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厂女孩》:东莞!东莞!

 昵称535749 2014-05-10
2014-05-09 21:41 

看《工厂女孩》使我想起了2008年的一次个人“调研”。当时正值金融风暴,然而到底那场太平洋的风暴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媒体却对此莫衷一是,也有媒体报道在东莞的鞋业频临倒闭。当时,我跟着我爸开着自家的小福特跑去厚街转了一转。现在想来确实好笑,唯一的解释是,我闲的蛋疼,老爸想去开开车——当时车刚买没多久。在一路闲庭信步中,我发现确实有不少厂已经关门了,但令我欣喜的是,不少大厂却逆势招工,这或许是我当时调研的最佳作业。但我记得当时,我坐在车里,看着三五成群的女工两个两个地提着蛇皮袋,我忽然觉得隔在我们中间的不只是一层车窗玻璃。

应该说,我属于《工厂女孩》里的一部分。我父亲就是所谓的“新莞人”,而我也算得上留守儿童。父亲96年从国营企业停薪留职南下打工,当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不过父亲过来时作为中层管理者,然而在他下面所管理的不少都是农村过来的打工者,上面还有台湾老板派来的亲信。于是在他的身上能看到一种不自觉的傲慢,一方面说着台湾来的亲信不过是裙带关系,而自己这个老共产党员还在给资本家代工,另一方面又看不起打工者,认为没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不喜欢在街边吃东西,买东西喜欢买贵的,骨子里似乎要和自己生活的环境划线。等我能和父亲平起平坐时,我开始是对抗,觉得凡事没必要总讲个面子,等到现在父亲老了,忽然觉得有一种时代的悲哀,在我和父亲达成妥协的背后,似乎也是自己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

我在《工厂女孩》里能看到那些熟悉的身影。前几年,我家附近的几个电子厂还没有搬,一到下班的点,从楼上看下去,就感觉穿着统一制服的女工像出窝的蚂蚁。当然,偶尔晚上还能看到她们吃着烤肠,看着架在士多店上的电视。然而,我又始终怀疑自己是否能描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城,正如丁燕所说,我相信就像从钥匙孔里偷窥的世界不过是一个平面,“知识分子在审判他人时既武断,又可笑”。

丁燕的作品既反映了工厂的辛苦,与不把人当人,正如今天的新闻“郑州富士康4天内两人跳楼身亡”,但同时也说明了那种欲望。多少人之所以背井离乡,是因为他们相信外面的世界时美好的,比如作品中的于玛丽,她宁可被人讥笑为性冷淡,也拒绝与老乡的恋爱,在她看来,这将回到过去的母亲被父母打骂的旧时光。从某种意义上,东莞既是一个吞噬青春的巨型机器,也是来这里的人们的伊甸园。

当然,正如我一直的谨慎——我只相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我也一直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审视丁燕的作品,我还是自以为发现了某些纰漏。比如到了广州不是在公交车站上坐车去其他街镇,而是先坐车到了万江总站,再在那坐大巴去到其他地方。当然,这看上去是个小问题,但这种折腾其实是将打工者置身于一种黑暗中。还有就是关于东莞的那些二奶、按摩女们,我总觉得隐身在故事背后的是一种“由于工厂辛苦的逼不得已”的逻辑。希望我是多心了。

最后还是说说东莞吧。丁燕之所以有这个契机还是源于“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而东莞被人记住是因为暧昧,但是我倒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这个城市的可爱。

五一节,在东莞虎英公园散步,这里很美。(《工厂女孩》书评/我非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