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的“威力” 曾经看历史书的时候,看到那些皇帝很宠幸那些爱拍马屁的大臣就会觉得这个皇帝一定不是个好皇帝,即使是像乾隆那样的皇帝也喜欢听信和珅那样奸佞之臣的话。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才会听不进忠言,而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是不会在乎什么好话什么坏话,只要是中肯的话都是愿意听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晚饭后,总要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去散步,因为住在乡下,能干的事情就只剩下散步,所以一般吃过晚饭后,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去散步。这样一则可以修身养性,一则可以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在这样一个惬意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忘记大家是同事关系,于是会把内心那根紧绷的心弦放松,进入到最自由的状态,于是把同事当成了朋友。在朋友面前总会毫不忌讳的说出一些真话,但真话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和感激。我以为当我们发现朋友一些缺点之后,就应该当面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自己认同,那就应该改正缺点,这样才是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的原因;如果朋友嗤之以鼻,那么我们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陈述有问题,如果陈述没有问题,那就是朋友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和忠言,因此我们也就没必要继续陈述,更别指望朋友能够改正。 回到我要陈述的事情上来,大家在夕阳西下的乡间小道上散步,心中自然会有一些放松,谈乱的不在是工作,而是个人比较关心的私事,谈谈自己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未来,谈谈自己的规划......总之谈论的都是有关自己的,也是自己最关心的。在我们这群人中,只有一位男同事,而最近这位男同事又在恋爱,而且处于热恋之中。大家彼此都很熟,在一起工作那么久,彼此的优缺点也看的清清楚楚。男同事有一毛病,一喝酒就喜欢嘈闹,而且特别的不安分,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酒品不太好,对于他这个毛病,当然也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因为大家都住在一栋楼里,自然知道。在别人那里我们从不提起他酒品的事,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在这样一个散步的时候,只有几个大家彼此熟悉的同事在一起,于是我就忍不住劝他,在自己的女朋友面前千万不要喝醉酒,因为他喝醉酒之后真的很不雅。我这样的劝说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事实依据的(一次,他喝醉酒之后,在房间里大嘈大闹,甚至跑下楼,将一个同事房间的门踹开,横七竖八的趟在了别人的床上),我想这样的惨剧最好不要让他女朋友看到,同时也劝他没事别喝那么的酒。不管怎样,不管是出于他身体考虑,还是出于他与他女朋友的将来考虑,我这句劝说都是属于忠言。我本以为他会满心的接受,并虚心的改正,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他听后,刚才面带笑容的脸立马刷下来,并不断的为他那次喝醉酒后发疯的事找各种理由,这些理由在我听来都是很可笑的,也都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与其陈述这样的借口,还不如默默的接受别人好心的忠言。陈述完借口后,还很不友好的瞥了我一眼。原本很惬意的一次散步,最后却在他很不友好的一瞥中结束,让我原本很放松的心情又紧绷起来了。 事后,我在房间反复的反思自己到底错在哪?我想确实我身上也有错。第一,我混淆了同事和朋友的关系。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同事就是同事,朋友就是朋友。和同事能讨论的事也许不适合与朋友讨论,而和朋友能讨论的事与同事是绝对不能讨论的。在那样一个惬意的环境当中,我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与同事讨论了和朋友才能讨论的事,所以同事很难接受。第二,人都不爱听真话。我们总是会说如果我有什么缺点请当面提,但是一旦别人提了,即使面子上挂住笑容,内心也会也不小的波动。这又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的那个经典的故事:一个人生了孩子,所有的人都来祝贺,大家都说好话,说孩子将来一定能怎样怎样,能当什么什么样的大官,只有一个人说将来孩子会死。而恰恰这个说真话的人被主人赶了出去。原本鲁迅先生的这个故事只是看看,没有当真,然而在现实中确实也是这样,当我们毫无忌讳的给别人提意见,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不但不会感激我们,反而会厌恶我们,甚至会痛恨我们,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人的耳朵与生俱来就是用来听话的,但是不管是谁的耳朵都喜欢听好话,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我们以为自己的真话能感动别人,但其实我们错了,很多误会和矛盾都可能是真话引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