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玉米粒垂钓法(二)

 刘斌1963 2014-05-10


 

发酵的老玉米主要以4种形式对鱼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分别是:嗅觉、视觉、触觉、听觉(老玉米下落时的波动);发酵至酸臭简直不能上手的老玉米所释放出来的液体(浸出液),对各种鱼有强烈的诱集作用(草鱼更甚),这是嗅觉作用。

 

视觉方面,淡黄色的玉米与水底的河泥形成明显的色差,对诱集视觉极强的鲂、鳊、鲤、鳊、翘嘴等鱼有奇效,而以4根触须在水底探索的鲤鱼来说,如吃惯了玉米粒,碰上同样大小的石子也咬钩。

 

所有的鱼在永远缺氧的的水底(和水面相对而言)把玉米吸食满口腔后,一律会上浮至富氧水层慢慢咀嚼,此时会把口腔内所含过多的玉米吐出,而玉米下落时的波动(把它作为听觉理解)刺激周围鱼群,它们争相追琢接食戏嘻。

 

说到嗅觉,在这里顺便说一说玉米粉对青鱼的引诱作用,玉米粉不同于玉米浸出液,前者鱼儿可以滤食到,后者则不能;用发酵玉米粉以2分钟抛出乒乓球大小的一团打入垂钓水域,在大风浪的作用下微粒可以撒播出很远,已知可以轻易引诱数百米外的青鱼,特别是已经吃过玉米的大青鱼。

 

对草鱼的作用不如浸出液。

  打窝的深度和距离:

水清打远打深,水浑打近打浅,以水深2米,离岸8米为参考数。

  打窝的数量:

当时就钓50克至100克,4小时后钓100克至500克,隔天钓500克至1500克或更多。

 

开钓前和咬钩间歇期只能少量续窝。

  窝间的距离和地址:

长期守钓,100米以外,特大水面应充分考虑鱼的标识物和鱼道,2个标识物之间为鱼道,如沉船、巨石、水底凹凸处,大树下,小岛周边等。

 

鱼儿只要找到巨大物体就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在这些东西傍打窝,鱼儿不易迷失方向,反之在混然一色的水底,惊散的鱼群一时很难再找到窝点,因而影响钓获量。

 

小水面应选择迎风开阔处,那里的风浪最大,鱼儿也最多最大。


谢谢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