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会做重复而连续的梦?

 昵称13527074 2014-05-09

心理心语:如果你把20个或100个梦加以比较,那么你就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会看到不分昼夜不断扩展着的无意识精神的持续性。

我们每天都会做梦,推开梦境的大门,仿佛进入另一次元世界。白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人事物,在梦里仿佛换上另一种面具,齐齐来参加夜的party,我们在梦里奔赴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场景参与到稀奇古怪的情节……每每醒来我们都不禁会想,怎么做了这么个奇葩的梦?为什么会梦见他呢?他在梦里为什么会那样呢?这些梦有什么寓意吗?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为什么有的梦会连续做呢,甚至剧情都能接得上;还有的梦隔段时间就重复地做,这又是为什么呢?究竟是我们的意识决定了梦的内容,还是潜意识的梦引导我们去思考?

你有意识地延续了那个梦

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昨天睡得真好,一夜无梦。”“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悠长的梦,特别逼真,现在还觉得身临其境!”“你真幸运,我可惨了,不知道为什么昨天一整晚都在做各种稀奇古怪的梦,累死了!”

大部分的人,他们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做梦大约占据了睡眠时间的五分之一。科学家依据对人的脑波和体温的测量,发现人在睡眠中会经历5个睡眠阶段,它们组成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一晚上人们的睡眠状态由浅入深又由深入浅,并伴有做梦,睡眠周期大概会产生4-6次循环。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人们每晚都会做梦,并且不止1个,平均会做4-6个梦,而在压力大、劳累、心理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更容易做梦。

研究发现,在某个睡眠阶段里人们的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等,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称之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简称REM sleep),又叫异相睡眠。研究还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中人们的大脑异常活跃,会产生大量的梦境,这时大脑和身体的状态非常接近人们清醒时的状态,受到干扰的话就会很容易醒来,如果正在做梦,醒来便会对梦境记忆犹新。虽然在快速眼动睡眠时人们会做梦,但通常自然醒来后,人们都不太会记得梦的内容;而在醒来后人们所记得的梦多半属于最后做的那个梦;至于那些控诉睡眠不好整夜都在做梦的人,其实只是他们多次在做梦的时候刚好醒来了。

从梦境中醒来,大脑还清晰地记得被打断的梦,如果人们潜意识里渴望继续这个被打断的梦,想知道下回有何分解,那么,在短暂醒来又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时就有可能重复刚才那个梦的一些场景甚至继续梦境。

还有一种情形是有的人在做梦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时他便会控制自己的梦境,这种梦称为清醒梦,也叫清明梦,这是由荷兰医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在清醒梦中,你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操控梦中其他人的行为,梦里的情节内容都由你的意愿主宰。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Stephen LaBerge在数十年的研究中多次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了清醒梦和快速眼动睡眠之间的关系,因此倘若在一晚上多个REM阶段中造梦者控制自己的梦境,就会出现连续梦境的现象,颇有点《盗梦空间》的意味。

同一个梦,同一个心结

难道记住的那个梦只是造梦者碰巧打捞的一块记忆碎片吗?有人恐怕会不服气地问,为什么多年以来我都会做同一个梦呢?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对记忆碎片的简单再加工和重组,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能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现实、道德习俗的想法无法执行;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有些愿望和想法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和压抑,偷偷浮现,以各种各样的情节、形象表现出来。

梦是人们欲望的替代物,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梦寐以求的满足感。

如果反复做一个梦,说明长期以来,做梦者的内心可能一直有个心结,也叫情结,这个主题和情绪有直接的关系,多体现为“希望被认可”或“焦虑”心理。比较典型的是“考试”梦,常听人说高考后很多年还是会做梦回到高考的考场,梦见自己在答卷,细细询问后会发现,他们通常要么对毕业院校、学历不满意,要么对从事的职业前景不乐观而产生焦虑。

在现实中,他们无法做出什么重大的改变,但心理上他们希望能够重新参加高考,重新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重新选择有职业前景的专业,也许一切就都不一样了,而这种想法就在梦中体现并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做“考试”梦也可能代表做梦者对当下生活中的某方面感到焦虑,他们可能在学生生涯中就经常因考试而焦虑,潜意识里他们已经把“考试”和“焦虑情绪”做了联结,因此一旦产生焦虑情绪便可能晚上做考试梦。

