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财富电子行业第一名 赵晓光:苹果的三年中兴

 刀首木 2014-05-07

拥有护城河+大数据,苹果穿越行业周期:1)苹果公司的伟大之处在于既具有传统行业的护城河,又具有大数据时代的平台和用户经营基因。入口拓展和平台整合带来苹果中兴。苹果在过去的硬件产品口碑和供应链管理积累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无论从品牌满意度还是从用户留存率都可以看出苹果的品牌价值。2)苹果已经掌握了最大的入口,并成功整合了四大平台:远超其他品牌的硬件创新平台,以iOS,OSX为主的生态系统平台,围绕AppStore所产生的应用平台和数据平台。3)苹果采用硬件“蠕虫战略”与谷歌软件“蠕虫战略”对抗,渗透更多数据金矿。4)苹果将进入企业市场扩大商用领域份额,带来更多硬件机会。

软硬通吃,苹果将在大数据时代成为赢家:1)苹果依靠自身技术实力,实现两大硬件创新,为大数据时代奠定基础。未来智能终端和可穿戴式设备不再仅仅是硬件产品,都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矿机,而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一个数据金矿。2)2014年将是苹果集中创新的一年,其中iPad Pro和iWatch推出减少公司对于iPhone的倚重依赖性。可穿戴式和交互体验硬件研发为苹果开发新的数据入口。3)苹果在软硬结合时代的用户经营具有优势。苹果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公司,而是以用户经营和流量运营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由Haas转型MSP,苹果下一个成长周期将在平台融合和软件服务。

三年中兴开始、苹果产业链进入新一轮收获周期:1)苹果新品推出将会从6月开始,iWatch、iPhone6、iPadpro将会陆续面世。2)从投资情绪理解,我们认为投资周期分为3波,分为渗透率提升,投资情绪的周期和换机潮再创新。我们认为以诺基亚产业链股价表现为例,行业渗透率减缓不代表公司股价和供应链的增长趋势改变。3)苹果链个股目前已经在估值低点,随着新品备货带来的增量效应和技术创新带来的附加值提升,业绩将逐渐显现。相关公司:歌尔声学,立讯精密,德赛电池,金龙机电,大族激光,超声电子和欣旺达。4)蓝宝石、大屏幕、carplay和指纹封测将给供应链上大陆厂商带来新机会。

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新品推出时间延迟

1.拥有护城河+大数据,苹果穿越行业周期

1.1. 硬件品牌和最佳供应链管理,苹果拥有传统行业的护城河

苹果公司的伟大之处在于既具有传统行业的护城河,又具有大数据时代的平台和用户经营基因

苹果在过去的硬件产品口碑积累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无论从品牌满意度还是从用户留存率都可以看出苹果的品牌价值。美国的权威市场调查机构JD POWER 的全球智能手机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苹果iPhone 手机以838 分的成绩名列智能手机品牌满意度排行榜首位,其它众多厂商竞争也比较激烈。

即使是三星的产地韩国,苹果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的认同。根据Quality Insights 调查统计,就购机一年时间里设备的性能,以及同期厂商的客户服务情况进行评价。苹果iPhone 的售后服务满意度在所有智能手机厂商中以52%的满意度脱颖而出,第二名是韩国三星电子客户满意度为50%,同为韩国品牌的LG 以46%的客户满意度排名第三。

iPhone 的用户忠诚度很高,所以老用户留存率和新用户转化率都会较一般品牌高。91%的iPhone 使用者都会继续选择苹果作为他们下一个移动终端,仅6%想要换成Android,而第二名HTC只有39%的用户留存度,远落在苹果后面。从安卓阵营来看,75%的用户仍会选择安卓阵营,而24%的用户则考虑换其他系统,其中18%想要换成iPhone。用蓄水池理论来理解苹果和安卓的用户,就是两者的进水速度相同——即新用户增加速度相同,但是排水速度苹果较三星更慢——即转用其他系统的老用户更少。因此即使初始苹果用户很少,最终苹果的用户池填满的速度和用户数量会高于安卓。

从苹果第一支iPhone 开始,其对于大陆和台湾供应链的扶持和管理就已经成为了行业里学习的范例。苹果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它新品出货和硬件创新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2014年这样新品频出的一年,我们也认为供应链对于完成订单的能力和质量极有信心!

