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兰“美芬荷”纪实

 2009妙手空空 2014-05-09

 “美芬荷”纪实 

2011-04-22 15:00:16|  分类: 幽兰飘香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美芬荷”纪实 - 幽兰飘香 - 幽兰飘香

 

2003年9月中旬,受台南挚友郭建妙先生之邀奔赴浙江,18日下午与郭建妙先生、宁波兰协副会长凌伟春先生、临海葛新星先生、舟山方平先生、湖州赵爱军先生在宁波相会。兰人相聚,其乐融融,所言最多的话题自然是天南地北的兰事,你梅我荷的也就谈到了那一年倍受江浙兰人关注的“美芬荷”。凌伟春先生当即拨响了李兆华先生的电话,宁波方言我少能听懂,大意是让他过来一趟。大约不到半小时,李兆华先生便出现在眼前,他个头并不很高,圆脸,少言。他把“美芬荷”的酒样摆在我们面前,大约有四五朵,泡在酒精里。酒精里的花样有一个特点,泡进以后兰花很快失去本色,成为白色,或者为浅褐色,质地脆硬。瓣质略薄或放花时间过长的也易掉瓣。“美芬荷”的花样虽成浅褐色,失去本色的风彩,但花形依然不变。我们很小心地用摄子夹出两朵,一朵大一点的直径在4.5cm左右;另一朵小一点,大约也就在3cm多一点。两朵花虽然大小不一,但是花的形态却完全一样,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欣慰之事。赵爱军老师说:“几个不同时间开的花中窠都是一样的。”这实在关健之处。兰人们都知道,兰花的大小与放花母草的壮弱是有直接关系的,就拿“宋梅”来说,大壮之草往往开出荷形水仙或梅形水仙,花形和各瓣之间的比例是要发生细微的变化,与标准的梅瓣要求有一定距离。当然,兰花放花的花形也是受放花过程的条件影响,但弱草之花,虽说可以提高它的开品,但总是不如同等条件下壮草之花,尤其是荷瓣花更是如此。通过“美芬荷”大小花形的相同,不同时期放花的稳定,我们可以看出此种开品的稳定性,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这两个酒样的花茎和苞片己失去本色,通过小箨的形态和位置,此花至少放花也在七日以上了,花守也是令人放心的。花的瓣质很厚,这是荷瓣花很重要的条件,外三瓣十分宽短,长宽比例似乎也很接近,主瓣呈上搭盖帽状,两侧萼收根细,瓣端分别呈{}型,深的圆形蚌壳捧,两个捧瓣与圆舌相接呈一标准的圆,可见蕊柱,舌中有深色斑块。此花中窠与外轮的大小、形态的结合真是无与伦比了。可惜的是酒样,看不出她的本色,也闻不着香气。
   我非常敬佩地望着李兆华先生,请他讲述“美芬荷”下山的始末,他讲了一些,可惜方言太重,我听不明白,凌伟春先生简单地“翻泽”了几句,1990年早春,虽说己进入春兰放花之际,但山深林密之处,常见陈雪覆盖,偶尔能见到兰花在积雪中探出花蕊绽放。在这亘延绵绵的太白山脉,虽说是著名的兰花产地,可是由于过渡的采掘,好的瓣型花难得一见。李兆华先生长年在山中寻兰。我曾为请教一件兰事,电话里请凌伟春先生联系李先生,凌先生告诉我,找李兆华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三百天在山上。李先生寻兰持之以恒,但他从不滥掘乱挖,让普草留在山上,繁衍生息;偶尔遇见瓣型花,他会请它下山,也不枉费它来到世上一场。这种机缘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大多是空手而归。这一天,他也是一无所获,翻了几座山头,见到一些行花,他没有动手。累了,便坐在枯干的松树枝上休息。蓦然,他闻到一阵幽香,一股他熟知的时断时续的香气。