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平行志愿还是有序志愿,都要强调志愿梯度。志愿梯度就是考生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的排序,一份成功的高考志愿表,离不开清晰合理的梯度把握。掌控好各个表格之间的梯度,无疑会给自己的志愿录取增加了安全系数。因此,设计好志愿梯度也成为志愿填报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 破解梯度玄机之院校梯度 案例1 C愿巧中榜,圆梦赴南京 考生档案: 姓名:朱明 毕业学校:铁岭市第一高级中学 性别:男 科类:理工类 【估分环节】 考生朱明一批本科A段志愿的情况看似平常,但仔细分析之后却发现,这张志愿表填得并不简单。 一、院校志愿剖析 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梯度是保证考生利用好唯一一次被投档机会的前提。朱明A、B、C志愿三所院校的录取分数,显示了该生设计的分数梯度为23分,有效的分数梯度使得朱明以562分的成绩被其中一所院校投档成为了必然。该生估分在575~585分之间,如果他实际成绩是大于等于上限585分的话,将会被投到中南大学;如果他的高考成绩是大于等于575分的下限,那么就会被投到苏州大学。虽然朱明的实际高考成绩比他的估分下限少了13分,但C志愿与B志愿之间形成的合理梯度,在关键时刻成为了他的“安全屏障”,发挥了C志愿作为“保底志愿”应有的作用。 虽然朱明是被C志愿所录取,但C志愿的南京农业大学与A志愿的中南大学均属于研究2型大学,只是“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区别。这也完全符合了同一批次内院校间的分数梯度相对大,而办学实力差距相对小的胜算策略,这点对考生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二、专业志愿剖析 只有院校间的分数梯度相对大,投档后考生被心仪专业所录取的分数优势率才会相对高。朱明的分数虽然仅高出南京农业大学录取最低分6分,但对专业梯度安排合理,保证了他被第二专业志愿录取,而且该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排名第三。总体而言,在一批本科A段三所院校的专业志愿填报上,朱明坚持了“冷热兼顾、门类齐全、注意等级、扬长避短、拉开梯度、服从调剂”的专业志愿填报六大原则。 案例2 估分未上线,成功走二本 考生档案: 姓名:郜爽 毕业学校: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 性别:女 科类:文史类 考生郜爽面对比二批本科预测线低15分的估分成绩,并没有心灰意冷,经过一番理性的思考之后,她把自己的高考志愿客观地定位在二批本科和专科批次上。 从表面上看,郜爽所填报的9所二批院校志愿都是外省院校,而且皆属于连年压线录取的院校,似乎没有任何梯度可言,但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其志愿不仅有梯度,而且巧妙地运用了三种梯度,从而使得其高考志愿巧夺天工! 一、运用分数上扬的梯度 郜爽把自己估算的460分的高考成绩,提升到预测的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以批次线标准来填报二批本科的志愿。如此,就坚定了自己填好二批本科志愿的决心,这也是一种对自己前途高度负责的策略。 二、活用分数下降的梯度 所谓活用,是指郜爽把连年都压线录取并开到征求志愿的外省院校界定为自己筛选二批本科9个院校志愿的范围,然后再从选定的9所院校中敲定一所自己最心仪的院校作为二批本科第一志愿来填报。如此妙招,更使得第一志愿中榜概率达到了最大化。只要自己的高考成绩达到二批控制分数线,以第一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会最大。 三、妙用了院校综合实力的梯度 从郜爽的志愿,我们可以看出:从有序志愿到参考志愿的前6所院校的办学层次都在硕士以上,其综合实力排名也均在700多所在辽宁招生的高校前三分之一的位置,称得上是“塞外桃园”型高校。 案例3 没有院校梯度,高分落榜选择复读 考生档案: 姓名:粟淳宇 毕业学校:瓦房店市高级中学 性别:男 科类:理工类 考生粟淳宇533分的高考成绩虽说在一批本科A段没有入围,但在一批本科B段78所招生院校中,他的成绩仍高于其中的19所院校。可惜的是,他填报的院校志愿未拉开应有的梯度,无奈选择了复读。 如果该生实际得分与估分的负误差是20分,那一批本科B段志愿的B、C两院校志愿必有其一被投档;如果他把C志愿的梯度降到530分,那么一批本科B段志愿就能够保住。该生B段落榜的主要原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自己的估分,从而就导致了他B段的梯度值远小于他实际得分与估计分数的负误差值,缺乏院校梯度,令他与一批本科院校失之交臂。 更为遗憾的是,粟淳宇在二批本科填报中并没有考虑到如果一批本科未被录取的原因何在,用同一估分填报了二批本科志愿。结果以高出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81分的成绩,一路滑档。2011年在辽宁招生的488所二批本科理工类院校中,最低录取分数高于533分的院校只有4所,可该生恰恰填报了其中之一的上海海关学院。在参考志愿中,粟淳宇的院校志愿没有填满,填报三所院校均为一愿上线率极高的热门院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可参加二批本科补录取考生名单中,失望的他最终只好选择了复读。
掌控院校梯度的三点要领 1、一个成功的高考志愿必须以实现个性思维的报考理念为先导。从考场发挥到估分,从估分到志愿填报,从志愿填报到成绩公布,以及之后的投档和录取等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变数。高考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局部的。在经历高考的各个重大环节中,考生要把可能出现的任何不可预测的变化因素都通过志愿去掌控。 2、选准院校是把握好院校梯度的关键。院校选得准,志愿就容易成功,而选报院校,又不能想当然地靠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正确的方法是从考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的优势和高考的实力出发,在高考成绩能够入围的院校中去了解和知晓每个院校的“前世今生”、综合实力、办学层次、专业的特色和等级、投档和录取的规则、近年来录取分数的变化规律及志愿投档情况等。这样填报的院校才会真正适合自己,才是上佳选择。 3、拉开院校梯度的技巧是选报学校档次高、办学实力强而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院校来填报。两者的差距越大,考生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录取的概率也越大,这才是拉开一个成功志愿大梯度的有效方法。
评论这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