苹果对于供应链的扶持和要求使大陆公司在精密制造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上都有了跃层提升。大陆供应链上公司最开始大多是间接进入苹果供应链,在产能和技术方面和台湾公司无法比较,但是2013 年开始立讯精密、欣旺达、信维通信和金龙机电等公司技术实力提升,都陆续切入了苹果供应链。

苹果优秀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不仅使它群聚了最有技术实力的厂商,还让供应链厂商提高了快速响应出货和自动化生产的能力。从2010 年开始,大陆电子公司进入苹果产业链的零组件环节增多,份额也逐渐开始挤压台湾公司。

  苹果拥有最佳供应链管理

图:苹果的前瞻性布局一直先于其他品牌之前,引领每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而苹果前瞻性布局体现在供应链上则是附加值的提高和新产品带来的份额提升。因此即使苹果整体营收增速放缓或毛利率略微有下降,其中苹果成本提升的部分即是产业链可有机会收益的附加值部分。

苹果抢先布局的相关技术有指纹感测(安全支付),可穿戴式感应期,蓝宝石屏幕,和CarPlay(车联网)。大陆相关产业链公司在新品增量上可享受零组件附加值提升。其中指纹感测所涉及的蓝宝石和芯片封测、蓝宝石屏幕相关的加工和CarPlay 所带来的车载手机连接线等订单机会都为产业链上公司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更多附加值。

苹果原有的iPhone 和iPad 型号都已经确定供应商,但是新品推出就扩大了订单范围,为新公司切入苹果供应链提供了机会。立讯精密、欣旺达、晶方科技和金龙机电等公司就是随着新品出货进入苹果供应链。

苹果供应链上公司在2013 年因为苹果iPhone 5 新品出货一般,订单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从长期来看,iPhone 5s 的成功和iPhone 6 等2014 年杀手级新品的推出,我们认为今年苹果产业链上公司将会重拾增长势头。

苹果产业链公司毛利率一直高于同业其他公司,营收增长率也一直在30%以上。2014 年鉴于苹果是重磅推出一系列新品的年份,我们认为苹果产业链上新进入公司和份额提升者仍将获得高增长,毛利率也会维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2. 苹果拥有最大入口和平台,具有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基因

在物联网时代,数据、入口和平台都和各种智能设备都形成了互联。用户的各类需求在智能设备上进行体现,形成数据,而每个设备又成为物联网的入口,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整合数据,提供智能设备,把握入口,最后成为平台型选手。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平台实力的苹果将实现中兴。

苹果已经掌握了最大的入口,并成功整合了四大平台。苹果已经掌握的入口有18%的智能手机,50%的平板,10%的Mac,已经打造成功的平台有:远超其他品牌的硬件创新平台,以iOS,OSX 为主的生态系统平台,围绕AppStore 所产生的应用平台和数据平台。

对于目前的需求来看,入口是远远不够的,苹果2014 年的新品将继续拓展手表、眼镜、电视和汽车新的入口,从手持终端扩展到客厅和马路,即将推出iWatch,iTV 产品和Carplay系统都实现了苹果入口拓展。

苹果对于入口的拓展是基于用户需求,同时用户需求数据又是各大巨头虎视眈眈的资源。苹果入口拓展后,将不仅仅满足声音、图像和动作等简单的需求,还将健康、金融、衣食、住行和环境等需求数据都纳入苹果生态体系中去。

图:入口的拓展和平台的融合

图:科技全景图:从移动互联网1.0 到2.0 到移动物联网

苹果平台整合实现垂直一体化,角逐最终赢家获得主导权。数据半径越来越短,变化越来越快,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只做软件没有数据和用户,只做硬件没有盈利模式,未来必然垂直一体化,所有企业必然从硬件人口到软件入口到四个平台的合一。

所有公司必须有入口才有用户和平台,才有数据,才有盈利模式。百度、谷歌、腾讯、阿里巴巴、微软、苹果等等,这些厂商垂直整合过程中给上游企业带来机会。

平台市场中,赢者通吃,获得主导权。在互联网时代,规模收益递增导致赢者通吃,微软的Windows 系统就是赢者通吃的典型例子。这是要由于移动物联网中,用户更换平台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而社交圈子的人对于他们选择网络和平台的影响十分强烈和正面,用户都不再需求特别功能,使得平台走向统一化。

图:赢家通吃,获得主导权

苹果用硬件“蠕虫战略”渗透更多市场,迎接谷歌挑战。谷歌用软件服务的“蠕虫”向苹果高端市场渗透,苹果用设备向谷歌的中端市场渗透。能够支撑苹果如此大量的体量增长,还是需要生态黏性。苹果的iWatch 并不是主要卖硬件,最大的价值是1、开拓新的品类,独占一个品类。2、随之所携带的价值是数据挖矿服务。3、苹果用iwatch 切入医疗健康,与iPhone起到协同作用,手势作用。先买iWatch,贡献数据。这样不降级iPhone,可以用iWatch 进入更大的贫矿市场。中端市场的数据含金量虽然没有高端市场大,但是其储备量大。

1.3. 苹果将进入企业市场扩大商用领域份额,带来更多硬件机会

苹果在推出iPhone 5s 的时候,不仅推出了指纹解锁功能,还加入了64bit 的A7 芯片。这是苹果在向移动支付和商业领域拓展的必要步骤。从硬件条件来看,苹果已经具备处理商业用途的技术功能。

