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大帝 936年7月31日,路易四世出任国王的一个月后,东边的德意志王国萨克森王朝也有一位国王在亚琛加冕。 他就是捕鸟者亨利之子、历史上著名的奥托大帝(Otto the Great,936-973年在位,即奥托一世,又译作鄂图一世)。 历史上,凡是被冠以“大帝”称号的帝王,都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些大帝不光留名留声,他们的名字、故事和事迹都会以醒目的文字印在历史书里,他们是那种发出怒吼、震天动地的人物。 这里要注意一点,“查理曼”是个专用名词,“曼”虽然是“大帝”的意思,但是大家不要把奥托大帝中的“大帝”二字改为“曼”。这样的话,读快了会念成“奥特曼”,开个玩笑。 英雄出时势,时势造英雄。公元10世纪,是德意志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奥托大帝横空出世,他和查理曼一样,一生与马鞍和宝剑紧密联系在一起。 奥托大帝的征服分为三个部分: 一,安内,平定德意志诸公国叛乱,巩固国家统治; 二,攘外,粉碎马扎尔人的入侵,向东扩张领土; 三,入侵,攻入意大利,把教皇握于掌中,成功加冕为皇帝。 和父亲不同的是,奥托对那些企图自治、不听中央领导的爵爷们采取强硬态度,坚持自己对各公国拥有最高统治权。 爵爷们自娱自乐惯了,不愿听中央的话,他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Thankmar)首先向他挑衅,率领一帮萨克森贵族和他闹起窝里斗。 奥托虽然只有二十几岁,在政治上却相当成熟,他给这些反叛者迎头痛击,唐克马尔战败,自杀身亡。 路易四世和奥托大帝有几分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那种内心一团火的人,都在对国内的反对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两个性格倔强的人做邻居,有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更何况中间还夹着一个说不清到底该归谁所有的聚宝盆--洛林。 由于洛林的归属问题,西法兰克王国和德国发生武装冲突。打了没多久,两家就讲和了。路易四世娶了奥托的妹妹,放弃洛林。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男娃女娃一共生了七个。 946年,西法兰克发生内讧,“伟大的”于格和路易四世之间爆发战争。他俩都是奥托的妹夫,奥托正可以插手西边王国的内政,他首先帮着于格打路易,后来又帮着路易打于格,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德意志国内已是乌烟瘴气、刀兵四起,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洛林等公爵纷纷举旗造反,企图混水摸鱼。 奥托的一项伟大功绩就是平定国内各公国的叛乱,他利用中等贵族和大贵族之间的矛盾,很快瓦解了敌对联盟。法兰克尼亚公爵被迫求和,巴伐利亚公爵被赶走,洛林公爵也缴械投降。 几年工夫,奥托便控制了大部分德意志: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归自己统治,巴伐利亚、士瓦本、洛林分别由他的弟弟、儿子和女婿统治。 奥托是既捕鸟者亨利之后,又一个侵略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君主。他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投降,臣服在德意志的大旗之下。 翌年,奥托攻入意大利,与原意大利国王的遗孀结婚,顺利地把意大利王冠戴在自己头上。征服了意大利,奥托本来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他却愁容不展。 原来,儿子和女婿对他分配意大利的权力感到不满,便联合美因茨大主教一齐反对奥托。 奥托是水里火里历练出来的,面对这些小辈岂会束手无策。当时,马扎尔人已经在西欧肆虐了近半个世纪,德意志贵族对这些来去如风的敌人心存恐惧。奥托正好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态,将之笼络在自己麾下。 这要感谢捕鸟者亨利,他给儿子留下一支精锐骑兵,这支骑兵让那些被马扎尔人吓破胆的贵族们有了依靠,这支骑兵也将在不久后的“奥格斯堡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笼络住人心,反叛者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很快,儿子和女婿们被打败,奥托从这次叛乱中得到教训,也总结出经验:血缘关系并不一定可靠。 |
|
来自: 小记历史馆 > 《加洛林王朝 神圣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