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红玛瑙知多少?

 珠江大鹏 2014-05-09

玛瑙是一种常见的、非常美丽的宝玉石,世界各地都有出产,目前因储藏和开采量大其价格不高,属于中低档宝石,可谓物美价廉。然而在中国古代由于玛瑙稀少,并且属于玉石范畴,古称“赤玉”,是佛家七宝之一,其价值并不低。玛瑙有许多品种,如苔藓玛瑙、缠丝玛瑙、冰糖玛瑙、水胆玛瑙等,有着“千种玛瑙”之说。玛瑙亦有许多颜色,如红、蓝、绿、紫、黄、黑、白等。多彩的颜色和变幻的纹理,使玛瑙异常美丽。

本文单说红玛瑙。对于各种颜色的玛瑙,人们一般只喜欢红玛瑙,这是因为红玛瑙透着喜庆、吉祥和高贵,符合中国人爱热闹图吉庆的心理,故有着“玛瑙无红一世穷”的说法。传说红玛瑙能够带来好运,被称为“幸运之石”。红玛瑙也有许多种类,它的颜色评价以大红、鲜红、粉红、橘红等浅淡红颜色为佳,以深红、暗红、酱红、褐红等为次。它的质地评价和翡翠种的评价相同,以细腻通透为好。红玛瑙现在的价格也不高,只有个别珍贵品种和老的红玛瑙价格较高,其实天然红玛瑙非常稀少,这是因为生成红玛瑙的条件很苛刻,红玛瑙的价值明显被低估了。

出现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红玛瑙各不相同,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并具有历史接续更替性,很有研究必要。据笔者所知从来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对红玛瑙做探究,或许专家学者们都太忙了,忙于四处鉴定,忙于著述名贵宝玉石品种,对于目前价值不高的红玛瑙不屑一顾。笔者不同,不管玛瑙价值高低都非常喜欢这种美丽的石头,试图根据红玛瑙从古至今出现在我国的时间顺序,做一梳理和探讨。

一、西红玛瑙。关于它的得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从历史角度看,它做为只在西周这一个时期出现的红玛瑙,简称之西玛或西红;另一种观点是从产地角度看,认为西玛产自印度,而中国古代把印度看成是西方,来自西方的红玛瑙由此命名。西玛颜色深红,透明度较高。出土实物表明,西玛往往是制作成珠子穿在组佩上。可能是由于原料断绝的原因,西周以后的历朝历代西玛再也没有出现。西玛的价格较高,一颗小小的珠子价值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二、战国红玛瑙。西周及春秋以后的战国时期,中国又出现了另一种非常美丽的红玛瑙,因其红色成条带状分布,专业称之为缟状分布,故名之为红缟玛瑙,又因其只存在战国这一短暂历史时期,也称之为战国红。红缟玛瑙有着贵族品质,散发着神秘气息,它血一样殷红的纹理,仿佛永在流动,似乎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而从古至今确实有许多人认为玛瑙具有强大能量。红缟在中国古代的确切产地今天已不可知,但是近年红缟玛瑙又有出产,有些产自辽宁,另有些据说产自外蒙。新出产的红镐品质很高,而且还出现了古代所罕见的黄缟,在玉雕中红黄相间的缟玛瑙利用好俏色,会成为上佳的绝品。需要说明的是红缟有真有假,真正的红缟是微透明的,而完全不透明的只能称之为红鸡肝。因红缟现在也有出产,故战国红有新有老,老珠子单颗价值千元左右,新珠子单颗价值百元左右。

三、南红玛瑙。战国后的汉代(秦代因存在较短,考证古玉一般不单论),继红缟玛瑙断绝后,中国古代又出现了另一种美丽的红玛瑙,即南红玛瑙,其实历史上它在少数民族地域出现比汉民族地域还要早。关于南红的命名原因目前无定论,很可能是因为它产自云南而得名。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体会,南红的透明度并不高,胶质感也不强,略带石性和油性,和玉石较相像,盘玩容易上包浆。南红的存在时期最长,从汉代一直持续到明代。需要强调的是老南红有很大一部分出自西藏,这是因为南红做为佛家宝物深受藏民喜爱甚至崇敬,有的用来做配饰,有的用来佛像装藏,还有的(南红粉末)竟然用来疗治伤口,令人匪夷所思。老南红制作成雕件的较少,普遍也是做成了珠子,只是珠子形状较多。到了明末清初南红就断绝了,人们甚至忘却了它的产地。因南红也很受东南亚一带人喜欢,改革开放初,国家为了扩大出口,有关部门努力寻找南红矿源,根据在《徐霞客游记》中查找到的线索,在云南保山寻找到了古矿遗址,进行了开采挖掘,因产量低、裂纹极多很难利用,只开采很短时间就放弃了,但是民间私下采掘至今不绝。云南新出产的南红裂纹多得惊人,形成了类似哥窑瓷器的“百级碎”,很像翡翠中的“雷劈种”,笔者猜想可能那一带山体受喜马拉雅造山剧烈运动的影响,岩体对玛瑙造成了强烈挤压破碎。近年在四川凉山发现了南红新矿源,其品质比云南的南红要差一些,因此云南产的南红更应珍惜,它每年的产量有限,资源几近枯竭。2011年,南红(另一种是蜜蜡)因其有着娇艳的颜色、温润的质感、细腻的质地,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轻女性所宠爱,被选做了最流行、最时尚首饰,其价格有了上升。因南红现在也有出产,故南红也有新老之分,其价格相差悬殊,单颗老南红小珠子在千元左右,大一些的珠子高达数千元,新珠子百元左右。