苹果在商用领域的硬件铺设已经具备基础:

1)64bit 处理器已经可以达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2)ARM 已经可以用来处理PC 计算需求,甚至更减少功耗;

3) 增加协处理器加快解密和密保功能,更适用于政府机关;

4) 产品融合,即将iPAD pro 整合商务需求。

苹果从iPhone5s 开始采用A7 处理器,即64 位桌面级架构处理器, ARMv8 将寄存器的数量翻了一倍。采用64 位处理器之后,运行内存最大可以提高到4GB,今天大多的智能手机只有2GB 或者3GB。这次更新满足了前沿应用程序开发者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保留了必要的向后兼容性,以保护软件开发投资。

A7 未来还有可能成为OSX 运行处理器。苹果早就将OS X 移植到ARM 架构中,如果A7足够强大,可能会用A7 来运行OS X。目前MacBookAir 采用的是英特尔的Haswell 处理器,其它机型则采用三代Core i5 和i7 处理器。ARMv8还可以提高计算能力,特别是数据量比较大的程序时,效果会更明显。此框架还带有内臵的加密处理功能,加速了安全通信,节省了电量。

苹果需要64 位来提供指纹认证,还需要摄像头功能。在企业领域,有了64 位和指纹认证,让可以让企业更安全,支持端到端VPN。有了第三方支持,苹果就可以借64 位在企业领域获得更大地盘。苹果增加了M7 附属处理器,未来M7 可以与一些穿戴设备整合。

它主要从加速计、指南针、陀螺仪收集传感数据,为A7 处理器提供数据。

苹果2014 年将推出一款大屏的iPad,我们认为这款iPad 的主攻市场将是商务领域,其中的软硬件都已经在前期储备中不断被超越。

苹果A 系列芯片价格相对于一般商务笔记本更为便宜,因此商务iPad 将会蚕食商务笔记本的份额。苹果Macbook Air 中使用的英特尔处理器的材料成本预计在设备成本的比例超过了20%,而苹果最高容量iPad 使用的ARM 处理器的成本仅占设备成本的5%。

苹果大屏iPad 想要渗透进入企业市场领域,需要解决存储容量和Office 套件的支持。后者已经在免费开放的iWork 套件里逐渐实现,前者将在未来存储容量的大幅度进步下得到解决。

2013 年秋季的发布会中,苹果的主题就是免费,围绕iPad Pro,苹果一定会建设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从前PC 端动辄数千美元的生产力软件必须要迅速降价,用户将以免费或者以极低的价格享受基础功能,开发者通过增值和云服务弥补收入。

苹果在软件应用方面也建立了适用于商务的生态系统:(1)使OSX 和iOS 系统之间同步分享更加平滑;(2)免费开放iWork 套件使设备编的更加实用。

iOS7 已经深度整合了 Flickr,Vimeo,Twitter,还有 Facebook 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 iPhone,iPad, 以及 Mac 上分享链接和视频。通过 iCloud,每个设备上都会同步用户的通讯录,邮件,网页书签,阅读记录,还有标签。现在通过 iCloud Keychain,甚至用户名和密码都可以在设备间共享了。

AirDrop 能让用户直接把内容快速的传送到周围的设备上。但目前搭载 iOS 的设备只能把内容 AirDrop 到 iOS 设备上,OS X 也只能在Mac 间 AirDrop。

苹果将新设备中的iWork 变为免费,不止是想让用户单纯地消费,更想让用户觉得iOS的设备是实用的。未来如果ARM 架构的PC 实现,64 位带来的4G内存的突破将更有意义。

如果计入iPhone 产品,在“Bring your own device”的政策支持和苹果密保系统的进步下,苹果iOS 和OSX 生态系统份额将会大幅上升:BYOD 政策使企业节省了臵入设备的购买成本,这大大提高了Macs 对Windows 的替换率;苹果的加密解密安全措施让iOS 和OS X成为政府机关的可行选择。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除iPhone 外的苹果产品在2012 年只占商务和政府采购的8%,预计到2015 年会上升到11%。

Cisco 公司里苹果商用智能终端推广非常成功。从2009 年开始,75%的注册设备都是iPhone和iPad。虽然Windows 电脑仍然是公司内主流,但是公司已经提供了35000 Macbook,约为电脑总数的25%。Cisco 还是用苹果开发者项目为雇员开发公司内部应用。

苹果的iOS 系统的性能已经可以运行某些需要PC 级运算速度的软件,因此在商务领域中用户将更倾向于选择iOS 设备。商务领域应用将掀起更多互联的硬件需求:如存储器(HDDor SSD),Thunderbolt 接口,USB 接口,Ethernet 接口,电源和摄像头。同时对于运算速度的要求将不断提升对芯片及其封装的要求。立讯精密和长电科技将受益这种趋势。