他眼光四下寻觅,从他身旁松枝缝隙的雪中,几片青翠的碧叶里探出一朵荷瓣花来,是一品正格荷瓣。这便是后来以其母名命名的“美芬荷”。有人说,此种是李先生为母扫墓所得,实情并非如此。如上便是“美芬荷”下山的大概经过。凌伟春先生赠给我一帧“美芬荷”的彩照,与《中国春兰新品》上的“美芬荷”是同一帧。《春兰谱》与《中国兰艺三百问》同为“美芬荷”的另一帧彩照。记得那天晚上谈得很晚,话题当然是离不开“美芬荷”。第二天,我与凌伟春、郭建妙奔赴余姚,临行前,李兆华先生赶来,一来与郭建妙先生惜别,他依然是话不多;二来赠我一只雕有兰花图案的茶壶。是紫砂的还是南泥的,我搞不懂,但一直珍藏着。江浙的兰艺大师们在他们的兰著中对“美芬荷”都有各自的记载,1999年7月丁永康先生在《中国兰艺三百问》中最早记载下此品,但名称并不是“美芬荷”,请看:“春兰‘宁波新荷’,丁永康命名为‘明月’。”“1995年宁波李兆华选育。1996年参加华东第二届兰展获金奖。又名‘彩云捧月’。”“丰满圆阔,风韵绝佳。近百年里荷瓣中无超过此种者,真荷花中精品。”
   马性远先生的《春兰谱》、靳书伦先生的《中国春兰新品》对“美芬荷”都有记载。对于“美芬荷”的其它称呼,“宁波新荷”、“明月”、“彩云捧月”大都不再使用了,“美芬荷”这个名称己经被兰人们所接受。后来“美芬荷”去了汕头,江浙兰人询问“婆家”是否有更名的可能。这个名称也许太深入人心了。李廷福先生曾跟我说:“美芬荷”的名称只要在我手中,永远也不会改名。兰人哪,要讲兰德,保留原有的名称是对选育人命名最起码的尊重。说得太精彩了,让我们永远记住“美芬荷”这个名称吧!
1996年“美芬荷”在华东第二届兰展获得金奖,得到兰人们的赞赏,金奖的殊荣当之无愧。《中国名种春兰图谱》说它:“为当今荷中之杰出珍贵品。”但是“美芬荷”的命运却是多舛的。我们知道,春兰荷瓣花中的“三个代表”品种,“翠盖荷”出世于1900年、“大富贵”出世于1909年、“寰球荷鼎”出世于1922年,时间距今80至100年之间,“美芬荷”从出世到南去汕头,也不过是十余年。相比之下“美芬荷”只能算作童年期。这些年,经李兆华先生精心爱护,苗数己达到七八十苗。“美芬荷”突来一场大病,险遭不测。2002年正值梅雨高温高湿的季节,一场白绢病降临到“美芬荷”的头上,白色的菌丝在盆中开始蔓延,李兆华先生发现后,立即倒盆杀菌,更换盆具植料重植。但是眼看着“美芬荷”倒株枯死,李先生心急如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然种苗挽救了下来,然而所留下的残苗己是十分羸弱。李先生看着四周低矮的平房,难得透风的环境,长叹了一口气,真该给“美芬荷”寻一条活路了,决不能让这稀世的荷瓣珍品断送在自己的手中。将来条件改善了再将它请回来。兰人之中凌伟春先生是他最信赖的人。把凌先生请来以后,凌先生见到兰苗这等惨样也是一阵心痛。每天早晨搬上窗台,晚上搬回屋地中央的办法绝不是“美芬荷”所能习惯的。《树蕙篇》中方时轩说得好:“遇爱之者,珍重分植之,可得绵绵数十年,苟一旦枯死,则为广陵散矣。”凌先生了解了李兆华先生的心愿,并征求了转让价格的大致范围,便开始四处奔走,以求能联系上的兰人们共同出资分植之。可惜一番努力无果,也许兰人们担心病后的兰苗易萎,最先也曾分出三苗,当年出一小芽,最初倒了一苗,后来全都归西;也许兰人们各自另有他想,是价格?还是复壮的时间?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大病之后的“美芬荷”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说起来,“美芬荷”南渡汕头也并非偶然,“美芬荷”出世以后逐渐得到兰人们的瞩目,当然也逃不过李廷福先生的眼睛。