子正,至小满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金胜木,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玄,间谷宜黍,虽有燥邪,不能为害。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前  3月20日至5月20日)主气少阴君火,客气阳明燥金,此为主克客,气候本应温而不燥,但因太阳寒水司天,君火无力克制燥金,又加上岁运为木,因此这一阶段的气候特点是温、燥。风木主运,风高物燥,燥易犯肺,就容易引起流感、感冒等肺系疾患,出现发热、喉痛、咽干、咳嗽、大便干燥等症状;少阴君火与心系有着密切联系,气候过于温燥,可助长心火,损伤心阴,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等心系疾患,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肝属木,岁运风木太过,与温燥合邪,易损及肝阴,导致头目眩晕、双目干涩、两胁隐痛、面部烘热、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

 

三之气,自小满日亥初,至大暑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玄,间谷宜稷,虽有寒邪,不能为害。

三之气(小满至大暑前  5月20日至7月22日)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水是克火的,此为客克主,气候本应炎热,然水能克火,所以天气应该是冷热多变之兆,据此分析,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热,但这种热趋势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同时这种冷热多变之兆就要小心暑热与风寒之邪趁虚侵袭招致阴暑发作。

 

四之气,自大暑日酉正,至秋分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气与运同,是谓司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黅,间谷宜稻,虽有风邪,不能为害,是气也。用温远温,无犯司气之温。

四之气(大暑至秋分前  723日至923日)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此为客克主,此时秋雨淫淫,气候也逐渐由热转凉,易于感受湿热,出现发热恶寒或午后寒热,头身沉重如裹,肢体沉重,困倦思卧,胸痞脘闷,腹胀纳呆,呕恶,口渴不欲饮等,同时也需防风湿、类风湿性疾患发作。

 

五之气,自秋分日申初,至小雪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阴火,中见木运,木生火,火胜金,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黅,间谷宜豆,虽有热邪,不能为害。

五之气(秋分至小雪前  9月22日至11月22日)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阴君火,此为客克主,秋季本燥,更兼少阴君火热象,于是这一阶段人体内热相对较大,需防“外寒包内火”之感冒、流感发生。

 

终之气,自小雪日午正,至大寒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木运制之,土乃郁,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黅,间谷宜麻,虽有湿邪,不能为害,此六气之化也。

终之气(小雪至大寒  11月22日至1月20日)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此为客克主,以湿为主,雨雪过多,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潮湿。人体感受此寒湿之气,易患感冒伤寒,痹症,泄泻、疝气等病,同时也需防风湿、类风湿性疾患发作。

 

岁气之交,天气胜则有太阴之复,地气胜则有厥阴之复,治之宜以胜复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