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十六计质态分析
2014-05-10 | 阅:  转:  |  分享 
  


三十六计质态分析

(王德忱)



三十六计的质态,指三十六计从形式到内容及其与人们社会活动的关联。首先是它本体形式的构成和内容的性质体现的状况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何使人们掌握它应用它。



一.什么是“计”



从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日常行为方面来说:计量,即衡量什么物体得到数据;计算,分析处理数据求出计量的结果;计较,对计算的结果加以比较从而选择正确的或最好的予以利用。于是使人们形成了一般的思想理念:计议,对某一事件首先自己要考虑考虑或找几个人商议商议,分析做这件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最后期望的收获乃至收获的成果如何分享;计划,落实商议的规划,为完成这件事情应该要进行哪些准备,具体应该怎样操作,甚至确定下预想的所得分配事宜;计策,预料事件施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如何解决及其应对的招术。那么,究竟什么是“计”呢?

因为社会人之间的各种活动必然涉及到互相的利害关系,于是有关系利害双方矛盾会发生智谋与武力的较量和争斗。往往是智谋先于武力,斗智乃为计之道法。胜对方一筹,出人意料,获取成功,否则平庸之举就不算什么计了,弄巧成拙就更不是计了。一些毒辣阴招、残酷手段、暗中使坏、无事生非等都不堪称为是计,只能是无耻之徒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的卑劣行径!计,是智慧的结晶,也是胆量的体现。类似的行为可能是智谋的计,也可能是献丑的蠢。

总之,“计”就是为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智慧超凡狡诈的策划和气魄果敢奸猾的行为要做出损害他人或不利于他人隐秘的事情。

人们一说到计就都要提起《三国》,“三国”都是计。战争胜败存亡,生死攸关,计是你死我活的谋略,计是不见血的杀人利器。在和平年代里也少不了你争我斗的矛盾发生,商场如战场,官场尔虞我诈,情场实心虚意,这些防人之计不可无啊!



1.计的三步行为



凡是计必经过三步行为阶段:一、动机,想要做某种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也就是有一定的个人目的;二、预谋,为达到目的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三、结局,事情成功的愿望和利益及好处的分享。从动机到预谋,这一过程就是计的孕育形成阶段,但是实际取得的结果或后果并不一定令其如意,甚至可能事与愿违。



2、计的三方要素



不是凡事均可用计的,也不是一定得用计的,只有在某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施展计谋。正常能办到的事,对大家都有利的事,何苦搞得神兮兮的呢,如此真的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在面临三

方面因素事态时成功是计的智慧结晶。

(1)图谋性,为一定的目的而策划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否则自己就得不到可能得到的好处;

(2)针对性,存在有利害关系或必须防备的第三者,为得失与对

手竞争还可能存在以外的势力;

(3)机遇性,偶然的机会或在某一时间里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不常出现的成败在此一举,所以势在必得。



3、计的三个条件



情报的及时和确切是用计的前提,对所得情报和行动策划的保密是计成功的基础,有充分的应变准备和必要的客观保证是计付诸实施的最后抉择。

(1)知情性,掌握相关信息,仅自己意想不到的得知一个颇有好处的情况或对某一事情内在秘密非常了解;

(2)保密性,掌握的信息不为他人所知,也一定不再泄露给任何人;保证自己的行动计划不为有利害关系的人所察觉;

(3)可行性,认为做法条件没问题,自信能够马到成功或破釜沉舟有望如愿以偿。



4、计的三种性质



计,当然具备它的属性,它所体现出的特点说明它在社会人们交际关系中的本质作用。

(1)私利性,因为只有利于自己的事才必要用尽计谋去做,出发

点是损人利己或致使是不损害他人但也是好处独自占有,生怕有

人瓜分自己要到手的好处;

(2)随意性,计谋不分好人坏人均可用之,策略不分好事坏事必当取之,计是无色彩无原则的。由于是秘密所做的事情就要诓骗可能有关系的人,因而狡诈、隐瞒、伪装等。

(3)冒险性,自以为高明自信万无一失,然而难免不被被损害的对方或有关联的人所识破阴谋,遭到反击或侵扰。一旦被更胜一筹者识破,就要前功尽弃,乃至作茧自缚。

所以,计是特定的情况下特定的行为。



二.三十六计计名



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这个问题的称谓即名称,往往一个问题的名称与它的内容有着本质的联系,个别的也有名称与内容无关甚至相反的。三十六计名称与内容也是如此。



1、计名



第一套胜战计

第1计瞒天过海第2计围魏救赵第3计借刀杀人

第4计以逸待劳第5计趁火打劫第6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7计无中生有第8计暗度陈仓第9计隔岸观火

第10计笑里藏刀第11计李代桃僵第12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打草惊蛇第14计借尸还魂第15计调虎离山

第16计欲擒故纵第17计抛砖引玉第18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釜底抽薪第20计混水摸鱼第21计金蝉脱壳