正巧凌伟春先生又将“美芬荷”的花照贴在中国兰花网上,李廷福先生是个著名的实业家、中国兰花网董事长、中国兰协理事,他对兰花的热爱由来己久,自建一精品兰房,收集了不少名品和精品,对江浙兰花的文化内涵和瓣型理论的理解尤为深刻, 李廷福先生认为“美芬荷”的外瓣和中宫完全超出历史所流传下来的春兰老种荷瓣。外瓣宽短的比例,收根放角的形态,主瓣上盖,两片蚌壳捧与大圆舌各占圆的三分之一,构成了正圆的中宫,这正是世代兰人梦寐以求的完美无瑕的稀世珍品。即使是春兰老种荷瓣“三个代表”也无法与此花相匹敌,“大富贵”蒲扇捧,大留海舌,构成不了圆满的中宫;“寰球荷鼎”虽为蚌壳捧,可惜是小留海舌,使中宫达不到圆满的标准;“翠盖荷”罄口捧,天窗易露,虽为大圆舌,但开足后舌端易后卷,其外瓣也易出现长脚。“美芬荷”尽善尽美,为荷中之典范,无与伦比。李廷福先生立即让当时中国兰花网的分管人员了解“美芬荷”的现况。此时正值2003年浙江兰展前夕,当他从凌伟春先生的电话中得知“美芬荷”目前的处境及转让无果的汇报以后。李廷福先生对“美芬荷”当时的处境深感忧虑,他多么希望这品充满了兰文化精髓的珍品能够世代流传下去。他虽然是个实业家,也是个实足的爱兰之人,早晨起来,工作之余,他都会倘佯在兰房之中,以兰为伴,其乐融融。于是李廷福先生放下手中的工作,与当时的中国兰花网的分管人员郑宇晖先生直奔杭州兰展。在杭州与凌伟春先生汇合后,顾不得观赏当日的兰展,驱车又驰向宁波,拜会李兆华先生。当李廷福先生看到“美芬荷”实草状况后,心灵由不得一颤,一片片细小的叶片和瘦弱的芦头似乎投出期待的目光。李廷福先生决心将她们全部带走,无论如何也要给“美芬荷”开出一条生路来。于是双方商定了价格,草签了一份简单的《承诺书》,当时在场的见证人凌伟春、郑宇晖先生也都落了笔。时间是2003年2月22日。“美芬荷”便随着李廷福先生一同南下汕头。时间不久, 李廷福先生将“美芬荷”安置情况登载在中国兰花网上,请看(略有节选):
“承蒙‘美芬荷’的原主人李老先生割爱,将现存世共有32个芦头全部转让本人。但该珍品长期种养在室内陆上,缺乏阳光通风,芦头很弱,叶最长才只有14Cm,而且一代比一代弱小,已成苗最小叶片只有长8Cm。有五分之二芦头已无根,其它每组芦头也只有一至三条兰根,根尖都焦黑,接到汕头后经专家抢救,并住进特级兰室进行精心护理,现状态较稳定,本人将以最大努力精心养护好兰资源,力争在几年后开花与众兰友分享。”
“美芬荷”可以放心地安居下来了。2004年2月末我去汕头商谈有关兰文化的几个小事,专程看望了“美芬荷”,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实草。“美芬荷”到汕头安家己是整一年了。草分五六盆,己有子草发出,病状己得到控制,新发的叶片数不多,最长的20cm左右。新的环境确实不错,其它兰花的长势都非常喜人,兰室光照、透风、湿度、营养调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硬件和软件在半自然条件下,堪称一流。2005年7月下旬李廷福先生来电话,目前此草仅20余苗壮草,白绢病的后遗症己全部消失,苗子基本见壮,有的可达5片叶,有一株上一花苞。此草终于从低谷中走了出来。2006年初秋我又去汕头看望了此草,当时并没有起蕾,但草势生长很好。关于此草叶株形态,与其它荷瓣品种有不少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草质并不显厚,与“端秀荷”的叶质有些相仿,深绿而富有光泽;二是此种中叶叶端偶呈略扭形态;三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每株的中心叶片很细,边叶为平出,中叶略显直立;四是叶片总体有些尖长,与传统荷瓣草还是有些区别的。