再如,有人经常梦见初恋,梦见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梦见慈爱的故人,对于这样的梦,找到心结之所在,就能很好地缓解情绪。

连续的梦境是心理成长过程的体现

更为离奇的是那种连续的梦境,还不是一晚上的连续,是中间隔着一段时间,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每个梦的主题相似,但是在情节上都有推动递进的发展,说白了就跟连续剧一样。神奇吧!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连续的梦境,暗示了你内心可能有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你的心理成长过程。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如果你把20个或100个梦加以比较,那么你就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会看到不分昼夜不断扩展着的无意识精神的持续性。”记录、对比你的梦境,你会发现梦境中可能隐藏着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还会有核心提示,谨慎地分析,还会看到自己心理成长的变化过程。

曾有人讲述了她的连续梦,第一个梦是,她独自住在一个森林里,一只被驯化的小狼陪伴着她;几年后她梦见自己离开森林去了远方,但那只狼还留在森林里;成长以后她又梦见那只狼,不过它长高长大了,它离开那片森林来城市里寻找她。分析后会发现这几个连续的梦代表了造梦者的心理发展成长的过程。

原来她从小寄养在姥姥家,没有小伙伴,内心孤独,梦中的那只狼其实是她内在自我的一个意象,小时候她希望有个朋友能够陪伴自己;几年后她被父母接回了城市,和姥姥相处的童年时光使她的内心还依恋姥姥家;几年后,她长大了内心也更成熟了,更适应城市生活并且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体现了造梦者从孤独的小女孩儿日渐成长成熟的心理过程,在人生不同阶段的重要心理变化。

梦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对于这类连续的梦境,建议造梦者做详细的记录和对比,或许你就会发现你的梦在向你传递什么讯息。

人们在梦中进行危机模拟

除了那些和现实生活的人事物密切相关的梦,有的梦境和现实完全脱节,而且情节一点儿也不美好,甚至有点惊心动魄,如被追杀,被怪物绑架,遭遇恐怖袭击,失去亲人等等,最后我们通常被这些噩梦惊醒吓出一身冷汗;要么嚎啕大哭醒来发现枕头湿了一大片。

人们为什么会毫无缘故地做这种吓死人的噩梦呢?心理学家认为,噩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对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在噩梦中人们进行各种安全训练。有数据称,人们每年要做300到1000次噩梦。

这种“危机模拟理论”最早由芬兰神经科学家安蒂·瑞文苏(Antti Revonsuo)提出,他认为:做梦有其生物适应功能,做梦能让我们的祖先为应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危险进行提前演练。瑞文苏说,我们会梦到被人追杀、从高空坠落,是因为这些正是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所遭遇的危机写照。而近期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几位心理学家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解说和阐述。

2006年一份发表在《意识与认知》(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期刊的研究里,他们分析了200多个反复噩梦的内容,“逃跑”和“追逐”是最常出现的主题,“事故”和“不幸”居第二,“袭击”和“暴力”居第三,之后依次还有“身体缺陷”“精神障碍”和“灾难”等。在这些反复的梦境里,造梦者都将自己塑造成那个身处危险中的人,在梦里他们会拼尽一切努力以摆脱困境、逃离危险或者战胜威胁。

他们认为:造梦机制会对我们在清醒时遇到的危机事件加以选择,然后以各种组合反复模拟呈现在梦中,以便激发危机感、模拟应对措施。这是因为梦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反复练习危机应对策略的理想而安全的环境。

梦作为一种神秘的现象,吸引了众多学术界的学者们争相研究讨论,虽然大师、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给出各种演化解释,提出各种关于梦的学说、理论。但至今,我们仍然没有完全破解梦的奥秘,不知道人类为什么要做梦,梦究竟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甚或只是一堆无意义的信息碎片,又或者那果真是另一个灵魂世界?这一切都有待于科学家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我们作为造梦者,度过白天忙碌的真实世界后,想到每晚将赶赴一个个或旖旎或惊险刺激的未知梦境,不得不说是一种别样的奇妙体验。

今晚,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