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了解吗:空档摊薄收益 理财产品年初季末买更划算

 慈悲诚意 2014-05-09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上一轮高收益到手,可没有找新产品接续,钱只好躺在账户上白白损失利息;当有两款相同投资期限、相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募集时,A款预期年化收益率5.0%,B款年化收益率5.2%。

 核心提示:有啥办法能帮我们精确计算理财期限,压缩理财产品转换间的“空档”,规避隐性损失及风险呢?

 定期储蓄到期忘了及时支取,白白造成利息损失;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上一轮高收益到手,可没有找新产品接续,钱只好躺在账户上白白损失利息;

 还有,一些投资产品的设置,在一定时间段内,资金处于“锁定”状态并无收益产生,何时买何时卖才能使收益最大化……身边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让我们口袋里的钱可以躺在理财账户里“钱生钱”,可时间久了,您会发现,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疏忽,也许是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理财总是会出现空档期

 那么,有啥办法能帮我们精确计算理财期限,压缩理财产品转换间的“空档”,规避隐性损失及风险呢?

 现象

 懒得理财 越有钱损失越大

 每个季初的几天,对于农行吉林省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财富顾问、国际金融理财师刘建华来说,每天都会接待几位这样的客户,他们的身家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绝对是“不差钱”,但往往因为不重视理财空档期,导致收益流失严重。

 “每个季度末,银行把这部分客户存款拉过来,有的客户只存几天,考虑到这笔钱接下来要用,这此前的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100万元就放在活期里。”刘建华说,对于资产量比较少的顾客来说,出现理财空档期的情况不太容易发生,相反,那些中高端客户,因此而带来的收益损失较为明显。比如,活期存款的收益仅为0.35%,而如果是10天不用的闲钱,存到开放式理财产品里面,年化收益率可达4%以上,光对比收益率就相差10余倍!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上一轮高收益到手,可没有找新产品接续,钱只好躺在账户上白白损失利息;当有两款相同投资期限、相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募集时,A款预期年化收益率5.0%,B款年化收益率5.2%。

 实际算账 空档期摊薄收益

 “理财空档期越长,意味着您的投资收益无形中被摊薄了。”工商银行长春南部都市支行营业室副主任国际金融理财师田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同样表示,当账户资金在结束了一轮投资后,没有快速地进行后续投资,而是让资金“躺”在账户上,或是由于一些投资产品的设置,资金处于“锁定”状态无收益产生,这些情况都会产生理财空档期。相比之下,有些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还挺在意,但是,却很少关注像募集期长短这样的细节。

 为说明问题,田甜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的一位客户王先生购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存期4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5%,募集期为7天,该理财产品的起息期为第8天,募集期这7天银行按活期存款年化利率0.35%计息,存入20万元收益为13.42元。如果43天后,该产品达到预期年化收益5.5%,投资收益为1295.89元,加上7天募集期内的活期利息13.42元,共1309.31元。细算下来,20万元共投资50天,年化收益率其实约为4.78%。而并非表面上的5.5%。

 规律

 理财产品啥时买更划算?

 关键词:年初季末

 要想规避理财空档期,关键是要找出一些客观规律,对症下药。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银行在年初、月末、季度末、年末的理财产品发行频率及预期收益会有所增加。“很多银行为了让自己储蓄报表上的数字更好看,经常会把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设计成为月末、季末。所以这些时段是理财产品的兑付密集期。”华夏银行长春分行龙盈理财中心高级理财师徐世斌表示。

 “一般来说,每年的年中和年末,也就是6月末和12月末,往往是银行最为关键的‘微妙’时刻,因为考核和监管等方面的要求,银行间对于资金的渴求程度更高,此时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往往会提升,个别时候甚至会‘飙升’。”浦发银行长春分行产品经理刘霏称,将产品的到期时间或者资金的衔接时间选择在这两个关键点,往往可以拿到一个银行理财的“好价钱”。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上一轮高收益到手,可没有找新产品接续,钱只好躺在账户上白白损失利息;当有两款相同投资期限、相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募集时,A款预期年化收益率5.0%,B款年化收益率5.2%。

 超长募集期啥时该出手?

 关键词:期末出手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募集期”。也就是说,当您的钱存入银行购买一款理财产品,并非当时就开始计算收益,而是在募集期内只能拿到活期利息。这也就意味着,理财产品早买一天跟晚买一天的收益来看,存在“隐形差距”。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各类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长短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产品只有一两天,有的则长达5~7天。“募集期里,只能拿到活期利息。”田甜说,比如一款理财产品募集期为7天,第8日才开始起息,理论上而言,赶在募集期最后一天,即第7日出手购买最划算,而如果是1日就购买,等于钱要躺在账户里面吃7天的活期利息。

 不过,需要提醒您的是,这一购买原则只适用于那些并不十分抢手、额度充裕的理财产品。在考虑募集期过长的损失以及是否能如愿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两者间,同样存在着“博弈”。比如,抢手型产品或是银行网站上销售的产品,有可能会在募集期首日短时间内即被抢空,银行也无法预留额度,等着募集期末再出手有可能错失投资机会。

 另据银行人士介绍,理财产品不仅有募集期,在到期兑付时由于资金的清算划转,投资者还要注意产品到期日并不等于资金到账日。

 田甜提醒投资者,一般结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到账日为产品到期日的T+1工作日,期次类理财产品为T+2工作日到账。

 当有两款相同投资期限、相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募集时,A款预期年化收益率5.0%,B款年化收益率5.2%。

 乍一眼看上去,B款收益率要高,但B款的募集期设置为7天,而A款只有3天,两者都会在不迟于两个工作日内进行本息的支付返还。那么通过计算反而是A款的性价比要优于B款。

 方法

 定期转存月月定存 手机软件当“助手”