2.软硬通吃,苹果将在大数据时代成为赢家

2.1硬件新品推出不断,改变倚重iPhone 的产品结构

苹果依靠自身技术实力,实现两大硬件创新,为大数据时代奠定基础。未来智能终端和可穿戴式设备不再仅仅是硬件产品,都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矿机,而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一个数据金矿。苹果的iPhone5s 做了两件事:M7 协处理器解决了数据挖矿机之间的插座问题,指纹封测解决了数据安全钥匙的问题。

1) 苹果的M7 协处理器降低功耗将点燃今年的可穿戴式设备。未来可穿戴式设备传感器越来越多,而我们平时大部分传感器都没有被激活,这是因为功耗太大。M7 协处理器解决了这一问题,协处理器长期工作耗电量极少,可以让手机一直分析和学习,可以把所有情境都数据化,在云端对用户进行画像,对于用户来讲,个体特征被准确描述,让人们都可以被精准营销。

2) 苹果用指纹识别悄无声息的解决了安全问题。目前大数据的最大隐含问题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巨头解决。如何便捷安全的读取和储存用户数据成为未来另一个创新点。

苹果采用的指纹识别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大家的指纹唯一,而且只需要覆盖home键就可以轻易解锁。

2014 年将是苹果集中创新的一年,苹果的大屏iPhone,iPad pro,iWatch和iTV 都成为新的产品看点。其中iPad Pro 和iWatch 推出减少公司对于iPhone 的倚重依赖性。

苹果的营业收入主要倚重利润率最高的iPhone,从2010Q4 的38.3%上升到2013Q4 的56.4%。但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增长速度的减缓,苹果需要推出其他创新式单品来减少对于iPhone 的倚重倾斜。

目前增长势头最好的iPad 和iPhone 将是苹果的发力点,iWatch、iTV 和Carplay 系统则是帮助苹果建立一个更有效,更具客户黏性的生态系统。

iPhone 6 将采用大屏设计。从不断爆出的新闻和碟机来看,新款变化较大,有可能使用蓝宝石、实现无边框和实现更多传感器。在软件功能上也会有更多更新,可能增强更多移动支付和软件系统功能。iPhone 每次推出新款,都会有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功能。iPhone6 采用大屏设计使得因为大屏设计而停留在三星品牌的用户有了换机的原因和需求,在高端手机用户群中开拓了更多的首次客户。

iPad Pro 是商务旅程的开始。从iOS7 开始,苹果加入了蓝牙鼠标的支持功能。2014 年苹果将可能推出12 寸iPad Pro,进一步打破娱乐和办公的边界。iPad 之前一直被定位为影音娱乐的平板,沦为大部分人的“床前读物”。但是12 英寸的iPadPro 出现,无论是在硬件性能上和屏幕可读性上来讲,都将正式跨入商务领域。

iWatch 是健康医疗的起点。iWatch 将可能采用iOS 系统,配备siri;具有短信、彩信、日历、闹钟、计算器、游戏等功能;搭载五个与健康相关传感器,与大数据结合,检测血压、血糖、血浓度、脉搏和皮肤;iWatch 还可能有无线充电、有黄金外壳,针对性别不同有不同版本;可通过蓝牙技术与iPhone和iPod 等完成信息交换。

iTV 会打破现有智能电视创新的僵局。iTV 将打破目前智能电视缺乏创新的局面,解决娱乐以外的社交、教育和医疗,从iWatch与iTV 对接协议看,未来iTV 将成为苹果家族的平台。

图:iWatch概念图

图:iTV 概念图

2.2. 苹果重视研发,围绕可穿戴式和交互体验申请专利,瞄准大数据时代

苹果从2010 年开始,一直重视创新,不断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虽然目前研发费用占比仍低于以专利池闻名的微软和以研发出名的谷歌,但是近3 年研发费用的增长率远高于微软,略高于谷歌。苹果2010 年之后的研发费用增长率都保持在32%-39%之间,2013年的营收增长仅为9.2%,但研发费用增长仍保持在32%。

图:苹果R&D 费用从2010 年开始增长率就在30%以上

图:谷歌研发和营收增长对比

苹果的研发费用和创新专注转化为越来越多的专利。苹果在美国专利授予排行榜上的名次不断得到提升,首次进入前20 名。

谷歌和苹果都在专利数量排行榜上名次提升,两者在2013 年都首次进入前20 名,谷歌名次较苹果略好。2013 年苹果从之前的22 名上升到第13名,谷歌从第21 名上升到第11名,而微软从第6 名前进到第5 名,仍然享有专利池的优势。

苹果的专利布局仍是围绕着完美和交互两个方面进行的,都是基于用户体验而非参数堆叠的布局。从苹果近期递交的专利申请可以看出主要研发方向还是在可穿戴式设备和设备间的交互上,其中软件交互体验的创新远多于简单硬件的革新。这样的专利将有利于苹果在可穿戴式设备获得先发优势,并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

