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种理想类型的科学身份

 yangmill 2014-05-08

武夷山

 

科学家对公众说话时,以什么身份说话?代表谁?科学家们自己可能都未好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Science Communication(科学传播)杂志2013年第6期发表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传媒、认知和传播学系系主任Maja Horst女士的文章,A Field of Expertise, theOrganization, or Science Itself? Scientists’ Perception of RepresentingResearch in Public Communication(代表专业领域、机构还是科学自身?科学家对于公共传播中如何代表科研界说话的认识)。作者对20名处于科研前沿(根据其最近3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的情况做出的判断)的丹麦科学家做了深入访谈,概括出科学传播中三种理想类型的科学身份,见下表:

 

代表模式

专业领域

专业化科研机构

作为社会设制的科学

科学家的角色

专家

科研主管

科学卫士

传播内容

事实性知识

知识产品

理性与科学方法

质量标准

是否正确?

是否能为机构品牌增光?

是否给公众带来更多启示?

受众

目标群体

利益相关者各方

公民

动机

有传播科学事实的义务

科学传播是科研主管角色中的应有之义

个人使命感

学习

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做中学

能力获取

以角色模型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博主:我觉得,每个热衷于科学传播的科技人员,应该给自己做个定位:你主要是作为专家、科研主管还是科学卫士来对公众说话?定位越清晰,可能传播效果越好。同样,公众也可以试图判断,自己面对的传播人士属于哪一类?你若只想了解科学知识,听听专家怎么说就可以了;你若想知道面对一个涉及科技的重大社会问题该如何进行个人决策(例如,美国加州的一个居民,在“转基因食品是否需要强行标识”问题上如何投票?),则应该听听以上三类科学传播人物的意见,还要考虑科学界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9233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