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罗丁四重奏组 演奏 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

 雨林修养馆 2014-05-10

 

   【视频】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

    演奏 鲍罗丁四重奏组

    第一小提琴 鲁本·阿罗尼恩(Ruben Aharonian)

    第二小提琴 安德列·阿伯拉门可夫(Andrei Abramenkov)
    中提琴 依果·奈汀(Igor Naidin)
    大提琴 弗拉迪米尔·巴尔申(Vladimir Balshin)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曲家用生动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
    这首四重奏包括不间断演奏的五个乐章。乐曲主要题材分别来自作曲家
自己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贯彻全曲的是作曲家姓名开头的德语拼写字母[D.SCH]分别代表D、降E、C、B这四个音符构成的主导动机(即姓名主题)。
   
本曲所引用或影射的作品有:他本人的“第一”、“第五”、“第八”、“第十”、“第十一”交响曲,“第二”、“第三”、“第七”弦乐四重奏,《第二钢琴三重奏》,《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末日经》,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戏剧配乐《李尔王》,电影配乐《青年近卫军》中的片断,以及巴赫的《#c小调赋格》(Vol.1,No.4),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马勒的《第四交响曲》,圣-桑的《死之舞》,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Op.135),瓦格纳的歌剧《众神的黄昏》中的片断。

    第一乐章:广板(Largo)。在四件乐器奏出的一段缓慢的挽歌式的乐声中,作曲家著名的D-S-C-H(D,降E,C,B)动机将自己清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在这一乐章中,肖氏还援引了他1926年19岁时的成名作《第一交响曲》中的一端旋律。
    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在一阵激烈的音乐声中,作曲家再一次用他的DCSH动机为人们
勾勒出一幅地狱的图景:这是一端引自第二钢琴三重奏的旋律“死之舞”。这段旋律据说是曾在纳粹集中营被犹太人传唱的,这些可怜的人们当时被迫为自己挖掘死后的坟墓。而作曲家本人在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引起当局的极度不满后,又何尝不是成天生活在自己的坟墓的幻象之中呢?
    第三乐章:小快板
(Allegretto)。这是一段基于DSCH动机的犹太风的小圆舞曲,既甜蜜又辛酸。苏联政策中的反犹太成分曾迫使数以千记的犹太人离乡别井,流浪他乡。肖氏曾对此表示过痛心,深感人生的残酷。在这段乐曲中,作曲家引用了一段曾用于他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旋律——这是在斯大林死后,苏联当局恢复肖斯塔科维奇的名誉后写成的。在一段仿如笑声的下行音阶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一向不苟言笑的作曲家,此时就象在和一位挚友一起,发出开怀的笑声
    第四乐章:广板。包含了一些粗暴而又沉重的和弦。有人说,这是来自德累斯顿
的炮火。也有人说,这是斯大林手下在半夜的敲门声。后者听起来似乎更合理。这种来自对强权的恐惧对30年代的肖氏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有时甚至收拾起行装睡到屋外,以便随时逃走。
    第五乐章:广板。同样以DSCH动机为基础,最后一个乐章回应了首乐章。但在这
里音乐线条变得圆滑了一些,这是一种对往昔的凄苦的回忆。这段音乐后来发展成乐曲的高潮,但随之而来,却有坍塌在一片无奈和顺从之中。

   《C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是一首值得用心聆听的作品。在长达五个乐章

的音乐中作曲家用心灵的笔触向世人讲述了他生命的故事,表达了作曲家的内

心最真切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