2.3. 软硬结合,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

苹果在软硬结合时代的用户经营具有优势。苹果不是单纯的硬件产品公司,而是以用户经营和流量运营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

1)苹果用户经营水品优秀,即使5s 弱周期也在增长。从历史上来看,苹果新产品的强周期是每两年一次,但是13 年iPhone 5s 即使是在弱周期,其销量也超过大家预期,因此今年的强周期下,苹果的整体出货量将超5s,苹果品牌整体的客户满意度,使用率,购买度还在增长。

2)苹果已经先于其他智能硬件公司转型成为用户经营型,这是互联网思维下才拥有的价值。未来公司都要从产品消费转型到用户经营型,产品消费会被取代,但是用户经营型才会有壁垒。用户更具有价值和服务黏性,例如嘀嘀打车、腾讯公司等就是用户经营的代表。

3)苹果占据了大数据金矿中的制高点。手机和可穿戴式设备都是未来数据的挖矿机,苹果在高端机种占比最高,所以苹果拥有含金量更高的富人矿,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更有价值。

4)为了迎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苹果已经完成了两件伟大硬件创新:指纹封测和M7 协处理器。

苹果以Haas(即Hardware as a service)而获得过去五年业绩的稳定增长,但是未来我们认为苹果将实现平台整合逐渐转为多边平台的管理服务提供者,这也是大势所趋

开发平台成为管理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互联网价值变现。Facebook 在2007 年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接口后,获得具有高粘性产品服务,并以此获取了大量忠实用户及流量。苹果AppStore 的成功也将平台商业价值变现,收入占总体4%左右。

苹果等管理服务提供商掌握平台,可以连接多种客户群体(例如用户和开发商)提供需求服务,连接多边市场而非单边市场。平台汇聚了用户和业务提供者,具备基础性信息应用市场的双边特征。平台掌控者一只手抓住了用户,另一只手抓住了信息世界最具草根精神的创新者,从而奠定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新生态系统的入口地位和价值分配者地位。

掌握平台的管理服务提供者都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价值向现金流的转化,相关公司如eBay,Google,Facebook,Apple iOS,Skype and YouTube。而传统的影院和有线电视公司还是属于单边市场,难以有巨大的客户效应。

苹果拥有4 大平台基础,拓展服务后可以实现像谷歌这样的产品生态群。由于iOS 和OSX系统所带来的粘性,苹果无论在音乐或者是云服务领域都可以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从而启动自身软件服务成长周期。

苹果未来可拓展的软件或媒体服务领域已经具备基础,形成可实现收入的盈利模式指日可待。现有的指纹检测和iBeacon 技术可以实现支付,iCloud 可以提供更高需求的企业云服务,甚至于苹果最擅长的iTunes Radio 可以实现新的媒体流服务。

苹果现有的App 质量远高于其他生态系统,更受到用户的认可和欢迎。2013 年苹果AppStore 每天营收达到500 万美金,而谷歌却只有100 万美金。用户们更愿意为苹果的App支付使用,这已经为苹果提供了用户壁垒。

苹果的iTunes 服务收入已经达到谷歌的一半,在近一年增长率还在提升。而且在全球Fortune500 排名中,苹果的iTunes 内容服务部门可以排名130,在Alcoa 和Eli Lily 之间。

3.三年中兴开始、,苹果产业链进入新一轮收获周期

3.1. 先入者凭技术获得份额提升,新入者将实现业绩弹性

苹果新品推出将会从6 月开始,iWatch、iPhone6、 iPad pro 将会陆续面世。苹果链个股目前已经在估值低点,随着新品备货带来的增量效应和技术创新带来的附加值提升,业绩将逐渐显现。相关公司:歌尔声学,立讯精密,德赛电池,金龙机电,大族激光,超声电子和欣旺达。

3.2. 以史为鉴,换机期和创新期,公司产业链股价增长趋势仍在

任何产品生命周期分三个过程,有钱人买、穷人买和换机期。在渗透期后半期往往是集中度分散,大量厂商价格竞争,但进入换机周期,优秀厂商必须以技术创新驱动大家创新,集中度反而显著提高,龙头公司股价继续新高。智能手机浪潮也是如此,在渗透今年到50%后,换机周期会起来,在换机的三年,必将是苹果谷歌等强者恒强的阶段,相关供应链继续受益三年。从投资情绪理解,我们认为投资周期分为3 波,分为渗透率提升,投资情绪的周期和换机潮再创新。我们认为以诺基亚产业链股价表现为例,行业渗透率减缓不代表公司股价和供应链的增长趋势改变。

