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都是一个重大的感恩节日——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是在5月11日,这一天即将就在本周日到来。母爱是伟大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们也从小就会唱, 从小我们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表达对母亲的爱。 随着我们的慢慢长大,妈妈们也越来越年纪大了,在她们自身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作为儿女的我们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着她们的健康,希望她们能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妈妈喜欢的金银首饰、保健器械、保健食品是我们最常送给她们的三大礼物。但殊不知,这种最常见的礼物反而是上当受骗,陷入购买误区最常高发的领域。
母亲节到来之际,大家也可以跟惠惠君一块扒一扒身边的那些真相,我们共同祝愿母亲节快乐! 神奇效果都是忽悠人头部按摩仪、脊椎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腰部按摩器、微电流刺激仪……如果你想拿这些东西来孝敬父母,最好先看看下文。 对于保健器械类产品,我们所看到、听到的几乎都是一些的神奇功效,但是这种信息是极不对称的,加之行政管理不干预,真伪鉴别困难,所以对于商家来说,浑水摸鱼非常便利,只要砸钱用广告铺天盖地地胡吹,忽悠老人,总能得逞。 事实上,目前关于保健器材,国家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企业执行的也都是企业自己的标准,而厂家的生产水平良莠不齐,产品更是鱼龙混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任何“创新”的保健器械,难免会引起诸如“是真的吗”此类的质疑。当然,这其中也确实有很多骇人听闻的虚假骗术,如:所谓的红外其实就是放一个几毛钱的红色LED灯,而可治百病的磁石就是放一块几毛钱的磁铁而已。 频谱治疗仪的虚假面具频谱,新瓶装旧酒而已!实际上,频普治疗仪的核心是生物体发出的电磁波,这与红外线治疗仪并无本质差别。由于红外线可以有效的加热机体(这也是烤箱的原理),所以,红外线经常作为热源,使得红外治疗成为热疗的一种。 不过,红外线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穿透人体的能力有限,只能达到皮肤以下几毫米的地方,所以仅能用于浅层热疗。浅层热疗的适应症仅限于一些关节和肌肉病变,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红外线热疗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肝炎、胃炎、前列腺炎、颈椎病等疾病。 此外,红外治疗非但不能包治百病,还有很多禁忌症。如温度感觉异常部位,比如疤痕处,不适宜做热疗,以防烫伤;出血及出血倾向部位,比如扭伤急性期和关节积水,不适宜做热疗,以免造成出血。(注:以上内容参考《频谱治疗仪能治疗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一文) 家用磁疗产品基本无用说起磁疗,本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前有磁化水包治百病的谎言被揭穿,后有磁疗枕头提高记忆力被证明没有效果。虽然早已有媒体爆出,但磁疗枕、磁疗腰带、磁疗鞋垫、磁疗内衣、磁疗被褥等磁疗产品依然琳琅满目,仍有很多人不明真相,甚至对磁疗产品趋之若鹜。
那么,究竟怎么理解磁疗这一说法? 2011年5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磁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明确指出,“目前认为磁场可以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产生感应微电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从而达到如止痛、消肿等辅助治疗作用。” 医院虽有磁疗这种治疗方法,但对磁场的强度有很高的要求,不是任何疾病都适合用磁疗疗法,也不是任何“磁”都能治病。在美国,没有批准任何磁疗产品和电磁设备用于疾病诊治,同时禁止对这些产品的医疗保健作用进行宣传和推销。由此可见,国内一些磁疗产品所宣称的通过美国FDA认证的说法是经不住推敲的。 生活中常见的自称内附“磁片”、“磁块”、“磁石”的护腰带、鞋垫、内衣等都是用了永磁材料,磁场很弱。如果使用者的衣服穿的厚一点,甚至可以弱到忽略不计,其治疗效果可想而知了。另外,这种永磁材料的磁场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磁场强度过大可能令人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从厂商的角度来讲,为了保证安全,一般只会生产磁场很弱,没有多大疗效的产品。 据一位曾经从事磁疗器械的工作者介绍:很多带有磁石的温热治疗仪,其实就是一层海绵和一个电热毯,在沾上一层普通的石片,插上电让石头发热,这样的电热毯根本不能治病,不过倒是可以保暖…… 腰椎病治疗仪过分夸大老年病主要集中在腰椎、颈椎、腿部等部位,多数为骨骼疾病。很多保健器械也是围绕腰椎病等对症做文章。 医学专家表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磨损”型疾病,其根源在于脊椎纤维环的长期磨损破裂导致的发炎性病变,建议最好不要过于的依赖按摩,这样会使突出的部位错位,不但不能治愈疾病,很有可能会加重疾病的发展。一般而言,这类骨科疾病的恢复是长久而漫长的。 但是我们发现,市面上很多腰椎专用治疗仪的宣称可以当天见效,治疗周期如此之短,这显然严重违背了医学原理。 至于有人反应在使用后有效果,一部分是心理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治疗仪对腰部的物理矫正所产生的短暂的舒适感,而并不是治疗层面所产生的作用。 进口、专利、高科技,这些被一用再用的幌子依然屡试不爽,另外提醒大家特别注意:无厘头的名医会诊、免费体检、爱心讲座等非常容易让老人上当受骗! 给朋友们的几点建议:
“蓝帽子”是业界的一种俗称,是保健食品的专用标志,因为图形呈天蓝色的帽型状,所以才会被人称为“蓝帽子”,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也就是说,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所有正规保健食品都必须有“蓝帽子”标志。 有“蓝帽子”图标也不放心很多人在购买保健食品的时候,也会专门去看产品外包装上有没有“蓝帽子”标志,这也是为了防止买到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或是普通食品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这样的做法真的就会有效吗,答案是不一定的。 要做到万无一失,就是不但要看“蓝帽子”,还得用“蓝帽子”下面的保健品批准文号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看到底有没有这款保健品,同时还要看批准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功效成分含量、原料、保健功能、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是否与产品描述的一样,如果批准跟描述不符的话,那就不要买了,果断退了吧。 别被FDA认证所忽悠FDA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英文缩写,对药品跟食品的验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跟管理标准,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保健食品拿美国FDA认证的资质来宣传,证明自己的保健食品是多么的有效。 但真实情况是,FDA并不负责保健品的认证工作,美国保健品的上市也并不需要FDA的审批,对于保健品来说,FDA的作用只是不允许企业做任何误导消费者的疗效宣传而已,并且强制要求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所以,以后看到保健食品企业还拿美国FDA认证来作为宣传噱头的话,那就一定是虚假宣传,那普通食品来充当保健品销售。 提供美国保健品科学参考依据的机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膳食补充剂办公室(ODS),ODS会对各种保健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并提供科学数据等信息,以供消费者购买指导。企业一旦虚假宣传并吹嘘产品功效的话,就会遭到起诉。 任何治疗功效都不能信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虽然保健食品可以对身体机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绝对不能把保健食品误当药品服用。尤其对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同时也想食用保健品的话,最好也一定要咨询医生,在得到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再服用保健食品,要不然有些药品跟保健品的成分可能会形成相互抵触的作用,这样不但会降低保健食品的效果,也会对药的疗效大打则扣。 在我国保健食品的法律中规定,保健食品不但没有任何治疗功效,而且还不可以使用医疗用语,哪怕是容易跟医疗效果相混淆的语言也不能使用。 根据规定,保健品可以申报的功能只有27种: 打开报纸、电视、网络,能看到的上当受骗的新闻,几乎都是消费者治病心切,不是误把普通食品买回家当保健品、药品服用,就是把保健食品当做神药来吃,上当受骗的一般还都是爸妈那一辈的老年人,以后可得长点心了。 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不能买保健食品属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在咱们国家的《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是不可以加入药物的,而且规定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也不得添加有害于人体健康的药物。 在违规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中,降脂减肥、降糖、降血压、镇静安眠等产品中最容易出现添加药物的情况,保健食品中违规添加药物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易违规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减肥产品,一般会违规添加西布曲明和酚酞,这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是,在人们停药不吃以后,体重反弹比较严重,而且还会对人体的肝肾产生毒性。 降糖产品,通常会添加格列本脲、格列奇特、苯乙双胍和格列甲嗪等药物成分,在不清楚具体药物用量的情况下,长期食用这样的保健食品,那身体能好么。 降血压产品,容易添加利血平、硝苯地平,长期服用有导致血管硬化、变薄、变脆等危险。 镇静安眠类保健食品,经常会违规添加艾司唑仑,这种药品的镇静催眠作用很强,很容易造成我们过量用药,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死亡的危险。 