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心剑胆谭嗣同“崩霆”琴谱写侠气

 闯王兄弟 2014-05-07

琴心剑胆谭嗣同“崩霆”琴谱写侠气

2013-03-06 10:38:48 作者: 来源:收藏快报 


\

 
谭嗣同“崩霆”琴,20世纪80年代通过收购入藏湖南省博物馆。该琴通长117.5厘米,隐间108.8厘米,琴额宽16厘米,肩宽18厘米,琴尾宽12.7厘米。 

该琴为仲尼式。琴面为桐木斵,琴底为梓木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红木所制。象牙琴轸7个,牛角雁足2个,丝弦7根,岳山、承露为红木所制。无断纹,黑色亮漆。龙池、凤沼为长方形,贴红木、檀木双边。琴名“崩霆”二字下有“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谭嗣同作”的题款。龙池内侧有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一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该琴为近代湖南名人谭嗣同生前使用之物,做工考究、精美,是研究谭嗣同生平及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谭嗣同的手中,七弦琴已不是一般文人雅士休闲遣兴之玩物,而是爱国志士剑戟交鸣的生命之歌。恰好在“崩霆”琴之上有他肝胆相照的战友唐才常的挽联:“忍不携二十年刎颈交同赴泉台,漫赢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据史料记载,1881年谭嗣同年方十六,该年盛夏,谭家宅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一棵,谭嗣同以梧桐残干,制成两架七弦琴,命名为“残雷”与“崩霆”,琴铭分别为“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枝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据说,谭嗣同当年每遇回乡,都要带着这七弦琴到北城口的文庙与友人纵谈天下大事并弹琴舞剑助兴。相传,1898年谭嗣同应召去京参加维新运动前夕,还与夫人李闰秉烛夜话,并对弹“残雷”、“崩霆”两琴。

现在,“崩霆”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残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经与谭嗣同亲笔家书手迹比较,“崩霆”琴琴底的琴名和题款确为谭嗣同亲笔墨宝,这给予了它不同于一般清琴的价值,弥足珍贵。(本报综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