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中考物理实验命题点归纳

 紫曦唯幂1 2014-05-06
2014中考物理实验命题点归纳                                                                                       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命题点:

1.器材的选取(温度计、石棉网等)

2.使用水浴法加热(保证物质受热均匀)

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4.分析实验数据或熔化图像,判断物质是晶体或非晶体、熔点及吸放热情况,绘制温度-时间图像

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是否含杂质有关,还与外界压强大小有关.

 

实验二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命题点:

1.温度计的选用、使用及读数

2.实验装置中,烧杯上面加上一薄纸板(防止加热时水蒸发吸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如果加的是厚板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提高,影响实验结果)

3.水中气泡的大小及数量变化(在沸腾前先是少量,且是下面的大,沸腾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下面的小)

4.缩短加热时间的办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

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水的沸点,描绘或分析沸腾图像

6.撤去酒精灯,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

7.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外界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实验结论:水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与物质种类有关,还与水面上气压有关,水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实验三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命题点: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液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实验结论:液体的蒸发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实验四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命题点:

1.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两纸板与镜面垂直)

2.纸板的作用(可显示光线的路径)

3.偏折纸板能否看到反射光线(不能,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判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判断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只能从一个方向上观察到,漫反射可以从四面八方观察到)

6.光路的可逆性(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

重合)

7.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的目的(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入射角(两角相等);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实验五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命题点:

1.水中光线的显示(在水中加牛奶来显示光路)

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3.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4.光路是否具有可逆性(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入到水中的传播路线,而另一束光可以逆着过来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入到水中的传播路线而另一束光可以按这条路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

5.实验时常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研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常多测几组数据,使实验数据更具普遍意义)

6.将法线一侧的光屏固定,而将另一侧的光屏分别向前和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探究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结论:在折射现象中,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当光线从空气入射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实验六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命题点: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作用)

2.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3.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4.让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5.实验中确定像的位置时,当观察光屏上的像比较清楚时,然后对比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蜡烛可以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目的是让所成的像稳定并容易对比大小)

6.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只变暗些,像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因为物体各个部位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总有一部分透过凸透镜到另一侧,成像在光屏上)

7.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8.实验操作和结论分析实验七    测量固体的密度命题点:

1.实验原理

2.天平的正确使用(调平和读数)

3.量筒的读数

4.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时测量值偏大偏小的判断(分析在测量过程中m和V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运用密度的计算公式 进行分析即可)

5.计算物质的密度或写出密度的表达式

6.实验方案的选取和完善

7.特殊测量法:对于在液体中漂浮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体积,对于不易与液体接触的物体,可以用固体小颗粒代替液体进行体积测量

实验结论:测密度的实验原理是密度的计算公式即用天平测出质量,再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物质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的总和(游码以左边缘对准的刻度为准).

 

实验八    测量液体的密度命题点

1.实验原理

2.托盘天平的使用(调平)和读数

3.量筒的使用和读数

4.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方法

5.实验步骤补充

6.误差分析( 测体积时要注意被测液体是否全部倒入量筒,如果容器中粘有液体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7.在测量液体密度时要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将液体倒入量筒后再测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

 

实验九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斜面小车实验)命题点:

1.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在水平桌面上铺材料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

2.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小车具有惯性)

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小车在不同情况下所受的阻力不同)

5.实验中阻力大小表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6.假设水平面无阻力会出现的情况(小车速度将不会减小,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结论:1.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越远;    

     2.推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十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命题点:

1.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等于木块的摩擦力)

2.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此时拉力和摩擦力共线,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

3.控制变量(在探究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时,要控制

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使弹簧测力计固定,匀速拉动物体下面的长木板,这样便于准确的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更为准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同时与其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接触面积均无关.

 

实验十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命题点: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体现(海绵的凹陷程度,这里用的是物理学中常见的“转换法”)

(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当压力的作用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十二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命题点:

1.对压强的认识

2.实验过程中改变探头的方向的目的(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使用前若U形管中的液面不平,调节的方法(拆除橡皮管,再重新安装)

4.使用时若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橡皮管破裂)

5.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漏气,两液柱高度始终相同)

6.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边液面的高度来体现压强的大小)

7.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深度,不同方向进行实验;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同一方向,不同的深度进行实验;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的深度,相同的方向,不同种液体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一样.

 

实验十三    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命题点:

1.如何测得浮力的大小(通过称量法得到.即F浮=G物-F;排开的水重G排=G总-G桶)

2.探究时,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哪些后果(使所测物体排开的水重偏小)

3.探究过程中,为什么要先测量物体的重力和空杯的重力(如果物体浸入水中后再测其重力,会因为物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如果在杯中倒入水后再测空杯的重力,会因为杯内壁沾有水而使测得的空杯的重力偏大)   

4.实验中,物块的选择有什么要求(不能太重,以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物块不能吸水,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5.实验过程中,要缓慢、匀速下放被测物体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读数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十四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命题点

1、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

2、让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的目的(控制质量相同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 控制速度相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控制变量的应用

5、实验推理与假设 (当小球运动到斜面底端时!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实验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实验十五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命题点

1、实验目的(研究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依据(观察物体落下时沙地或泥地的凹陷程度,或者篮球落下时的形变程度)

3、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高度相同,作法是是让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做法是使用同一小球)

实验结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在质量相同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在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反之亦然.

