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省耕地“问诊”,揭示了哪些真相? 第9版:三农周刊 20140508期 陕西日报

 识途斋 2014-05-08

    自2005年开始,耗时6年,采集土样23万多个、覆盖全省80%的耕地、检测160万项次的全省耕地土壤养分普查,再加上3年多时间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修订、落实配方肥推广等,目前工作已进入尾声。
    这是继1982年我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之后,开展的又一次覆盖全省的耕地土壤养分调查。此次全省耕地“问诊”,向我们揭示了哪些真相?5月6日,记者采访了负责此项工作的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全省土壤肥力提升较为明显

    在基层采访时,常听老百姓及一些技术人员说,土壤肥力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但就普查来看,和1982年相比,全省耕地土壤肥力提高较为明显。
    其中有机质:2008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58g/kg,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含量为11.15g/kg,两者相比,小幅提高。五大区中陕北丘陵区、渭北地区、关中地区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陕北风沙区、陕南地区小幅增加。
    全氮:2008年耕层土壤全氮平均含量0.83%,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含量为0.72%,两者相比,小幅增加。五大区中渭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小幅增加,陕北丘陵区明显增加。
    速效氮:2008年耕层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67.85mg/kg,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含量为48.59mg/kg,两者相比,明显增加。五大区中陕南地区土壤速效氮大幅增加,陕北风沙区、陕北丘陵区、渭北地区、关中地区土壤速效氮明显增加。
    有效磷:2008年耕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8.72mg/kg,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含量为6.88mg/kg,两者相比,成倍增加。五大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一致成倍增加。
    速效钾:2008年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45.25mg/kg,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含量为133.74mg/kg,两者相比,略有增加。

                   约30%-40%的土壤肥力达不到要求

    耕地质量的提升最终要反映在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上,体现在作物实际产量的增加上。据省土肥站调查,我省2008年末总耕地保有量5983.1万亩,其中中产田2081.2万亩,低产田3001.2万亩。中低产田合计5082.4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4.9%,比例很高。
    考量各县数据,估计有30-40%的耕地土壤肥力达不到要求,其中陕北低肥力土壤比例较大。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全省有效锰、铜较丰富,有效硼、铁、锌、钼普遍缺乏。渭北地区有效硫较缺。

                        5%的耕地酸化、盐碱化

    土壤PH值检测结果显示:≤5.5的酸化土壤样品占总数的0.83%,>8.5盐碱化土壤样品占总数的4.57%,说明我省约有5%的耕地存在酸化、盐碱化的现实。
    其中土壤酸化耕地面积约为36.21万亩,土壤强碱化耕地面积约为370.55万亩。

                        土壤肥力从北向南递增

    目前我省土壤肥力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北低南高,从北向南递增。五项指标中,有机质、速效钾部分地区缺乏,速效氮、有效磷、全氮均较为丰富。
    分析渭北、关中、陕南等地区有机质上升的原因,除了因作物生物产量大幅提高而根茬残留增加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也是主要原因。全省耕地磷素含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年磷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高含磷的磷酸二铵的普遍使用起到了主要作用。氮素含量的增加与部分农户过量使用氮肥直接相关。钾素含量增加缓慢甚至下降与农户普遍不施钾肥有关。在洛川等少数果区,由于重视了钾肥的使用,其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出现了明显增加。
    另外,我省土肥技术部门的引导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土肥部门提出“稳氮、增磷、补钾、配微”的施肥方针,现已依据新的土壤肥力状况调整为“控氮、稳磷、补钾、配微”,其内容的变化和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丝丝相扣。

                     氮肥投入过量,单一施肥比较普遍

    全省农作物肥料投入种类主要有尿素、二铵、碳铵、过磷酸钙和各类中、低浓度复合(混)肥(配方肥)。
    普查数据显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量施肥,尤其是氮肥投入过量;其次是施肥比例不合理;三是肥料分配时期不合理,一次施入现象普遍;四是有机肥投入不足。这些问题是造成肥料浪费、土壤营养不平衡、生产成本高而效益低的根本原因。
    而且农户单一施肥现象比较普遍。据省土肥站近年开展的多次农户施肥现状调查,农户在粮食生产上普遍不重视有机肥和钾肥使用;施肥比较盲目,主要凭经验和模仿施肥,科学意识不强。农户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耕地质量的提高必须要靠农户来实现。因此提高耕地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农户的培训引导。

                     部分地区缺钾,应引起重视

    全省有三分之一左右县区的耕地土壤钾素含量出现下降,低于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的县区也不少,这说明缺钾已经在部分地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成土母质含钾丰富,我省过去大部分土壤富钾。近些年来,由于长年不施钾肥,加之作物产量提高加剧了土壤钾素损耗,超过了土壤有效钾的释放速度,导致钾含量下降。
    省土肥站副站长徐文华说,某一元素的相对缺乏,会造成其他含量丰富元素利用率的下降。肥料利用率大幅下降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氮肥利用率在30%-40%,磷肥当季利用率在20%-30%,但去年省土肥站曾收集部分地区肥效试验结果测算肥料利用率,相当一部分试验氮肥利用率低于30%。
    虽然这个结果不具备全面性,但能部分反映养分不均衡及施肥不当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因此,从满足作物生长正常需要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的角度出发,部分地区缺钾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摸清了主要作物施肥现状和施肥效应

    根据耕地土壤普查及分区施肥技术推广调查,结合作物需肥规律看,群众在施肥品种、数量以及施肥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旱地无灌溉条件,土壤养分分解、移动性差,作物生长关键时期水肥供应不协调;中山区气候冷凉,养分分解缓慢,导致整体肥料利用率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
    在今后施肥方面,河谷川平区主攻重点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水分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对于部分河滩地应加厚土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分期施肥;丘陵区要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状,力争创造灌溉条件,保证水肥协调供应;中山区要深翻改土,增施磷肥,使氮、磷比例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