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国荣:“不孝有三”是哪三?

 cyc456 2014-05-09

  孟子在《离娄章句上》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说不孝顺父母的行为有三种,其中没有子孙传宗接代为最大不孝。

  大家都记住了“无后为大”这最大不孝,其余两种不孝,似乎没人提说,也少见人关注。也许是不知道其余两种不孝是什么的缘故,因为孟子在这里只说了“无后为大”,其余两种不孝省略没提。不知不为怪,如果不是有心,真还难找到这“三不孝”行为的出处。我手头几种解读《孟子》的书上都没注释,《辞源》、《辞海》、《成语巨典》、《掌故大典》上,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不二法门”、“不怕官,只怕管”、“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些“不”字打头的成语典故都有,唯独没有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看来孝道在这些著书编书人心目中无关紧要。

  我已经记不得此言出自哪部著述,当年我研读《孟子》时肯定是穷根究底了,我的摘记上有记录。汉代赵歧作过注释,他说:“于礼有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意思是按照礼制要求,不孝顺父母的行为有三种,明知父母有错,却故意不指出屈从,使父母不仁不义,这是一不孝;家境贫寒以侍奉老人为由,不去谋仕途做事挣钱,这是二不孝;不娶家室,无子孙,断绝了祖宗香火,这是三不孝;这三种不孝行为之中,无子孙绝后是最大的不孝。

  孟子在本篇中接着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定,此之为大孝。”他是说,仁最实际的涵义就是事奉父母。在虞舜看来,儿子得不到父母亲的欢心,就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顺从父母亲的心愿,就不能做儿子。虞舜竭尽一切心思来侍奉父母,使他固执的父亲瞽瞍终于快乐;能使瞽瞍快乐,天下的人都受到了感化,天下父子之间的伦常关系也就确定了,这才称之为大孝。所以孔子称赞虞舜:“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他夸虞舜是最孝顺的人,五十岁还依恋着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品德,在古代,无论是君王还是庶民百姓,都是用这一品德作为衡量评价其品行优劣的重要依据。当今提拔干部、培养接班人的条件中却都没有孝敬父母这一条,我认为这是一重大缺陷。时下,不孝敬父母的人多得很。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不爱的人,他能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爱他人吗?他怎么会有资格当干部、当接班人呢?我认为应该把孝敬父母这一条写进宪法,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比如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爱人民”后可以加上“爱父母、爱尊长、爱儿童”。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第四十九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建议把“扶助”改为“孝敬”。

  今年一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战争小说《碑》,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摩步团上上下下邱梦山最瞧不起营教导员李松平。邱梦山知道犯上没好果子吃,但他就是瞧不起这个顶头上司,而且把这话告诉了指导员荀水泉。邱梦山瞧不起教导员不是李松平工作能力差,是李松平的老娘受儿媳气,哭着离开部队回了老家,李松平竟没管,邱梦山最鄙视娶了老婆不要老娘这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