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爬灵白 苏州驴友新“style”

 苏迷 2014-05-09
天气变暖,苏州户外运动爱好者也不再局限于白天锻炼。昨晚,记者跟随50多位驴友,一同体验了晚上登山——
夜爬灵白 苏州驴友新“style”
苏报记者 赵 焱
  昨晚,苏州“夜爬族”在灵岩山上合影。 □赵焱
  □苏报记者 赵 焱

  发出一条“活动帖”,驴友四面八方来相会。通过这种召集方式,苏州已成立40多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达到上万名。他们利用灵岩山、大焦山等靠近市区的户外资源,发起“夜爬”活动。
  去年起,苏州转山驴友户外俱乐部率先开始尝试“夜爬”,每次参加人数也从最初的5名不断增加。昨晚,他们选择从灵岩山至白马涧的线路,发出了“夜爬灵白”的倡议。短短一天报名时间里,得到了50多人积极响应。

  近百人参加夜爬1小时到大焦山顶

  昨天19时,按照“活动帖”的通知,记者准时抵达了位于灵岩山脚的集结地。不一会,所有参加者就全部到齐。3位发起人也通过对讲机,将队伍分成3拨,依次出发。此时,天色已经很黑,在攀登灵岩山的过程中,不少队员已经打开了头灯或手电。
  本次夜爬的终点是大焦山山顶,往返路程一共约6公里。出发前,队伍也预先制定好了休息计划。
  15分钟后,大伙陆续抵达了首个休息点灵岩寺。由于这一段路路面较为平整,而且仍有路灯,队伍并没有被拉开。翻过灵岩山后,路面开始接近自然山路,沿途布满了碎石,前进难度也陡然增加。
  “对夜爬爱好者来说,灵白线已经算最好的选择,但路面较为复杂,对新人考验较大”,发起人之一邵伟介绍,考虑到安全性,夜爬线路实际只有“灵白线”的一半,但也有几处难点。遇到陡坡时,队员们只能挨个攀登,其他人则负责照亮路面。最终,经过1个小时左右,队伍才全部抵达海拔约200米的大焦山山顶。沿途,记者还遇到了几拨来自其他俱乐部的“夜爬族”,参与总人数达到了近百名。站在山顶俯瞰,可以看见沿路都亮着灯光。
  这时,不少驴友也开始享受自己带来的“夜宵”,有人甚至从背包里掏出来一个大西瓜。吃完后,大家也自觉将垃圾带走。最终,队伍在21时15分左右全部返回起点。

  参加者全是“上班族”
  单身群体占一半

  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目前,苏州转山驴友户外俱乐部已有400多人加入。在昨晚的“夜爬灵白”活动中,参加者年龄均在20至40岁之间,且全部是“上班族”。
  “晚上爬山人少、凉快、风景好,而且时间也最适合已经工作的人群”,邵伟透露,去年4月,由于看到“灵白线“名气越来越大,在白天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拥堵的现象,他和几位驴友开始尝试“夜爬”。结果,这一做法很快得到了群里“上班族”的响应,每周活动一次的计划也一直坚持至今。平时,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有20多人,其中还有多名女性。
  由于一副“女汉子”形象,参加“夜爬”活动30多次的王莺莺也得到了“蝎子”的绰号。在她看来,由于可避免强烈光照,“夜爬”对女性还有护肤的作用。“爸妈规定我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爬完后可以准时回去,他们并不担心”,王莺莺透露,在“夜爬族”群体中,单身者占到了一半以上,不少人除了健身,还有感受刺激、交友的追求。据悉,活动组织1年多来,已产生了2对情侣。

  新人遭遇腿抽筋“夜爬”切勿走野路

  由于路面崎岖,“夜爬”活动也给不少新人提出了考验。在行至大焦山半山腰过程中,第一次参加活动的陈文彪就出现了腿抽筋的情况,不得不在其他驴友的帮助下搀扶着返回。“这条路没有走过,平常锻炼也比较少,体能超出了我的极限”,他认为,自己低估了攀爬的难度,不仅鞋子不合适,也没有携带头灯或手电。
  “对没有走过‘灵白线’的人来说,我们不提倡夜爬”,已参加50次“夜爬灵白”活动的陶晶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安全,转山驴友户外俱乐部一直对参与者提出了不独自进行、不走野路、至少穿着登山鞋、携带手电等原则。他透露,“不走野路”尤其重要,否则不仅有摔伤的危险,夏天还可能被蛇咬伤。
  “苏州还有从灵岩山到皇冠山的‘灵皇线’、到树山的‘灵树线’,阳山到树山的‘阳树线’,东、西山线等成熟的户外线路,但夜爬首推‘灵白线’,它路线清晰,安全系数较高”,陶晶提醒,“夜爬族”还应确保手机畅通,并携带创可贴、红花油等必备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