图:智能手机进入换机期

诺基亚在台湾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供货充电器、PCB 板、面板、按键、连接器、摄像头模组等。诺基亚占其营收比重最高可达40%。我们发现虽然诺基亚的销量大幅下降,但是供货商的营收反而在2009 年之后有显著提升,足以证明供货商有开发新客户再实现繁荣的能力,换机时代带来供货商的营收持续增长是可以预见的,同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逻辑在A 股上市供货商中能得到历史重演。从数据上来看,即使诺基亚出货占营收比重最高的大立光在09年之后还是实现了营业收入年均35%的高增长,股价上涨7倍。

3.3. 新一轮技术创新带来产业链新机会

中国IC 封测实力提升,将直接受益苹果新品芯片封装和指纹识别封装。中国IC 封测公司在圆片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技术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WLCSP 封装主要面对的市场为智能手机市场,一部iPhone 4S 手机使用5 颗WLCSP封装芯片,一部iPhone 5S 手机使用7 颗WLCSP 封装芯片,这些都由长电科技进行封装。同时苹果的指纹封测采用的是Shellcase路线的WLCSP 技术,国内上市公司晶方科技的技术也得到认证。

苹果Carplay 对客户进行二次开拓,提供换机需求并增加连接线的需求。中高端汽车用户和高端智能终端用户受众群重合度高,苹果此次合作可以在中高端客户上进行二次开拓。CarPlay 需要用iPhone 作为媒介介入汽车,并且要求是采用Lighting 接口和iOS 7(即指定iPhone 5,5s 和5c以上机型。对于此前已经是果粉的用户可以增加升级机型需求,而非果粉用户则极有可能转入苹果阵营。其中提供Lighting 连接线的立讯精密会受益iPhone 和汽车的连接方式。

苹果手机上多处采用蓝宝石,不仅摄像头和指纹封测,未来iWatch 和iPhone 新品的屏幕也将采用蓝宝石。国内目前主要是在晶体生长和晶体切割加工方面切入苹果产业链,建议关注大族激光和露笑科技。

3.4. 苹果产业链已经估值较低,质地优于一般中小市值公司

苹果产业链在2013 年收到iPhone 5 销售不佳影响,部分业绩低于预期,股价已经实现了最大幅度的调整。但是从公司管理、技术水平和供应链话语权来看,苹果产业链公司质地仍旧优于一般中小市值公司。

4.首推歌尔声学,大族激光,立讯精密,超声电子,金龙机电,德赛电池和欣旺达,关注苹果产业链上其他公司

4.1. 歌尔声学——平台型公司多维创新,成长仍将持续

公司是电子行业中平台型企业的佼佼者:公司在自动化设备等上游的前瞻布局,是精密制造竞争力的最核心基础。公司和全球所有一线客户紧密合作,掌握核心客户,科技业很多优秀公司证明产品持续复制是可行的。歌尔具备全球人力、技术、产品和产业的整合能力,两百多的外籍高管团队是公司最核心全球竞争力。平台型企业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挥。

多维创新,公司成长仍将持续:2006-2013 年近100倍收入增长过程中,歌尔的成长疑虑和分歧从未打消过,且每隔三年,如2008、2011、2014 年都经历一次市场的怀疑和回调。在对平台型企业的逻辑基础上,我们从几个角度分析歌尔的可持续成长:1,苹果。苹果成长来自三个方面,声学单价和数量持续提高。苹果因素将推动今年四个季度业绩增长加速。2,传感器,mems 麦克风传感器今年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份额,心率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已经研发成熟,配套客户量产,这些产品都将复制声学。3,精密零组件,连接器,摄像头,粉末冶金,lds 等,单价都与声学不相上下,lds 和扬声器一体化方案成为确定趋势。4,产品系统。公司将和全球主要消费电子巨头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切入可穿戴、音响、智能电视、智能汽车领域,由于公司介入产品定义、设计和上游零组件,盈利能力可以维持,成长仍将持续。

以硬件为入口搭建服务平台,与互联网融合:歌尔声学将搭建新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要通过硬件入口抢夺用户,歌尔声学将为他们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到制造的一系列服务,以前“产品+渠道+品牌”,未来随着互联网企业兴起,渠道与品牌将集中于互联网企业本身,公司从事ODM 业务前移,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定制合作,保持高毛利率。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45.85 元。我们预计公司14-16 年EPS 分别为1.31,1.76 和2.27,成长性突出。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力

4.2. 大族激光——承接苹果大单,业绩有望高速成长

小功率激光设备销售保证公司业绩:收获于消费电子产品金属外壳使用的普及,公司小功率激光打标机成为贡献收入的主要支撑,特别是苹果成为公司主要大客户。2013 年估计公司出货3000 台左右激光打标机,考虑到三星、华为、小米、中兴等普遍有推出金属外壳设备的计划,我们预测2014 年打标机业务将持续增长。目前根据行业普遍观点,公司与三星的相关小功率激光设备订单就在1 亿元左右。

