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糊涂”能出现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吗?

 微笑deSmile 2014-05-07

      和谐社会,提倡正能量,生活中多为他人考虑,不议论他人是非,小节上“难得糊涂”,多用精力做些有益的事,不失为明智之举。然而,数学是一门严格定义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严谨学科。却让许多一线数学老师面对思维活跃好问的学生提问时,有时也“难得糊涂”起来。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学生: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老师:是啊。

学生:它的对称轴呢?

老师:过线段中点,并且与线段垂直的直线。

学生:那---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吗?

老师(表情犹豫不决):一般情况下只研究“过线段中点的对称轴”。(老师的苦衷:课本与教学参考书都回避了这个问题!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架势。)

学生:有份试卷上问“线段AB有几条对称轴?”我答“一条”。可答案却是“两条”。我很迷惑。老师,您能帮我讲讲吗?

老师:只要讲得有道理,就是对的。你好好想想吧。

学生(表情:茫然,似懂非懂):??哦哦,只好上位(座位)了。

这位学生在老师这里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只好与同学交流了。

同学甲:你说线段AB到底有几条对称轴?为什么答案是两条,而老师说一般情况下是一条呢?

同学乙:还是先看看轴对称的定义再说。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同学乙:老师说得对。这不是明摆着吗?线段只有一条对称轴,就是过线段中点的垂线。至于“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显然错了!它有“两侧的图形”吗?

同学甲:似乎懂了,肯定是出卷的人的答案错了!可是……

这位同学似乎还有疑问,翻翻书,又来问老师了(不耻下问)

学生: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腰是ABAC。其对称轴是过点A且与BC边垂直的一条直线。书上说点B与点C是对称点。那么,点A的对称点是谁呢?(故意问的,其实课本上早就说明了:点A的对称点是它本身)

老师:点A啊。

学生:这岂不是说“点也是轴对称图形”吗?

老师(表情很欣慰):你说呢?

学生(表情疑惑又兴奋):可是点没有“两侧的图形”啊?

老师:课本规定对称轴过点A时,点A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 

学生:那么,一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了。点动成线啊。

老师(表情很好):不错!善于思考问题!

学生:这么说(学生有些不好意思)“线段真有两条对称轴了!”

老师:是啊!但是为了在中考的时候不失分,还是说“线段有一条对称轴”好。与此类似的,还有“直线、射线不是轴对称图形。”不过话说回来,中考是不会考这些“模棱两可”的试题的。

老师们感慨说:书本直接定义不就得了。规定“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任何过这个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等。哪里还会为下列问题伤神呢?

1.线段有几条对称轴?

2.射线是轴对称图形吗?

3.点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直线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不是,为什么在对称轴上的点(或线段)的对称点(或线段)是它本身呢?

4.这个式子“0:4=0:5”是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肯定是比例。可是,无论课本,还是资料都有意回避这样的问题!有好事者出题:“比例的两内项的积与两外项的积的比的比值为1。对吗?”

……

优秀的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学生积极好思,有理有据,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要及时肯定、鼓励、引导。但也不能眼睁睁让学生在考场上失掉不该失的分!

可是,教材可以一锤定音啊!为什么有些地方要“模棱两可”呢?数学自有数学的特色——严谨、严密。“难得糊涂”千万不要用在数学知识点上!考老师?连许多一线教师都弄糊涂了,何况学生呢?学生才是未来的希望啊!

                                2014-5-7于老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