这几个特点很可能与种质有关,或与汕头地区经纬度和生长周期有关。关于“美芬荷”实草的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美芬荷”叶长可达25cm,叶宽0.6---0.8cm,叶姿斜垂,从中段开始斜出,弯垂幅度略小,叶端多平出,脚叶宽,叶端易成兜状,叶片靠叶脚部分有叶沟,靠叶端部位叶面平,叶质略薄,质地密,糯润,有弹性,具有亮光,叶缘锯齿细密,中心叶叶端易出现摆尾现象,株形收脚细,叶端钝收尖,并易成小兜状,边叶叶端有行龙,单株叶片多在四、五张左右,叶甲短壮,甲尖硬。新芽立性强,芽端多呈小兜状。
    “美芬荷”花苞绿底紫色筋纹,筋距宽而通顶,粗筋间可见砂晕。外苞壳极短,俗称“马蹄壳”,中间内苞衣略长一些,但贴肉苞壳即箨片不会太长。春兰从外到内一般有五片苞片,荷瓣花的苞片从外到里,第一片又短又宽,第二片略长一些,第三片和第四片最长,第五片又短下来,“寰球荷鼎”即是如此。这里所说的长也仅是相对而言;也有五片俱短而宽的,例如“绿云”。尤其是最后一片,我们称之为贴肉苞衣,这个苞片如出现过长,形成空头,小蕊放花后外瓣必定走长,所以荷瓣花是不能出现空头或者苞片过长的现象,有人称为“下空上不空”,这一点与梅仙不同;荷瓣花的苞片必须有浓重的沙晕,箨片或锋头必须转色即脱壳,俗称有彩,但无肉,这一点与梅仙也是不同的,“所谓肉者,即箨尖上或花蕊尖上,白如米粞一点者是也”。在一些荷瓣与荷形花的实品中,偶尔也能见到外壳的尖锋上有白肉,甚至在一些行花上也可以见到;再就是荷瓣花的苞壳厚,筋粗筋距宽,且条条通顶,故有“筋粗厚壳出荷花”之说;荷瓣花小蕊出壳时瓣尖大多呈内勾状,有人称月牙状,整个小蕊也呈短圆的形态。这是荷瓣花的大致形态,虽然有各自的差异,但基本的要素是相同的,“美芬荷”的花苞即是最好的验证。中国兰协理事、常熟兰协秘书长陈海蛟先生在谈到此花时说:“美芬荷我第一次饱眼福。从花苞看,苞衣筋粗壳硬异彩,与大富贵小蕾时很相似,叶鞘紧抱,边叶头承露,叶柄细具荷瓣花特征。”
如上,便是“美芬荷”的大概情况。关于“美芬荷”南“嫁”汕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美芬荷”何故要去南方? 凌伟春先生当初也承受了一些不白之冤。当然“美芬荷”能留在故乡最好,可是又有谁知道“美芬荷”当时那种情形,留给凌先生多少个不眠之夜呀?他是个地道的江浙兰人!经济上个人承担不起,奔走联系又是无果。不能眼看着第二个霉雨季节到来,时不待我。为这品稀世荷瓣珍种能够保存下来,留传于后,抛却了个人荣辱。这样的兰人胸怀是宽广的。想当初为使“端秀荷”能够回归故里,几年来他四处苦苦寻求,终于在台湾的兰人帮助下,使“端秀荷”最早地回归宁波故里。他对“美芬荷”的爱又何倘不是如此?兰人们的埋怨和愿望他可以理解,也足见此品确实深入人心。这里面有一个细节,恐怕大多数兰人们还不知晓,即是那份看似简单的“美芬荷”《承诺书》,我无权去议论那份《承诺书》,但其中主要大意公布出来,相信双方能够理解,双方商定数年以后,“美芬荷”将有几苗种苗无偿地返回宁波李兆华先生手中。李廷福先生告诉我说,“美芬荷”在原主人看来,无异于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旦远嫁,也是心痛如刀绞。作为真的兰人就该理解兰人的这些苦衷。单从经济利益来说珍种应当买绝,但这不是真正兰人所为,“美芬荷”将来返回故乡,也是完全符合原花主和江浙兰人的心愿。这真是兰在人心,兰谊无价。这种保障以及“美芬荷”生长的良好态势,别说“美芬荷”故乡的兰人,天下的兰人尽可以翘首以待了!
