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如何对症下药

 智夫勤 2014-05-07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师生的积极性。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应对策略。

      学生不交流怎么办

      在小组活动中,当教师提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时,小组内几个学生面面相觑,静静地坐着,就是不开口。这类问题通常由于几个原因造成:

      其一,交流内容的“模糊性”。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提出的问题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要交流什么;或者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一口气说了多个问题,学生没有记住需要交流的问题。

      其二,交流前,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形成问题或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时自然不知道说什么。

      其三,小组内通常有46人,在交流时,交流的对象不确定,学生不知该与组内哪个同伴交流。

      自主、合作、展示是小组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更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教师适时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当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当学生面面相觑、全组人都低头不语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当学生思路不清或漏洞百出时,教师要及时呈现清晰的解题思路。

      如何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

      实行小组合作后,教师实行加分制度,最初效果很明显,但时间长了,学生对于这些分数也没了兴趣,此时采用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引导,课堂评价体系要在变化中不断完善。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采取了对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减分的策略。同时,为了发挥积分的作用,对于积分较多学生适当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积分优异者给其拍照上墙,奖励本或笔,等等。对于小组活动中表现较差者除了扣分,还让其在课间单独给老师重讲一遍相关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到展示成功的快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

      如何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

      学生能力的差异历来存在,有的善于听,有的侧重思,有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爱动,有的爱静……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授课,此种课堂模式下善于听的学生就学得较快。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些善于表达或者爱表现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而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被动。

    要避免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必须适应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妨可以设计成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等多种方式。学生展示成果时,也可以表达心中的困惑。

      教师应将学生的差异性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小组中建立学科“小先生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先生”在组内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可对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有效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57日第6 作者: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 门社强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