PCB、LED、激光焊接、数控各条线均衡发展:公司生产PCB 切割设备受益于消费电子品轻薄化带来的PCB 加工精细要求,有加速发展的趋势。LED 行业回暖,经过10 年的产能过剩后设备折旧问题会逐步出现,这次照明带来的行业再次成长有望使公司今年在LED 设备方面的出货量增加。大陆劳动力红利减少,向自动化生产趋势明显,数控和焊接设备的销售借机先行抢占市场的预期被广泛接受,2013 年高端焊接设备的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 万以上,可以持续关注今年的增长情况。

蓝宝石切割设备成公司主要看点,苹果产业链中渗透率加大: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调研公司在原有iPhone 中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今年推出的iwatch 有望占到一半,除打标机传统业务外,蓝宝石切割机是业绩增长超预期产品。我们从产业链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第一批蓝宝石激光切割机已经为苹果供货的基础上,第二批订单也将发货。今年后续公司财报对这部分业务就将有所反映,我们会保持后续关注。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28.40 元。我们预计公司2013 年-201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0.8%、14%、4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14%、13%,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4.3. 立讯精密——切入主流厂商,未来三年持续高增长

连接器龙头加速成长。公司成长步入收获期,将迎来高速增长的三年,公司是苹果产业链上被扶持的重要供应商,主要产品涵盖lightning 接头,在通讯、汽车、天线、医疗等方面有所突破,或成为业绩新增长点。优秀管理团队、出众研发实力和成本控制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基石,在未来可与泰科、安费诺等公司展开竞争。

公司产能饱满,扩展计划满足业绩成长需要。公司此次增发募资20.31 亿发行不超过6400 万股,底价31.74 元,投向4个项目:1)6 亿元收购昆山联滔40%少数股东股权,使用自有资金1.5 亿。联滔是立讯苹果业务主体且今年业绩有望高速增长,该收购价再次彰显立讯的收购议价能力;2)5.14 亿增资昆山联滔智能终端连接组件扩产,为今年将大幅放量的苹果数据线等新项目作扩产准备;3)5.07 亿增资苏州丰岛复合机构件项目,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产品,立讯团队已有很强技术积累,公司业已切入这两领域国际一线客户,成长空间巨大;4)5.6 亿增资珠海双赢进行FPC 升级扩产,进入高规格FPC,未来望切入台湾及美系一线客户。

年报及一季报展望超预期,业绩拐点趋势确认。公司13 年营收45.9 亿,同比增长45.9%,归属母公司净利3.4 亿,同比增长29.15%,对应EPS 0.62 元,同时亦预告一季度同比增长70-100%,均大幅超越市场预期。公司切入苹果产业链,几乎占lightning 接头全份额,业务逐步放量,业绩环比改善明显。今年一季度的高增长即来自苹果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增量超预期、源光电装汇兑损益亏损减少等,我们判断在苹果推出iwatch 等新产品后,公司业务将仍有超预期因素。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45.60 元。我们预计公司2014 年-201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70%、46%、4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3%、48%、40%,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

4.4. 超声电子——PCB龙头受益4G和汽车电子行情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 PCB 业务受益于通讯、智能终端及汽车电子市场需求提升景气度回升:国内4G基站13 年底招标完成,14 年进入交付期,下游华为、中兴等通讯厂商目前通讯基站产能饱满;国内智能机4G换机需求强劲,随着中移动及中华酷联想弯道超车推动下,国内4G拉货提前一个季度,预计整个Q2 供应链将持续紧张,公司作为国内PCB 板主要供应商,14Q1 订单饱满,产能供不应求。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提高HDI 板的占比,HDI 板比普通板毛利率高10%以上,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提高整体毛利率。

被低估的汽车电子PCB 龙头:14 年是汽车电子大年,公司前瞻布局汽车电子PCB 业务,三年前就开始做认证相关业务,具备从普通板到HDI 板整条产品线供应能力,已经切入全球最大汽车电子供应商博世供应链,并于近期陆续切入马瑞利、海拉、哈曼贝克等国际一流汽车电子供应链,供应宝马、奔驰、保时捷、奥迪、菲亚特等多家国际一流汽车品牌,涵盖中控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汽车音响等关键核心部件。

切入苹果iwatch 等产业链,提升估值:公司一直是苹果公司电源PCB 板供应商,近期公司通过苹果主板认证,切入iwatch 产业链,提供主板PCB。

触摸屏业务随着下游客户优化毛利率提升,并有望切入汽车电子:公司原有触摸屏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内二线厂商及山寨白牌厂商,2013 年触摸屏业务营收预计在17 亿元。公司2014 年调整下游客户战略,积极往国内一流客户拓展,目前切入oppo 等国内一流客户供应链,并有望重新切入中兴通讯手机产业链。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16 元。公司拐点到来,保守预计14 年为0.52 元,给予14 年30 倍PE,目标价16 元,目前股价对应14 年PE20 倍,估值安全、迎来业绩拐点。