“千梅万世选,一荷无处求。”在漫长的兰花寻选历史上,兰人们亦有春兰荷瓣花选出,古兰谱中也偶见记载,其数量比其它瓣型花要少得多,真应了那句“一荷无处求”的古谚,目前留传下来的七品荷瓣花其历史大多在百年之内。除了“大富贵”、“寰球荷鼎”、“翠盖荷”、“端秀荷”以外,其它几品难尽人意,“宪荷”初开尚可,开足了就要“放脚”,说是荷形倒也恰当,那深色的筋纹也难能更改,这个品种数量并不多,也算是珍贵;“虎山绿云”一直难见,看那描绘图,也是一个小品的荷形花;“大魁荷”更不可思议,看《兰华谱》那帧照片也算是不错,与国内流传的“宪荷”有些相似。返销的“大魁荷”多是一品大瓣子花,说是行花恐怕也不为过,也许我见的是“小年”之花,也许更象眼下己失传的“福田大荷”。《东洋兰之美》上“宪荷”与“大魁荷”两个花就让人糊涂。“美芬荷”花形是在春兰荷瓣花三个代表之上,从叶质和彩照上艳丽的舌斑来看想必色香也必定不错,不过照片这东西仅能作为参考,看得多了,也许能看出照片以外的东西来。俗有“十荷九落肩”的说法,历史上荷瓣花的外瓣难能不落肩,肩是以两萼中的水平线为基准,符合水平线的为平肩,否则便是飞肩或落肩。这个要求是兰花拟人化的一种体现,如人之两肩,下落便有萎琐之感,起码显得不精神,但这种要求主要对梅瓣、水仙、素心而言。荷瓣花的外瓣宽短,长宽之比例要在2:1之内,收根极细,配合圆满的中宫,大体是具备那种举止雍容、富贵平和、善气迎人的美满之相,一切的美尽在圆满之中。如果将荷瓣花外瓣分成上下两位的话,平肩的荷瓣其上位便具有主瓣、两侧萼的中心线以上部、两个捧瓣和鼻头,而下位仅有两侧萼的中心线以下部分和唇瓣,从上下位来讲并不协调,不具备这种圆满,荷瓣花外瓣瓣端有度的下宕正是弥补了下位的不足,达到圆满的协调。这就象人们常说的具有富贵相的人一样,总是指那些心宽体胖的,这样的人恐怕两肩未必一字平,肩头多为圆弧状。荷瓣花的两萼靠萼根部分的上沿能够达到水平,是最理想的了,这在“大富贵”、“寰球荷鼎”、“翠盖荷”都能够见到,“美芬荷”外三瓣的这种协调的对称几近达到完美,它的两萼根上沿为平出状,逐渐向前放宽,瓣端部分急放角,显出瓣头紧边、厚头、微见拱抱的形态来,主瓣宽大,瓣端呈下搭上遮形态,瓣中镶一条红线标识,华光翠绿,达到人们最佳的视觉欣赏标准和瓣型欣赏标准。关于“美芬荷”花葶的高度,我曾请教过凌伟春先生,他说“美芬荷”花葶出架,可在15cm或以上(1995年复花照,花高在14cm左右),“美芬荷”的叶姿从10cm左右开始逐渐斜出,其花如同托起一轮明月一般,难怪将其称为“明月”、称为“彩云捧月”。诚如《中国兰艺三百问》所言,“美芬荷”是“近百年里荷瓣中无超过此种者,真荷花中精品。”这些年多有春兰荷瓣花选出,好的品种确实少有,但滥竽充数的也不少,名称和图片都很好,实品实在令人失望。还有一部分人工杂交的播种瓶苗,例如“碧玉圆荷”的系列品种,其中不乏有好的荷瓣开品,至于能否被兰人们所接受则是另外一码事了。
为了确保“美芬荷”给后世兰人流传下去,保证正常开品,再睹花容,经过李廷福先生与陈海蛟先生的多次探讨,经陈海蛟先生牵线,2006年末己有几苗“美芬荷”落户江苏常熟。同期,李廷福先生拨响了李兆华与凌伟春先生的电话,并在中国兰花网发出邀请函,希望尽快践约,将“美芬荷”回归故乡-----浙江宁波。一诺值千金,真兰人之品格,大丈夫何以立世?诚信也!面对当今兰界的诚信,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物欲横流,流去了多少名人雅士?大浪淘沙,淘剩下几多英雄豪杰?李兆华得此消息欣喜异常,为了表达自已对“美芬荷”四年的牵挂与思念,为了迎取心中重于泰山的心肝宝贝,与老伴一起去商场从里到外全部购买了服装行头,沐浴更衣,虔诚无比;从书法协会请来书法名家,泼墨书成“以兰会友,一言九鼎”的八字条幅,准备赠与李廷福先生,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对李廷福先生诚信的赞叹。李兆华先生生性直爽、痴兰如命,为了确保“美芬荷”安全返回故里,向凌伟春提出分乘飞机的想法;在去往汕头的航行中,李兆华突然喊起:不好,不好,掉了,掉了!伏身座椅底下,满地寻找起来。坐在身旁的凌伟春和周围旅客一时莫名其妙。原来是李兆华的衣服失了一颗钮扣。在飞机上这样的喊声,会使一些人感到忌讳,但是李兆华先生是为他虔诚的新衣惋惜,惋惜的是他对“美芬荷”的一片真心。他不敢回首终于过来的四载岁月,对他来说是多么漫长。别畔离亭望穿夏峦秋水;晓风残月梦断百媚千红。细雨相思万千缕;断肠江水日夜东。李兆华先生对“美芬荷”的思念与虔诚,何人又能企及?
