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谷不化中医治疗方法简介 在中医学中,有一种腹泻叫做完谷不化,《黄帝内经》称为“飧泻”。这是指大便清稀,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的腹泻。即消化不良性腹泻。飧(
,孙),本义是晚饭、熟食之意。飧泻通常见于晚饭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出现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的病证。 记得大学时老师讲到这个病,说这种病又叫做“完谷不化”,同学记笔记时就写下“顽固不化”。结果,被老师发现,他瞪大眼睛吼道:你以为这病是四类分子呀!?全班人哄堂大笑。后来,我上课讲到这种病时,学生们已经基本上不太知道什么是“顽固不化”,但也有的会写成“完骨不化”、“晚谷不化”。
这种腹泻是怎么引起的呢?现在人们可能觉得原因很简单,说就是消化不良呗!有的人还会说吃江中健胃消食片就行了,看广告上就说,吃了这个就不怕消化不良了。其实,这种病的发生并不简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月真(一个字,音嗔)胀。”意思是清阳之气主升,如果清阳衰弱于下,就会发生飧泻病;浊阴之气主降,如果浊阴停滞于上,就会发生胸膈胀满的月真胀病证。这就论述了飧泻的病机,是人体内气机升降失常所导致的,主要是清阳不升,即脾阳虚所导致。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脾阳虚呢?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饮食生冷,即吃的喝的过于寒凉。如过饮或常饮冰镇饮品冷物(啤酒、可乐、矿泉水、冰激凌、凉茶等),过吃生拌菜、凉饭菜、黄瓜、西瓜、香瓜、哈密瓜、葡萄、梨、火龙果、奇异果、香蕉、西红柿、海鲜类性寒凉的食物,尤其是在晚上食用这些东西,都极易导致损伤脾阳,引起飧泻。还有,就是衣服穿着不当使腹部受凉、四肢受寒等,也会损伤脾阳的。
对于这种因脾阳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往往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腹部怕凉、四肢发冷、食欲不振、容易头晕倦怠、身体消瘦等症状,治疗要温阳益气,健脾止泻。中成药可以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或补中益气丸。
提醒注意:并不是所有消化不良性的腹泻都属于这种飧泻。那种因吃多了而撑出来的超过胃肠负担的腹泻,中医称为食积或伤食,症状有腹泻,伴有嗳腐吞酸、呃逆打膈、肠鸣排气,嗅秽难闻,恶心呕吐、胃胀、不欲饮食,舌苔厚腻,脉滑。需要消食导滞,同时还要适度节食,选用保和丸、大山楂丸、枳实导滞汤等。必要时可用吐法吐出胃中积滞。这种病都是吃多了撑的,想想这真是既浪费饮食资源,又伤身受罪啊!
关于腹泻,中医学中还有濡泻、洞泻、溏泻、溏出糜、湿热利、下利等不同,临床上需要详细分辨,针对病因病机选用正确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显著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