藏银严格来说不是银,这一点度娘上有很清楚的说明——“藏银是一种名称,其实是一种合金,在藏族人那里说来,藏银其实就是白铜。藏银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藏银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因为含银量还是太低,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见不到了,以完全白铜替代。” 白铜饰品从颜色、做工等方面和纯银饰品差不多,这也是“藏银”得名的原因之一。白铜的价格比纯银便宜很多,用白铜冒充纯银也是常见的,鉴别很简单: 用尖锐物体可在纯银饰品的表面划出划痕,而白铜质地坚韧,不容易有划痕;纯银的色泽呈略黄的银白色,这是银容易氧化的缘故,氧化后呈现暗黄色,而白铜的色泽是纯白色,带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绿斑。 如果老妈眼光锐利知识渊博知道藏银不是银,那千万要提前给自己补足这些小知识,别让当妈的笑话咱。 藏银:不仅不是银,还需警惕重金属这里我们不是要说藏银的问题,白铜对身体是没什么毒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小摊上的“藏银”饰品。白铜再便宜,也是比某些金属贵的,藏银一没有国家的相关管制规定,二没有相关的证书可鉴,掺了廉价重金属,你能分辨出来? 关于一些重金属到底有多无孔不入,之前的“铅超标水龙头”里就提过,各种含重金属/重金属超标的相关新闻,藏银也不例外,劣质或者说仿制的藏银饰品,也会铅超标。 那我们该如何辨识铅超标的“藏银”呢? 看颜色: 藏银的仿制品一般都是用废旧的铅、锡等合金制作而成,表面进行镀色,颜色看上去发白,没有金属光泽和金属质感;真正的藏银虽光泽度不是很高,却非常有质感,有银制品的效果。 仿制品做工粗糙,多为倒模或机器大批量生产而成,有时甚至用废旧变压器内部金属和电池底部的废料作原材料制成,这样的所谓藏银饰品含大量的铅,会对佩戴人的身体产生极大危害。 看外观和做工: 藏银饰品雕刻的图案精细清晰,银饰的反射光泽亮丽,而假的藏银饰品图案雕刻显得比较模糊,银饰的反射光泽暗淡、几乎不可见。 另外,挑选时可看一下饰品背面没有花纹的地方,仿制品背面大多有明显的机器压制痕迹,看上去一条一条的;而真正的藏饰品表面很光滑,经过手工打磨。 藏饰的特有花纹由手工制作,特别是藏饰中的护身符,造型夸张,颜色艳丽,但是工艺并不粗糙。譬如藏银手镯,上面的花纹应该是经过“拔丝”附着上去的,而不是雕刻或套印而成。 藏银饰品有精致的镂空及镏金工艺,表面稍有不均匀,能看出手工制作的纯朴。背面无论是整面还是边缘都打磨得十分光滑。仿货气泡很多,块面和边缘可以看到机器压轧的痕迹,十分粗糙,而且显得很薄,没有质感。 惠惠君这里不赘述了,只在这里劝告各位,藏银花纹繁复,黑白朴素,但这不代表做工粗糙!买藏银首饰需慎重,皮肤敏感的妹子更要慎之又慎。地摊上十几二十,甚至几块钱的“藏银”,千万别买! 真相:藏银不是银,是白铜,好的藏银很美,不靠谱的超低价藏银饰品敬而远之吧。 全国当妈的十个有八个都喜欢黄金,惠惠君的麻麻就是其中一个。给她买铂金的,说铂金大气,不易变形,好看……怎么说都不行,人家觉得黄金保值……娘亲,您买的是首饰啊!又不是金条,保什么值?您还打算哪天升值了它能拿出来卖掉?啊……真喜欢?买!娘亲高兴比什么都重要! 话说回来,虽然黄金首饰基本没有保值技能可言,商家们还是借着诸多人“黄金保值”的思想,打出了各种“999千足金”和“24K纯金”的招牌,迷惑了多少人?别人不知道,惠惠君的娘亲反正是被迷得五荤八素…… 到底黄金有什么门道?千足金和24K金都是什么? 我国对于足金的含金量要求是990‰,千足金则是999‰,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99千足金”,甚至还有 999.9‰的高纯度金。9999金必须采用化学法鉴定,其余可用物理法。由于“金无足赤”,纯度再高的金条、金饰都含有杂质,因此,只要含金量达标,国家对于杂质内是否含有钨、铱等元素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是说金条内含有钨、铱等元素就是不合格的,关键还是要看最后的含金量。 黄金:999千足金 vs 24K纯金不过999及以上的高纯度黄金,通常只存在于金条、金币章等具有收藏价值的金制品中,至于我们日常购买的黄金首饰,由于打磨加工,很难做到999的纯度。而我们在商场里听到的,大多数应该是“24K纯金”这样的词,24K纯金和999千足金,有什么关系? 在理论上我们把含量100%的金称为24K,计算方法为100/24=4.1666667,所以,国家标准GB11887-89规定,每k(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缩写,常写作"k")含金量为4.166667%。 以此类推(括号内为国家标准):
注意!理论上,100%的黄金才能称为24K金,但在现实中不可能有100%的黄金。所以中国规定,含量达到99.6%以上(含99.6%)的黄金才能称为24K金。 上柜足金和千足金首饰,含金量标称值与实际检测结果必须一致(样品熔后保证黄金含量在均匀状态下检测);每件首饰须按标准规定刻有材料名称、材料含量和厂家代号等三项印记内容。每件首饰都必须有检验机构检测的质量合格证明(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合格证明)。 所以,商场里的24K金含量,理论上是不低于99.6%的,999千足金算是纯度最高的24K金,对制作加工的工艺都要求很高,没看周X福和周X生不都爆过含金量不达标的丑闻么? 那么,某些商家大肆宣称的“999千足金饰品”,说好听点是夸张,说难听点就是虚假宣传了。 虽然我们消费者戴黄金首饰,含金量差那么一丢丢没影响,可是你那我的智商不当回事就太让人生气了。 这几种K金含量为首饰的通用规格,中国规定低于9K的黄金首饰不能称之为黄金首饰。 真相:没有证书的999千足金首饰就别YY了,要是24K纯金还能拿出证书,那是挺厚道的。(你要说那什么检测中心的证明也不靠谱,那惠惠君也没辙……那已经是国家权威的了,咳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