风险提示:汽车电子进展慢于预期

4.5. 金龙机电——切入大客户,业绩拐点已现

盖板重大突破,成为三星供应商:公司公告获取三星供应商资格,并取得供应商代码。这是公司金进光电盖板玻璃盖板的重要进展,公司去年以来金进光电处于持续投入期,第一期投入达到300w 片/月产能,今年进入收获期,除三星外,华为、oppo、联想也逐步切入,此外富士康也在做玻璃盖板认证,有望切入苹果产业链;

线性马达切入苹果链,产品附加值提高:公司马达为全球龙头,特别是第三代线性马达,单价是原有马达的6 倍以上,单只价格达到3 美金左右,全球目前只有两家可以生产,公司作为主力厂商切入苹果新一代手机,预计5 月份开始爬坡,6 月份放量,全年两个主要机型将有望达到4000 万台/出货。此外,公司还有新的马达业务进入另一款苹果新产品。新产品将保持高毛利率,业绩弹性高。

收购标的加强公司触摸屏和马达业务技术能力,产生协同效应:收购的博一光电将与公司的玻璃盖板和触摸屏业务形成完整产业链切入主要终端厂商,甲艾马达将补充公司除消费电子以外的其他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并往产品延伸,提升公司附加值,收购的业绩承诺公司很有信心。4、其他业务进展顺利,今年有望扭亏。

投资建议:公司14、15 年母公司主营业绩将达到1.4 亿、2.2 亿元,加上收购公司利润,预计14、15 年eps 为0.66 元、0.99 元,由于公司拐点趋势显现,14Q2 才释放业绩,给予14 年35 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3.1 元

风险提示:触摸屏业务进展不达预期

4.6. 德赛电池——市场份额持续扩张,产品多方面开拓

台厂电池下游模组业务转移大陆不可逆转:无论是从劳动力成本、毛利率还是内部费用管理等多方面来看,大陆电池模组厂商在于顺达、新普等台厂的竞争中已处于优势地位。相比于台厂收入同比下降的情况,公司2013 年依旧保持37%的高增长,产品进入iPhone 5S 和iPad mini 等苹果各产品线。我们从产业了解到的情况,公司占5S 的份额在50%以上,5C占25%,mini 占10%,未来份额将持续增加并进入其他产品,未来替代台厂指日可待。

产能扩张保证未来产品需求:公司将在惠州蓝微新增4000 平方米厂房,在惠州电池新增14000 平方米厂房。并且公司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节约费用并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已经做好应对未来可穿戴电池、汽车锂电池等新市场需求的准备。其子公司德赛亿能在大型电源管理方面积累的技术也将成为新市场的先发优势。

营收状况佳,客户结构稳定:2013 年完成年度计划的129.47%,其中电池保护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4.74 亿元,二次组合电池实现31.25 亿元。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三星等,客户稳定,前五主要客户占总销售额的81.02%。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78.00 元。我们预计公司2014 年-201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37%、36%、35%,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40%、35%,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系统性风险、市场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

4.7. 欣旺达——受益电池模组向大陆转移

电池模组行业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受益于台湾PC/电脑产业成熟,台湾电池模组厂商随着笔记本电脑高增长形成新普、顺达两大龙头。随着智能手机兴起,大陆智能手机产业链成熟,并且随着锂离子电池逐步往锂聚合物电池转移,大陆厂商在手机数码类电池弯道超车,电池模组行业由台湾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

手机类产品—一流厂商份额提升,有望切入国际大客户:2013 年公司已成为联想、华为、中兴、小米、步步高、OPPO 等国内一二线移动终端厂商及苹果、索尼等部分国际化大客户的主要供应商,其中联想、步步高、OPPO 等主力供应商的地位更加稳固,华为、小米、中兴等客户的份额和订单量都双双大幅提升。

自动化率提升:台湾厂商新普、顺达完成对日系厂商三洋、松下的替代,也主要由于自动化率及大规模扩产,形成规模效应后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依靠台湾本土供应链大背景完成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欣旺达随着产能不断扩张,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得到了北美一流客户的认可,预计14 年将大规模投入,配合柔性生产,人工成本(占成本10%)将进一步下降,毛利率将回升。

电源管理系统核心能力领先、与多家电芯厂战略合作:公司电源管理系统目前业界领先,目前已经能够自给,并开始独立销售,在电动车领域也能实现类特斯拉的电源管理系统,并已有样品产出,体现公司研发实力。电芯领域与ATL 等多家电芯供应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此外通过拥有的覆盖全球 18 家主要锂离子电芯厂的数据库,欣旺达可以迅速寻找到性价比最佳的电芯方案,随着规模扩大,议价能力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将迎来营收及毛利率齐升,盈利能力将触底提升,预计14-15 年eps分别为0.82、1.25 元,由于公司处于拐点,给予14 年35 倍PE,对应股价28.7 元。

风险提示:订单不达预期

(i投资【微信号:itouzi8】整理,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