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品牌的产品销售额做到行业老大时,为何这时的广告砸钱就不能带来正面价值反而带来无效呢?比如,哇哈哈有这个感觉,去年宗庆后多次表达饮料饱和,没有发展空间了,也就是300多亿元的市场,而加多宝也有这个感觉,不过,加多宝的感觉主要来自净利润,饮料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在8%-10%,而王老吉2013年收入64.65亿元,净利润2.27亿元,净利润率是3.5%。而加多宝只是说明销售额达到200亿元,至于净利润额、净利润率是说不出口。这说明,品牌大了砸钱无效,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又该如何突围呢? 笔者认为,当一家品牌产品达到国内同行销售第一时,说明市场认可度已经达到有效的范围了,另外,市场消费已经接近饱和了,该消费的消费者基本上出手购买了。这时的广告投入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销售额(如三星、哇哈哈)或就没有多大的利润额(加多宝、王老吉)。 2012年、2013年饮料品牌投放费用,哇哈哈是98.33亿元、100.88亿元,排名分别是第一、第二。而加多宝是73.72亿元、100.88亿元,排名分别是第二、第一。康师傅是23.86亿元、53.33亿元,排名分别是第十、第四。红牛是17.22亿元、24.79亿元,排名分别是第十四、第十六。可口可乐是39.63亿元、39.49亿元,排名分别是第六、第六。 然而,整个凉茶市场前五名的市场占有率依次分别是加多宝15.27%、红牛12.59%、可口可乐8.76%、椰树7.66%、百事可乐7.64%。 实际上,加多宝去年在湖南卫视以及一些地方台的广告投放,就显得盲目性。如果加多宝是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开辟新的根据地,那么加大投放广告是正确的,但是还是国内的广告投放,而且是老产品,就显得没有效果了。 那么,加多宝如何转型呢? 笔者认为,加多宝要么开辟新战场,在国外发展中国家进行,要么开发新品种,比如从凉茶回到胃痛的饮料,如此,同样的广告,即借助现在的销售渠道,又借助现在的加多宝品牌认可度,带动第二款产品是比较理想的。否则单一产品恐怕支撑不了加多宝持有的品牌价值,因为,王老吉拼命追,康师傅卯足了劲追上来,而娃哈哈的投资力度不减,出手阔绰,而红牛拼劲充足。所以,加多宝要想梅开二度需要创新,如果不创新,砸钱就无效了,有可能面临副作用,开支大了、净利润进一步下降,就有可能面临不赚钱,那么就离亏损不远了。物极必反、风必摧之,亢龙有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但一个品牌的产品销售额做到国内老大或国际老大时,在原来的发展模式上砸钱做广告就没有效果了,除非开辟新产品或新渠道,因为市场消费已经饱和了。而三星品牌产品销售额2011年、2012年分别为2201亿美元、2167亿美元,但是,净利润增加51%左右,2012年三星广告投放116亿美元,虽然看起来净利润增长游戏,但是销售额已经告诉我们下降了,这与智能电视投放有关。实际上,2013年开始,广告投放量应该要缩减了,因为市场消费者总体已经被激活了,除非征对颠覆性产品、新的地理领域进行广告投放,否则,砸钱就会演变成无效了。 |
|
来自: 昵称16037842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