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中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几种方法

 许愿真 2014-05-10
    一、寻找规律,巧写方程
  如何应付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最重要的还是靠平时的积累,但决不是死记硬背。初中阶段化学方程式(常见方程共约50个)决大部分存在规律性,找出规律,对书写方程式有极大的帮助。这些规律若能熟练掌握,初中阶段常见方程约80%的书写,就显的轻而易举,大大减少死记硬背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写出更多存在这方面规律的陌生化学方程式。下面就把规律性方程的几种情况呈现出来。
  (1)有氧气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12个(见右边知识网络。其中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氧气的三点化学性质,即跟金属反应、跟非金属反应和跟化合物反应),这些化学方程式有共同的特点:①跟氧气反应;②反应条件点燃(铜的加热和葡萄糖被酶催化例外);③可燃物含有多少种不是氧元素的元素,充分燃烧之后,就有多少种生成物,且都是常见氧化物(铁的燃烧产物是四氧化三铁例外)。这三个特点特别是第三个特点对书写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有帮助,不但能帮助书写常规方程,也有利于书写一些跟氧气反应的陌生化学方程式。如黄铁矿(FeS2)或黄铜矿(CuFeS2)的煅烧(提示:此时的反应条件可以用“高温”),甲醇(CH4O)的燃烧等。
  (2)有还原性物质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还原性,初中阶段只要求站在得失氧的角度进行理解。所谓还原性,即就是某物质具备在化学反应中夺取别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能力。新教材介绍了两种还原性物质,即一氧化碳和炭。书写体现它们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套下面的通用的式子来进行。
  拓展练习: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高温条件下,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②把二氧化碳通入灼热的炭层(提示:反应条件高温)。
  (3)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初中阶段置换反应类型方程式主要有四种情况:①金属跟酸反应;②金属跟盐反应;③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④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不管是①情况还是②情况,都可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指导下写出化学方程式。这种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前换后”三个字。具体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A,能把排在A后面的元素B,从B的化合物(即酸或盐)溶液置换出来。使用该规律要注意四点:a.金属A不包含活泼金属钾、钠,钙;b.酸,是指盐酸或稀硫酸;c.盐不包含三价铁盐[FeCl3Fe2(SO4)3]d.金属跟盐反应,一般是在溶液进行的,若盐不于溶于水,即使满足上面的规律也是无法进行的,如Zn+2AgCl=ZnCl2+2Ag。至于③④情况可以照(2)的规律书写。
  (4)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的作用也是复分解反应)。这类反应多如牛毛,要书写这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非用规律不可。规律主要有两点:①复分解反应可以用AB+CD=AD+CB这个通式表示;②反应前后,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这决定了书写复分解反应的方程的步骤必定是“换符号,定注脚”。为了更好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了知道上面的规律,还必须知道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涉及酸碱盐溶解性表的记忆或运用)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不然写出来的方程式要不不存在,要不只是形式上的正确,即书写生成物的化学式时只考虑交换成分,而没考虑注脚的添加)。
  要注意一点是,学生判断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往往先预想反应,然后习惯性地利用反应物的化学式中的符号进行交换组成新物质,看有无符合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的新物质产生,若符合,就判断可以反应。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有时按这种方法去判断,即使判断为可以进行反应,也不会发生反应,如MgCO3CaCl2是不会发生反应的,因为MgCO3不溶于水,没能解离出离子,也就没能满足离子交换生成新物质。故此,要判断进行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一般要先看看两种反应物是否以溶液形式存在,再看能否满足复分解进行的条件(即水或沉淀或气体的生成)。只有这两大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当然,在初中阶段还有三种情况例外,即反应物有一种是酸液,另一种只要是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和碱中的一种,即使这种物质不溶于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你若掌握了上面四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和技巧,对你复习化学方程式有极大的帮助。
  二、设置暗示,减少失误
  每年中考卷抽样检查都反映出同样的问题就是: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方程式书写缺这漏那。那么如何杜绝这种失误?这是一个习惯性问题,要获得较好的解决,主要还是靠平时的不懈努力。很多同学书写化学方程式,缺乏检查的意识而导致失分,但在老师的提醒下,却能正确的改正过来。但考试的时候,是没有老师给你提醒的,只能靠自己。那么如何自我暗示和提醒?几乎每人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都会忘记标上箭号而被老师打上血淋淋的叉,此时你可以把这种痛苦扩大化,想象这种疼痛是被利箭所射带来的。因为要记忆的东西经过强烈情感的过滤之后,会让人记得更深刻,更持久。以后,每次写化学方程式,你就想像被箭所伤,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失分的几率。
  为了更好提高做题得分,养成做题习惯,在中考复习期间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请你记住下面的顺口溜:字母求规范,条件必注明,煎号要标清,选数来配平。
  三、分析题型,适应考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下面帮助你剖析中考关于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试题的呈现形式,让你更好适应中考,有利于水平的发挥。
  (1)常规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要求书写某个化学方程式。这种形式比较少见,且有逐渐消失的趋势。
  ②糅合在推断题、简答题、探究实验题等大题之中,兼有第一种形式的特点。
  ③独立提供新的情境,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有关现象。例如:
  [1]5根火柴朝下放在塞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加热(火柴头上主要含有KClO3MnO2S和黏合剂),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火柴,试管口的橡皮塞。
  请写出火柴头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放军特种兵进行夜间射击训练时,在密闭的囊形靶体内充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和氢气,当高温高速的子弹射击中靶体时,会听到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纳米材料”特指粒子直径为1100nm1nm=109m)的颗粒。将物质的粒子的直径加工至上述的范围,会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例如:将铝粉加工至纳米材料范围,这种铝粉遇到空气便可爆炸。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的反应类型是。
  (2)陌生化学方程式的考查。这中形式的题目一般独立提供新的信息,内容涉及广泛,要求学生在读题、思题之后,用方程式把题中的化学变化表达出来。
  [1]实验证明:含有+3价铁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在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变色眼镜的玻璃中含有溴化银(AgBr),溴化银见光分解为银和单质溴(Br2),眼镜片自动变暗。光线弱时,银和单质溴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镜片变亮。试写出上述两种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①见光:;②避光:
  [3]碳酸岩等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腐蚀,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日久产生“水滴石穿”的现象,形成“溶洞”。写出溶洞形成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命题人很喜欢“常规化学方程式的考查”的第③种形式和“陌生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两种形式,因为它们都能使学生在读题、思题、解题的过程中受教育,开阔视野;另外的原因是,“常规方程式的考查的第③种形式”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陌生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则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故此我们在中考复习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