四、东北红玛瑙。自清代以来,产自辽宁和黑龙江的红玛瑙成了玛瑙用料的主流,因其产地在东北而称之东北红。东北红玛瑙透明度高,胶质感强,红色不均匀。在这种玛瑙中局部如出现红色,被看成是火苗,会得到高度重视,雕刻中做俏色利用。虽然东北红玛瑙产量不大,但是其价格无论新老都不高。

五、东红玛瑙。东红玛瑙其实就是烧红玛瑙。因在清代这种玛瑙是从日本进口到中国,而中国古代把日本叫做东瀛、东洋,故名之东红。天然红玛瑙从古至今就非常稀少,日本却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红玛瑙,这引起了国人的怀疑,后来弄明白日本人把非红玛瑙通过加热烧成了红玛瑙来糊弄中国人,中国以后自己也开始生产烧红玛瑙。烧红玛瑙产生的原因是非红玛瑙中含有二价铁,在高温状态下二价铁会转化成三价铁,玛瑙就呈现出了红色。烧红玛瑙颜色稳定,不会褪色,它和天然红玛瑙的致色原理一样,都是在高温下产生的。但是烧红玛瑙是在高温下急剧产生的,玛瑙的结构遭到了破坏,使本来就很脆的玛瑙更加脆了,硬度有所降低,不耐使用和保存,透明度有所减弱,看起来闷暗。烧红玛瑙较易鉴别,红颜色较暗较闷,通体颜色均匀无变化。东红玛瑙古今有之,有新有老,价值都不高。

六、染色红玛瑙。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颜色非常鲜艳的玛瑙,这些五颜六色的玛瑙虽然艳丽,但是颜色发邪不正,这其中就有染色红玛瑙。玛瑙本身多孔隙,染色较容易。因颜料不稳定的因素,染色玛瑙时间久了会褪色,其价值更低廉。套用翡翠评价标准,如果把西红、战国红、南红、东北红这些天然红玛瑙(排除东红,东红和翡翠没有同类可比)比做翡翠中的A货,染色玛瑙就相当于翡翠中的C货。玛瑙无相当翡翠中的B货,因玛瑙无需专门为增加透明度做处理。

七、玻璃等仿红玛瑙。玻璃仿玉器古今有之,古代称这种材料为料器。以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红貔貅为例,一般无非是些红玻璃、红树脂、红塑料等,能见到烧红玛瑙就很不错了,较罕见纯天然红玛瑙。玻璃仿玛瑙较易鉴别,其硬度低,手感温,仔细观察会发现玻璃所特有的气泡。至于树脂类、塑料类的仿制品更易鉴别,硬度更低,手感更温,光泽也不强。现在生产的玻璃等仿玛瑙制品一般都是压模成型的,没有手工雕刻的韵味和力度,基本没什么价值可言。如果和翡翠类比的话,这类东西相当于翡翠中的D货,即根本不是玛瑙。

在中国古代漫长使用红玛瑙历史过程中,红玛瑙玉器不乏精品力作,如唐代兽首玛瑙杯就是用酱红色玛瑙雕琢而成,是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可谓国之重器,它的原料产地至今不明。另一件国宝玉器是清中期玛瑙凤首觥,它是用鲜红玛瑙雕制的,用料为产自云南的南红玛瑙。当今古玩市场老玉少,仿古玉多,古今红玛瑙特别是珠子类价格相差悬殊,鉴别新老很重要,主要根据钻孔方式、雕琢工艺、打磨痕迹、磨损状况、形制、纹饰、土沁、包浆等综合判断,特别是传世老珠子因长期氧化和使用中磕碰而产生的风化纹非常自然,做伪的指甲状风化纹是用金属管状物人为敲击出来的非常做作。其实新的红玛瑙玉器,材质精良、雕工精美的价格也不低,有的甚至是天价。近年有位玉雕大师用南红玛瑙雕刻的瑞兽,拍卖了数百万元,使南红名气大扬,这固然说明这件玉器雕工精致,但是它材质的美丽和珍贵也不容忽视,凡是好的玉雕作品都是天然美和人工美的结晶。

天然红玛瑙不仅美丽,还很奇妙,它在中国古代每当一个品种断绝后,另一个品种就神奇出现了。当然本文所说的中国古代红玛瑙具有历史接续更替性,不是绝对意义的,是指某种红玛瑙在某个朝代成为主流用料而大量出现的状况,实际上它在前朝及后朝也会有零星使用,如在考古发掘西周及春秋时期墓葬中,就曾偶见红缟踪影。有的红玛瑙在历史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惊鸿一瞥。但是不管怎样中国古人身边总是有美丽的红玛瑙相伴,装点着古人的生活,慰藉着古人的心灵,这似乎有着某种神灵感应。当然笔者更相信是这样一种情况,正是由于中国古人对红玛瑙的痴迷和钟情,每当一种红玛瑙将要断绝时,古人就会竭力搜求新的红玛瑙,有了这种执著追求和苦寻,才使一种接一种美丽的红玛瑙连续不断地出现在世间。天然红玛瑙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大自然的馈赠,它浴火而生,凝血而成。高品质红玛瑙更是美丽得直炫眼目,直逼心灵,直摄魂魄。

作者:城市找宝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