第22计关门捉贼第23计远交近攻第24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偷梁换柱第26计指桑骂槐第27计假痴不癫

第28计上屋抽梯第29计树上开花第30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美人计第32计空城计第33计反间计

第34计苦肉计第35计连环计第36计走为上



2、计名语性分类



语性分类,即按语言的特性分类。三十六计的题名语性可区分为三类:成语类、词语类、话语类。成语类在成语词典中都有词条可查,词典注释与三十六计含义有的相同有的相近也有的相反;词语类在汉语词典中有词条可查,有的也与三十六计含义不同;话语类就是一句话,任何词典都无收注,只能依据组成话语字词理解。这三类语性题名充分体现了三十六计的社会化基础。

成语类(二十八个)

▲单成语: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釜底抽薪、金蝉脱壳、远交近攻、偷梁换柱、反客为主、苦肉计;

▲多成语:以逸待劳(或:以佚待劳)、趁火打劫(或:乘火打劫)、混水摸鱼(或:浑水摸鱼)、指桑骂槐(或:指鸡骂狗捉鸡骂狗);

▲假成语:擒贼擒王(成语为:擒贼先擒王)、假途伐虢(或假道伐虢成语为:假途灭虢)、上屋抽梯(成语为:上楼去梯上树拔梯)。

词语类(二个)

空城计、反间计(词为:反间)。

话语类(六个)

关门捉贼、假痴不癫、树上开花、美人计、连环计、走为上(或:走为上计)。



3、计名与词义



事实上,三十六计的计名,不过是计条的一个题名。就计名本身并不能体现出是计不是计,只有赋予它既定的内容含义时它才体现出它确定的意义。在三十六计中大多数计的计名是能够概括反映出计条内容含义的,也就是一说出计名就明白了这条计大概是什么意思。但是,却有的计名与其内容不尽相同或者似是而非甚至相反。

▲以逸待劳:成语的注释比较简略,采取守势等待疲劳的来敌。对于战争的计绝不是“以逸”清闲地等待,而是主动收集情报、周密部署、严格隐密等一系列紧张运作地超前行为。至少是通过侦查获得敌方行动情报积极控制、迫使敌方进入事先设伏好的包围圈。

▲打草惊蛇:成语的注释与三十六计恰好相反。在打草时谁也不想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惧怕受到伤害,或一般情形时避免惹是生非以防灾祸。军事侦查常常故意采取一些明目张胆意想不到的行为惊动诱使敌方暴露自己战略意图、军事部署等。我方机密行动遇到不测时忍耐不“打草惊蛇”应属于“反间计”的行为。

▲抛砖引玉:成语注释“以浅见引出高论”,也就是谁领个头的意思。而“计谋”则是投其所好,给对方表面一些喜欢的好处,对方信以为真贪求更大的利益而上当,结果反受其害。常言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最后必被人家降服。

▲偷梁换柱:成语解释“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换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本质”。“计”,不断的变化手段用以假乱真的多种办法,使对手失去主动的能力,控制住对手关键环节任意摆布,好比拖住了车轮子车就不能运行了一样。等到对手出现了大势已去无能为力时机,再乘机行事战胜对手。

▲反间:词典的注释前一部分“原指”与反间计含义相同;后一部分“后专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为人们常用而称谓的“离间计”。三十六计没有离间计一条。挑拨离间是用造谣、拉拢等手段使敌方内部发生矛盾,分裂、瓦解其阵营,属于“无中生有”之计。



4、计名诗



三十六计名嵌字诗

三十六计分六套,每套六计妙连珠。

胜战瞒魏借刀恨,待劳火困惨声哭;

敌战营中无生暗,隔笑桃李顺时熟;

攻战惊蛇魂趋虎,纵玉秦王意何如;

混战抽薪水鱼冷,金蝉关门远虢诱导他人上圈套,乘机切断后路,使之陷入受被控制的境地;而一般认为的上屋抽梯与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是相同的含义,指事情办完成功之后将曾劳苦功高的人一脚踢开,不领情不道谢,这属于一个人的品行问题,非义之举,不是计谋。

29、树上开花:虚张声势、以进为退、激将法

简析:借局布势,虚张声势,使敌方不敢冒犯。在战场上撤退之前要来个出击然后立即放弃阵地转移。落选的领导干部硬着头皮扬言我要干下去如何如何能干好就是不想干了,或找点什么好听的借口,以此来掩饰落选的尴尬和心酸。激将法则是有意过分夸大敌手的能力,借势激发起自己某将领的斗志,这是逆向借局布势“树上开花”的巧妙运用。