 不重视理财空档期原来后果会“很严重”,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浦发银行长春分行产品经理刘霏表示,最传统的做法是定期转存。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上一轮高收益到手,可没有找新产品接续,钱只好躺在账户上白白损失利息;当有两款相同投资期限、相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募集时,A款预期年化收益率5.0%,B款年化收益率5.2%。

 “目前大多数银行系统均已支持定期自动转存功能,储蓄存款到期当天,按照约定期限自动转为新一期的定期存款,这样我们的钱第一时间转成了新的定期存单,就不用我们再费周折跑银行了。”据刘霏介绍,除了定期转存外,最合理的做法是“月月定存”。从流动资金理财的角度,建议有稳定收入,并且喜欢定期存款方式的人,每个月都将当月工资结余转存为一笔定期存款,形成了良好的储蓄习惯。月月存钱,看似容易,但存单一多、理财产品买得多了,哪个产品到期了都记不住。“我个人比较习惯的做法是直接将产品的到期日记录到自己的手机日志当中,到期时手机就会提醒自己。商务人士常用的outlook这个office软件,也有日志提醒的功能。”刘霏说,有些具有理财功能的小软件可记录产品的起息日和到期日。

 徐世斌同样认为,除了定期转存外,目前基本上各家银行卡都有自动约定转存协议,可以把约定条件的款项转入比活期利率高的储蓄产品中。此外,可利用网银“资金归集”功能,将各家银行多张卡上的余额自动转入到主办银行的一张卡上,总额超过5万元,就已经够银行理财的“门槛”要求,这要比资金分散于多张银行卡内闲置着更划算。

 何时用钱心有数 一味追高收益不可取

 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率高是否就一定是好的产品呢?为了尽量规避理财空档期,选对产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刘霏表示,选最合适的产品,一方面要取决于客户自身资金流动性的需要。比如资金3个月后将会使用,但6个月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比较高,就想做6个月期限的产品,这样一味地追高不可取,因为纯粹的银行理财产品理论上是不可以提前终止的,这将会影响到资金使用计划,即便是可以提前终止支取,收益率也将受损,反而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每个人风险偏好也不同,利率越高,风险相对越大,例如有些银行推出的挂钩黄金、外汇的产品,对于风险偏好低或者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就不适合。

 田甜建议投资者,根据资金预期使用时间来选择理财产品,比如两个月内有购房买车计划,根据交款期,并考虑到节假日等因素,预留出赎回资金的必要时间,来选择相应期限的理财产品。

 大额资金别闲置 T+0来“无缝对接”

 据了解,一般理财产品都有募集期和资金到期划转日,对于这部分产品,您应算好资金被占用时间的细账。不过,据银行人士介绍,目前一些创新型的理财产品大大缩短了募集期和资金到期划转时间,而且在投资期限及预期收益上更为灵活,找一些当日购买、当日划账,当日赎回、当日到账的T+0产品能尽量缩短理财空档期。

 “如果资金短期闲置,却还不足以办理一个月以上期限的银行理财,或者上期认购的理财产品到期回款后,正在等待下期产品的续接,这期间产生的空档期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对于这部分空档期,最适宜的法宝就是T+0理财。”刘霏表示,T+0产品按日计息。比如某银行的一款此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4.8%。不仅理财产品会出现这样的空档期,如果您投资有股票、黄金、期货,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例如周一到周五的行情已走完,周末特别是节假日的赋闲时间,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周末或者节前将资金转入T+0产品提高收益。

 其实,一些投资者之所以总会出现资金闲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时间跑银行,其他事情一耽误就错过了时机。对此,刘霏建议,要做到“无缝对接”,提高资金使用率,借助互联网技术是最佳解决办法,通过电子银行直接购买。比如,目前的活期利率最高是0.385%,如果是100万存在活期里,7天后产生的利息是73.83元;如果这7天拿来购买某银行的某款理财产品,收益是284.79元;而如果选购的是该行的另一款理财产品,7天后的收益是920.54元,是活期收益的12倍还多。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上一轮高收益到手,可没有找新产品接续,钱只好躺在账户上白白损失利息;当有两款相同投资期限、相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募集时,A款预期年化收益率5.0%,B款年化收益率5.2%。

 错位搭配到期时间 避免多银行频繁“跳转”

 今天看到A银行发的理财产品收益高,就把存在B银行的钱转过来,还没买两天,又看到网上各种“宝贝”的收益率不错,又开始频繁倒钱。对于时下很多人在选购理财产品时的这一“通病”,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并不可取。因为,盲目地频繁换手,更易出现理财空档。

 “资金量比较大的话,最好是分散投资。比如500万元就拿来投资一个产品,那么产品到期后,又恰恰接续不上了,造成的损失会很大。”刘建华表示,从资产配置的合理性角度考虑,建议资金投入不同投资品种,尽量把到期时间错位搭配。

 此外,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会考虑到产品接续性的问题,毕竟如果客户在某个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到期总是会出现断档的情况,那么也会造成银行的客户流失。因此,刘建华提醒投资者,要用长期眼光去考虑问题,尽量使自己的投资规划跟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档期,形成“同频震荡”,避免将资金在多家银行间频繁地“跳转”。

 问问经济学

 别忽视木桶上的那块“短板”

 经济学的一个最核心的命题就是“经济人假设”,即认为任何经济行为主体都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目标收益的最大化。然而,为何在人们的理财实践当中,往往因为短期的资金闲置或者是空档,无法实现目标收益的最大化呢?对此,我们不妨用经济学十大效应之一的“木桶效应”去解释这一问题。

 木桶效应,也可称为短板效应,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投资理财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空档期,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就像是整个理财规划当中的那块“短板”,正是这一薄弱环节摊薄了您的投资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