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英、法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27日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合成完整的真核生物染色体 。这一成果被誉为攀上了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也是向合成人造微生物等生命体迈出的一大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历时7年成功构造了源于酿酒酵母的被称作synIII的染色体,尽管合成的仅仅是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最小的一条,但这是通往构建一个完整的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的关键一步。 合成的染色体synIII设计图;研究团队将染色体变得更加短小精悍又实用。标注部分是在原有染色体上做出的修改,包括对称重组位点(loxPSym)的插入(青色),终止密码子的改变(红色)和同义密码子的替换(蓝色);黄褐色区域是删除的部分,两端有重组位点。图片来源:Boeke lab 最让研究人员自豪的是这条染色体被成功整合进活体酵母细胞之中。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大学的杰夫·伯克说:“携带这条合成染色体的酵母细胞相当正常,它们与野生酵母细胞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它们还拥有一些新的能力,能够完成野生酵母无法完成的事件。”伯克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就像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被测序完成一样”。 2010年,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曾宣布,培育出第一个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引起广泛争论。有科学家表示,文特尔的工作是在细菌中完成的,对象只是原核生物,而本次研究是第一次合成了完整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且复杂性远高于前者。 染色体synIII在酵母中的原始版本拥有近32万个碱基对,伯克等人进行了500多处修改,删除了近4.8万个被认为对染色体复制和生长没有用处的重复碱基对,还删除了一些被称为垃圾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序列,比如不能编码任何蛋白质的序列及能够任意移动并可能导致变异的“跳跃基因”片段,最终构建的染色体拥有约27万个碱基对。 “改变基因组就像赌博。一个错误的变化,就可能杀死细胞”,伯克说,“而我们的酵母仍然活着,这非常重要,说明我们的合成染色体生命力顽强,赋予酵母新的属性。” 研究人员说,这项成果将有助于更快地培育新的酵母合成菌株,用于制造稀有药物,包括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或治疗乙肝的疫苗等。此外,合成酵母还能用于生产更有效的生物燃料,如乙醇、丁醇和生物柴油等。伯克说:“我们的研究实现了合成生物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 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大学的杰夫·伯克
在人们实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质粒的人工设计与合成的四十多年后,纽约大学的一支团队实现了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全合成——他们集结各方的科研力量,耗时七年,终于合成出了人工染色体synIII,并成功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挥功能。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于3月28号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这个团队的领导人是杰夫·伯克(Jef Boeke),他是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系统遗传学研究所的主任。研究所构建的这个染色体是基于酿酒酵母最小的3号染色体设计的,有27万多个碱基对,其中增删了许多元件以让其功能更安全、齐全。不过作为它的模板,3号染色体能控制酵母的有性生殖——这不利于外源性状的整合。为了让合成出的染色体不影响酵母的生长繁殖,研究小组在其上的500多个地方进行了修改,并利用大通量的筛选来测试其影响,最终得到效果理想的组合。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删去了原基因组中许多不具功能的区域,如非编码区、假基因和转座子。同时,研究团队还在许多位点上进行了序列的插入和增改,以让它更稳定,更适合外源基因的插入。 科学家历时7年成功构造了源于酿酒酵母的被称作synIII的染色体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借助电脑软件设计出染色体的结构,随后将其分成许多“构建单元”,即700至800碱基对左右相互覆盖的DNA片段,分别合成;然后利用覆盖区域的特异序列将它们逐个“粘合”。在框架搭好后,研究者们利用了“基因洗牌”的方法,将不同的基因片段随机相互组合,并培养相应的酵母,通过它们的表现——菌落大小、生长曲线,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形态——来判断组合的优劣,越接近野生的越好。 早在分子生物学兴起的伊始,生物学家们就开始尝试构建模式生物作为研究工具——它们的遗传背景清晰,且能够相对便利地进行基因操作,便于控制实验变量。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大肠杆菌更是早早地被人攻破,很快成为最基础的模式物种之一。真核生物虽然也有人工染色体,但由于其大多是改造的原有染色体,常常含有许多的冗余部分,比如假基因和转座子。重新合成人工染色体,无异于从头设计它应有的功能,便于科研人员更便捷地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而这项动用了美、中、澳、新加坡和英国科研力量的大手笔,无疑是合成生物学上的里程碑。 伯克博士说,这个团队的下个目标是利用这次的经验,更快更好地合成酵母基因组中更大的染色体,同时在过程中加深对酵母不同基因功能的理解。 CNN称,不起眼的酵母菌(图)在结构上与人类DNA有许多相似之处 (作者:Paradoxian) |
|
来自: 李灏 > 《时尚科技 科普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