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的阅读方法

 许愿真 2014-05-10
中学生正处在学文化、长知识的大好时光里,因为读书方法不对而造成的学习成绩差,那实在太不应该了。要克服这个弊病,就必须克服读书的盲目性,养成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科学的读书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要学会制订读书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以求自己在各方面获得共同提高。
   
那么,怎样制订读书计划呢?
   
一、定目的。订读书计划首先要确定读书的目的。司马迁数十年呕心沥血地攻书,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完成鸿篇巨著《史记》,潜心苦学,朝着确定的目标攻书,终于如愿。《死魂灵》里有个叫彼得尔希加的“书迷”,虽读书极多,不但小说、教科书,连小学课本、祷告书也包览无余,但由于目的不明,读书毫无计划,结果劳而无功。两相对比,效果迥然不同,这说明读书一定要定目的。
   
二、定时间。定时间,包括长远规划及具体安排两方面。长远规划,一般是指三几年内读书的大致安排(时间不要订得太长,这样变动大,不切实际)。具体安排是根据个人学习、生活实际,对读书时间逐段进行安排。
    1
、日程安排。学生或社会青年业余读书,主要在“三余”(晨余——早上的空余;中余——中午的空余;晚余——晚上的空余。)要明确定出三段时间的学习内容。
    2
、每周安排。一周里,调配好阅读的内容,用相同的方法安排计划。
    3
、年度安排。一年内,按攻书的科目,分成若干学段,或“相连”即一个学段攻一科;或相间,即一年内几科交替安排。
   
三、定内容。安排阅读书目,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自学依次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然后及其他。记叙文类又应先安排读简单的记叙文,再安排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类应安排读说明具体事物的说明文,再到深入说明事例的说明文;论说文类应先安排读立论,再安排读驳论。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独到综合等。
   
四、定要求。每一学段,学每一内容,都要制订具体要求。从时间上说,如一年的自学要求;一周的自学要求;一天的自学要求等。从书文说,一篇文章,用什么阅读方法,达到怎样的阅读效果等,都有“质量标准”,这样,有利于总结检查,保证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