30、反客为主:当仁不让、拿自己不当外人

简析:位于次要地位的人,能力、水平超而又老成持重,礼让谦和,被公推为主导者;也有人不知眉眼高低,竭力表现自己,结果留下笑柄。

31、美人计:没有猫不吃腥的、不上油不滑溜

32、空城计:镇静自如、若无其事

33、反间计:隔墙有耳、防人之心不可无

34、苦肉计:死猪不怕开水烫

35、连环计:一石二鸟、一箭三雕

36、走为上:惹不起还躲不起、好汉不吃眼前亏



四.计的层境



事实上,三十六计源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智慧,这些从经验到理论的总结用于兵法则神妙至极了。所以再从日常生活现象与用兵之道联系起来,掌握其事理,运用其智范。人们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体现出三十六计不同层次境况,全面总结深入分析可概括为“心计”、“略计”、“诡计”、“睿计”。同样是用计,则不同知识水平的人体现的计谋层次也是不同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1、心计



计之本能性,机敏应对的计谋,心,一时的想法。对于一个人遇到什么麻烦难办的事情时都会要有一个思考、决定一种做法。即使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也是知识和经验的敏感反应,可称为随机应变心动之计,是最基本的智慧作用。



2、略计



计之思导性,有一定策划的计谋,略,事先大致有准备。对于一件较大的事,事前要有预算和计划,或者某事与大家商议商议怎么办好,这也不需要计谋也不是计。在复杂的事务和人际关系中,事先做出必要的思想准备,难能做成的事成功了。乃为事预则立之计,做事先有思考计划是一种谋略。



3、诡计



计之欲图性,意念狡诈的计谋,诡,深藏不漏的行为。“诡计”及“狡诈”的词义是贬义,然而作为计是不分什么人使用的,采取一些隐瞒的手段战胜对方,可为雕虫小技之计。



4、睿计



计之理智性,敏思大器的计谋,睿,对事物见地英明深远。真正的计本身是没有色彩的,坏人用计损害他人,好人用计制服坏人。具有一定智慧的谋略,是最高层境深谋远虑、广思集成的系统决策。真正的三十六计之计。



五.计与计的关联



三十六计的相互关系分为五种:相自为计、相似为计、相交为计、相逆为计、相计为计。相自为计每计是一个独立行为,相似为计是计与计有所类似,相交为计是计之间某些环节有共同点,相逆为计则两计是相反的谋略,相计为计是连环计。



1、相自为计



▲围魏救赵、以逸待劳、李代桃僵、欲擒故纵、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空城计、苦肉计。各计均具有各自明确的特点,独自为一策谋的主体。



2、相似为计



▲瞒天过海、假痴不癫:两者都是利用假象欺骗对方,使对方误以为真。前者是要诓骗的手段直接达到目的,后者是先要施用某种装疯卖傻的行为等到适机时期再采取行动。

▲借刀杀人、借尸还魂: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借”,但是前者是利用别人为了伤害对手,后者是利用事物为了能够达到目的。

▲声东击西、指桑骂槐:两计各有突出点,一个是行为,一个是意识。前者是以假象的迷惑使对方决策错误而有利于自己取胜,后者是利用相关的事物控制对方而从势态上屈服于自己。

▲笑里藏刀、美人计:笑里藏刀是给对方一些热情或财物,骗过对方而害之;美人计是一定给对方某种利益,而后达到控制对方为己所用。二者均为首先给对方好处,实现自己的不同目的。

▲金蝉脱壳、走为上:金蝉脱壳实质就是为了走,但是处于难以脱身困境时的“走”,就必须采取诡秘的策略才能走得脱。

▲抛砖引玉、上屋抽梯:投其所好给对方想要得到的好处,引诱对方在不明真情时上当或被牵制。不同的是,前者用贪得不厌的利益诓骗对方得意自愿上当走投无路而予以消灭之,后者用求之难得的好处哄骗对方不由自主上当断其后路为所用之。



3、相交为计



▲无中生有、借尸还魂:后者常常需要利用前者才能可行。

▲隔岸观火、趁火打劫、顺手牵羊:在某种时候是这三个计策的连贯行动,耐心观察等到两个对方较量出现危机,见对方两败俱伤适时发起攻击,判断准确出手果断快捷。



4、相逆为计



▲打草惊蛇、反间计:两计是侦查与反侦察的信息战术。前者是侦查的一种手段,促使敌方暴露真情;后者是用虚假信息使对方内部生疑互相争斗或上当为我方所用。两计一般均需先利用无中生有之计制造事端,然后达到预期目的。

▲暗度陈仓、调虎离山:前者是表面在这里攻打,将敌人的主力吸引过来,却去攻打别的地方;后者是确定在这里攻打,却用假象攻打别的地方,将这里的强敌调走。



5、相计为计



▲连环计:一计多用,一计连用,衔接有序;多计套用,多计同用,严丝合缝。由于事态的复杂性,一事一计是难能奏效的,因而用计要灵活机动,顺势应变。如,“无中生有”可以同时向对方多个人使用;“隔岸观火”后“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等等。





































献花(0)
+1
(本文系dechen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