2007年元月9日,受李廷福先生之邀的李兆华与凌伟春先生到达汕头。李廷福先生同时请来了当年的见证人郑宇晖先生。阔别四年,兰人相见,自是一番兰情相叙。李兆华向李廷福先生赠送了“以兰会友,一言九鼎”的八字条幅,并带去了四帧“美芬荷”历年开品的彩照和一个酒样的实花,李廷福先生按原约定将李兆华自己挑选出的三苗“美芬荷”新草(带两个叶芽)回赠李兆华先生。为了确保“美芬荷”能够在家乡宁波繁续流传,李廷福先生又向凌伟春先生赠送了“美芬荷”种苗。一代名响天下的荷瓣珍种“美芬荷”终于回归浙江宁波,续写下南北兰人一段浓郁芬芳的兰情佳话。李廷福先生一诺千金,诚信天下!宽广无比的胸怀,乃真兰人也!
   早就听说“美芬荷”是有“夫君”的,也是李兆华先生在同地采掘,是以其父的名命名为“允谟荷”。2004年上海兰展期间我见到实花,花形不大,有赤紫色筋纹,花显得不亮丽,茎是紫色的。叶芽的芽壳短,绿底缀紫筋,锋头钝,紧抱新芽,花苞短圆,外苞壳紧短,内苞片宽而略长一些,苞片筋距宽而到顶,锋头转绿,沙晕满衣。小蕊出壳,蕊顶瓣尖呈内勾状。从花形来说确实是不错的荷瓣花,尤其是外瓣长宽比例,收根大圆头,中窠也非常规整。虽然花色偏暗一些,与“美芬荷”无法相比,也是近些年十分难得之荷瓣珍品。凌伟春先生赠我此花2003年放花照。我曾向凌伟春先生打听此花的情况,如下是他给我的回复:
   “几天前有幸遇见了该花主人李兆华先生,才得以了解。现报告如下:该花照片仅此一张,此花是李兆华先生在1990年在鄞县鄞东太白山西南角挖到美芬荷后,因主人欣喜万分,一星期后又去该山,在该山的东北角发现了该荷,此荷与美芬荷一样,至目前为止,未外传过,允谟荷之名是李兆华先生根据其父李允谟之名而命名。”
   “允谟荷”的照片现在己经有几张了。向我报告我也不敢当。这两个荷瓣出自同山,一个出自西南角;一个出自东北角,大概是前世的一种姻缘吧。
2006年春我在宁波观兰展期间碰到了宁波的楼信用先生,听他说“允谟荷”现在40余苗,大一点的草约占一半,他很想全部买断,除了李兆华先生原先己经答应分种的几个兰友以外。后来我听楼信用先生说“允谟荷”己按照双方原来商议的协议,大部分己转让到他的手中。楼先生有一个愿望,他说:“美芬荷”与“允谟荷”现在是“夫妻分居”了,很想看到再度团圆的那一天。我当时说恐怕暂时还不行,这样倾国倾城的仙姝,大概还没到婚嫁迎娶之时,不过时间不会过于长久。话音刚落不到一年,“美芬荷”从汕头走向浙江、江苏等地,情系天下兰人之心的“美芬荷”将永远流传下去!
引用龙岩女诗人融融女士《美芬荷》诗,欢送“美芬荷”回归故乡:“魂牵孝子祭相思,梦寄春风细雨时。慈母荷辉滋草碧,锦心绣口入新诗。”


时间:2007-1-15 12:40:00  作者:牟安祥  出处:  阅读:5246  评论:32  收藏  打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