 

实验十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命题点:

1.杠杆的平衡调节(调节平衡螺母,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F1L1=F2L2)

3.要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方便测出力臂)

4.选择杠杆中间为支点的原因(减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5.实验应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一次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6.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       

 

实验十七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命题点:

1.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坡度有关,与斜面的长度、物体的重力等因素无关)

2.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判断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不变;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倾斜度和物体的重力不变;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力不变)

4.机械效率、总功的计算

5.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楼梯、盘山公路等)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倾斜,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物体的

重力无关.实验十八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命题点:

1.电路连接;

2.连接和拆除电路时,开关都要断开;

3.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

4.电路故障判断(如果短路,则电流表有示数且很大,如果电流表没示数,则可能某灯泡烧坏,用导线将灯泡逐个短接,看看接到哪个灯泡两端时另一灯发光,则这个灯泡断路了);

5.实验中更换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保证总结得出的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和正确性);

6.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实验十九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命题点:

1.按要求连接电路图或补充连接实物图

2.连接和拆除电路时,开关都要断开

3.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4.电路故障判断(如果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且恒定不变,则可能是电压表所测的用电器断路;如果电压表没有示数!则可能是电路短路或所测用电器以外的电路断路)

5.实验中更换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为了获取多组数据,从而分析归纳,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或改变小灯泡的规 格进行多次测量)

6.尽可能用三个电压表同时进行,避免电压表有电阻造成误差

7.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实验二十   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命题点:

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接入电路中阻值最大处(保护电路)

2. 转换法的应用( 电阻的大小是通过灯泡的亮暗观察的,灯泡亮电阻小,灯泡暗电阻大)

3.准确比较时,电阻的大小最好用电流表来显示,

一般不用灯泡来显示(电流表对电路中微弱的电流变化都可以看得出来!而灯泡亮暗难比较变化小的情况)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探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探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探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5.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二十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命题点:

1.实物电路图的补充连接

2.电路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4.实验中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示数保持不变

5.电路故障判断(电路连接正确时,如果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可能是电压表所测的电路断路)

6.更换电阻多次测量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7.数据分析与处理8.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I跟电阻R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电阻两端电压U一定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I跟电阻R的大小成反比.

 

实验二十二  伏安法测电阻命题点:

1. 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实物图补充连接

3.电路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4.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电路故障判断( 电路连接正确时,如果电流表

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可能是电压表所测的电路断路)

6.数据分析处理(结合电流表或电压表读数并利用公式, 求出电阻值;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得出电阻值,小灯泡电阻变化原因分析)

7.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护电路,测定值电阻阻值时,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便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测小灯泡的电阻时,便于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实验二十三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命题点:

1.实验原理;

2.电路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最大阻值处;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目的(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便于测量不同发光状态下的电功率,限制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

4.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
5.电路故障分析与处理;
6.电功率计算
7.实验中多次测量不是减小误差,是为了找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及亮度规律,所以不能求平均值,因为电压改变后小灯泡的功率也改变,因此求出的平均值无意义
 .

 

实验二十四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命题点:

1. 被加热的材料选用煤油或空气(比热容小效果明显)

2. 电热丝的选择(若探究电热与电阻关系时,应选用不同阻值的电阻;若探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 应选择相同的电阻丝)

3. 如何确定电阻丝放热的量,用温度显示液体吸热多少来确定电阻丝放热多少,或用气体或液体热胀的程度来显示)

4. 如何确定电阻丝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探究电热与电阻关系,则要求控制电流相等,需要将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若探究电热与电流关系时,两电阻丝并联且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其中一个电阻的电流不同)

5. 实验中用到的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 ,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相 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二十五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命题点:

1.感应电流的大小能由检流计的偏转反映出来

2.探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的关系时,控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长度不变,改变磁场强弱,则磁场越强,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b.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关系时,控制磁场强度、 导体切割的长度不变,改变导体切割的速度,则速度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c.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长度关系时,控制磁场强弱、导体的切割速度, 改变导体切割的长度,则长度越长,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实验结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长度不变时,磁场越强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磁场强度、导体切割的长度不变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磁场强弱、导体的切割速度不变,导体的切割长度越长,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

 

实验二十六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命题点:

1. 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的原理(利用电流的磁效应)

2. 电磁铁磁性强弱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比较电磁铁吸引小铁钉的多少来反映磁性的强弱.

3. 选择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进行实验的目的(控制电流不变,比较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4. 选择一个电磁铁进行实验, 且实验中选用变阻器的目的(控制匝数不变,比较磁性强弱与电流强弱的关系)

5. 变阻器的接法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强弱变化的判断

6.电磁铁的N、S 极的判断( 安培定则)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强弱有关.电流不变,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匝数不变,电流越强电磁铁磁性越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